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大风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对于物源方向的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风2井在E31发育厚层辫状水道砂岩,而位于上倾方向碱1井的对应层位则发育薄、中厚层河口砂坝砂和分流水道砂;第二,在E13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第三,牛参1井位于长期继承性发育的一里坪凹陷的西北边缘,大风山地区的古地貌要高于一里坪凹陷;第四,坪东F1断层与坪东F2断层所夹持的区域在E31时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小型断陷。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钻井、测井、二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在E13沉积时,大风山地区的物源来自红三旱一号以北地区,而一里坪坳陷是牛鼻子梁物源汇聚区的新认识。这一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大风山地区的沉积体系及寻找优质有效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为目的层段,利用岩心识别了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和沉积微相,借助轻矿物资料开展了物源体系分析,利用钻井砂岩厚度分析砂体空间分布规律。综合分析表明,沧东凹陷孔一段主要发育块状构造、交错层理等辫状河道砂坝沉积,受四大物源体系的控制即东部徐杨桥物源和孟村物源、西部舍女寺物源、北部孔店物源,在沧东凹陷的西部,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而在凹陷的其他区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3.
DND气田太2段障壁砂坝是水平井开发效果最好的层位。文中以该气田17井区为例,基于砂坝内部岩相及测井相差异,结合海平面升降情况,研究障壁砂坝的沉积演化。研究认为,17井区障壁砂坝沉积演化分为海平面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海平面上升,沉积物开始聚集并形成障壁砂坝雏形;海平面缓慢下降,障壁砂坝持续生长;海平面再次快速上升,砂坝被淹没。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演化,将17井区障壁砂坝按Ⅳ级层序垂向上分为3期砂体:Ⅰ期砂体在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Ⅱ期砂体在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发育程度高,是17井区障壁砂坝的主要储层;Ⅲ期砂体在海平面再次上升过程中形成。3期砂体由下至上呈现出砂坝的形成—生长—消亡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M区垂向演化不明、中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利用地震精细解释和测井相描述的方法,结合岩心上的沉积现象,明确了研究层段沉积体系类型和垂向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新统Oficina组Morichal段下部O-13、O-12砂组发育远源砂质辫状河河控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河道、心滩砂坝等优势砂体,平面上砂体呈南西-北东向大面积连片分布,Morichal段上部O-11S砂组处于海侵体系域时期,海平面上升快,发育潮汐影响的辫状三角洲沉积,泥质或粉砂质细粒沉积较多,Jobo段为高位体系域时期,海平面由上升逐渐转化为相对下降,发育潮汐沙坝、潮汐水道。储层的发育程度直接受控于沉积微相,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由下至上,储层非均质性逐渐增强。该研究可为油藏高效开发和类似沉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东部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沉积控制因素.占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湖泊水体深度较浅,范围小;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水体深度增至最大,范围增加;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水体深度再次变浅,范围最广.在渤中坳陷特定的古构造格局下,冲积扇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古地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古水系—古地形—湖平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滩坝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水下低隆起—湖平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物源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陆源碎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相关成分体积分数的平面变化趋势,结合砂体展布及地震反射特征,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下段和上段的物源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江组下段存在西北、东北和南部3个物源,其中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远源沉积的产物,而南部地区为近源沉积的产物;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珠江组上段南部物源消失,其沉积特征主要受西北和东北2个物源的控制,且西北地区为远源沉积的产物,东北地区为相对近源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白豹-坪庄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坪庄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长6油层组砂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道间和河口砂坝4种微相。进一步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分析长6油层组各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证明该区有2个物源,以北东物源为主;且长63层是主力储层,其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低钻井密度区源-汇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研究的不确定性,探索沉积正演模拟在准噶尔盆地的适用性。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应用DionisosFlow沉积正演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阜19井区三叠系韭菜园子组开展沉积正演模拟。结果表明,阜19井区以东北克拉美丽山的远物源和北三台凸起的点物源为主要物源供给,凸起南部的东物源为次要物源供给,形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细粒沉积与点物源相对粗碎屑近源混杂沉积。其沉积演化受湖平面频繁升降的影响,纵向上表现为2个中期正旋回,岩性上形成典型的"泥包砂"特征。阜19井周缘韭二段湖水动力影响减弱,发育来自南缘山前扇三角洲沉积的优质砂体,与滨浅湖亚相的泥岩间互叠置,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是研究区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9.
兴隆台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西部凹陷正处于凹陷的强烈断陷期,深水浊流沉积十分发育。当时,处于西部凹陷深陷带的兴隆台地区存在一个水下低凸起,阻止了来自研究区东部的近物源沉积物,浊流携带物被迫倾泄在水下凸起的东坡和深洼中。因此,兴隆台潜山的东斜坡及其向东延伸的深洼区发育上倾尖灭型和透镜状浊流砂体。这些浊流砂体纵向主要分布于层序界面附近的湖侵体系域下部和湖退体系域上部,最大湖泛面附近也有分布。砂体分布与层序界面的这种关系,反映断陷盆地断裂活动是导致湖水升降和发生浊流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砂体这种分布模式对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有指导意义。图7参14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大量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高台子油层三砂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湖泊相中发育滨浅湖亚相,滨浅湖亚相又可区分为砂质滩坝、混合滩和泥滩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时期,受齐齐哈尔物源、北部物源、西部物源和西南物源供应的影响,形成了5个三角洲朵体。其中齐齐哈尔物源、北部物源和西南物源形成的三角洲规模较大,而西部物源形成的三角洲规模较小。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主要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沉积微相。在富62井—富13井一带、杜408—杜45井一带和杜431—塔4井一带,发育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微相。其中沿最大湖岸线带状分布的富62井一富13井一带的滨浅湖砂质滩坝规模较大。其余地带,以富泥的滨浅湖混合滩微相为主。在江36井和来54井附近分别发育了滨浅湖泥滩微相。砂地比对沉积微相具有较为敏感的反映。在河口坝和砂质滩坝沉积微相发育区,砂地比普遍在0.4以上,在远砂坝发育区,砂地比在0.3左右,在滨浅湖混合滩发育区,砂地比在0.2左右,在滨浅湖泥滩发育区,砂地比普遍小于0.1。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文23气田沙四段储层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濮凹陷文23气田沙河街组四段是该地区主要的天然气储集层系,其发育及展布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后期构造控制。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文23气田沙四段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特征,并根据沉积相演化特点探讨其古地理特征。研究认为:文23气田区沙四段上部以咸水较深湖沉积为主,其次为滨浅湖相滩坝沉积和重力流沉积,发育较厚的灰色粉砂岩,为沙四段主要储气层;沙四段下部主要为漫湖相砂坪、混合坪和泥坪沉积,发育紫红色粉砂岩。沙四段沉积时期盆地处于初始裂陷期,盆地为浅水湖泊环境干旱、半干旱气候湖水面受季节性洪水补给作用影响;沙四段上部沉积时期湖水逐渐加深。沙四段沉积整体处于湖泊水进期物源体系主要来自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王58井区沙四段上亚段纯上5砂组发育了一套含油砂体。为了明确其成因、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岩石中碎屑组分类型、结构特征以及沉积地层中的砂砾岩分布、岩石特征元素分布特征等,认为王58井区沙四段上亚段纯上5砂组的砂体是南部和北部2大物源体系共同作用的产物。北部物源控制下的砂体以湖底扇沉积为特征,沉积物粒度粗;南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砂体以滑塌浊积扇为特征,沉积物粒度细。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识别和追踪寒武纪—奥陶纪不同期的台地—台地边缘界线揭示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的变迁,通过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并结合有机碳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东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迁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寒武世塔东地区以斜坡相—盆地相为主,台地边缘相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期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相似文献   

14.
太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产气层之一,研究该层砂体展布的主控因素,对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野外剖面、测井曲线等资料,结合构造背景和层序地层等,在给出砂体展布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砂体展布的主控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古隆起、物源方向、三角洲和海平面变化是太原组砂体展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太原期,已被海水淹没的中央古隆起依然控制了盆内的沉积格局,进而控制着砂坪、障壁岛等盆内中南部的砂体,主要沿其本部及两翼发育;盆地北升南降的构造格局使得北部的陆源碎屑源源不断地涌入盆内,致使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北部大面积发育,形成乌达-平罗区、前乌拉加汗区、伊金霍洛旗区和准格尔旗区等4个主要的砂体聚集区。相对庙沟期、毛儿沟期和斜道期3次海平面的下降,在太原组地层中相应地发育了局限性的桥头、上马兰和七里沟3套砂岩。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在前人对物源、湖盆底形、碎屑供给能力、水体能量等沉积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特征的分析,长8油层组发育西南部和西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和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勘探实践证明,不同沉积体系区域其砂体储集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盆地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已发现了规模储量,而东北部地区砂体储集性能差,未发现规模储量,砂体结构的不同是造成其储集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对砂体垂向及横向解剖的基础上,通过对砂体成因机理的分析,将长81段砂体主要划分为分流河道型和分流砂坝型2种类型。分流河道型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的西部地区,是在近物源、高能量、物源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河流入湖后河道的能量大于湖水的顶托作用,河道继续向前延伸,形成条带状的厚层垂向叠置砂体。分流砂坝型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东北部地区,是在坡缓水浅、远物源、低能量的缓慢沉积条件下,湖水能量和河道入湖能量彼此强弱交替,形成了呈朵叶状的、单层厚度薄且不连续的砂体。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层序地层分析,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22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区发育北东、南西2大物源体系,其中北东物源(强势物源),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富县—旬邑—宜君地区的沉积,发育2~3支分流河道砂体;南西物源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陇东地区和镇泾地区沉积,发育4~5支分支河道砂体,纵向上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西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8油层组,东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6、长2+3油层组,东南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低幅度构造的组合区成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7.
构造及海面波动对四川盆地志留纪生物礁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上扬子板块区各大地构造单元、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系锶同位素、碳氧同位素分析所显示的海平面变化及其与生物礁发育的关系分析得出:(1)志留纪时,四川盆地南北缘都分别为受上扬子板块内部稳定古隆起(古陆)控制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缓坡环境,在靠近古陆的地区生物礁发育,而远离古陆时,由于水体逐渐加深,生物礁则不发育;(2)盆地南缘锶同位素从龙马溪组至石牛栏组呈波动式下降,反映出海平面从龙马溪组至石牛栏组总体趋势是逐渐上升,至韩家组,锶同位素值迅速上升,海平面降低;盆地南缘石牛栏组的碳同位素呈波动上升。盆地北缘王家湾组及宁强组的碳同位素也呈逐渐增加的特征。碳同位素演化显示盆地南北缘从龙马溪组至宁强组都处于海进期,而宁强组沉积时达高水位期,以后海平面迅速下降;虽然氧同位素受埋藏成岩作用影响较大,呈较大的负偏移,但其系统变化特征也可间接反映当时的海平面上升过程;生物礁在海进期及高水位期发育,且以在高水位期发育得最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测井解释、钻井油气显示及试油气成果等资料分析,结合青海湖现代盐湖沉积,对柴西南地区新近系咸化湖相滩坝沉积特征、发育规律、控砂因素及油气成藏特征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近系咸化湖盆广泛发育滩坝砂体,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透镜状-脉状层理等;滩坝砂体具有纵向上多期叠置、侧向上迁移、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广覆式连片的时空分布特征,预测新近系滩坝砂岩叠合面积达3 000 km2;水体盐度影响滩坝砂岩的沉积速率与滩坝的离岸距离,物源区碎屑输入量影响滩坝砂岩的规模与富集,古地貌控制着滩坝砂体的形态及叠加样式,西北季风驱动效应控制滩坝砂岩的长轴延伸方向;滩坝具有“一砂一藏”的成藏特征,厚层滩坝砂体控制有效储集层分布,油源断裂控制油气运聚主要方向。通过成藏要素分析,提出扎哈泉南、英东—乌南东和花土沟东等3个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具有特殊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泉四段沉积厚度、砂体发育、气候条件、静水水体发育等沉积特征进行详细解剖,重新厘定泉四段沉积时期,气候干燥,总体为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平面上发育有三大物源、6个水系,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模式。并提出了“特殊环境使河流体系下游出现枝状河流域和河漫湖沉积,呈现多物源、多沉积中心沉积特征”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岩性横向变化快,沉积微相控藏明显的特点,基于油田上产急需精细沉积微相支持的现状,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岩石薄片等资料,对牛圈湖油田西山窑Ⅱ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认为:牛圈湖油田西山窑Ⅱ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次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研究区的南缘较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体系,在坡度较缓的北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直接入湖的沉积体系。通过地震资料、薄片鉴定及重矿物分析,认为储层砂体由南北物源控制,且东区具有以南部物源为主的特点,而并非前人认识的以北部物源为主。在东北、西北和南部划分出3个优势储层区,其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