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大量数据调研和实地走访,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及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我国核技术应用技术与装置发展现状,包括电子辐照加速器技术与装置、γ射线源及其集成装置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技术。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核技术应用发展所面临国内外形势,展望了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上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领域就是原子能。核技术应用是原子能事业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十年来,我国在核技术应用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农业、工业、医学卫生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或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既有专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工作者,也有在工业、农业等生产岗位上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值此国庆三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下我们在  相似文献   

3.
薛岳  徐广铎 《同位素》2021,34(2):97-103
核技术应用作为高技术产业逐渐受到政府重视,并于“十三五”正式被国家纳入加强前瞻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更好地把握核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文在《2016—2017核技术应用学科发展报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核技术在工业、医学、农业和社会安全领域应用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2018年以来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上述领域的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核技术应用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对比了我国与日韩等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经济规模,展望了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发是人体排泄金属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头发样品稳定、采集容易、无痛苦或创伤、携带方便、便于分析和贮存,所以通过分析头发来评价环境污染和营养缺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被认为是经济的、现实可行的方法。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76年提出用核技术对世界居民头发进行分析,作为环境调查的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数据调研和实地走访,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及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我国核技术应用技术与装置发展现状,包括电子辐照加速器技术与装置、γ射线源及其集成装置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技术。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核技术应用发展所面临国内外形势,展望了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相似文献   

6.
方勤学 《核技术》1998,21(4):251-254
作为应用基础研究,核技术的“国家目标”应当定位在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的“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成果储备”。无论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核技术的牵引还是从核技术学科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出发,都要求核技术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摆在首要位置上。核技术在与其他学科交叉时,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科交叉的深层次上;要选择所交叉学科中的热点问题发挥作用;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为了推动核技术研究成果向生产转化,有必要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核技术风险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广东省核技术工业应用状况与辐射安全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结合核技术工业应用监督管理、环境辐射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与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分析讨论了许可管理在核技术工业应用安全防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和核设施设计、建造和运行中安全性保证的重要步骤在核技术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用核技术与军用核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安全性直接决定着民用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所以保证民用核技术的安全性是...  相似文献   

9.
Geant4在核技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志  李君利  程建平  邱睿 《同位素》2005,18(1):55-58
Geant4是欧洲核子中心主导开发的一套用于Monte Carlo模拟的开发程序包。本工作通过几个计算实例介绍了Geant4程序在核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表明Geant4不仅能够用于高能物理模拟,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核技术领域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并行处理信息的抽象数学模型,现已在许多科学领域得以成功应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人工神经网络最早应用于地球物理反演问题,随后逐渐扩展至其他领域。通过简要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其模型,对地学领域中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简单对比,并论述了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特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学领域中的主要应用,着重从判别分类、模式识别、预测评价以及信息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地学领域的实际特点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大量出现的优化理论和技术,分析认为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将逐渐呈现多种技术和深度学习的相融合态势,且在地学领域中应用效果会日益显著。这些探讨和分析对推动地学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柴之芳 《核技术》2001,24(9):764-769
讨论了21世纪环境研究的若干前沿领域,包括:(1)经济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估;(2)环境监测和生态学;(3)化学品和环境;(4)能源体系和环境;(5)工业生态;(6)人口和健康。随后探讨了该分析技术在在这些前沿环境研究中的重大机会和挑战,提出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充分利用和开发核分析技术的固有特点;(2)加强核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物的定量和科学的危险性评估方面的作用;(3)发挥核分析技术在环境分析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4)开拓核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化学种态及其效应研究中的能力;(5)建立可用于研究新型生物分子标志物及其环境毒理的核分析技术;(6)重视核分析技术在新型污染物的鉴别及其溯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王旭 《中国核电》2012,(1):10-16
简述了现场总线技术在以往火电厂和核电厂中成功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内在建的核电厂,尤其是第三代非能动核电厂中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就现场总线技术在核电厂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covers the issues involved in considering seismic isolation for nuclear plants. The application of isolation techniques to non-nuclear installations is discusse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nuclear components and plants is considered and the lack of actual,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novel techniques is portrayed. Finally a cost comparison, based on certain preliminary assumptions of isolated and non-isolated nuclear plants is made.  相似文献   

16.
基于DSP的核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用全数字化手段处理和分析核信号过程中的重要算法和关键实现技术是相当重要的。通过仿真和电路设计试验,分析了数字核信号的移动积分、正交多项式半高斯波形拟合算法和峰值寻找算法,使用环形存储器实现了信号触发后的不同记录方式,使用Dither法改善ADC的微分非线性,以及多级流水线结构设计可以减少系统死时间等。这些工作是下一步设计高性能通用核信号分析谱仪和用全数字化手段实现大型核仪器探测器模块电子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禁核试核素核查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以来,我国在禁核试核查监测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作为唯一能够提供核爆炸定性证据的技术手段,核素核查技术研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建立了满足台站和现场核素监测要求的取样与测量技术手段和禁核试北京放射性核素实验室,拥有了能够有效履行条约义务、保障我国国土和环境安全的技术能力,在周边各类核事件、核事故等应急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禁核试核素核查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成果和技术现状,分析后续核素核查和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工业核仪器应用中的闪烁探测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核子密度计、核子秤中应用的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技术特性的介绍和分析,展示出闪烁探测器所独有的精度好、探测效率高的技术优势,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灾变环境与铂族元素核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雪瑛 《核技术》2001,24(9):742-747
概述了由核分析技术测定铱在研究灾变环境中的应用,提出了白垩纪/第三纪生物绝灭事件的地外撞击理论,在灾变事件研究中铂族元素核分析技术亦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0.
A survey of various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s applied to images in nuclear medicine is presented. These have been classified as procedures to improve detectability, to correct for distortion, to compress, and to aid automation. On evaluation, rather disappointing results fromconventional image'enhanc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fou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use of image 'transforming' procedures is highly satisfactory and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is field. This survey has been prepared for the image processor who knows little of nuclear medicine, or the nuclear medicine practitioner who knows little of image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