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隙流体饱和砂岩的衰减与频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砂岩的应力弛豫衰减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笔者在0.1 ̄10Hz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了饱和砂岩强迫共振试验。实验结果证明:降低温度与增加频率是等效的;砂岩振动的衰减峰随饱和流体的黏滞系数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黏滞系数和频率对砂岩振动的衰减的影响起相同的作用;随着孔隙率的增大,砂岩振动的衰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2.
流体饱和岩石中地震速度频攻可视为由两种机理控制:Biot模拟过的大尺度机理和局部流动机理或喷射机理,这两种机理可根据P波与S波频散的比值来区分,或更方便一点,是根据由波速导出的动态体积与剪切柔量区分,我们的公式表明,当局部流动为主时,剪切柔量的频散将大约为缩率频散的4/15。当Biot机理占主导时,比例常数要小得多,我们对40块砂岩和花岗岩的超声波速度的考察表明,大多数(但非全部)样品为局部流动频  相似文献   

3.
4.
从裂缝储层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和五维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技术两个方面对岩石物理驱动的裂缝预测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评述.第一部分(Ⅰ)主要介绍裂缝储层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的研究现状.首先从地震波诱导孔-缝流体的3种不同状态出发,总结了 6种典型的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及其扩展,然后基于Hudson理论、Thom...  相似文献   

5.
常规的叠前或叠后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对储层含气饱和度的敏感性很弱,较难识别高含气饱和度有效储层。为此,利用依赖频率的AVO反演得到的频散参数预测高含气饱和度的有效储层。首先引入Refutas公式,分析了饱和度对混合流体黏度的影响,结合动态等效介质理论和Wood公式,分析了含气饱和度对速度频散和衰减的影响;再基于f-μ-ρ反射系数公式,实现了依赖频率的AVO反演,并优选了敏感频散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流体的频散和衰减程度不同,并且依赖含水(含气)饱和度的变化;②优选的频散属性对流体储层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且受背景干扰小,可以精确地刻画高含气饱和度储层的空间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6.
邓继新  王尚旭  俞军 《石油物探》2005,44(5):495-498
在实验室高频条件下,对储层砂岩样品采用常规吸入饱和法得到的纵波速度与饱和度的相关性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在压力较低时纵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增加表现出非线性增大,而压力较高时纵波速度先减小后增加,实验结果与地震勘探中用有效流体模型得到的理沦值不同。对基于有效流体模型和斑块模型的弹性波速度与饱和度的相关性理论进行了讨论,指出不均匀斑块饱和方式对速度的影响是频率相关的,它包含了多个孔隙的一种更大尺度上的频散作用。对低压力下的部分饱和储层砂岩样品的速度实验值进行了Blot流和喷射流频散作用校正,实验所得的纵波速度值落在了有效流体模型的下限速度值斑块模型和上限速度值所围成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7.
引言 众所周知,欠压实异常同异常压力条件是有关系的,且通过地震速度可以得到检测。本文的实例则详细地论述了欠压实区域下方的另一种异常区域,我们定义该异常区是由高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张裂缝体系引起的。本文先对一些地质力学概念及地质关系作了简短介绍,然后,重点论述了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用钻井、测井和地震速度资料识别异常区;异常区形成和发育的机制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相介质理论认为地下岩石是由具有孔隙的固体骨架和孔隙中所充填的流体所组成。地震波在含流体的多孔介质中传播时,会使流体在孔隙空间流动,从而引起低频共振与高频衰减。对三维地震资料及井旁道典型单井的频谱分析,以确定不同流体性质的频谱特征。应用面积差值法求取高、低频能量的差异,实践证实,油气层往往表现为明显的高频衰减与低频共振特征,而水层与干层则表现不明显。该方法在中东某油田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发育区流体预测符合度可达80%,为区内的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我们考虑了井中流体注入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这种注入可以诱发微地震活动。我们根据基于地震活动的储层描述方法(SBRC),分析了根据注入流体诱发的微地震时-空性质估算的水力扩散性特征。不管孔隙压力的扩散作用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由于局部孔隙压力扰动的消失,引发前缘的扩散性等于介质的初始扩散性。在引发前缘的后面可观测到一个有明显压力梯度的区域。该空间域(以下称为破裂域)的特点是微地震事件的密度增大。我们发现在水力性质对压力有中等依存性的介质中,利用SBRC方法探索式估算的扩散性与有效扩散性没有明显不恫。如果非线性很强,用SBRC法求得的引发前缘扩散性在量级上是与有效扩散性相同的,而且后者要大于破裂域的扩散性和介质的初始扩散性。根据这些发现,我们认为即使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SBRC也能在储层增产措施后提供扩散性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地震响应中的低频阴影现象与含油气储层有很大关联,针对含流体储层提出的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较好地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叠前数值模拟与该理论相结合,定量地分析了黏滞—弥散理论中不同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1黏滞系数越大,地震波能量衰减越大,高频成分衰减越剧烈;2弥散系数越大,地震波能量衰减越大,衰减与频率无关;3品质因子越小,地震波相位变化越大。在此基础上,定性地给出了低频阴影现象与黏滞系数、弥散系数、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低频阴影形成机理、相速度—频散关系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分解薄储层的调谐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维两相同向渗吸模型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吸作用是裂缝性储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机理,润湿相在毛细管力、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储层基质,通过同向或逆向渗吸作用置换基质内的非润湿相。基于渗吸模型的局限性,文中推导了一维两相同向渗吸模型的通式,在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细管压力曲线简化的基础上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并采用差分法进行了求解,获得了饱和度前缘移动曲线。采用COMSOL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结果验证,并与逆向渗吸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OMSOL求解结果与文中求解结果近似,同向渗吸模型饱和度前缘推进速度比逆向渗吸更快,同向渗吸效率更高,采出原油更多。在裂缝性储层、常规甚至致密储层中,如果采用体积改造,密集切割储层基质,形成裂缝网络,则可发挥同向渗吸作用,提高原油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分步傅里叶频率波数域法对地震波场进行延拓,实现了复杂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得到了合理的正演地震记录和偏移图像,并总结了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好,能适应大倾角和速度纵横向任意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地震波场模拟算法。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流井产能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存在边水、底水及层间水的低渗透气藏,当气井产水后,出现了气水两相流动。气井产能的合理 计算关系到各项开发指标的确定,有利于整个气田的高效开发。以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通过建立气水两 相同时流动的运动方程,在定义气水两相拟压力函数和气水两相拟启动压力梯度之后,推导出考虑启动 压力梯度和地层损害影响的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流井的三项式产能方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该方程的 求解方法。通过实际应用,得到了受启动压力梯度和水气质量比影响的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流井的流入 动态关系曲线。研究表明,随启动压力梯度和水气质量比的增大,均导致气井无阻流量减小。该项研究为 存在边水、底水及层间水的低渗透气藏的产能及动态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法测井受井身环境制约,对岩性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含油饱和度评价常使用的Waxman-Smits以及双水模型的众多参数无法量化,而难以推广。影响含油饱和度的因素分别是油藏高度、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从油藏流体饱和度形成条件入手,构造孔隙结构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及胶结系数的函数),分析大港油田现有岩电资料及毛管压力分析资料.应用含油高度、油水密度差以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建立了纯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统一解释图版。实践证明,该解释模型不仅适用于准确求取低电阻率岩性油藏的含油饱和度,也适用于研究非低电阻率碎屑岩油层含油饱和度。图5表1参4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构造、岩性地层和非常规勘探领域对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从勘探领域变化与地震技术储备之间的关系阐明当前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地震波的定义出发,基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前提假设与实际勘探领域介质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储层预测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给出整体技术发展建议:即以连续、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及其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强化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资料保真处理研究;研发基于衰减与频散以及方位相关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特色技术;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形成面向复杂岩性地层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地震储层预测配套技术;做好储层预测质控,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震方法勘探基岩油气藏是俄罗斯的强项之一。根据多篇俄文文献的介绍,概略归纳了应用地震波场散射分量识别基岩裂隙带及油气藏,应用散射地震波极化分析法研究非均质体结构,应用波速弥散与吸收异常指示油气藏等新技术新方法,从方法原理和应用实例等方面作了简介。实例表明它们在勘探基岩油气藏领域效果很好,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平湖油气田P11层是一高压低渗储层,试油及常规测井都不能很好地确定该层的产油产水比例,对该油藏的产出流体及生产预测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利用储层流体浮力与毛细管压力平衡的原理求解储层初始含水饱和度。在求解过程中,利用J函数及储层孔、渗资料对毛细管压力参数进行了处理。通过与毛细管压力计算的束缚水饱和度比较,得到储层可动水饱和度,进而定性判断储层是否产水。利用相渗曲线及储层初始含水饱和度,可以计算储层的初始含水率。根据P11层毛细管压力实际资料,利用该方法计算出了储层可动水饱和度及含水率,与实际生产含水率相符,表明计算方法正确。此方法有助于提高低渗储层开发动态指标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南海M油田增储上产研究中所面临的砂泥岩难以区分和储层含油性难以判别的问题,在深入研究该区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和大量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了高精度拟声波反演、地震衰减分析和多元信息融合等技术,提出了先找储层再判别含油性和融合多种信息减少预测多解性的研究思路,总结出一套利用多元地震属性反演与分析技术综合预测有利储层的方法.该方法在M油田有利储层综合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堂宴 ,王绍民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8~ 333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喉结构 ,理论分析表明 ,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研究岩石孔喉结构 ,关键是确定 T2 与 Pc的转换系数。但以前的方法在 T2与 Pc 的转换过程中 ,需要涉及某些岩石特性参数 ,实用中有一定困难。本文直接利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客观地确定 T2 与 Pc之间的转换系数 ,避免了确定岩石特性参数的困难。应用本文方法 ,对 6块岩心的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做出了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 T2 毛管力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 ,并将这些结果与压汞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岩心 NMR T2谱在实用性和评价精度上均略显优势 ;至少是在饱含油的条件下 ,岩心的 NMR T2 谱可以用于研究孔喉结构分布 ,油气的弛豫特性作为影响背景值存在 ,对于评价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全部 6块岩心中 ,T2 与 Pc 的转换系数位于 2 5 0 0~ 4 0 0 0μs· MPa之间。  相似文献   

20.
近海多波地震技术及在高温、高压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多波地震技术是进行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新技术。本文通过对超高温、超高压的莺歌海盆地岩石弹性物性的研究,发现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对地层的岩性和含流体性非常敏感;在此基础上,根据泊松比并结合纵横波波阻抗,制作了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中、深层的岩性和气层预测量板。应用这一预测量板和多波地震资料对LD8-3构造进行了岩性和气藏预测。预测结果表明,LD8-3构造中、深层存在多套气层,且储层面积大,预测储量可观,从而预示了LD8-3构造中、深层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