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  Turhan  Taner  隗寿东 《油气地球物理》2006,4(1):55-59
20世纪70年代复数地震道属性概念的初次引入仅仅是为了方便显示,而今却和其他源于地震的度量方法一起构成了一种对岩性预测和储层描述的有效工具。为了澄清一些关于属性与地球物理和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讨论复数地震道属性的分类和特征,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
地震解释是石油工业的基础,而解释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地震属性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地震属性的提取主要集中在单项技术上,如谱分解、三瞬、均方根、自相关、主因子、自回归和相干体等。对提取后的属性如何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做进一步处理以得到新的地震属性,人们尚缺乏足够的关注。借鉴信息工程有关理论,提出了叠合、差值、乘积和级联等物理含义简单、但又比较讲究数据间匹配和显示的新的地震属性——复合属性,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利用复合属性,对LHK地区河流相储集层进行了精细解释,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地震属性及其分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5.
地震属性与所预测对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同工区和不同储层有不同的敏感地震属性;同一工区、同一储层不同预测对象对应的敏感地震属性也有差异。为此,引入了地震属性优化及属性体解释方法。文章论述了地震属性优化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其优化方法,给出了两个地区、两种预测对象、4种优化属性体解释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技术在岩性圈闭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声 《石油仪器》2006,20(5):53-55,60
文章主要探索了三维地震资料属性信息在储层预测方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从某一时窗范围内的波形分类和分频扫描分析,到某一时刻的层拉平水平切片的地层学解释,做到了各种属性的综合运用,大大降低了岩性预测的多解性,而且突破了以往单纯运用储层反演预测岩性的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属性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勘探从寻找构造圈闭进入识别描述地层、岩性等隐蔽圈闭阶段,地震属性在构造精细刻画、沉积相带划分、储层识别、油藏描述及油气检测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地震属性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主要应用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对地震属性有一个宏观和理论上的分析,以期在具体应用地震属性解决实际勘探问题过程中提供参考作用,有助于提高少井区和无井区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地震复合波地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地震复合波的地质属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针对松辽盆地砂泥岩薄互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用波形合成追踪法研究地震复合波地质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在地震复合波正演合成过程中有五个可以识别的特征界面,其中 C 界面是地震复合波形成的主导界面;C 至 D 界面间的地层为形成地震复合波的主要地层。因此,找准 C 界面深度是建立地震复合波与钻孔地层间有机联系的关键,对地震地质层位准确标定和利用地震剖面复合波波形信息进行岩性预测极为重要。文中的应用实例表明,用该方法在松辽盆地较好地建立了地震信息与地质信息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一些疑难地质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属性图进行构造解释时地震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地震属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地震属性之间、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仍较模糊,各种地震属性解释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使得地震属性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地震属性的概念、储层地震响应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地震响应的核心是反映地震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所有能引起地震能量发生变化的介质的不均质性均可导致地震属性的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并认为大部分地震属性只是基本属性在不同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分析现有地震解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震属性解释的新认识,强调了地震属性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对属性间的关系及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地震解释的工作流程及对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多信息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79,自引:25,他引:54  
针对多信息储层预测,介绍了QuincyChen等人基于储层特征的地震属性分类,讨论了地震时窗的选取和属性预处理方法,提出了地震属性有效性分析基本准则和工作程序,并对优选地震属性的主要算法进行了介绍,结合大庆宋节屯油田芳深2区块储层预测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指出精细的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是高精度地震储层预测的前提,期望引起人们对地震属性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关联和遗传算法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的预测研究,其精度和准确性一直是油气田勘探开发期间所关注的问题,而属性优化方法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优化方法入手,将灰关联、遗传算法和BP网络有机结合,以提高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的预测能力。首先依据反演成果开展精细储层解释,并进行沿层相关属性提取和灰关联分析,寻找较敏感的属性;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和BP网络进行属性组合优化,获取最优属性组合,最终达到预测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的目的。应用实例表明,此法的储层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一般的地震相分析工作效率较低,有时难度较大。通过计算灰度共生矩阵GLCM,从数学上描述小范围数据区内像素值的分布,量化地震反射的空间组织结构。将构造属性与神经网络分类技术相结合,通过训练网络和质量控制,利用波形相似性和地震属性进行地震相分析,可用于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的划分,得到三维地震相分类数据体。这种方法减少了许多耗时的工作,使解释人员能够集中精力研究地震相,并将其综合成地质成果图。  相似文献   

14.
地震属性优化与预测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震属性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并在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对地震属性分类、属性提取、属性优化和属性预测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震属性优化中的各种数学变换降维方法,其中包括:线性降维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独立成分分析法;非线性降维方法中的核函数法、局部线性嵌入法和等距映射法。  相似文献   

15.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系统是由863计划支持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它由工程浏览、测井解释、地震层位解释、地震属性提取分析、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优化分析、地震属性可视化等8个子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组成。该系统为复杂构造解释、岩性识别、油气检测与预测以及各种储层物性参数的定量计算提供依据,满足了渤海大油田时移地震监测中有关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应用的要求,是勘探开发人员进行地质分析、储层预测、油藏开发的有效工具。它完成了时移地震属性应用技术的程序化、自动化、科学化、可视化和标准化,为石油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信息挖掘、分析决策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孔选林  唐建明  徐天吉 《石油物探》2011,50(5):517-520,7
川西凹陷新场气田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具有埋藏深、超高压、超致密、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裂缝型气藏。裂缝检测是新场气田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现有裂缝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多解性,研究了一种实用的地震属性——曲率属性,将该属性应用于川西凹陷新场地区XC区块的裂缝检测,弥补了相干属性在该地区检测裂缝时的不足。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曲率属性在川西地区的裂缝检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高,检测裂缝的尺度比相干体属性要小,且在解决高相干地区裂缝检测问题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裂缝检测属性。  相似文献   

17.
地震属性约简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属性在地震勘探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地震属性种类繁多且具有不确定因素,属性选择对地震属性的模式识别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地震属性约简是十分必要的。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基于不同情况下楔形体模型和实际地质情况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约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比较方便地找出属性核,消除冗余属性,从而避免盲目工作,为地震属性应用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处理地震试验资料时,需要特别关注在处理、分析过程中是否使原有的CMP属性空间分布连续性受到破坏。只有经分析证实抽道后CMP属性在空间的分布没有产生不连续现象,才能确保所对比的结果真实、可靠。文中探讨了地震道间对比分析处理中容易出现的CMP属性空间分布不连续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认为:炮间距不为抽道后道间距的整数倍、野外特观设计、抽道后炮点两边排列所对应的CMP点不重合是产生CMP属性空间分布不连续现象的原因,在地震道间距对比处理分析时,通过调整炮点两端排列的抽道顺序,或在定义观测系统以后,直接按对比面元尺寸抽取面元,可消除CMP属性空间分布不连续现象。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文中方法可消除CMP属性不连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