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研究剩余油的方法很多,水驱特征曲线法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渗饱曲线法是结合相对渗透率曲线和驱替特征曲线求得两相区平均端含水饱和度,进而计算出剩余可采储量,该方法在相渗曲线资料较为齐全的油藏应用效果较好;无因次注采曲线法预测的是含水100%时的开发指标。以古城油田B124区块为例,应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剩余可采储量计算与评价。研究表明,由于古城油田B124区块相渗资料少,渗饱曲线法不适用于该区块;水驱特征法和无因次注采曲线法预测的剩余油可采储量较接近,其均值可作为该区块的剩余可采储量值。  相似文献   

2.
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指标,尤其剩余可采储量,是油气田未来开发的物质基础.目前,对于水驱开发的油田,预测可采储量的方法有:水驱曲线法、产量递减法、预测模型法和数值模拟法.然而,当油气田业已进入递减阶段之后,产量递减法则是最为重要的预测方法.它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方法.基于产量递减法,提出了预测油气田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快速方法.这些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已被我国12个油田的实际应用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乙型水驱特征曲线与指数递减预测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开发指标和可采储量的联解法,并针对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含水率的变化特点对乙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法进行了改进.该方法克服了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和指数递减预测模型在动态预测中存在的各自缺点,并提高了含水率预测的精度,为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开发指标的预测提供了较好的预测方法.将水驱开发成熟油田生产数据与该方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实用有效.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以指导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4.
对胜利油区已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中高渗透、中高粘度油藏的开采规律进行了研究。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0%后,单井日产液、采液速度降低。综合含水达90%后,油井开井数降低。特高含水井关井是导致油井开井数降低的主要原因。特高含水阶段约能采出可采储量的1/3。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增加,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和含水上升率均降低。研究得出的定量关系式、趋势分析规律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指标的预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已应用于油区及主要油田“九五”开发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对胜利油区已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中渗透,中高粘度油藏的开采规律了研究,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0%后,单井日产液,采液速度降低,综合含水达90%后,油井开井数降低,特高含水井关井是导致油井开井数降低的主要原因,特高含水阶段的能采出可采储量的1/3。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增加,单井产油,采油速度和含水上升率均降低,研究得出的定量关系式,趋势分析规律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指标的预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已应用于油区  相似文献   

6.
采油速度是油田开发方案制定、措施调整、动态分析、指标预测等一项重要的开发指标.综述了确定理论采油速度的5种方法,提出了利用动态资料确定理论采油速度的新方法,从直线相关与曲线相关2个方面利用相关系数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采油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特高含水期采油速度最主要的因素是采液速度,其次是注水速度,再次是注采井动压差.提出的方法及分析的结果对油田特高含水开发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A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整体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针对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油层动用状况、剩余可采潜力分析和无效水循环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油田实际数据为基础,作出驱油效率累计分布曲线,对比均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并运用数学方法回归拟合曲线,建立了一套油层动用状况的动态评价方法。用该方法评价了B区块油层的动用状况、水驱开发剩余潜力、无效循环厚度和无效循环水量,评价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具有前瞻意义,不仅能方便快速的判断油田目前已动用情况,还能判断油田的剩余开采潜力,更是对特高含水期无效水循环问题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油田实测相对渗透率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高含水饱和度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归一化含水饱和度间的新型函数表达式,实现了对常规相对渗透率比值关系曲线后段较为精确的拟合。利用新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表征关系式,结合油藏工程方法推导出两种适用于油田开发特高含水阶段(含水率大于90%)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分别采用五点井网数值模拟结果和羊二庄油田、柳赞油田某区块实际生产数据,对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甲型或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发生上翘以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较常规水驱特征曲线的预测误差小,可用于预测特高含水阶段的油田生产动态、确定最终采收率以及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9.
陈元千  唐玮 《石油学报》2016,37(6):796-801
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采比和剩余可采程度是判断油气田当前开发形势的重要指标,是决策是否进行开发调整的重要基础,因而受到全球各石油公司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国行业标准,评价可采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水驱曲线法、产量递减法和预测模型法。水驱曲线法仅适用于水驱开发的油田,而产量递减法和预测模型法则适用于已经进入递减阶段的任何储集类型、驱动类型和开采方式的油气田。DeGolyer and MacNaughton和Ryder Scott两家评估公司对中国境内油气田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进行年度储量资产价值评价所使用的方法是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多部门团队提供的Arps指数递减的变异公式。利用适用于不同开发模式的广义指数递减法,推导得到了油气田年度经济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采比和剩余可采程度的计算公式,并对DeGolyer and MacNaughton公司使用的变异指数递减法进行了说明和评价。通过8个油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笔者提供的计算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水驱油藏计算技术可采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水驱特征曲线会出现上翘现象,导致计算该时期的技术可采储量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针对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开发特征,对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了改进,推导出适用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技术可采储量计算公式,拓宽了水驱特征曲线适用范围。利用改进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孤东油田七区西 Ng54—61注水区的技术可采储量为555×104t,采收率为39.1% ,符合矿场实际。为验证改进方法的适用性,筛选出胜利油区6个处于特高含水期且水驱特征曲线上翘的注水单元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油田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