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飞 《华中建筑》2010,28(10):113-115
"山顶"是中国园林中营造"起承转合"空间序列中的"合"空间的地宜条件之一。该文提出"巧于因借"山顶的环境条件而营造"合"空间的意境与借景手法,如借景风云星月,"高"接云天;远借风云仙境,似仙似幻;远借缥缈之景,驻足长啸;因高借远,"旷"远之观;弹压控制,远借增添高远等,这些借景意境对现代风景园林中"合"空间的设计具有极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宏俊 《建筑与文化》2016,(11):194-196
以日本的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整理借景园林的案例,分析空间及视觉层面的群体特征,并探讨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具体选取了32个典型的借景园林案例,以及其中"背山"的布局方式,基于景观视觉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借景意识与园林及其环境的空间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园林的借景意识与借景对象的视觉尺度间存在对应关系,借景园林往往基于借景对象而得以布局,并从中总结出了"小中见大"的空间及视觉特质。  相似文献   

3.
"漱石"与"枕流"是中国同林水石造景中的主题之一.论述了"漱石"与"枕流"的典故,具柯托物言志的文化内涵,并分析了营造"漱石"与"枕流"的地宜条件,同时阐述了诸多以"漱石"与"枕流"为主题的借景手法,如:因溪借水声、水形;因洞借水声:因石滩来借水声、水形、石形;因借旱石或置石之景;其他手法等.这些以"漱石"与"枕流"为主题的借景手法对现代园林水石造景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梅红 《山西建筑》2006,32(14):346-347
解释了借景的概念,阐述了借景的五种类别,分析了借景及借境的案例,阐明了借景这一造园手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增加园林景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晓燕 《山西建筑》2012,38(1):12-13
简单介绍了借景的定义和特点,分别阐述了远借,邻借,仰借,俯借等不同的直接借景方法的具体应用及效果,并对间接借景作了具体说明,以期引导今后"借景"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从而创造理想的室内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飞 《中国园林》2008,24(6):85-90
雪因“雪的比德”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冬季常用的借景对象。从“借雪入景”和“因境造景”2个方面论述以雪为主题的造景手法,借雪入景是因借山川、植物、建筑等雪后之景,因境造景是通过花、水、石头、声音等不同环境营造雪的意境,并对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了详细论证,指出这些造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园林理景手法中具有鲜明的时间追求,借时间而生之景,会令人常看常新,百看而不厌。对时间要素的“季相”、“时相”、“气象”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藉以阐述“时间要素”在传统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理景手法,其在景 物选择、景观营造、意境烘托等方面均受中国传统美学价值 观的浸染。“远”本义为一种空间距离,受道家无为思想等影 响,逐步演变为一种审美意境。伴随着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与古 代山水审美活动的兴起,远借造景成为景观与“远”结合的产 物。通过总结远借的美学思想和造景手法,分析远借造景与山 林景观营造的天然耦合性,概括其在城市山林景观设计中的延 续与发展方式。以杭州玉皇山为例,分析其远借空间结构的特 质与现状矛盾,运用“梳、移、补、添”的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优化其远借透景线,并总结玉皇山远借造景理法:山水为先、 内因外借、激发审美联想。以期为西湖山水保护利用提供借 鉴,为现代城市山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借景、借意和借艺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传承与发展"巧于因借"的造园艺术,将现代元素有序地组织到现代园林景观中,以达到全新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山势"与"山质"的内涵,通过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景桥的实地调研,根据观景视距的不同,总结出"远借山势"和"近借山质"两种景桥借景手法,后者又细分为:因借山岩置石、水形水声、山间林木以及云雾烟霞。通过实例,分析以上借景手法在景桥造景中的具体应用,对于山岳风景名胜区景桥造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宏俊  宋霖  黄晓 《风景园林》2018,25(11):23-28
以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布局的例证分析中,展现所隐含的山水因借的布局模式。同时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寄畅园借景的变迁过程,指明园林布局对借景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0):67-72
郭庄是杭州西湖边上江南山水园林的代表之作,为典型的"前宅后院"布局模式。通过对郭庄各组成区域的空间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空间本身及空间组合过程中采用的手法。学习郭庄利用轴线、借景、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把景点空间有序组织起来,主次分明,远借西湖之景,突破基地的限制,增加了空间的空间感。园子体量虽小,但加入了明暗、空间的对比,利用不同的造景元素,使得空间节奏感强烈,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诗情画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景深。  相似文献   

13.
园林历史研究应重视从园主视角分析园林的景象内容和游赏感受。研究梳理了 1630 首清漪园“清帝诗咏”(其中 1523 首为乾隆诗作),从园主视角统计分析了当时园林主要的对外借景要素、借景景点及核心景点的借景手法等。发现风景诗涉及园内 63 个景点,共有 153 首明确描述了当时园内 37 个景点的对外借景状况,其中畅观堂的借景在诗咏中被品评最多,有 28 首诗作,其次为构虚轩、惠山园和赅春园等;而对外借景景物中山体和四周田野景观最受清帝关注,分别有 105 首和 46 首诗描述了二者当时的景象。这些为从园主视角分析其钟爱的借景景点、印象深刻的借景景象和借景游赏感受等内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滕杰  邱德华 《华中建筑》2020,38(2):127-130
该文依据对近年来博物馆建筑实践的观察与分析,选取了对仗、对比、借景三种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进行深入的探析。并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从空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营造中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博物馆实例的分析,提出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博物馆设计中处理建筑与场地内外、建筑内部空间等方面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金元文 《华中建筑》1992,10(4):41-43
借景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特有的一种造园手法,旨在于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无限之意境,借取园外景物扩大园林的空间感。文章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实例分析,从形、声、色、香四方面探讨了借景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在视觉营造上独具传统智慧,借景理法是其核心之一。然而由于一方面现存园林实例的时代与数量的局限性造成借景研究中的理论演绎倾向,另一方面传统研究手段在实践转化上存在局限性,因而借景智慧并未能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充分衔接。介于此,本研究选取苏州旧吴县西南、松江九峰两个典型地带及曾经存在的大量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考据的基础上结合中日比较以补偿现存园林实例的局限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远意”这一核心理念,并将其转译为技术性因子及量化指标,开展基于GIS等数字技术的景观空间及视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园林选址与布局以及远景构成等进行造园理论的总结,并分析中日借景的不同地域性表现及其成因。同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进行应用转化研究,以应用于风景资源的视觉评价以及风景区规划的景点优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沧浪"这一中国园林中的一个造景主题的文化背景、比德观及其地宜条件,并从地宜条件的角度论述营造以"沧浪"立意的借景手法,以期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3)
中国传统艺术贵在传承与发扬,其中园林艺术集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为一体,是国画、建筑、诗词歌赋、风水玄学的集大成者。不少文人墨客赋诗于园林之中,不仅给历史的研究留下线索,而且还给予现代园林艺术的创作以启发。是对现代建设的宝贵财富。而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借景的手法是其传承千年仍具魅力的原因。本文即通过对园林艺术中借景艺术的讨论,发掘其更全面的美感,并与现代建筑艺术相融合,继续传承这一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园林中“围绕借景开展的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园林借景理论的系统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系统地总结了园林中“借景设计”的目标、对象、原则和主要内容。理清这些基本问题对园林设计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借景设计方法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借景在传统园林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关于借景概念目前有不同的解释,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辨析.本文通过对借景概念历史起源和近现代发展演变过程的整理分析,结合基本字义和借景实例的辨析,借助“属加种差”的科学概念定义方法,分别对借景概念的“属概念”和与同层次种概念的本质属性差别的”种差“进行辨析,最后总结出借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借景概念的明确对正确理解借景、传统园林借景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传统园林的继承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