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野外露头、录井描述、岩心、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普通薄片、荧光薄片、分析化验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油砂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结果表明:红沟子油砂矿出露于红沟子构造高点,沿着背斜两翼分布,发育层位为新近系上油砂山组(N21)和下油砂山组(N22);红沟子油砂矿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石英、长石、岩屑含量为Q38F32R30,整体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整体随着深度变大而变差,孔隙度为3.10%~38.90%,平均为22.70%,渗透率为0.1×10-3~10.0×10-3μm2,综合评价为中孔、低渗储层;油砂的含油率随着孔隙度、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油率为0.12%~15.55%,平均为2.51%;充足而持续的烃源供给、优质的储层、有效的盖层封闭、盆地高寒缺氧的古气候环境、良好的运移通道和较晚的构造抬升是红沟子油砂成矿的必要因素;孔隙度大于25.00%、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砂泥互层配置良好、泥岩层较厚、靠近背斜核部的区域是今后的勘探优选目标。该研究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砂资源的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且非均质性强,储层质量是勘探中的主要风险。通过普通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地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组分及胶结物对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对预测致密砂岩气藏潜在有利区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伊利石是控制盒8段砂岩质量的主要胶结物,塑性岩屑含量对储层质量也有明显控制作用。石英砂岩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要的孔隙类型,储层质量主要受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发育情况控制,孔隙度平均为7.6%,渗透率平均为0.78×10~(-3)μm~2;岩屑砂岩以晶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高含量塑性岩屑和伊利石胶结物控制储层早期致密化,孔隙度平均为4.31%,渗透率平均为0.07×10~(-3)μm~2;岩屑石英砂岩岩石矿物组分含量介于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之间,早期压实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共同控制其储层质量,孔隙度平均为6.64%,渗透率平均为0.34×10~(-3)μm~2。  相似文献   

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长6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少量为岩屑长石砂岩。主要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粒内、粒间溶孔为主,孔隙度主要在3%~12%,均值为7.9%,渗透率中值为0.71×10~(-3)μm~2,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长6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喉细小,根据压汞资料将长6储层细分为3种孔喉类型,并以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山1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异大,不同质量储层分布状况认识不清。利用砂岩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开展了储层分类评价。将储层划分为三类,各类储层相关参数均质为:Ⅰ类储层砂岩厚度11.4 m、砂地比0.65、孔隙度8.5%、渗透率0.7×10~(-3)μm~2,占16.3%;Ⅱ类储层砂岩厚度9.1 m、砂地比0.55、孔隙度6.9%、渗透率为0.32×10~(-3)μm~2,占27.9%;Ⅲ类储层砂岩厚度5.9 m、砂地比0.39、孔隙度5.2%、渗透率0.14×10~(-3)μm~2,占55.8%。其中,Ⅰ-Ⅱ类储层呈透镜状或条带状分布,对油气富集有利,可作为后续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前人的研究资料和对油砂钻孔岩心的详细观察及测试数据,对黔南坳陷凯里油砂矿进行了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油砂矿的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凯里油砂为多层分布,厚度变化大,砂岩以方解石胶结为主,有效面孔率为1.0%~8.0%,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为1.0%~7.0%,渗透率为0.01×10-3~1.20×10-3μm2,整体属低孔低渗储层;抽提物组分碳同位素具典型海相原油特征,局部倒转明显;油砂矿的成矿模式为加里东期形成的背斜型古油藏遭受改造,后期再次埋深再成藏,至燕山期强烈抬升剥蚀,储层中的油气遭受降解、氧化,形成"古油藏破坏型"沥青质油砂矿。  相似文献   

6.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区块长6储层岩心、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分析化验数据,该区块长6储层砂岩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岩石类型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利用毛管压力曲线、渗透率、孔隙度、中值压力、最大进汞饱和度等参数对研究区块长6储层的压汞曲线进行分类评价,将本区毛管压力曲线分为I类、II类和Ⅲ类。吴仓堡区块长6储层岩石类型为含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储层以粒间孔、粒内孔为主,平均孔隙度9.17%,平均渗透率1.21×10-3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为主。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应用》2017,(5):97-101
通过对东胜气田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2+3段砂岩储层岩心、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分析,揭示了东胜气田盒2+3段储层的特征。研究表明:东胜气田盒3段岩性主要为粗粒、中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盒2段岩性主要为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盒3段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盒2段属于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石英含量、岩屑含量、颗粒大小与储层物性有一定相关性。进而对东胜气田锦66井区盒2+3段储层含气性进行分析,通过电性交汇图可知,深感应电阻率、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能够有效识别中高产气层,从而确定中高产气层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物性、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麻黄山地区延长组长82低渗透砂岩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砂岩致密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成岩作用事件有4个,按成岩序列依次为早成岩阶段A期的方解石胶结和压实作用、早成岩阶段B期的绿泥石膜胶结以及中成岩阶段A期的长石溶蚀;经定量计算,砂岩的原始沉积物孔隙度为39.7%,渗透率为50 500×10~(-3)μm~2;早成岩阶段A期的方解石胶结和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锐减为12.1%和1.07×10~(-3)μm~2,砂岩成为特低渗储层;早成岩阶段B期的绿泥石膜胶结引起孔隙度和渗透率进一步降低至10.8%和0.64×10(-3)μm~2,特低渗透砂岩变差为超低渗透砂岩;中成岩阶段A期的油气成藏过程中,长石发生溶蚀作用而产生次生孔隙,促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提高到12.4%和1.20×10~(-3)μm~2,超低渗透砂岩转化为特低渗透砂岩;古峰庄—麻黄山地区长82低渗透砂岩的致密化过程为"先致密后成藏,边成藏边扩容增渗"。  相似文献   

9.
为了扩大哈山南缘风城油砂山外围的油砂勘探成果,针对白垩系清水河组油砂,以地表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油砂岩露头与岩芯的粒度、岩石薄片、测井、铸体、重量含油率等资料的分析,开展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组油砂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砂岩稳定性较差,距离物源较近;清水河组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松辽盆地登娄库组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以沉积相带研究为基础,利用双城地区登娄库组的岩心、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粒度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储层的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并结合地史分析,探讨双城地区登娄库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为15%~20%,渗透率一般为(10~500)×10~(-3)μm~2,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分选中等,储集条件较好;登娄库组经历了冲积扇到三角洲的沉积充填序列,储集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河道砂体内,渗透率与体积分数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储层空间主要以原生孔隙为主,随着青山口组末期区内烃类的大量注入,形成大量的次生溶孔,有效改造了储层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下步双城地区的井位部署及松辽盆地深层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应用》2017,(11):117-122
通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常规压汞等实验方法,开展了塔里木盆地BK井区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并分析了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变质岩屑为主要岩屑类型;平均孔隙度为6.47%,平均渗透率为0.69×10~(-3)μm~2,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孔渗相关性整体较好;基于毛管压力曲线参数及形态可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分为四类,Ⅰ类至Ⅳ类孔隙结构依次变差,孔喉半径与物性参数、压力参数及均值参数均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表明孔渗、进汞压力及孔喉分选特征是影响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蓬莱镇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偏光显微鉴定、孔隙结构特征(图像法)、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新场、马井、什邡地区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岩石类型主要有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孔隙度平均9.70%,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0m D之间。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隙、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铸模孔、微裂缝等。  相似文献   

13.
在杭锦旗区块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岩心及薄片观察鉴定、物性测试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储层岩性受基底差异控制,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4类。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为主,平均孔隙度10.20%,平均渗透率1.18×10-3μm2,为中孔、低渗储层。储层岩石颗粒的粒度、岩石学类型和孔隙类型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岩石物性与粒度、石英含量成正比,粒间孔型对储层物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前期因储层致密,物性较差,未能投入开发的长7致密油藏已成为勘探开发新的突破点,因此,弄清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大意义。分析表明,西233井区长7为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所形成的浊积岩储集体。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为主,残余粒间孔次之,储层平均孔隙度10.5%,平均渗透率0.24×10~(-3)μm~2,为典型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依据储层分类标准,研究区长7储层主要为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5.
吐哈油区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砂岩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9.7%,平均渗透率为77.9×10-3um2;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碳酸盐溶孔和杂基溶孔很少.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认识到,研究区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水驱油效率差;这主要是由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较强所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切克里克构造切6、切7、切601三口探井岩心观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利用薄片资料、孔渗资料、铸体薄片资料及压汞实验分析,表明切克里克六号构造E3^1储层岩石主要是细砂质极细粒长石砂岩、极细细粒长石砂岩、细粒长石砂岩、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由于机械压实作用非常强,储层砂岩平均孔隙度14.06%,平均渗透率24.32×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孔渗的相关性比较好,有孔隙度增加,渗透率随之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塔西南柯东地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盆地构造活动、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研究了该套碎屑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西南柯东地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少量溶孔和微孔隙,孔隙结构为微细喉—细喉,储层孔隙度一般在10%左右,渗透率在(0.1~10.0)×10-3μm2,为低孔低渗储层;影响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岩相、埋藏方式和成岩作用,其中岩相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主控因素。因此,寻找非致密胶结粗粒岩相发育带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扫描电镜(SEM)、铸体薄片、X衍射资料分析结果,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储集砂体成分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岩作用及其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正处于中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首要因素,酸性介质条件下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于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溶蚀作用使深部储层出现孔隙度、渗透率高异常发育带。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微观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常规物性,研究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储集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须四段储层主要岩石类型有浅灰色岩屑砂岩、浅灰色岩屑石英砂岩和浅灰色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高岭石晶间孔、剩余粒间孔;储集岩平均孔隙度为5.52%,基质平均渗透率为0.101×10-3μm2;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溶蚀作用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最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耿燕飞 《新疆石油天然气》2020,(1):11-15,I0001,I0002
近年来,银额盆地路井凹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勘探程度低且地质条件复杂,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着手,运用常规物性分析、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储层特征,从沉积相、压实作用、岩屑组分和粒度等方面探讨了储层的影响因素。巴一段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砂岩多呈粗粒砂状结构,磨圆度差到中等,分选中到差。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胶结,成分成熟度较低。平均孔隙度5.2%,平均渗透率0.58×10^-3μm^2。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和粒间溶孔,次生孔隙构成较主要的储集空间。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差,但局部存在高渗带,可能与酸溶作用有关,随着勘探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