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园冶·掇山》篇总结的"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是中国传统园林假山理法的核心要义,概括了从摹仿真山到通过提炼、概括、局部扩大来再现真山的创作方法。以戈裕良所掇环秀山庄假山为例,探讨其如何"有真为假",尽显太湖石造化之功的同时又写仿苏州大石山个性之美;并研究其如何在画论、画意引导下,"集零为整""以小见大",形成从整体贯穿到局部的生动气韵,最终在咫尺之地产生宛若自然甚至高于自然的山林之感。  相似文献   

2.
从植物景观空间尺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瞻园中的南假山和北假山的植物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尺度变化,运用对比、图解、量化的方法,讨论分析植物在这一特定景观环境中的植物景观尺度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未来适宜的植物尺度建议,为江南古典园林遗产原真性保护和当前园林植物景观尺度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结果 表明瞻园北假山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利用压汞试验对不同碳化程度水泥砂浆孔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碳化使水泥砂浆总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凝胶孔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降低;而生成的碳酸钙在大孔、毛细孔中沉积,大孔、毛细孔的体积分形维数增大。因此,分形维数能表达碳化对混凝土材料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形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先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知识 :分形、分形维数及其算法。然后应用该理论探讨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城市边界线、网络结构、土地使用、城市形态与增长、城市化空间过程等。所引述的大量证据表明城市在各个方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模型适合用来刻画城市的空间过程 ,从而为规划设计、政策分析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形理论对泡沫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对泡沫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图片进行了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了粉煤灰掺量不同时,泡沫混凝土的分形特征。通过设计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粉煤灰掺量对泡沫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建立数学回归方程,将分形维数与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联系起来,对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分形维数在1.4~1.9之间;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分形维数加大,28d抗压强度减小;28d抗压强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相对误差最大为1.76%,证明了拟合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对4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运用分形理论对混凝土梁表面裂纹进行分形计算,探讨在全梁区域、纯弯段、弯剪段及单条裂缝分形维数的异同。分析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分形维数与混凝土梁跨中挠度、最大裂缝宽度等的关系,分析表明:在全梁区域,同级荷载下分形维数随着取代率的变大先下降后上升,当混凝土达到极限荷载后,纯弯段、弯剪段分形维数均随着取代率的变大而变大,并且纯弯段分形维数小于弯剪段,对试验梁AB面典型裂纹分形维数统计发现,伴随取代率的变大,其表面单条裂纹的分形维数也逐渐增大。把分形维数与混凝土跨中挠度、最大裂缝宽度进行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取代率的变大,混凝土底部受拉钢筋屈服荷载先增大后减小,且综合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梁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分形理论在火灾调查技术当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论述,根据MATLAB 2019b中的Fraclab2.2工具箱,计算出了不同材料上汽油燃烧痕迹在宏观几何图形以及微观形态上的分形维数,研究分形维数在汽油燃烧痕迹上的特征,将分形理论应用到火灾调查技术当中。  相似文献   

8.
岩石断裂面的各向异性分形和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表面结构的分形各向异性和奇异性特征,对岩石断裂表面的多重分形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形测量方法---投影覆盖法,直接测量断裂表面的多重分形维数D∈[2,3),并引入粗糙性概率度量表面不规则性。研究表明,断裂表面的多重分形谱可提供有关断裂机制的更丰富的信息,不同载荷条件和断裂模式下形成的岩石断裂面具有明显不同的多重分形谱函数特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分形理论、分数维种类及测量方法,然后全面总结了分形理论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力学行为、骨料的分布特征、断裂能、孔隙、混凝土材料声发射等诸多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粒状材料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形理论是研究粒状材料破碎问题的重要方法。文章通过大量的单颗粒破碎实验,依据颗粒破碎的分形模型,测得了大理岩颗粒破碎的分维D为2.48。通过依据分形理论计算的颗粒破碎强度与实验值对比,发现两者十分吻合,为研究颗粒破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程洪福  胡伏原 《中国园林》2021,37(2):139-144
假山是历史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材料、结构和工艺特殊,受影响因素较多等特性,是遗产构成要素中异常脆弱的元素.环秀山庄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作品的典型例证,亦是该园林的关键核心遗产,对其开展系统性监测尤为重要.假山遗产监测必须运用系统论方法,采取跨学科合作路径,整合多学科方法与技术,运用多种设备协作、多源数据相...  相似文献   

12.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2020,27(2):38-44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8):89-92
灵隐飞来峰是西湖第一山林,具有峰石林立、洞壑万千的独特风景,对于南宋临安皇家园林叠山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探讨了灵隐飞来峰的由来、独特平地石山风景及其对园林叠山的影响,指出其文化反映的是自唐代以来兴起的中隐文化和以石为主的山林欣赏趣味的逐步成熟,是启发中国园林叠石为山的造园思路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但其佛教造像艺术非常重要,而且独特的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价值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乐志  夏钰颉 《风景园林》2022,29(9):121-127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应有真山之境这一观点已达成共识。但叠山布局的既有研究,主要着重于假山的造型和对空间的分割作用,并以较大尺度造园为主,而对空间局促、较小尺度园林中的石假山,则缺少结合造园布局来营造真山境界的相关成果。结合文献研究、实例分析和对叠山匠师作品的总结,探讨基于真山境界的假山相地、基地改造、叠山布局、其他造景要素的配合四方面内容,并得到4个结论:1)相地应从观赏假山主景的主观赏点出发;2)基地改造应以“渐入山中”为基准,以“物在山中”为标准,结合“游在山中”的路径规划,最终达成“山外有山”的调整目的;3)假山营造中,应注意展现真山之高、深、广三维尺度的不同布局技法;4)其他造景要素与假山的协调,不仅须符合“如在山中”的基本原则,还应有效弥补叠山的不足。围绕“真山境界”这一主题探讨造园布局相关问题,加深了对传统造园叠山技艺的系统性理解,可为假山遗产保护和造园实操应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6.
袁长平 《中国园林》2012,28(8):103-106
香山静宜园是一座融天然、历史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其园林理水充分因借天然林泉之灵气,运用丰富的理水手法,赋予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创造了水形、动静、水声之美,营造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可以说香山静宜园理水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顶峰,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研究其山形水系对园林建设、发展及陶冶后来者心智均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江南园林的探究,而对皇家园林声景的分析则相对较少。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之典范,其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值得人们探讨与研究。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避暑山庄声景的营造,发现其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并根据其声景现状,提出保护与修复建议,以为避暑山庄声景修缮与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宋杭州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园林遗址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园林之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宋代园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除遗址考古报告发表之外,其并未引起古典园林史研究者的注意.在此,笔者以遗址考古报告为基础,通过追溯宋代文献典籍、考证和调研,对这座南宋皇室宅院园林的性质、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