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改善安塞油田低渗透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确定注入水中微生物限制指标,系统研究了腐生菌(TGB)、硫酸盐还原菌(SRB)和铁细菌(IB)对储层的伤害情况。研究表明:这3类菌在安塞油田注入水中普遍存在,其中TGB和SRB的菌浓均为1.1×10~4个/mL,而IB的菌浓为7.0×10~3个/mL,它们可以在安塞油藏水环境中稳定存在,有危害扩大化的潜在性;三类菌的等效球体半径处于0.377~0.766μm之间,与低渗透岩心的0.46倍孔喉半径相当,容易形成稳定的架桥堵塞;流动实验表明,SRB对储层的伤害性最大,菌浓应严格控制在10~1个/mL范围内,而TGB和IB的菌浓也应当限制在10~2个/mL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针对油田水中3种有害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腐生菌),阐述了测试瓶绝迹稀释法和培养-镜检法两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培养-镜检法,依据SRB菌、TGB菌和IB菌在生物显微镜下的不同形状、形态即可进行快速测定.并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腐生菌的性状,剖析其危害及腐蚀机理,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采用微生物防治法、抑制腐蚀菌营养和生长的条件、紫外线照射和超声波处理、采用杀菌剂等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出有害微生物含量,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其生长和繁殖,避免或减少其危害,对油田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是必要的。介绍了油田水中常见的7类细菌对微生物采油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采用三管平行MPN或绝迹稀释法和浇注平板法对胜利油田S12块回注污水和5口油井产出水中有益菌(石油烃降解菌HDB,脱氮菌DNB,产甲烷菌MPB)和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硫细菌SB,腐生菌TGB)群落进行了计数分析,求得了最大可能含菌量,结果表明胜利S12块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较丰富,3种有益菌和4种有害菌普遍存在,在各水样中各类菌的含量有所不同,含量总体较低。认为S12块油藏可以注入合适的营养物质,选择性地激活微生物采油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提高油藏采收率。表2参21。  相似文献   

4.
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会伤害油层的渗透率,导致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降低和油井产能下降,影响开发效果。采用物理实验和油藏工程的方法,研究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的注入压力,地层渗透率和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岩心渗透率越低,注入水的注入压力与地层水的注入压力之差越大;在渗透率相同的情况下,滤膜孔径越小,注入水渗流阻力越低;处理注入水的筛网尺寸越大,油层渗透率伤害越大,特低渗透油藏的产量和极限供油半径越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压力上升快、堵塞频繁等问题,通过对注入水水质分析及固相颗粒粒径分析,并结合物模实验详细研究了低渗储层注水井堵塞因素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平均粒径大于2μm)是造成储层堵塞的主要原因;低渗、特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渗透率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及固相颗粒的含量和平均粒径增大而不断减小,伤害程度不断增大;固相颗粒对特低渗透岩心的伤害程度大于低渗透岩心。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污水细菌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原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SRB)和腐生菌(TGB)在不同pH值、温度、矿化度情况下的生长规律,分析了中原油田污水中TGB较难控制的原因。实验表明,在pH值为6.0-9.0时,适于SRB生长,pH值大于9则SRB的生长受到抑制;TGB在碱性环境下也可生长。两种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是30~40℃,而TGB在90℃仍可检出;随着矿化度升高两种细菌的生存能力都有所下降。在对pH值变化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上,TGB均强于SRB。  相似文献   

7.
油田杀菌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田二次采油中,需要大量回注水,由于回注水中一般都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铁细菌等易引起金属腐蚀,地层堵塞,化学剂变质等一系列不利于注水采油的细菌微生物。同时回注水含有较高的钙镁离子,易产生注水管线和地层严重结垢,从而引起注水管线和地层堵塞。这些都给油田生产运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般都需要在污水回注前投加杀菌剂和缓蚀阻垢剂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8.
塔中11油田志留系注入水水质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中ll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室内研究了溶解氧、CO2、细菌对注入水腐蚀性的影响;评价了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细菌和Fe3^+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塔中11油田志留系注水水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含氧量应≤O.5mg/L,CO2含量应≤2.5mg/L;腐生菌TGB含量应≤104^个/ml,铁细菌IB含量应≤103^个/ml,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应≤104^个/m1;悬浮物粒径应≤5μm,悬浮物含量应〈7.5mg/L,Fe3^+含量应≤5mg/L。回注污水含油量应〈10mg/L。  相似文献   

9.
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全系统灭菌;地层水和注入水过滤、灭菌;储层岩心洗油、饱和地层水;用注入水接种培养,制备低、中、高含菌量的驱替用水,其中TGB、SRB、IB菌总菌数分别为1.06×102、1.49×103、1.29×104个/mL。用低、中、高含菌量的3种含菌水驱替岩心,注入量分别为70、70、64PV,岩心对地层水的渗透率分别由9.06×10-3、15.93×10-3、11.84×10-3μm2变为10.16×10-3、1.45×10-3、0.72×10-3μm2,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分别为-12.1%、90.9%、93.9%,岩心流出液中总菌数分别为0、4.0×100、4.1×101个/mL。讨论了注水过程中细菌在岩心孔隙中的截留和岩心堵塞。认为纯化油田砂岩油藏注入水中各种细菌的总数应控制在1×102个/mL以下。图3表4参2。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在开发中遇到的矛盾,对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地层伤害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相应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取长庆油田耿43井区和白马中区特低渗透岩心为实验样本,对敏感性、贾敏性、水锁效应以及水质伤害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特低渗透储层地层伤害程度一般规律及其与渗透率大小的关系,提出避免储层敏感性伤害及改善水质的措施。该研究结果对类似油田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喉特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外来流体的悬浮物含量与结垢性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损害与有效保护储层孔喉成为高效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关键。以新疆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与注入水结垢分析,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损害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较强的盐敏以及中等偏强的碱敏性损害;混合注入水容易产生以Ca2+为主的不溶性结垢,导致堵塞注水管线及储层孔喉。因此,超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储层保护措施,更要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从而有效地保护储层,为长期高效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近年来通过注水开发减缓了产量递减,但还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甚至注不进水的问题,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分析认为,长6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孔喉半径小,其次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加之注水过程中黏土膨胀运移等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为此,提出利用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来解决该油藏的注水井欠注问题。酸液配伍性、腐蚀速率及岩心的溶蚀速率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与该油藏的注入水、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具有腐蚀率小、黏土膨胀率低、岩心溶蚀慢的特点。8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能够解除注水井近井地带的污染,恢复、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油田滴2井区储集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注入水对储集层伤害评价,认为该井区储集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9339.32m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当注入量达30倍孔隙体积时,储集层注水伤害模拟评价的渗透率损失率平均为41.6%.  相似文献   

14.
注入水中固相颗粒损害地层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当含有固相颗粒的注入水进入地层时,水中的固相颗粒将不同程度地滞留在孔隙网络中,使地层渗透能力下降。分析胜利油田商三区和胜二区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分布特征、地层孔喉特征,以此为基础,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注入水中固相颗粒与岩石孔喉的匹配关系,分析固相颗粒损害地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水站到注水井,注入水水质沿流程变差;在双对数坐标下,商三区和胜二区岩石孔喉半径与渗透率存在线性关系;当水质一定时,微小粒径的固相颗粒进入岩石孔隙内部形成深部损害,粒径较大的固相颗粒只能在岩石表面和浅表部位附着或桥堵而形成表面(层)损害。根据架桥法则,确定了商三区和胜二区注入水中固相颗粒指标。图3表3参4(秦积舜摘)  相似文献   

15.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通过岩心样品的恒速压汞测试,对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有效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有效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及孔喉比等特征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岩样,有效喉道、有效孔隙发育程度较高,孔喉比较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具有中等孔隙和小喉道发育、孔喉连通性差及孔喉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贾敏效应伤害。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性质主要由喉道控制,喉道半径分类明显。渗透率越低,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越好。喉道控制储层渗透性,进而决定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振宇 《断块油气田》2011,18(4):424-428
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碎屑岩储层以含泥细砂岩为主,孔隙度多集中在10%~20%,渗透率多小于10×10-3μm2,结合铸体薄片、压汞、地化测试分析等综合评价为中-低孔特低渗较差储层.研究表明,该区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成岩和异常高压3种因素控制:1)沉积微相主控储层砂体空问展布形态及孔陈度分布特征;2)成岩作用主控储层砂体孔...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东风港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对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沙四段上段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块岩心,利用恒速压汞仪器,分别获得了其喉道半径、孔隙半径、孔喉半径比和毛管压力的分布特征;在70 ℃条件下,采用非稳态法分别对4块岩心进行水驱油相渗试验,获得了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试验得出,喉道半径分布范围越宽峰值越大,孔隙半径分布差别不明显,孔隙半径比因渗透率不同而不同,特低渗透岩心排驱压力大,最大连通喉道半径比较小,储层开采难度相对较大;该储层平均束缚水饱和度相对较高,随着渗透率的升高,两相共渗区跨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驱油效率和渗透率高低相关性差;正常型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应的多是孔喉半径比较大、连通性较差的储层,而直线型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应的则是孔喉半径比相对较小、孔隙连通性较好的储层。因此,厘清微观孔隙结构对于合理制定开发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CO2驱提高采收率的过程中,CO2与原油、基质矿物的相互作用会对储层孔喉结构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揭示孔喉结构对CO2驱储层伤害程度的影响,利用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结合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确定岩心样品的孔喉堵塞程度,评价了不同孔喉结构的岩心样品在CO2驱过程中的伤害程度,明确了CO2驱储层伤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O2驱过程中产生的沥青质沉积及酸化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很小,实验岩心样品的孔隙度降幅为1%左右,而渗透率受到的伤害程度较高,Ⅲ类孔隙结构岩心的渗透率降幅达20.55%,且渗透率越低、孔喉结构越差,渗透率受到伤害的程度越高;孔喉堵塞程度与孔喉结构参数成正相关关系,孔喉结构越差,中值半径越小,越容易发生孔喉堵塞;Ⅰ类孔隙结构岩心的孔喉堵塞程度较低,Ⅲ类孔隙结构岩心的孔喉堵塞程度明显增高,最高可达到34.32%。该研究结果可为CO2驱现场高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东H油田Mishrif组属于典型的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水驱是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但注入水中固相颗粒的质量浓度及粒径严重影响其开发效果。为了弄清注入水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为后期注水开发的水质要求及调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文中基于恒速压汞实验及颗粒运移实验,研究了影响H油田Mishrif组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微观因素以及注入水中悬浮物颗粒质量浓度与粒径的上限,并且分析了悬浮物颗粒粒径与喉道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喉道半径及分布是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微观因素。当注入水中悬浮物颗粒粒径为5μm时,颗粒质量浓度的上限为5 mg/L;当悬浮物颗粒质量浓度为3 mg/L时,颗粒粒径的上限为10μm,接近于渗透率贡献峰值处的喉道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