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孙勇  张朋锋  徐俊  白宇  赵金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1):58-60,65
以再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米气泡强化臭氧消毒的效果。在微米气泡发生器中,控制水气比在3.5~6.5之间时臭氧的传质效率最佳,此时液相臭氧浓度最高可达6.4 mg/L。在相同投量下,臭氧在微米气泡形式下的传质效率是毫米气泡(鼓泡曝气)形式下的2~3.5倍,并且微米气泡形式下臭氧在水中的停留时间更长,从而导致臭氧对色度、UV254和TOC的去除率更高,相比毫米气泡形式可分别提高30%、9%和5%以上。另外,达到相同的消毒效果时,微米气泡形式下所需的臭氧投量更少。在微米气泡形式下,当臭氧投量为8 mg/L时,出水中的总大肠菌群可降至10个/L以下,粪大肠菌群未检出,细菌总数可降至2个/mL。  相似文献   

2.
印染废水经反渗透(RO)膜处理后产生的高盐RO浓水可生化性差导致生化方法不适用,并且难以通过传统物化方法得到高效处理,臭氧氧化技术因其反应快、不产污泥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印染废水RO浓水的臭氧氧化是传质控制反应,传统钛板曝气的低气液传质速率限制了臭氧氧化表观反应速率的提升。基于此,将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与臭氧氧化工艺相结合来处理印染废水RO浓水。采用半连续流试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盐浓度、加压停留时间、臭氧浓度和投加H2O2对印染废水RO浓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臭氧氧化法对印染废水RO浓水的色度、UV254、COD和TOC去除率比传统大气泡法均有明显提升。在废水初始pH为7、臭氧投加量为3.3 mg/(L·min)、H2O2投加量为15.6 mmol/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微纳米气泡处理120 min以后,对色度、UV254、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9.9%、79.1%、60.7%和56.2%,去除1 mg COD所需的臭氧量为1....  相似文献   

3.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含有抗生素的模拟养殖塘水体,对比普通曝气盘与微纳米曝气的运行效果表明,微气泡发生装置能够大幅提高对臭氧的利用率,降低臭氧逸失率。普通曝气盘与微纳米曝气对UV254有较好的去除率,但普通曝气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有限。臭氧微纳米气泡曝气对水中CODMn、微量甲氧嘧啶和磺胺嘧啶的去除率分别为26. 1%,63. 95%和79. 52%。  相似文献   

4.
二级出水臭氧消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污水回用的臭氧消毒工艺,包括臭氧在水中的衰减、二级出水的需臭氧量、接触时间和臭氧投量与微生物灭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当臭氧投量为15mg/L左右、接触时间为15min时,耐热大肠杆菌(thermo tolerant coliform TTC)和粪链球菌(fecal streptococcus FS)可以降低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将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结合,探讨了该组合工艺与传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处理效能方面的差异。依托小试活性炭柱装置,分别采用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和普通曝气技术进行32 d的连续流试验。结果表明,在臭氧氧化阶段微纳米气泡臭氧氧化对UV_(254)的去除率为60%,而大气泡臭氧氧化对UV_(254)的去除率为29%。在生物活性炭(BAC)处理阶段,与大气泡曝气培养的活性炭柱相比,微纳米气泡曝气培养的活性炭柱对TOC的去除效果更好。微纳米气泡曝气的活性炭柱出水消毒副产物生成势低于大气泡曝气的活性炭柱,两种不同曝气方式的活性炭柱出水消毒副产物相对含量与出水COD_(Mn)的相对值有密切关系,而进水则无此关系。微纳米气泡曝气的活性炭柱中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大气泡曝气的活性炭柱,即微纳米气泡曝气方式影响了活性炭柱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
微纳米气泡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而在环境治理、水质净化、生物医学和提高农业生产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在总结分析微纳米气泡产生技术原理、方式和物化特性的基础上,梳理了微纳米气泡技术应用于曝气、臭氧氧化、气浮、消毒及减缓膜污染等水处理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明确了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水处理技术的效能强化与不足,展望了微纳米气泡水处理技术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以期为微纳米气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目的观察多功能臭氧水消毒机产生的臭氧水对农药的降解作用,对细菌、真菌的杀灭效果,对瓜果蔬菜和手的消毒效果。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结果消毒机开机10、20、30、40 min后,臭氧含量分别达到0.280、0.616、0.796、1.15 mg/L。开机20 min,臭氧水对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去除率分别为90.0%、93.0%、99.0%;浓度为0.3 mg/L的臭氧水对大肠杆菌作用4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作用8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为≥3.00;对人工染有大肠杆菌的黄瓜表面作用12 min,其杀灭对数值>3.00。用0.3 mg/L的臭氧水擦拭手3 min,对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58。结论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多功能臭氧水消毒机对农药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瓜果蔬菜及皮肤有较好的消毒效果。适合家庭和医疗机构消毒使用。  相似文献   

8.
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去除溶解性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采用该技术处理某化工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中试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70~110 mg/L、臭氧投加量为25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在45 mg/L以下,处理成本为0.41元/m3,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另外,试验结果还显示,曝气生物滤池作为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工艺的后续工艺,其对COD的进一步去除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港口液体化学品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体化学品废水有毒有害物质多,水质波动大.采用隔油气浮/曝气生物滤池蠕动床/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固定床组合工艺进行处理,COD由进水的1 200 mg/L左右降到100 mg/L以下,SS由进水的600 mg/L左右降到30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可回用作生活杂用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有效、稳定,污泥产量少,可操作性强,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25×104 m3/d,为满足李村河流域污染物削减及生态补水需求,四期工程需扩容至30×104 m3/d,同时将出水标准由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Ⅳ类标准(总氮≤15 mg/L除外)。提标扩建工程采用原厂减量分流扩容的建设方案,污水处理采用改良Bardenpho+MBR工艺,原厂分流后出水增设高速气浮工艺,与MBR出水一并经臭氧氧化及消毒后排放。另外,为减少邻避效应,新建厂区采用半地下全覆盖建设方式。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在进水浓度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各项出水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同时为李村河上游提供了最大20×104 m3/d的生态补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臭氧作为近几年的新兴水处理工艺,备受人们关注。研究臭氧在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发现臭氧能够降解污水中20-40%的COD和SS,同时色度能降到10倍以内,水样中粪大肠菌落数<200个/L。同时发现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悬浮物SS,一般要求SS≤30mg/L。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业区难降解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行一期工程生化池出水的深度处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先通过臭氧预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再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生化处理,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臭氧投加量为24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 h时,BOD5/COD的平均值由0.180提高到0.436。后续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当水力表面负荷为4.25 m3/(m2.h)、HRT为0.85 h时,出水COD<90 mg/L,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现场中试,考察了进水SS以及臭氧投加量、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SS值对臭氧氧化效果影响较大,一般建议臭氧氧化进水SS<30 mg/L;臭氧投加量对臭氧氧化效果有直接影响,考虑投资、运行费用以及处理效果,一般大型污水厂中臭氧投加量宜选择10~15 g/m3;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大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接触时间一般都在45~60 min。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纳气浮技术对颜料蓝1为原料配制的模拟水性油墨废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微纳米气泡的停留时间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的平均停留时间208 s,其对各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普通溶气气泡曝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微纳米气泡对油墨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2. 5%和53. 3%,均为普通溶气气泡的5倍;氨氮去除率为12. 7%,为普通溶气气泡的3倍。  相似文献   

15.
滦河水质季节波动较大,仅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工艺处理,冬季运行压力较大。以引滦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氧化、臭氧深度氧化、活性炭过滤、臭氧/活性炭组合处理等技术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考察各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等指标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若要求出水CODMn低于1.0 mg/L,采用1.0 mg/L的后臭氧强化工艺即可实现;若对CODMn的控制要求达到0.85 mg/L,应选用1.0 mg/L的预臭氧强化工艺,但此工艺对UV254的控制能力较后臭氧弱;对浊度而言,活性炭过滤的效果优于两种臭氧强化工艺,炭滤池出水浊度可降至0.12 NTU;最优的出水效果来自1.0 mg/L后臭氧/活性炭组合强化工艺,浊度可降至0.10 NTU以下,CODMn和UV254分别降至0.50 mg/L和0.043 cm-1,可为饮用水厂的提标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
以杭州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澄清池出水为原水,采用臭氧和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接触时间与COD及BOD5的去除关系中,60min的接触时间较为合理,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呈相应的增加,虽然源水经臭氧处理后出水BOD5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B/C的比值均在0.1以下,远低于可生化性B/C>0.3的标准,单纯依靠投加臭氧来提高本厂污水的可生化性作用有限。可见该污水厂高效澄清池出水中主要以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溶解性、难降解COD为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米曝气对超滤膜出水通入臭氧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不同投加量(30、50、100、120 mg/L)及曝气孔径(5、10、20、30μm)对出水p H值以及COD、TOC、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孔径下,出水p H值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出水p H值随着曝气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而投加量≥50 mg/L时,出水p H值随曝气孔径的增大而升高。曝气孔径为30μm时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且该孔径下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臭氧对TOC的去除率小于对COD的去除率;曝气头孔径越小、臭氧投加量越大,对TOC的去除率越高。当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时,对TOC的去除率为15.2%。臭氧对TN的去除率较其对COD和TOC的去除率低,TN去除率与臭氧投加量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港口码头仓储企业化学品废水中有机物种类繁多,有一定的毒性且污染物浓度较高,水质、水量波动性较大。采用生物流化床/厌氧沉淀池/臭氧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当进水COD为1000mg/L左右时,出水COD50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可作为生活杂用水。实践证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污泥产量少,可操作性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流砂过滤器/二氧化氧工艺处理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高效沉淀池出水,达到了中水回用的设计目标.该系统运行稳定,出水COD<50 mg/L、BOD5<10 mg/L、NH3-N≤10 mg/L、SS<5 mg/L、大肠杆菌<3个/L,回用作污水厂主工艺段三座高效沉淀池的加药稀释水、污泥脱水装置的加药稀释水和冲洗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等,大大节约了新水取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体式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纺织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为膜处理中水回用系统提供优质进水,处理水量为5 000 m3/d。在设计运行条件下,系统最佳臭氧投加量为20~35 mg/L,出水COD≤40 mg/L、BOD5≤10 mg/L、色度<4倍、SS<20 mg/L,反渗透产水可回用于染整工序,膜滤浓缩液可达标排放。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该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纺织印染废水可为膜处理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进水,同时解决了膜滤浓缩液的处理问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