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常规基于二维面曲率的应力场计算方法会受到目的层层位解释精度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倾角属性的三维地应力场分析方法,将"曲率-应变-应力"方程变形为"倾角-应变-应力"方程,实现了通过地层倾角计算地应力。该方法首先采用离心窗倾角扫描方法计算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倾角,再基于倾角属性计算目的层段的体曲率,最后采用"曲率-应变-应力"方程计算目的层段的三维地应力场。该方法借用了三维体曲率分析的思路,直接针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计算,有效克服了常规方法受层位解释精度影响的缺陷。渤海某工区花岗岩储层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的一致性较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研究区的裂缝预测,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维曲率体地震属性提取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同相轴空间二阶导数的曲率体属性作为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在精细构造解释、裂缝预测、识别小尺度断层等方面发挥作用.在三维曲率体属性定义的基础上,采用一种三维离散倾角扫描算法,建立了一套无需人工解释层位便可直接从叠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多种曲率体属性的算法.利用建立的算法,通过编程实现,并在川西XC地区开展了基于曲率体属性的...  相似文献   

3.
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石牛栏组为一套深水陆棚沉积的泥灰岩地层,前期钻探显示,石牛栏组气藏分布与裂缝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为典型的裂缝型气藏。为进一步对安场向斜石牛栏组储层的裂缝平面展布规律进行研究,该文通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目的层的裂缝发育特征,优选裂缝预测敏感地震属性,基于地震像素处理的裂缝增强属性对石牛栏组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常规的地震曲率属性预测裂缝识别能力有限,而基于地震像素处理的地震数据能够有效改善小断层及构造形变特征成像,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裂缝增强属性可大大提高裂缝的识别能力,经实钻井验证,基于叠后地震属性裂缝分布预测方法的结果与钻井泥浆漏失点综合吻合率达83.3%以上,预测结果较为可靠,该研究为石牛栏组区带优选及钻井风险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柴西北区受压扭走滑运动影响,地层岩性破碎强烈、断裂复杂,导致地震资料裂缝成像及解释难度较大。以柴西北区小梁山工区为例,为准确识别小梁山断裂体系,利用野外地震勘探获得高品质的宽方位角地震资料,首先应用构造导向滤波技术提高裂缝成像精度,计算曲率属性检测出断裂,提取出断裂体并分析出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其次应用相干能量梯度属性刻画储层分布,准确描述储层的空间形态特征;最后采用属性比例融合技术,对裂缝储层进行准确的描述和预测,明确了裂缝储层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与实际钻探、试油资料符合度较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常规叠后地震数据提取的曲率、相干等属性只是对较大的断裂进行刻画,对裂缝预测精度不高。本文通过分析Y工区叠前OVT域道集方位各向异性,应用多维解释技术对裂缝进行表征。理论分析及在柴达木盆地Y工区的实例效果均表明,基于叠前OVT域偏移处理道集的裂缝检测技术对裂缝预测精度高于常规叠后裂缝预测,裂缝预测结果结合构造岩性解释,对Y工区井位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3种不同尺度断裂-裂缝的类型、成因和地质特点,总结并提出了这3种不同尺度裂缝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综合预测方法。多尺度裂缝地震预测技术主要利用多尺度相干、多尺度曲率以及Likelihood属性。研究认为:利用断面增强、多尺度相干、结构张量等多种属性方法可实现大尺度断裂-裂缝的边界刻画和内幕识别;利用多尺度曲率加蚂蚁体的计算方法可获得不同级别的中尺度裂缝发育体的预测结果;利用叠后Likelihood属性可预测小尺度裂缝空间展布。最终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级别裂缝的叠后地震预测技术系列,并展示了应用该技术得到的3种不同尺度裂缝地震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曲率识别地震褶皱、断层、裂缝、溶蚀孔洞等地质构造是一种常用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为了更加精细地刻画褶皱、断层等地质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的分频曲率提取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通过在单频剖面中求取最大正曲率和最小负曲率两种属性,达到识别地下地质构造和层位等地质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耿福兰 《石油物探》2013,(1):89-96,112,7
针对南堡2号潜山顶部奥陶系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资料,结合已有钻探成果,开展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综合预测研究。在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对保幅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精细解释落实潜山顶面层位和断裂格局;应用P波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技术进行叠前裂缝预测,利用曲率属性技术进行叠后裂缝预测,再辅之以叠后衰减梯度属性检测溶蚀孔洞分布。通过叠前、叠后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FMI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和钻井实际生产效果的验证,证明了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和所用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综合预测研究成果为圈定南堡2号潜山奥陶系储层裂缝发育的有利目标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的有效预测,研究并提出了井震结合的地震多属性融合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叠后地震资料的峰值频率振幅属性对储层的孔洞分布特征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成像测井获得的储层段裂缝平均孔隙度与倾角、曲率、方差等叠后地震属性预测的大尺度裂缝分布结果进行交会,分别确定出这些属性的有效范围,再将有效范围内的几种属性值进行融合得到叠后大尺度裂缝分布特征;基于叠前分方位CRP道集计算频率梯度属性进行小尺度裂缝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裂缝孔隙度进行交会得到小尺度裂缝分布;最终将孔洞、大裂缝和小裂缝3种预测结果融合,得到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成果。对我国西部T油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系预测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论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相较于常规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系的有效预测,提高勘探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单井产能与裂缝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预测裂缝发育带对油田井位部署、井型和井网的选择极为重要。论述了叠后地震资料裂缝预测属性的优选,包括相干、曲度、最大负曲率、最大正曲率等属性;阐述了多属性叠合、多属性融合及主成分分析等地震多属性联合应用的方法;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技术在NWKK(西北克孜基亚)油田的应用。裂缝研究结果与油田单井产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主成分融合多地震属性预测裂缝发育带技术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渤中21-2潜山为碳酸盐岩地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为主,非均质性较强。该潜山埋藏深,地质、地震资料情况复杂,没有钻井,仅靠单一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有效地预测裂缝、孔洞的平面展布规律,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手段相互印证来落实储层。为此,通过对裂缝、孔洞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应用相干分析、属性分析、曲率分析和频率分解技术等手段,从不同角度对该潜山有利储层发育地区进行了预测。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多解性,而综合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曲率属性可以较好地描述岩层的弯曲、褶皱、断层和裂缝等信息,但是由于曲率属性提取过程中需要计算地震数据的二阶微分,因此对噪声比较敏感,影响了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度。在模型试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抗噪性的体曲率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三维地震资料的相位余弦体;然后基于复地震道理论计算三维体视倾角属性,对视倾角进行中值滤波以压制微分计算中生成的噪声;最后利用两个方向的视倾角属性计算得到各类高信噪比的体曲率属性。模型实验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曲率属性对噪声不敏感,适用于低信噪比资料的处理,特别是在陡倾角地层发育的地区,计算结果比C3等相干属性假象更少,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断层及岩性边界等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3.
孔选林  唐建明  徐天吉 《石油物探》2011,50(5):517-520,7
川西凹陷新场气田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具有埋藏深、超高压、超致密、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裂缝型气藏。裂缝检测是新场气田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现有裂缝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多解性,研究了一种实用的地震属性——曲率属性,将该属性应用于川西凹陷新场地区XC区块的裂缝检测,弥补了相干属性在该地区检测裂缝时的不足。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曲率属性在川西地区的裂缝检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高,检测裂缝的尺度比相干体属性要小,且在解决高相干地区裂缝检测问题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裂缝检测属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裂缝性储层与致密岩层之间具有巨大的物理性质差异,导致物性界面的存在,从而引起储集层地震波反射特征的改变,为使用地震数据预测裂缝提供了可能。曲率是用来表征层面上某一点处变形弯曲的程度,体曲率属性能够反映地震分辨率无法分辨的小断层和微裂缝特征。利用体曲率属性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开展裂缝研究,较为准确地预测了P2w1~P2w55个储层段的裂缝分布及发育特征;并结合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裂缝预测的准确性,为油田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纵波资料的地震裂缝检测技术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缝发育对致密储层的孔渗性改善具有重大作用,是天然气能否富集、产出和高产的主控因素。不同尺度裂缝地震响应各异,诸多地震裂缝检测技术对不同尺度裂缝的检测能力各不相同,决定了其裂缝检测的针对性亦应当不同,技术配套非常重要。应用宽方位角三维纵波资料,针对川西XC构造须二段裂缝性气藏,采用三维地震相干分析、地震曲率与倾角属性分析、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手段,研究制定了裂缝属性(裂缝发育方向、裂缝发育密度)配套预测技术,进行裂缝发育带综合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证明该配套技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阿姆河右岸H区块卡洛夫—牛津阶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有效裂缝预测问题,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地震及测试资料,在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应变模拟与地震体曲率属性相结合的有利裂缝带预测方法。首先由三维构造应变模拟揭示受构造应变分布控制的裂缝发育区,经过分析发现应变强度高的褶皱枢纽带、陡前翼及陡后翼部位的裂缝发育程度(密度、长度与开度)明显优于应变强度低的缓后翼部位;然后通过井震标定优选地震体曲率属性并识别裂缝发育带,建立了构造应变与最大正曲率综合预测裂缝发育情况的方法,并指出高应变区的最大正曲率高值带为最有利的裂缝发育带,可形成优质裂缝型储层;最后根据已钻井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高应变区的最大正曲率高值带储层连通性好且生产压差低,单井产气量高且产水低,证明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常用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有相干体(描述波形相似性)、曲率体(表征构造应力引起的地层弯曲程度)、倾角体(刻画地层构造变化特征)等,但仅仅依靠单一属性很难准确地预测地下裂缝分布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参数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NSST分解算法,将多种属性数据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将融合后的多尺度、多方向高、低频子带进行数据重构,得到最终的多属性融合结果,可进一步提取裂缝的轮廓及细节信息。具体步骤为:①提取描述相同尺度裂缝的多种地震属性(相干、曲率及倾角等属性),通过NSST将多种属性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其中高频子带包含更多的裂缝细节信息,低频子带可更好地刻画裂缝轮廓且具有丰富的能量信息。②对高频子带运用PA-PCNN模型进行融合,无需人工设置参数,得到更全面的高频数据;结合八邻域的改进拉普拉斯算子加权和与局部能量加权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融合,使低频数据更好地保留细节及能量信息,以得到丰富的低频数据。③通过逆NSST方法有效地完成属性融合裂缝预测。运用所提方法对M区属性数据进行测试,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结果,证明基于NSST—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预测裂缝。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分析常用的花岗岩潜山裂缝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应用效果及优缺点。得到以下结论:①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可以提高叠后地震资料信噪比,“两宽一高”地震资料能显著提高潜山顶面及内幕成像精度;②相干体技术不受解释误差影响但刻画精度低,且只能预测同相轴错断的断层;③曲率属性只能识别两侧存在地层褶曲现象的断裂;④蚂蚁体属性能定性识别小断层和大尺度裂缝,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结合可实现大尺度及中等尺度裂缝发育带的定量预测;⑤与相干等传统叠后属性相比,最大似然体属性预测裂缝精度更高,能实现断裂带内部及裂缝密集发育区的预测,但缺乏主干断裂信息;⑥基于统计法的各向异性强度计算结果比基于椭圆拟合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常用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有相干体(描述波形相似性)、曲率体(表征构造应力引起的地层弯曲程度)、倾角体(刻画地层构造变化特征)等,但仅仅依靠单一属性很难准确地预测地下裂缝分布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参数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NSST分解算法,将多种属性数据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将融合后的多尺度、多方向高、低频子带进行数据重构,得到最终的多属性融合结果,可进一步提取裂缝的轮廓及细节信息。具体步骤为:①提取描述相同尺度裂缝的多种地震属性(相干、曲率及倾角等属性),通过NSST将多种属性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其中高频子带包含更多的裂缝细节信息,低频子带可更好地刻画裂缝轮廓且具有丰富的能量信息。②对高频子带运用PA-PCNN模型进行融合,无需人工设置参数,得到更全面的高频数据;结合八邻域的改进拉普拉斯算子加权和与局部能量加权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融合,使低频数据更好地保留细节及能量信息,以得到丰富的低频数据。③通过逆NSST方法有效地完成属性融合裂缝预测。运用所提方法对M区属性数据进行测试,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结果,证明基于NSST—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预测裂缝。  相似文献   

20.
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的技术之一 ,它首先通过计算获得多种地震属性 ,综合分析找出对储层油气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 ;然后收集油气井与非油气井的井旁道地震属性 ,组成学习样本并进行神经网络学习 ;最后利用学习结果对储层进行油气预测。该技术在东海某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 ,振幅统计类和复数道统计类地震属性是对该地区储层油气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可以作为东海地区储层油气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