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数字化技术、向数字化企业转型是传统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中台架构为基础的电网数字化转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云大物移智”)和中台技术等实现信息化快速高效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能源电网融合,实现信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打造双赢、共享、开放的业务平台,打破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的局面,提高部门之间横向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能力,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制定标准,实现数据统一治理、分析与价值挖掘,推动传统电网企业向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分析未来建筑能源系统面临能源结构革命和数字化升级的新挑战,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针对建筑群或商务园区,开发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助力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智慧建筑能源系统,并通过案例分析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带来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倡导合理使用传统能源、积极开采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将太阳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应用系统引入到智能建筑中,以此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同时又将其融入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使新能源的应用更加透明化和合理化。物联网概念和"智慧能源"思想的提出,明确了智能建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能源管理方面,它将突破单体建筑或独立园区的束缚,向更加广泛更具统筹性的"智慧城市"能源管理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建筑能源环境管理平台的概念。在现代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中,已包含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和物业管理系统(FMS)及相关的智能化系统,部分建筑物还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一体化集成平台,如何建立面向能源环境管理的平台,在系统间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能源环境监测,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本文就其功能、系统结构,与BAS和FMS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1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能耗总量约占全社会能耗的1/3,且以建筑运行能耗为主;自2005年起,国家相继出台各类公共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指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节能,通过能源转换工艺的改善或革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比如变频技术、能量回收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等;另一类是管理节能,主要依托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用能行为进行科学管理,实现能源使用的  相似文献   

6.
<正>由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打造的绿色建筑成果展示基地正式入驻深圳国际低碳城东城智居中心。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依托深圳市国际低碳城的国际级展示平台,成为首批低碳城入驻的机构。据悉,绿色建筑成果展示基地将集中展示最新的绿色建筑政策、技术和成果,为会员企业提供展示、发布和交流的平台。展示基地所在的东城·智居中心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智能家居交易中心,拥有20万平方米的规模与配套。以打造低碳智慧城市系统,构建多领域智能人居体系,打造"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智慧民生"服务平台为目标。其展示主线分为智慧社区、24小时智慧  相似文献   

7.
热泵蓄能耦合供冷供热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蓄能技术的结合,其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同时通过移峰填谷,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并实现电网的平衡调度。主要介绍了热泵蓄能耦合系统在设计优化、运行控制优化、测评、蓄能装置和新型设备研发、系统集成应用、建筑灵活性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泵蓄能耦合系统在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热泵蓄能耦合系统在未来建筑能源系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物联网终端设备及云计算平台整合的远程能源系统,实现某大型商场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的计量与验证。系统通过自行研发的物联计量设备,无线通信终端及云平台的搭建,不仅突破了传统能源管理系统只有监测没有控制的应用模式,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系统稳定性。由于采用了物联网终端设备及Intebox无线解决方案,且系统投入比传统能源管理系统显著降低,该系统及相关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商业办公、设施管理、智能家居及建筑能源改造项目中。  相似文献   

9.
金俭 《智能建筑》2013,(6):31-32
在2007年由政府出面大力推进建设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或建筑分项计量系统)之前,中国国内的能源数据自动采集与管理系统其实已经有几个版本的原型,分别是:(1)公用事业单位的配网系统和抄表收费系统,其中最成熟的当属电力公司的SCADA系统、负荷管理系统以及集抄系统;(2)制造型企业中的DCS系统;(5)建筑楼宇中的BA系统;可能还有其他一些,但是这些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目的和功能,能源管理只是其次要功能,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CEN/TC156"建筑通风"技术委员会2020年8月启动了EN 16798-17:2017《建筑能效性能-建筑通风-第17部分:通风和空调系统检查指南》的修订工作,将于2022年6月进入投票阶段。该欧洲标准从能源使用角度规定了用于建筑制冷和/或供热和/或通风系统检查的通用方法和要求。可用于满足建筑物能源性能指令2010/31/EU的要求,也可用于需进行此类检查的其他情况。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解决的是通风系统导致的室内环境问题。该标准适用于配备以下设施的住宅和非住宅建筑:无机械通风的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智慧建筑:建筑开始有"智商"智慧建筑(Smart Building)是一个被有效管控的、具备各方面相关系统的运营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涵盖了安全、能源、排污和服务等方面,并在建筑物或园区级别实现优化管理,它与其内部的各个系统(如楼宇自动化系统)协同运作,并有机地组成了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建筑不能简单看作是智能建筑的升级版,而是建筑自动化领域的革命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1前言当前,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建设的主旋律,"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由此可见,公共建筑节能研究及改造工作已全面步入"快车道"。从节能改造研究和建筑运营管理角度来看,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构建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然而,现阶段该系统的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缺少分类分项计量,缺少重点区域和设备的计量;采集数据较为单一,未考虑其他可能影响能耗变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诸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作为最容易与建筑结合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清洁、安全、稳定、高效等特点,对其深入开发利用是未来建筑能源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本文对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的技术最新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了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的典型案例与发展趋势,为实现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能有效反映出建筑内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并可辅助制定建筑节能方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损耗。本文通过对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应用的介绍,阐释了如何构建合理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模型以及进行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基于能耗监测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在应用中得不到用户的青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了。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去思考和补缺似乎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其中存在着认知问题、解决方案问题以及商业模式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此类系统的使用率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基本目标、解决方案、原理分析以及推广模式等角度,阐述如何将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成为依据建筑数据生态而具有实用价值和粘度的应用体系。1前言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对杭州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尼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评估。桑尼能源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产品是将光伏组件作为屋面材料,通过自主研发的结构体系,形成一种能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盐供电公司建筑能耗的调研与测试,对空调系统、锅炉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并安装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刘乾能 《江西建材》2014,(10):215-215
就电气节能应遵循原则,从供配电系统、合理使用电动机、照明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探讨建筑电气节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阐述的智能控制系统遵循多种国际标准协议,融合物联网和智能电网配电技术,系统由传感执行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传感执行层支持KNX、EnOcean、DALI等协议;网络层采用上述协议和以太网的两层架构;应用层为建筑集中和智能终端控制软件。系统功能包括灯光、遮光/百叶窗、供暖、新风、空调、智能家电、能耗监测等就地和远程控制,可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频繁的接触到一个名词“智能建筑”或“智能小区”,这里所指的智能建筑或小区,是指具备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筑工程或小区。所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指在新建或已建成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增建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以及这些系统的集中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工程中的各个传感器、线缆、中央处理设备及软件管理系统,使其功能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运行,管理更方便,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智能建筑最早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90年代在我国起步,迄今不过10来年的时间。这期间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