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巨厚层块状砾岩油藏。1979年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试验开发,经历了三次加密,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由于八区下乌尔禾组加密后,地层压力下降快、见水未见效井较多,稳产基础差。为寻求合理注采井网,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依据,论证现有注采井网方式调整的可行性,建立水压驱动,2006年10月在256井断裂上盘中部采矛盾突出的八个井组开展行列注水试验。试验开展3年来结合油井配套措施,有效地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减缓压力下降及递减,行列开采形势有所改观。对比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上盘4+5井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巨厚层块状砾岩油藏。1979年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试验开发,,井距从550m加密到275m,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九五"后仍存在采油速度低、见效程度低、压力保持程度低等问题,于2004年在油藏中部4+5两套加密井网的叠加区开展了小井距试验,由275m×388m反九点加密为138m×195m反九点,后期转为五点井网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同时,控制单井注水量,采用点弱面强的注采政策,试验五年以来通过井网加密调整改善水驱控制程度,缩小井距、提高压力梯度使低渗透率油层充分动用起来,小井距开发在油田生产中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低孔、特低渗透、带裂缝的厚层块状砾岩油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对该油藏的井网和转注时机的研究,并应用正交设计和经济评价确定适合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的开发模式,即反九点转五点法井网,135m井距,单井日注水30m3/d,转注时含水率为85%。  相似文献   

4.
针对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高渗层层位不固定,隔层发育差,胶结疏松,油水粘度比高,井点损失多,开发难度较大等问题,通过分区加密调整实施二次开发,主力小区六中北井区优化完善井网,采取不同油藏分类注水政策、精细注采调整,实现了油藏稳产。为克拉玛依油田其它油藏二次开发后的措施方案优选、注采单元的整体治理及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从理论角度分析砾岩油藏各影响因素与采收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情况,结合非活塞式水驱油基础渗流理论,综合考虑渗透率、孔隙度、储层非均质性、油水黏度比、相渗参数、井网参数等因素对波及系数的影响,推导出变截面B-L方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砾岩油藏采收率的理论公式。由克拉玛依油田13个砾岩油藏的采收率计算可知,中、低渗砾岩油藏理论公式结果与动态分析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5%,表明方法准确、可靠。该方法可以从理论角度计算不同储层条件不同井距下的理论采收率,从而为砾岩油藏合理井网井距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油藏加密调整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密闭取心、测试、测井、生产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及国外稠油热采井网密度类比等研究方法,对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井网密度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加密井开发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加密井的生产特征。提出了吞吐期改善加密井生产效果的技术策略以及加密后转汽驱的依据、最佳井网形式、注汔方式、注采参数优化以及加密后汽驱各项开发指标预测,为井网加密后最佳开发方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定量表征低渗透油藏井网整体加密前后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的变化,是油田制定合理开发调整策略的基础。基于实际低渗油田反九点井网整体加密调整方式,利用势叠加原理,得到了反映实际井网形式下的开发单元渗流场分布计算公式;提出了"有效驱动压力梯度"的概念来反映流体在注采单元间的动用程度;统计了不同区域的有效驱动压力梯度大小与注采单元控制范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定量描述不同井网条件下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的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基础井网整体加密后,井距缩小、井间驱动压力梯度增大;当原始井距大于300 m时,井网加密可以大幅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是井网加密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当原始井距小于200 m时,进行井网加密调整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潜力较小,但若油藏储层较厚,可以酌情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8.
在直井反九点井网的对角油井之间加密水平井,是水驱油藏实现液流改向、提高储量动用效果的有效井网调整方式。基于典型注采井网调整方式,利用渗流力学保角变换和镜像反映原理,建立了井间对角线加密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注采井网储量动用效果的方法;结合实际油田参数,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直井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后注采单元中的储量动用变化规律;综合储量动用效果和开发实施条件,确定了九点井网对角加密水平井的合理水平井长度及合理生产制度。研究结果为水驱油藏注采井网加密调整和注采调控,提供了新的调整思路和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特低渗透油藏中,由于高渗透条带的发育,通常使其表现出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导致注采井间的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不同,对井网加密形式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基于各向异性油藏的渗流特点及井网调整形式,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注采平面渗流场计算公式;引入线状排驱概念,对各向异性油藏井网加密形式进行适应性分析;用驱动压力梯度表征储量动用程度,提出无因次动用提高程度概念,建立定量表征注采井间储量动用规律的方法。结果表明,将初始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系统地调整为排状加密井网,形成线状排驱,可有效提升特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初始井网井距大于400 m时,注采井间储量动用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在直井反九点井网的对角油井之间加密水平井,是水驱油藏实现液流改向、提高储量动用效果的有效井网调整方式。基于典型注采井网调整方式,利用渗流力学保角变换和镜像反映原理,建立了井间对角线加密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注采井网储量动用效果的方法;结合实际油田参数,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直井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后注采单元中的储量动用变化规律;综合储量动用效果和开发实施条件,确定了九点井网对角加密水平井的合理水平井长度及合理生产制度。研究结果为水驱油藏注采井网加密调整和注采调控,提供了新的调整思路和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往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方法在油藏特高含水期应用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以胜利油区40个开发后期中高渗透水驱砂岩油藏单元为样本,建立了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呈指数关系,并且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逐渐减小;但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的形态各不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流动系数、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过程中地层能量的保持状况.基于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在不同油价、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计算图版,依据该图版和所建立的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可对特高含水期油藏井网加密潜力进行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5单元在油价为80美元/bbl时,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为0.57×104 t,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20口/km2.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际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后的动态开展效果预测研究,可为油田开发规划提供调整依据。通过对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前后开发动态变化分析,确定了加密增产效果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建立的反映实际油藏特点的典型数值模型,应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综合研究了不同因素变化对井网加密后增产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特点的、考虑多因素影响的井网加密调整增产效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的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建立的以“增产倍数”来表征油藏加密调整后的增产效果的方法,可为特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效果预测提供参考,并为此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聚驱中、后期利用井网加密方式改善油层发育和连通较差区块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在室内采用大型平面物理模型开展了聚驱中、后期井网加密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聚驱中、后期利用井网加密可以进一步改善聚驱开发效果,且加密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4.
油田趋势性最大井数确定与加密井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大量实际油田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提出了确定油田最大井数的方法-油田趋势性最大井数法,并表明油田井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改进的泊松旋回。提出了比谢尔加乔夫井网公式更合理的最大采收率-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关系式,应用这一关系式可以确定加密井增加可采储量的效果,应用上述方法计算了喇嘛甸等5个油田的最大加密井数及加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发中后期加密潜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发现,目前国内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只能作为油田开发初期井网密度测算的依据,而不能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加密潜力计算.文中在前苏联学者谢尔卡乔夫建立的采收率与井控面积关系公式的基础上,以加密井增加可采储量的投入与产出情况为分析对象,结合经济学原理,经过详细理论推导,得到了用于计算油田经济极限井控面积和经济最佳井控面积的关...  相似文献   

16.
井网加密是动用油藏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安塞特低渗油田主力油藏一次加密已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次加密井网,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安塞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分析了基础井网及一次加密井网的实施效果,提出了缝网匹配是决定加密效果的关键,并对二次加密井网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密时,可采取油井间缩小井距加密方式,原基础井网完全转变为小排距、小井距的排状注水井网。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田开发合理生产井数确定及加密井潜力分析方法过于复杂的问题,在分析孤东油田井网加密的统计数据基础上,总结出井网加密关键技术界限:一是加密新井年产油量是老井平均值的2倍;二是加密新井单井新增可采储量是老井平均年产油量的10倍;三是以储采比5确定油田年平均采油量。进而提出了应用储采比法计算油田合理生产井数,以垦东32块为例验证该方法可靠性较强。介绍了在孤东油田的应用情况,用储采比法计算出了历年可加密井数以及合理生产井数,可以很方便的评价历年井网适应性变化特点。分析了孤东油田加密调整潜力,为油田今后加密调整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田通常在井网的部署中研究的是布井方式和井网密度。在井网密度上,目前的总趋势是先期采用稀井网,后加密,但缺乏可靠的定量标准。本文利用经济最佳井网密度方法,通过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与经济合理井网密度曲线交汇找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最小值和最大值,来确定基础井网的部署方式,这不但满足油田开发条件,而且使得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后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后产量变化规律复杂,影响因素多,采用常规的Arps产量递减曲线拟合程度低,预测精度差,不能适应油田开发规划的需要.以Arps产量递减曲线法为基础,根据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影响产量递减的各种因素,运用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选用新的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井网加密后的产量变化和评价井网加密后加密效果,它为低渗透油藏开发指标预测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该方法对于油田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以及指导油田下一步的加密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窑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多采用正方形反九点井网,2009年在其西部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试验。为了评价试验区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了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物理模拟。针对试验区地质特征,通过对比孔隙度、渗透率、驱油效率和孔喉半径等参数,选取与其物性相近的天然砂岩露头,采用树脂封装制作大尺度物理模型开展水驱油实验。根据试验区实际加密调整时机和方式,在水驱油实验过程中进行加密转注调整模拟,研究井网加密调整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验区经井网加密调整后,提高采收率幅度约为4.97%,若井网加密调整时机晚5 a,提高采收率幅度则降低1.24%。因此,试验区所在区块应尽早实施井网加密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