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2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瑞典南部Soderasen地垒上的钻井和挖掘井内地下水中的氡放射性浓度,结果是一致的.这2种方法是用HPGe探测器进行γ射线能谱测量和塑料径迹探测器进行α活度测量;花岗岩基岩内的水中氡浓度较高,挖掘井中氡浓度较低,在浓度、井深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不同区域的水中氡浓度差异较大,火山岩地层裂隙水中氡浓度大于700 Bq·L-1.在3 a以上的时间里,发现钻井中的氡浓度是十分稳定的,但在短时间内变化明显.在室温下,敞口的正常烹饪器皿表面的水中氡蒸发缓慢,放射性梯度△A/A大约是每小时0.1~0.2;然而,适度的加热(如在咖啡机里)对排除氡非常有效,使氡放射性浓度减少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2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瑞典南部Soderasen地垒上的钻井和挖掘井内地下水中的氡放射性浓度,结果是一致的.这2种方法是用HPGe探测器进行γ射线能谱测量和塑料径迹探测器进行α活度测量;花岗岩基岩内的水中氡浓度较高,挖掘井中氡浓度较低,在浓度、井深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不同区域的水中氡浓度差异较大,火山岩地层裂隙水中氡浓度大于700 Bq·L-1.在3 a以上的时间里,发现钻井中的氡浓度是十分稳定的,但在短时间内变化明显.在室温下,敞口的正常烹饪器皿表面的水中氡蒸发缓慢,放射性梯度△A/A大约是每小时0.1~0.2;然而,适度的加热(如在咖啡机里)对排除氡非常有效,使氡放射性浓度减少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一个2.84m3的氡室研制了一套氡浓度控制系统。采用控制氡室与外界换气量的方法调节氡室中氡浓度。换气量采用短周期开关控制的方法-脉冲宽度控制法(PWM),换气周期为10min。采用了氡快速补充和快速排放装置。氡室中使用一个扩散式固体氡源。系统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氡浓度建立时间小于4h,控制平稳,长时间稳定性优于2%。  相似文献   

4.
应用α谱仪对西安东南郊居民饮用水中氡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白鹿塬与少陵塬两地居民饮用水中氡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居民自备井水氡浓度白鹿塬高于少陵塬.西安东南郊居民饮用水中氡的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5.
Oak Ridge国家实验室对墨西哥室内氡浓度的水平进行了10年系统的监视和评价。本文介绍了整个国家室内氡浓度的分布结果。以及地质特征、人口密度、人口的社会经济水平、房屋建筑风格等情况。 氡浓度测量是使用杯端系统的固体核径迹无源式方法进行的。以CR-39作为探测器材料,由化学蚀刻过程和一自动数字图像计数系统进行组合式测量。对任何地区测量到的高氡浓度,要使用动态方法作检验测量。本结果对人类未来的健康研究,包括最终建立室内氡浓度模型(这种模型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亮  黄林  郭秋菊 《辐射防护》2008,28(5):286-291
为观察研究室外大气氡浓度的变化规律,本文对北京地区2003年1月~2007年12月5年间通过连续测量装置获取的室外大气氡浓度的36 731个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日变化规律,年变化规律及5年间的变化趋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5年内室外氡浓度平均值为12.1±4.9 Bq/m3,5年的年平均值略有不同,变化范围为11.24~13.01 Bq/m3。日变化中,最大值出现于6~8时、最小值出现于16~18时的频率最高。年变化规律中,最大值出现在10、11月,最小值出现在4、5月。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空气氡浓度测量中存在的测量灵敏度低、测量时间长的缺点,对比研究及理论探讨后提出一种空气氡浓度瞬时测量方法.常压空气脉冲电离室对氡和其子体均有较高的探测效率,符合高灵敏度测量要求.在电离室内部加人氡及其子体收集装置实现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快速抓样收集,克服了氡子体对电离室污染问题,符合瞬时测氡要求.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地质背景与空气中氡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大地岩石、土壤中铀含量水平与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的理论关系,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环境空气中氡水平与地质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应用所建立的理论关系在某航空放射性测量工作区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研究沿海地区室外大气氡浓度的水平和变化规律,以青岛地区2006年9月—2009年8月3年间采用连续测量装置获取的室外大气氡浓度的16 817个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统计分析。青岛地区室外大气氡浓度的年平均值为(5.0±3.0)Bq/m3。日变化规律中,最高值一般出现于清晨,最低值一般出现于傍晚。季节变化规律中,最高值出现在12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统计分析表明此变化规律与青岛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东明  胡华四  褚俊 《核技术》2006,29(9):705-709
本文旨在研究高层建筑室内氡浓度的变化规律,重点研究高度及外界氡浓度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氡浓度测量的双滤膜实验方法,使用FT-648测氡仪实施氡测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利用简单物质平衡模型对室内氡浓度与高度,关系以及室内氡浓度与通风率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高层住宅建筑三层(9 m)以上的高度时模拟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符合较好,可以认为高层建筑室内氡的浓度主要由建筑材料所析出的氡决定,但同时也受到通风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氡子体浓度准确测量方法研究是建立氡子体浓度测量参考基准的基础,对氡子体行为规律研究和环境氡暴露评价研究亦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氡子体浓度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在提出效率指标(测量总时间和计算得到的潜能浓度标准误差乘积的倒数)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可知:采用α能谱法的氡子体浓度测量方法要优于α计数法;多时间段测量、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的氡子体浓度测量方法要优于传统的"三段法"或"五段法"。多时间段α/β能谱同时测量、加权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将是未来氡子体浓度准确测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气中氡子体和气溶胶粒子的行为规律,研究了一种小体积氡室中氡子体状态参数稳定调控方法,即通过调节小体积氡室总换气率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实现氡及氡子体浓度、平衡因子和未结合态份额等状态参数稳定调控方法。建立了调控物理模型,根据模拟条件甄选氡子体和气溶胶粒子行为参数,采用Matlab模拟计算了小体积氡室氡子体状态参数的调控范围,并将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对,部分验证本文建立的调控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调控方法可在小体积氡室内实现氡子体浓度、平衡因子和未结合态份额的稳定调控。本研究建立的调控方法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闪烁室法现场水中氡浓度测量及其仪器功能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nS(Ag)闪烁室法水中氡浓度测量仪具有准确度高,探测下限低,操作简便,受湿度影响小的优点。从方法原理、测量装置及软硬件设计进行阐述,探讨了影响仪器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用液体镭源测试的结果验证了仪器的线性和准确性,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811,相对误差为-17.16%~10.21%;并与RAD7测氡仪水中氡浓度测量的数据作对比,相对误差在-14.28%~18.57%。  相似文献   

14.
双源法测量土壤潜势氡浓度是利用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和浅层土壤氡浓度,确定土壤潜势氡浓度的方法。为了实现双源法快速测量土壤潜势氡浓度,项目对Mathematica、Excel及C语言程序3种计算土壤潜势氡浓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计算,验证了3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其中Mathematica和Excel需依靠PC机进行,不便实时给出测量结果;而C语言程序易于移植,便于土壤潜势氡浓度测量仪的开发,为土壤潜势氡浓度的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06—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居室氡浓度调查的方法和结果。本次调查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基本上3个月为一个测量周期,分4个季节进行探测器的布放与回收,多数地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测量。共有1个省和7个城市参加了此次调查,测量房间数共计2 029个,涉及省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氡浓度范围5.3~183.0 Bq·m-3,按样本量加权均值为(32.6±5.2)Bq·m-3,按人口加权均值为(30.7±4.3)Bq·m-3。氡浓度超过100 Bq·m-3的房间(36间)约占总调查房间的1.8%。本次调查结果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测量结果的比值范围为1.00~3.12,按各城市人口加权均值为1.80。同时对调查地区城镇/农村、不同建筑年代、不同楼层、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面和墙体材料居室内氡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调查地区居室内氡浓度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建立了地下空间空气氡浓度随通风速率变化数学模型。基于上述数值模型分析了地下空间通风速率1.0 m3·s-1时的氡浓度变化规律,通过模型求解可知该地下空间氡浓度下降到平衡氡浓度的时间约为26.7 min。之后基于RAD7测氡仪开展了地下空间氡浓度的测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空间初始氡浓度为137 Bq·m-3、通风速率为1.0 m3·s-1的条件下,氡浓度下降至平衡氡浓度37 Bq·m-3的时间约为30 min。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误差仅为11.1%,这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可靠性,可为地下工程的通风降氡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氡浓度可能存在垂直分布规律,通过被动式测氡法——活性炭盒测氡法开展了氡浓度垂直分布规律的验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场所的0.04m至3.01m处氡浓度从73.12Bq/m3降至51.89Bq/m3,初步验证了氡浓度上低下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之后,在同一场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再次验证了之前的结论。该规律对地下建筑内的工作人员的剂量评价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压抽混合式通风是长距离独头掘进巷道内控制氡及氡子体浓度重要的通风方式,研究该种通风方式下巷道风流中氡及氡子体浓度分布规律对指导其通风和辐射防护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氡与氡子体之间的衰变关系,建立了风流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与氡活度浓度之间的简化数学计算模型;接着,分析了独头巷道受限空间内氡及氡子体的来源,并基于巷道风流的紊流传质理论,建立了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下风流中氡活度浓度与氡子体α潜能浓度分布的数学计算模型;最后,针对一个具体的独头巷道,探讨了通风量和岩壁氡析出率对整个巷道内氡浓度和氡子体α潜能浓度分布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独头巷道内降低氡及氡子体致工作人员剂量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和热释光剂量计,对成都市城镇和乡村的室内氡浓度与γ剂量率进行了测量。按测量时间、建筑结构、楼层、墙体建筑材料以及墙体装修材料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城镇和乡村室内氡浓度的均值分别为(39.5±18.1)Bq/m3和(38.2±16.3)Bq/m3,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和乡村的γ剂量率均值分别为(120.1±16.1) nSv/h和(124.4±16.7) nSv/h,与氡浓度无相关性。研究发现夏季室内氡浓度较高;低层建筑室内氡浓度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高于高层建筑,并且随着楼层的增高室内氡浓度降低;墙体建筑材料和墙体装修材料对室内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