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低渗透油田集油流程主要以环状掺水集油流程为主.近几年来,为了节省地面建设投资,开发了两种电热管集油流程.通过对几种集油流程技术经济对比表明,环状集油流程投资最低,电热管单管通球流程投资最高;从运行费用方面看,枝状电热管集油流程运行费用最低;从投资及十年运行费用现值看,枝状电热管集油流程也最低;如果单井掺水量降低40%,环状集油流程投资及十年运行费用现值与枝状电热管集油流程接近.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集油过程能耗 ,大庆油田近年来在双管掺水和单管不掺水集油流程上 ,开展了大规模工业性加原油乳化降粘剂降低集油温度的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节气和节能效果。针对原油乳化降粘剂在推广试验中暴露出的单管不掺水集油流程比双管掺水集油流程所需加药量高的问题 ,本文建立了计算集油管道中原油乳化降粘剂有效浓度的数学模型。1 数学模型的建立图 1为转油站集油系统的简化模型。图 1 转油站集油系统简化模型图中O为油相流量 ,W为水相流量 ,Di 为原油乳化降粘剂中活性组分i的流量 ,数值下标代表集油流程中的不同管段。由集油系统的物…  相似文献   

3.
1 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流程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是一种适合外围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特点的新式集油流程。其特点是对井口采出液直接加热 ,加热温度可根据集油工艺的需要确定。生产应用结果表明 ,该工艺是开发高寒、高粘、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一种经济有效的集输流程。目前外围油田共采用 4种电加热集油流程 ,即单管小环、单管树状、单管混输泵掺液保端点井和单管萨尔图式串联电加热集油流程。生产实践证明 ,该流程满足了高寒地区加热集油的工艺需要 ,在集油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集油温度 ,保证了原油进站温度高于凝固点 4~ 5℃。由于在井…  相似文献   

4.
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在外围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是继双管掺活性水集油工艺之后,参照国内各油田单管低温集油研究及环状集油现状而研究出的新式集油流程,该流程适合外围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其特点是不掺水,直接加热。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是开发高寒、高粘、高凝、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集输流程。  相似文献   

5.
李瑞 《石油知识》2012,(4):16-17
一.稠油开发四种单井集油流程之比较 稠油集油流程目前国内外主要有注采合一、注采分开这两种集油流程。如我国某稠油小断块油田某区.油层薄,短周期注汽吞吐,单井产量低,单井集油工艺采用注采合一集输流程及技术.注汽管道可以兼顾集油管线功能,即单井注汽、采油共用一条管线,不仅流程简洁,经济、合理、适用.减少工程投资.同时运行费用小,  相似文献   

6.
大庆外围油田油井分布零散、系统依托性差,某采油厂采用井口电加热器加热原油、电加热集油管道维温的"点加热、线维温"的电加热集油工艺。通过与掺水集油工艺对比分析可知,电加热集油工艺可有效降低建设投资和集输能耗,但是运行费用高。同时提出当原油含水率上升到转相点附近时,为保障生产、降低运行成本,需将电热集油流程改为环状掺水集油流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油田的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分别针对单管环状掺水集油流程、双管掺水集油流程及双管挂接掺水集油流程进行工艺模拟。按照各种工艺流程特点,运用PIPEPHASE软件,在已知产液量、管长、回油温度条件下确定管径及掺水量等参数,设计满足井口回压低于1 MPa,进站温度为39℃以上的输送要求的集输方案,进而计算这三种工艺流程的建设费用及掺水能耗,经比选后确定采用经济合理的单管环状掺水集油流程管网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电加热集油流程存在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外围油田普遍采用的集输流程是单管环状掺水集油流程,每个集油环串联井数的多少没有严格的界限,对于不同的区块,集油环串联井数的多少应根据具体备件而定。对于大庆外围油田来说,一般单井产量为4t/d左右,井距为250~500m,集油环串联井数通常为4~7口,集油环管道的长度在4km以下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岔河集油田南部区块原油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先导试验发现多数井无法实施单管冷输集油,因此地面系统简化改造时选用了掺水集油流程。为降低改造投资,便于掺水量的调控,设计了支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应用结果表明,与单井双管掺水流程方案相比,支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可节约改造投资15%~20%,较改造前的三管伴热流程年节省燃气78×104 m3。  相似文献   

10.
环形掺热水集输系统优化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扬 《石油学报》1999,20(1):77-81
针对单、双管环形掺热水集油流程,给出了系统的水力、热力参数,包括流量、含水率、压力、温度、比热等的计算方法,以系统的热耗、电耗及投资为目标,以压力、温度、管径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系统参数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结合实例分析,指出:双管环形集油流程的掺水管线较长,导致系统投资、系统电耗较大;单管环形集油流程在环上掺水较集中,导致系统热耗较大。按本文建立的目标函数,经优化得出,双管环形集油流程较优。  相似文献   

11.
古城油田BQ10区具体整改内容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对该区块3#集油注汽站、计量站和所有生产油井的低压伴热系统进行整改;对注汽站内高压注汽锅炉的燃油、给水、吹灰系统及配套部分等进行改造和扩建。单井集油管道长度小于200 m的油井,采用目前的伴热管线直接改掺水流程;单井集油管道长度200 m以上的油井,新增掺水管线(DN25 mm埋地保温管);单井管线长度大于350 m的油井,为降低井口回压,新敷设埋地集油管线(DN50 mm埋地保温管)。推荐采用掺水降黏集输流程,掺水降黏集油流程平均井口回压比注采合一蒸汽伴热集油流程可降低0.1~0.3 MPa,减少热耗50%~60%,节能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单、双管集油工艺流程适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种单、双管集油流程的研究以及经济技术对比,总结出了不同集油流程的适应条件.对于每一个油田或每一个区块的开发建设,需要认真地进行原油物性分析及水力计算,确定集油管径长度、直径后,再选择投资少、管理和维护费用低的流程.华北油田采油五厂赵86断块采用了单管投球不加热流程,节省工程投资70万元;阿尔善油田工程改造时,部分区块采用了双管掺水流程,节约工程投资1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简易的聚驱集油技术,并能满足采油工程对油井洗井、地质部分对油井计量的要求,需通过可行的集油流程综合对比的方法来确定集油工艺。  相似文献   

14.
萨南油田已经开发40多年,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上为双管掺水、热洗分开流程,油井单井日产液量一般在10~400t/d,含水在51%~98%。随着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继续采用加热集输流程,势必导致原油集输能耗升高,造成能源大量消耗,为此,探索实施了不加热集油集输方式。萨南油田开展不加热集油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即单管不加热集油、双管不加热集油、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在高寒地区对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实施不加热集油的机理和大庆萨南油田实际采用的四种不加热集油流程及其配套技术。推广不加热集油技术后,大庆萨南油田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对油田大面积推广不加热集油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家围子油田共建36口油井、9口水井。36口油井分布在油田的中块、北块、东部。中块有24口油井,建一座集油站,两座集油阀组间,采用井口电加热单管环形集油、混输泵保端点井的流程;北块有6口油井,仍然采用中块的集油流程,但在集油阀组间建一座30m^3高架罐集油,采用油罐车拉油;东块有6口零散油井,采用拖拉机的动力带动螺杆泵采油,拖拉机拉油的集油形式。集油站采用了新型、高效的多功能组合装置,该装置具有油  相似文献   

17.
几种简化的“三低”油田油气集输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丰度低、产油量低、开发经济效益低的“三低”油田如套用常规的油气集输流程,必将造成成本过高,投资回收期长,甚至很难回收的局面。大庆油田通过技术攻关,采用了单管环状电加热集油、单管树状电加热集油、单管电加热混输泵循环集油3项简化流程以及单井拉油,并简化了原油处理工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茂72区块部分油井投产时运用电伴集油流程,单井产量低、产量下降快、电热集油流程故障多,维修成本高.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区块产能,从2011年开始进行转提捞采油生产.文中结合茂72区块电热集油以及低渗、低压、低产的特点,对提捞采油的举升方式进行经济评价,并对提捞采油周期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单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海GS油田的开发方案及原始地层压力,对该油田集油流程的进站压力方案进行了对比和论证,提出中压进站、多级分离、无泵密闭流程。推荐方案不仅可节省基建投资和电能,而且可以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油气损耗,有助于实现无泵集油脱水流程,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HW—01系列防蜡降粘剂在不加热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迪  李太朝 《油田化学》2000,17(1):41-44
为解决大庆油田环状集油流程“三不”集油试验中集油管道压降上升过快、抽油机不能正常生产的困难,在油井油套环形空间连续点滴和批加HW-01系列油井及集油管道防蜡降断剂,取得了油井防蜡和降低集油管道压降双重功效。本文对该试验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