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博  殷明  郑思俊 《园林》2021,(2):19-24
高密度城市更新背景下,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Artificial Challenging Urban Sites,ACUS)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上海市中心城(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G类)遥感解译数据,对其中由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改建的公园绿地的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改建的公园绿地,在上海市中心城公园绿地建设中的典型增益作用,至少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用地资源增补效益;二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空间位置前移效益;三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提升效益。ACUS绿地对高密度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和重金属污染物铜为研究材料,人为模拟普通卷甲虫在受铜污染的土壤中生存状况,测定其对铜的急性毒性及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当铜离子浓度达40 mg/mL时,12 h后虫体的死亡率即达100%;该虫在铜离子浓度为4 mg/kg条件下对重金属铜有较高的富集系数,20天后富...  相似文献   

3.
李元珍 《福建建材》2023,(11):39-41+83
以龙岩市主城区为例,分析山地城市在社区规模、边界和社区用房规模、功能、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规范标准的要求和相关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龙岩市主城区社区用房布局规划的对策,为其他山地城市社区用房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剖析龙岩主城区单元控规动态维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单元控规动态维护的再认识和维护理念进行思考,提出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转型发展时期,风景园林营建不可避免面临多种类型城市困难立地的逆境胁迫,抗逆植物筛选和逆境修复生态技术应用是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徐州—上合友好园”为例,在展园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通过城市困难立地主要逆境胁迫类型分析,针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中国徐州主要城市困难立地逆境胁迫类型,开展城市困难立地逆境胁迫展示、抗逆植物筛选和逆境修复生态技术应用,以推广“生态技术让风景园林无所不能”的理念。针对上合八国和中国徐州城市绿化面临的盐碱地、土层瘠薄岗地、山坡地、城镇搬迁地等典型城市困难立地干旱、缺素、污染物等胁迫类型,“徐州—上合友好园”主要筛选了包括豆科、锦葵科等20种抗逆植物,并应用固体废弃物利用、植物抗性提升等9种逆境修复生态技术,有力支撑“徐州—上合友好园”家园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展示。  相似文献   

6.
樊崇玲  苏醒 《园林》2021,(6):26-31
山地城市受复杂地形地貌影响,大量边坡广泛分布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如何将以安全防护为主的边坡转化为改善城市生态质量、突显城市立体景观形象的重要载体成为当前山地城市建设的重要探索方向。以重庆主城区为样本,通过卫星影像解译与现状调研,对边坡类型进行划分,分析当前边坡存在安全隐患突出、生态效益较差、养护管理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边坡绿化营造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边坡绿化景观建设起到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肖明辉 《城市开发》2007,(10):62-63
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停车设施长期被视为配建工程,既不被开发商看好,又不被管理部门重视,因而其建设往往滞后于主体工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开发商为了减少建设成本,擅自减少停车位配置数量,造成停车位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城市不同程度出现了建筑风貌品质欠佳和城市风貌特色消退的现象.本文在思考分析宁德市主城区城市与建筑风貌现状基础上,提出在管控机制、远景格局、城市设计、技术要求、开发模式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的风貌管控策略,以推动宁德市主城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博  赵丹阳 《园林》2021,(2):31-37
过去20多年以来,珠三角工业型城市东莞的制造业生产空间呈现显著的空间扩展和面积增长的态势(净增加300.3 km2),前期增长的速率和增长热点区的范围远远大于后期,增长热点区也由前期主要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影响转变为受政策引导、大事件等硬调控影响。同时,城市绿地空间明显缩减和面积减少(净减少260.7 km2)的态势也呈现相似的特征变化:前期减少的速率和范围远远小于后期。制造业侵占绿地空间的速率从1995年(1.7 km2/年)开始缓慢上升到2005年(10.2 km2/年)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步减小至2015年的3.1 km2/年,侵占的绿地空间面积占整体减少面积的40%。大量绿地空间被制造业侵占,虽然少部分废弃的制造业生产空间已有被绿化,但目前,东莞废弃的制造业生产空间已以每年1.7 km2的速度在增加。由废弃的制造业生产空间而产生的大量城市困难立地,是城市环境优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潜在空间,急需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原属于高污染类产业的厂房,更...  相似文献   

10.
别墅区位选择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应注重地形地貌、植被和交通等条件的优选,而对消费者来说,应从其自身的购房目的、生活方式及收入水平出发来选择合适的别墅区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昆明主城区别墅区位发展演变的过程、特征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正>引言城市设计控制是具体落实城市设计理念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实现对城市空间与城市开发的双重控制,着重关注城市空间审美价值的形成过程。直接作用对象是具体的开发项目,作用方式是对开发项目设计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该文借助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在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主导功能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并预测了这种转变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城市工业用地减量化发展背景下,上海城市开发边界外的“198”地块作为退化型城市困难立地,在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在新一轮生态廊道规划和五大新城建设新要求下,以城市开发边界外的“198”地块为线索,基于上海市域、五大新城和典型新城三个尺度,分析城市困难立地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98”地块城市困难立地主要集聚于生态廊道内,特别是近郊绿环和市级生态间隔带;斑块形态均处于较不稳定、非常分散、不紧凑状态,其中浦东新区最分散;五大新城的“198”地块城市困难立地仍留有较大的减量化用地面积,其中嘉定新城和松江新城的“198”地块基本集中在生态廊道内部;青浦新城内部的“198”地块城市困难立地的无污染类型占比最高(31.37%)。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城市照明规划方法,有助于城市照明建设的科学发展和城市夜间形象的提升。文章通过对重庆夜景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了夜景照明的形象塑造、整体与局部、光影、色彩、传统与创新、特色元素、亮区与暗区、总体把握与控制、节能与环保等,在总规层面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夜景照明相关元素,对夜景照明规划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规划》2010,(5):37-44
<正>一、规划修编的背景与过程嘉定新城是上海"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未来新城发展的领头羊。《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9月获得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在新城规划指导下,按照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功能多元融合、市民和农民共享成就的方针,嘉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当前,随着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需求推动,  相似文献   

17.
以新浪微博的签到数据和大众点评网站的相关评论文本为数据来源,利用GIS核密度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和高频次分析等方法对桂林主城区代表景点的游客感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析,游客的签到地图呈现“一核多点”式的分布特征,以象鼻山景区为核心,水系环境为骨架深度串联的点线面式的游赏体系;(2)从景点的热度评分分析,说明在位置区域和交通便利相似的条件下,景点热度评分与景区特色、设施建设、与周围基础设施建设的关联程度等密切相关;(3)从活动类型分析,不同景点的受众人群和景观类型不同,从而景点的活动偏好也有所不同;(4)从景点的情绪来源统计分析,正面评价主要为景区的风景、地理位置、游玩项目等,负面评价主要为景区性价比低、景区管理落后、游玩项目乏味等。最后,对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增加桂林景区可游赏性和提高景区知名度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人工湿地是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同时可以涵养地下水、调节气候、增加城市景观多样性。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武汉解放公园人工湿地景观区的湿地系统、植物应用、驳岸设计以及游人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从生态性、功能性及参与性三个角度总结了人工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孙世界  胡明星 《规划师》2009,25(2):72-7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对其特征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本文以杭州主城区26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政策与市场行为等方面分析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然后具体分析居住空间用地特征、物质环境特征和居住密度特征,研究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明显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未来影响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四个主要因素;从而以此为个案,探讨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城市区域的视角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演化的理论逻辑,认为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构建、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完善、高品质集约发展的诉求以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升级等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特征是推动区域内小城镇加速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四方面外部因素与小城镇自身资源禀赋的结合使得长江三角洲当前小城镇的发展加速呈现为三种类型:都市一体化型、区域增长极型、公共服务中心型。区域内非都市一体化类型的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三种趋势:成长为拥有综合功能的小城市;发展为兼具特色和活力的旅游服务型聚落;成为承担广大农村地域服务职能的公共设施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