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7,(10)
公共空间的出现是相对于功能化设计的转变,更能体现人性化,对使用者心里需求和行为需求的满足,在公共空间之中人们会产生交流、观赏、休憩等行为,丰富空间层次、提升空间品质。现在的公共空间的私密性被削弱只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但是交流的行为一旦建立,人们仍然更倾向于寻找私密性空间进行交流,这是一种递进关系,人们在空间创造交流机会,在私密性空间进行交往行为。公共空间的并不是完全的开放性,需要有更加丰富的空间层次去满足行为,私密性的重要性也是体现在交往行为的延续。不仅交往行为需要,个人在空间之中行为同样需要私密性。  相似文献   

2.
吕桂菊 《山西建筑》2007,33(29):354-355
以空间中人的行为习性为出发点,从有利于公众接触和交往的适宜空间设置、空间生气感的加强、私密性活动、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的形成几方面对如何创造适宜的外部人性化空间提出了设计建议,以满足不同活动、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魏镜玲 《城市住宅》2021,28(5):85-88
由开放性与私密性引发的行为逻辑思考,探讨人类适宜居住生活的空间及不同空间下产生的行为影响,以及不同空间构成下对人的行为心理认知产生的影响和转变,并结合案例分析空间与外界的关系及室内对人类情感精神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康住宅户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能的专一化、行为的私密性、空间的完整性、空间尺度的适宜性、户内环境的生态设计、对老人、儿童的关爱等6个方面,探索了小康住宅户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环境设计与居住行为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环境设计与人行为密切相关,其设计应满足人对美的追求,人对私密性公共领域的要求,以及领域感、标识感的建立。居住区儿童和老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更为特殊,儿童与老龄人的行为特征需要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许俊萍  韩嵘 《山西建筑》2003,29(10):1-2
介绍了居住行为与住宅中起居空间的关系 ,阐述了中国的传统住宅与传统的居住行为 ,从不同的角度 ,论述了现代住宅设计与居住空间的私密性 ,指出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空间私密性引入公共空间设计,在保证空间开放的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对私密的休憩空间。本文通过研究私密性的定义与其对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提出增加空间私密性的措施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8)
现代建筑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使用者对空间的心理感受是设计师设计的重要依据。而环境心理学主要从领域性、私密性及个人空问这三个方面研究了人的社会行为与空间之间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具体分析环境心理学在图书馆选址、环境设计、平面布局、空间设计、室内设计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正>随着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空间私密性引入公共空间设计,在保证空间开放的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对私密的休憩空间。本文通过研究私密性的定义与其对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提出增加空间私密性的措施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秩序的乐趣     
追求新型娱乐活动的人们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富于多样性的空间,一个让人安全、愉悦地行于斯聚于斯的私密性空间。娱乐场所空间需要有秩序,不是一种呆板的几何或空乏夸张的秩序,而是一种功能性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