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CO2分布及初步预测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莺歌海盆地富CO2天然气是泥底辟构造带特有产物,主要分布于该带浅层含气组合体系,且受控于泥底辟发育演化、展布和伴生热流体的上侵活动,其平面分布多具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区分块性特点,纵向总体分布则具分带分层性特征。根据富CO2天然气分布规律,采用地质综合分析类比方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盆地高CO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本区纵向上存在2个低CO2富烃气带,平面上分布有3个低CO2富烃气区,其中尤以超浅层和中深层区带最佳,是近期勘探有利区带。图3参5(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CO2成因及运聚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在已获天然气地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CO2天然气地化特征及成因类型,追踪和判识CO2气烃类气的气源,初步了OC2气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指出本区CO2气属壳源型岩石化学的成因,气源主要来自莺黄组中、下部含钙海相泥岩,与深部火山慢源的CO2气无关,谱不具深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两类无机成因CO2组合,脱气模型及构造专属性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我国幔源-岩浆成因CO2具典型碳同位素值,^3He/^4He值高,He含量高,伴生无机成因CH4含量低,CO2含量和He同位素比值相关性好;变质成因CO2的碳同位素值较典型值偏低,但仍比幔源-岩浆成因的高1‰-2‰,^3He/^4He值低,He含量量低,伴生无机成因CH4含量较高。伸展盆地幔源-岩浆气释放条件优越,但缺少生成大量变质成因CO2的条件,后者主要形成于扭压构造背景。伸展盆地在上地幔至下  相似文献   

4.
CO2气驱能推迟注水井的废弃时间,有效地提高采出程度,文中概述了注CO2气驱试验,例举了Penwell油田,西Brahancy油田及南Cowden油田的应用实例,最后介绍了CO2气源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5.
东方1—1气田天然气组成的不均一性与幕式充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的主要组成(烃气、CO2和N2)在侧向上和垂向上的变化很大。烃类气(生物气除外)主要来自成熟—高成熟的中新统烃源岩;无机成因CO2可能主要是气源岩进入高成熟晚期以后,其中的钙质成分热分解或与粘土矿物反应的产物;N2则为有机成因且较无机CO2生成早。天然气组成的不均一性和同位素变化表明,该气田储集层之间存在泥岩隔层,各断块之间互不连通,甚至同一断块的个别单元储集层在横向上亦局部存在非渗透带。据此,结合流体包裹体信息及烃源岩的生气演化史,认为该区地质历史时期中至少发生过4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充注为生物气,第二期、第三期充注以CH4、N2热成因气为主,第四期充注以无机CO2为主并伴生高熟烃气。这一幕式充注过程与由于盆地深部超压释放引起的底辟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注CO2三次采油地面工程中,由于采出水中含有大量的CO2气,因此对钢材的腐蚀率高达0.15mm/a以上。目前国内还没有处理这种含油含CO2污水技术。这里主要论述了采用真空法脱除CO2气的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系列注CO2、注N2非晶区实验与水驱油实验的对比表明:①注气转注水或注水转注气都比注入单一驱替剂(注CO2、注N2或注水)提高采收率;②注CO2效果好于注N2;③CO2驱转水驱比水驱转CO2驱效果好。实验结果证明,早期注气,后期注水的开发方案,对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Fe/Silicalite—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K-Fe-MnO/Si-2催化剂具有较佳的C2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并随碱金属钾助剂的添加而明显改善,其C2氢反应具有(1)CO2+H2--C+H2O和(2)CO+m/2n+1)H2-1/nCnHm+H2O两小反应机理;应用该反应机理,解释了CO2/H2比、反应温度、板应压力、反应气空速等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中K2O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三种CO含量不同的原料气对Cu/Zn/Al/Zr四组份催化剂进行CO2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气中掺入的CO能提高CO2加氢合成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TPSR-MS谱说明预吸附的CO能抑制CO2加氢的逆水汽变换反应,而有利于转化为甲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组分表面模型对Cu/ZnO催化CO-H2合成甲醇反应的表面甲酰基机理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通过模拟催化剂组成与催化活性的关系,获得了催化剂中组分Cu与ZnO的最佳配比近似为37;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原料气中CO和H2的比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当原料气中CO与H2的摩比近似为16时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煤层气勘探一直处于小型试验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系统分析、总结我国含煤盆地类型、煤层气成因、赋存状态、富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与科研攻关目标,并提出低煤阶煤层气的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盆地类型多元、煤层气成因类型多元、赋存状态多元、富集类型多元的成藏特征;(2)低煤阶煤层气勘探面临目标区优选、深层煤系气共探共采系统评价、钻完井及增产改造工艺等3个方面的挑战;(3)应加强对煤层气成藏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气源成因及其资源贡献、吸附态和游离态煤层气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等的研究攻关,开展煤层气资源有效性和可采性评价,形成一套深部煤系气勘探开发评价方法。结论认为:(1)我国浅层煤层气资源有利勘探区包括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霍林河、白彦花等凹陷,海拉尔盆地伊敏、呼和湖、陈旗等凹陷,鄂尔多斯盆地彬县、焦坪、黄陵、乌审旗东部等地区,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2)深层煤层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吐哈、三塘湖、海拉尔和三江等盆地或盆地群。  相似文献   

12.
对海拉尔盆地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油气勘探历程进行回顾,总结了各勘探阶段的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以及由此取得的重要勘探成果,将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区域勘探油气发现阶段、构造油藏勘探突破阶段、断块-岩性油藏勘探增储阶段和多类型油藏勘探扩展阶段。多年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每次认识创新和思路转变,都给勘探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复杂断陷盆地地震关键技术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物探成像精度,为复杂构造区深化认识奠定了基础;原型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凹陷内的构造带对油气运移和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明确主洼槽、断裂和构造控藏规律,是引领勘探方向的基础和关键;对洼槽区—缓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可带来勘探思路的转变和勘探领域及空间的拓展;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是复杂断陷盆地拓展勘探领域持续发现的根本途径,这些对于今后的勘探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量恢复热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面积径迹数随时间,温度变化的规律,建立非线性热流的反演模型。进行了海拉尔盆地2口井的地热史模拟,得到对盆地古热流演化及烃源岩热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其油气生成条件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以褐煤和大庆泥岩为样品进行了热压模拟实验,根据模拟实验的气态产物特征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烃源岩成气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烃源岩成气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反应速率常数(K)、表观活化能(E)和表观频率因子(A)等.所得动力学参数和动力学模型对于揭示烃源岩演化机理及进行天然气资源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侵入岩-外变质带油藏是渤海湾盆地不容忽视的隐蔽油藏类型。在大量的侵入岩体中,只有侵入岩厚度大于15m,具有有效裂缝带发育、直接嵌置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超)浅成侵入岩,以及分布在同生断层附近的、潜山裂缝发育带中的脉岩具备有利成藏条件。侵入岩裂缝储层的形成可能来自构造断裂作用、晚期岩浆底辟或刺穿,或者构造差异升降;不同的裂缝发育机理决定了不同的油藏分布特征。在侵入岩相邻的碎屑岩地层中可能伴生岩浆底辟(或刺穿),或侵入岩侧向遮挡成因的地层油气藏以及变质热液成因的CO2气藏。这些侵入岩-外变质带油藏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陆上探区的砂三段、海域(包括滩海)的沙一段成熟烃源岩中;具有中生界深断裂背景的第三系控洼断层是寻找脉岩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扎赉诺尔群的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是在华力西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生代断陷盆地。扎赉诺尔群为盆地充填沉积,可划分为四套沉积组合,构成较完整的盆地充填序列,形成充填早期湖泊相、深陷期湖泊相和充填晚期湖泊相。砂岩形成于陆内深断陷盆地,物源为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主要储层可分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浊积砂体和湖滨砂体三类不同的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2,自引:26,他引:26  
海拉尔盆地是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复杂断陷,内部发育了三套烃源岩地层,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发育了背斜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该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主力生油凹槽的两侧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带,不整合面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其界面上、下油气最富集,控制断陷结构的大断裂,特别是凹槽的传递断层带所控制的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苏德尔特构造带下降盘、贝西斜坡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北洼陷岩性带为最有力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盆地岩浆侵入的热演化及其对生油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岩浆侵入体的基本物理特征以及冷却过程中结晶潜能释放的条件下,建立了温度场的函数表达式,实现了对岩浆侵入热活动的数值模拟,阐述了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时间-温度指数分析岩浆侵入对生油窗的影响。分析认为,岩浆侵入体热演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侵入体较快速冷却,同时围岩温度缓慢上升,随后侵入体温度缓慢下降与围岩温度相近;岩浆的侵入加快有机质的成熟并使生油窗的深度变浅。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腹部含氮—富氮天然气成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天然气地化特征、碳同位素、轻烃组成资料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古生界天然气具有高氮特征.其中陆南凸起石炭系和三叠系天然气为含氮天然气;石南凹陷石炭系天然气为富氮天然气.成因研究认为,这类天然气可能与岩浆岩侵入体有关.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推测气源为石南凹陷石炭系.  相似文献   

20.
柯克亚柯深102井地层水水型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柯 克亚古近系凝析气藏为超深(6400m)、超高压(128MPa、压力系数2.0)碳酸盐岩气藏,目前只有柯深102井在生产,该井于2003年8月7日投产,2003年12月28日开始产地层水,分析认为,水来自产层本身,有CaCl2型和Na2SO4,型两种类型。地质分析认为,前一种水是地层压力降低,超高压气藏泥质岩中的残余水被挤出而形成,而后一种是由于局部透镜状水体或边水侵入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