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油田开采后期,剩余油饱和度测试是判断该井后期开采潜力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不同的剩余油饱和度测试方法进行介绍,最后总结了比较优越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是利用直接测量热中子通量进而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技术.该项技术通过测量地层中热中子数量随不同时间的变化关系,用特有的处理手段和解释方法求取含油饱和度等多种地层参数.介绍了该项测试技术的测试原理及仪器的技术参数.通过在大港油田70多口井次的应用实例,阐述了该测试技术对含油饱和度的测试、寻找潜力层、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等方法及应用,为油田的后期开发及剩余油开采提供了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剩余油饱和度解释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分布高度零散,水淹程度评价难度加大,准确求取剩余油饱和度是水淹程度评价的关键。应用数理统计、回归方程原理和岩石热解计算饱和度方法,通过对杏树岗油田2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与井壁取心分析资料进行对比,介绍了应用密闭取心分析资料对井壁取心分析资料进行2步校正并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求得了杏树岗油田有效层和表外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公式。新建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有效层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公式图版解释符合率达80%以上,表外层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公式图版解释符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试油结果对比,符合49层,总符合率为86%。用此方法和处理软件对胜坨油田二区2-2-G18井区30口井的测井资料和20多年的生产资料进行解释并建立数据库,构制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时空变化图,在不同方向进行切片,还绘制了三维立体图,描述不同时期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状况,这种动态描述与同期的生产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6.
一种预测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剩余油分布预测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可以预测井区附近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但无法预测远离井区域的剩余油的分布情况。采用时间平均方程和时移地震技术,得出了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由时间平均方程可以求得静态剩余油饱和度;将时间平均方程与时移地震相结合,可以获得动态剩余油饱和度(饱和度的变化率)。该方法符合精细地质研究的思想,为用时移地震技术预测油、水分布的动态信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老油田开发后期面临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等问题,常规的历史拟合,对于后期剩余油描述不确定性较大,为此,提出了时移饱和度拟合技术指导油藏模型校正的新方法。通过时移饱和度拟合技术结合生产剖面测试(PLT)、生产历史拟合,大大提高了数值模拟的精度。实践表明,时移饱和度拟合技术能提供优质的潜力井位,确保了调整井的挖潜效果,延缓了油田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油饱和度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剩余油饱和度测试仪器的测量原理、方法特点及其适用性,总结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试仪器及结合油田地质特点和深度开发的要求进行测试仪器选择,讨论了剩余油饱和度测试仪器的新进展,并阐述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王庄油田处于开发后期,掌握剩余油情况至关重要,单一饱和度测井方法难以满足精细解释评价的需要。脉冲中子全谱饱和度测井集碳氧比能谱、氯能谱、中子寿命、氧活化测井技术于一体,一次下井能录取多条测井曲线,在低矿化度、高泥质情况下能准确识别水淹层。文章介绍了脉冲中子全谱饱和度测井原理、技术特点、资料解释原理等,并创新性地把全谱饱和度测井数据与常规测井数据有机结合,分层位制作了大王庄油田的交会解释图版,制定了新的解释标准,显著提高了全谱测井的解释符合率;有效反映了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为识别水淹层、寻找潜力层、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田的挖潜增储提供了可靠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评价油田注水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中原油田马厂区块注水开发的研究,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对以剩余油饱和度为核心的产层参数进行定量评价,提出用改进的阿尔奇公式求剩余油饱和度Sos,用驱油效率评价水淹级别,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水淹层解释软件,从而使水淹层评价工作趋于精确化、系统化、规范化,提高了剩余油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激发极化电位测试(IPR测试)是电化学测井技术,该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一起应用,弥补了其他常规测井技术在测取储层剩余油饱和度时存在的不足,可以准确求取地层水矿化度及阳离子交换量,解释并评价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判断储层水淹情况,寻求区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淹问题,并且可以消除泥质含量的影响,解决低阻油藏的判别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评价油田注水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 ,通过对中原油田马厂区块注水开发的研究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对以剩余油饱和度为核心的产层参数进行定量评价 ,提出用改进的阿尔奇公式求剩余油饱和度Sos,用驱油效率评价水淹级别 ,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水淹层解释软件 ,从而使水淹层评价工作趋于精确化、系统化、规范化 ,提高了剩余油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中厚层内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精度,提出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岩心、岩电、测试等化验分析资料,重点研究中厚层内不同粒度、岩性、电性、水性、含油性、岩相,韵律与水淹层、剩余油之间变化规律,并建立中厚层内细分解释模型和水淹层、剩余油精细综合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现场测试、选层注汽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辽河油田齐40块直井蒸汽吞吐后期油层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指标为目标函数,重点对水平井与现有直井的组合方式、开采方式、注采参数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蒸汽吞吐阶段,射孔井段上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为49.9%~52.3%,下部为54.7%~62.0%;水平井组注蒸汽开采的采收率较直井组可提高12.68%,热油比提高0.2627kg/kJ.  相似文献   

15.
聚驱井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并间示踪剂监测原理,在水驱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聚合物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监测的影响,建立了聚驱井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数学模型,研制出聚驱井示踪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大庆油田北1-6井.该软件可使从示踪剂测试中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大为增加,适用于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期间聚驱井地下示踪剂的矿场试验解释.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种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一是利用完井时电阻率测井资料,采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进而求得剩余油饱和度;二是利用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来确定剩余油饱和度;三是由油水相对渗透率、综合利用生产测井产液剖面求得的综合产水率等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将3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评价了轮南油田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孤岛油田正处于开发后期,为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必须确定剩余油分布。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是近年来成熟起来的一种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法,该技术实现了在套管内对套管外地层电阻率的测量,具有较好的探测特性和动态分析范围等优势。详细阐述了ECOS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原理及其资料预处理和解释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孤岛油田的生产实践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适合于孤岛油田的复杂地质条件,可以解决孤岛油田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和油藏动态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的量值和分布是很关键的参数。本文从反演角度出发,利用生产测井资料所得的含水率来求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该研究的目的是为解决文东油田的开采矛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该方法的试算结果和同一时期新投产的裸眼井解释结果作比较,二者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解释得到的静态含油饱和度不能代表整个缝洞单元的实际情况,利用注水后闷井期间压降试井技术手段,结合多轮次试井数据求解碳酸盐岩缝洞单元的含油饱和度。在忽略溶洞岩石压缩系数的条件下,将2轮次试井解释得到的含油饱和度差值与实际采出量进行试算,确定缝洞单元的控制体积,并精确计算缝洞单元剩余储量。通过实例计算,该方法计算的缝洞体体积与地质建模结果基本吻合,能有效计算缝洞型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及剩余储量,对于后期挖潜剩余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集油田高6 块阜宁组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寻找剩余油开采潜力.高6块是高集油田稳产的主力区块,在对高6块阜宁组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单井隔夹层识别、沉积微相划分、流动单元划分和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区剩余油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垂向上不同流动单元组合与隔夹层空间配置关系会形成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的控制.通过研究,识别了高6块沉积微相差异型剩余油、小隔层遮挡剩余油、夹层型剩余油和流动单元型剩余油共4种剩余油类型,其中小隔层、夹层封挡的砂体内部,河道侧翼溢岸砂沉积及Ⅱ类、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