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排替压力、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积、扩散系数、微观孔径等物性封闭参数研究,表明石千峰组物性封闭能力最强,下石盒子组的盒8、盒7次之,上石盒子组的盒1对烃类向上运移也起着很重要的封闭作用。因此对神木地区盒8、盒7、盒1的物性封闭资料进行平面评价,从而寻找出对石千峰组成藏有利的三类区域:一类分布在榆林及研究区的东南部一带,二类分布在神木及横山一带,三类分布在研究区西北角一带: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含气丰富和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沥青分布与成因、岩石薄片等分析,结合天然气组分、C5-C8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和成藏过程,总结了高效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划分出3种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组合,即源内成藏组合(山2段-太原组几源顶成藏组合(山1段-盒8段)、源外成藏组合(石千峰组)。并应用上述方法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主控因素。图7表2参17  相似文献   

3.
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和山2段储集岩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砂岩经历了早期成岩阶段A,B期和晚期成岩阶段A1,A2和B期的成岩演化过程。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22%和15%的原生孔隙丧失。砂岩中粘土矿物晶间微孔隙占总孔隙的60%以上,是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构造裂隙孔对砂岩储集性能的改善不明显。研究区发育6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成岩相带,其中石英加大胶结组合孔隙相和自生粘土衬边胶结溶蚀孔相是最有利的天然气储集相带,二者的叠加和改造部位是气藏发育的最有利地带;粘土杂基充填微孔相和自生粘土胶结晶间孔相是较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带;杂基蚀变水云母充填压实紧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不利于孔隙的发育和天然气的储集。  相似文献   

4.
统计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90余口钻井140多个含气层位压力测试数据,通过压力系数频数统计综合分析研究区上古生界不同含气层段的压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压力随层位变浅而降低,同一气层体系内部由南向北压力逐渐降低。结合烃源岩演化、天然气组分对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时间耦合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原生气藏于早白垩末期形成,烃供应不足初步造成两区块压力南北分异;q5次生气藏于晚白垩世形成,构造运动使神木地区原生气藏垂向泄露形成q5超低压次生气藏,也导致了气藏后期的调整逸散,进一步扩大了其与米脂地区原生气藏的压力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化学组成、稳定碳氢同位素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干燥系数介于0.80~0.94,表现为湿气特征;δ13C1δ13C2值分别为-36.2‰~-31.7‰和-27.8‰~-23.3‰,δDCH4值为-199‰~-172‰,烷烃气碳、氢同位素总体呈现正序特征,属于有机成因气。天然气成因鉴别和气-源对比表明,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主体属于煤成气,来自太原组-山西组煤系烃源岩,但泊尔江海子断裂南北两侧天然气的来源存在差异性,南侧十里加汗区带天然气来自原地的太原组-山西组高成熟烃源岩;而北侧什股壕区带天然气则主要由断裂以南十里加汗等地区运移而来,且后期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发生逸散。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该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中烃类组分以高CH.含量(>85%)为特征,C 2含量小于10%,干燥系数(C1/Cn)多大于90%,反映了以"干气"为主、"湿气"为辅的特征.非烃组分主要是CO2和N2,微含H2、He等.上古生界天然气的δ13C1值一般大于-36‰,大部分在-35‰~-30‰之间,δ12C2多在-27‰~-22‰之间,δ12C3多为-27‰~-21‰,δ12C4为-26‰~-20‰,δDCH12C4值为-185‰~-162‰,与下古生界天然气有差异.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属于煤成气.  相似文献   

7.
主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生烃增压数值模拟等研究对天然气运移动力、运移方式和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山1段(P1s1)、石盒子组盒8段(P2h8)天然气除了生烃增压驱动运移外,还具有明显的扩散运移特征,且盒8段相对更加明显。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增压驱动的天然气运移距离纵向上主要到达山1段底部,扩散作用对于天然气从山1段至盒8段的运移具有重要贡献。天然气在烃源岩生烃超压和浓度梯度驱动下通过基质孔隙和裂缝运移进入山1段储层,在山1段直接盖层之下聚集形成山1段气藏,若山1段直接盖层不发育,则进一步以垂向扩散运移为主进入盒8段有利部位聚集形成盒8段气藏。  相似文献   

8.
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天然气富集成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由于晚古生代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体系演化,沉积相类型不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为此,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微观储层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对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主要发育潮坪相,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盒8段主要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本溪组潮汐水道、山西组和盒8段水下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储集相带。本溪组潮汐水道砂体呈透镜状,分布局限,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期迁移叠加,有一定规模,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呈“毯式”分布。本溪组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山西组和盒8段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含气性的主要因素,储层整体具有特低孔、超低渗特征,但自下而上岩石组分中石英含量逐渐降低,岩屑和填隙物含量逐渐升高,自本溪组至山西组、盒8段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逐渐变差。本溪组厚层状的潮汐水道和山西组、盒8段连续叠置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纯、粒度粗、物性好、含气丰度高,为优势储集体,本溪组优质孔隙相对更发育,易于天然气富集高产。研究结果对宜川-黄龙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及增储上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一套以碎屑岩沉积为主的含气层系,下部煤系暗色岩类气源充足,中部河流、三角洲砂岩储集层广泛分布,上部湖相泥岩盖层区域稳定。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盆地经多次稳定沉降,并最终整体抬升后,完成了上古生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盆地周边在地史期构造活跃、砂体发育,以构造圈闭为主;盆地内部构造稳定、在倾角不到1度的西倾单斜上,湖北向展布的河流三角洲砂体与侧向的河湖间湾相泥质岩配合形成了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气源岩成烃史、古构造演化特征及天然气成藏组合、成藏期次及气藏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因气源岩有机质埋藏热演化程度与盆地中南部存在差异,并且受多期构造抬升影响,天然气运聚成藏经历了早、晚两期。其中早期成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具有高温高压下的近源成藏的特点;晚期随着构造活动的加剧及区域封盖层异常压力的散失,天然气向上运聚,形成穿越式成藏组合。因此,根据气藏温压特征及形成过程,将该区天然气成藏模式概括为高温高压、高温低压及温压调整定型3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其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了查明气藏分布规律,研究了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储集砂体的叠置与分布规律。在下石盒子组内部识别出1个重要的不整合面,发现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不整合面之下发育基准面下降期的三角洲前积体,不整合面之上发育基准面上升期的下切谷充填河道砂体。下切谷越过不整合面向下切入三角洲前积体,下切谷充填河道砂体与三角洲前积体连通并叠置,使三角洲前积体成为天然气的重要输导层和储集层,进而为下伏气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使得三角洲前积体与谷地充填河道砂体的叠置区成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有利部位。图7表1参12  相似文献   

12.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含气性评价和有利区域优选的关键性参数,对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储量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两种实验方法分别测定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页岩含气量,并对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做了对比和讨论。解析法测定页岩含气量测量直接,数据直观,对取样要求高,测出的页岩含气量更接近真实值。等温吸附实验法取样快速简便,但受实验条件所限,需通过数学模型拟合计算含气量数值,误差较大,适合用于不同岩性和层位的页岩吸附气量的相对比较。通过实验,初步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页岩含气量为0.82~1.25 m3/t岩石之间,0.82 m3/t岩石较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气勘探中存在的油水关系复杂问题,采用油气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对齐家—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Ⅲ号台阶上,并以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居多;油气富集主要受到砂体储层是否发育、圈闭是否发育、断层侧向封闭性强弱、断裂后期活动性强弱4个因素的控制;不同层段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同,沙二段、沙三1亚段和沙四段圈闭不发育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而沙三2亚段和沙三3亚段砂体储层不发育也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高产富集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靖边气田古地貌单元、构造特征及泥岩压实特征对天然气富集的单一控制因素分析,认为这3种单一因素对天然气的富集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本区的天然气富集规律并划分有利区,还需展开多因素的组合分析。以岩溶古地貌和现今构造作为主导因素,将组合关系分为以下4类:1)高点组合类型;2)台缘斜坡区、构造鼻隆与古构造不同部位组合类型;3)台缘斜坡区、构造鼻翼与古构造不同部位组合类型;4)洼地、构造鼻凹与古构造不同部位组合类型。其中,以高点组合类型为最优。根据控制和影响天然气富集的各种因素,结合已有高产井地质反映特征,提出靖边气田天然气富集所必须具备的5个条件,揭示其高产富集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连续高产工业气流的发现,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大牛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系统开展了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有一定量的重烃,非烃气CO2和N2含量相对较高,既有典型的成熟阶段生成的湿气,也有高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而下古生界天然气既有煤型气,也有油型气。古生界天然气中CO2主要为有机成因,少数为无机成因,无机成因CO2赋存于下古生界储层,可能主要由下古生界烃源岩中碳酸盐岩热解产生。综合运用烃源岩岩石脱附气碳同位素—天然气碳同位素—干酪根碳同位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同位素定年及混源模拟实验等综合地球化学手段,明确了大牛地上、下古生界煤型气均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而下古生界油型气中混有0~45%的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对其主要含气层段的天然气分布特点及气水关系研究表明,山西组底部的区域性海退面和石盒子组底部的侵蚀不整合面控制主力气层的发育,气藏平面分布受控于(烃、物)源-(古地)貌-(沉积)相。岩性气藏主要分布于SQ8(山2)、SQ11(盒8下)低位体系域中上部,其中大型-特大型岩性气藏发育在生烃强度大于20×108m3/km2的平缓斜坡区。天然气储层主要为富石英质的粗粒沉积体系,且从东向西含气层位向上迁移。从SQ8(山2)、SQ9(山1)到SQ11(盒8),聚气相带由三角洲前缘向三角洲平原及河流相带迁移。  相似文献   

17.
18.
彭阳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受构造控制,储层横向变化快,成藏关系复杂,勘探认识程度较低。综合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该区油气资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物性、构造形态及成岩特征等因素控制,同时,这几个因素的优化匹配是寻找延安组深部延9—延7岩性构造油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