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研究大中型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对于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只在西部、中部、东部及近海4个含气区11个盆地有储量大于100×108m3的大中型气田[统计不包括南海南部含气(油)区及台湾省]。结合中国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10条主控因素,其中充足的生气量、较高生气强度的富气凹陷以及大区域良好的封闭保存条件是形成大中型气田诸多地质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地质因素。据天然气资源的探明程度,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应以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莺琼、东海、柴达木、准噶尔以及松辽、渤海湾盆地深部为重点,并以中西部前陆盆地、中古生界碳酸盐岩气和煤成气、近海及东部含煤-含气(油)盆地及深部湖相泥岩气、具有二次生气及良好保存条件的中古生界煤系及碳酸盐岩系为重点勘探领域,并要重视广义生物气的勘探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渤海湾盆地属于中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难以形成大型天然气田,而近期渤中19-6深层天然气田的发现则展示了渤中凹陷深层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给渤海湾盆地及其他地区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指导和借鉴,对该区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模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厚层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深埋条件下具有高成熟阶段富气的特点,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物质条件;②岩石类型-应力改造-流体溶蚀联合控制了深部古近系碎屑岩及太古界变质岩超大规模储层的形成,为大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储层条件;③渤中凹陷巨厚超压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为大规模天然气的汇聚成藏创造了有利的封盖及保存条件;④确立了渤中凹陷深层先油后气大型天然气田气侵式成藏模式,以巨大供油窗、快速成藏、内幕运移为其特点。结论认为,渤中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长期坚持“在油型盆地找大气田”的战略部署,得益于打开思路、精细研究、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与勘探战略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17  
六五”以来,以大中型气田勘探方向为重点所开展的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是:(1)确立了中国含煤盆地转化为含气(油)盆地的地质条件及含气前景;(2)阐述了天然气多源、多阶段形成及运移多相态特点;(3)以热体制和地球动力学为基础建立的“盆、热、烃”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生成的关键地质因素;(4)建立了以晚期、超晚期生烃、成藏为主的多种动态成藏模式;(5)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的主控因素,提出了21世纪中国天然气勘探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与勘探战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六五”以来 ,以大中型气田勘探方向为重点所开展的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是 :(1)确立了中国含煤盆地转化为含气 (油 )盆地的地质条件及含气前景 ;(2 )阐述了天然气多源、多阶段形成及运移多相态特点 ;(3)以热体制和地球动力学为基础建立的“盆、热、烃”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生成的关键地质因素 ;(4)建立了以晚期、超晚期生烃、成藏为主的多种动态成藏模式 ;(5 )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的主控因素 ,提出了 2 1世纪中国天然气勘探战略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吉苏凹陷的构造背景、油源条件、储盖层条件、聚集和保存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英吉苏凹陷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英吉苏凹陷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同时烃源岩特定的演化特征决定了该地区中生界构造主要以富气为主.英吉苏地区独特的构造环境和成藏特征,使得中生界构造的主要油气源为下伏的古生界古油(气)藏,所以活动时间长、沟通古油(气)藏与中生界构造的断裂成为中生界构造能否达到工业聚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另外,有效盖层和古隆起背景也是该区能否形成天然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属煤系地层,烃源丰富,储层发育,圈闭众多,保存条件良好,具备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但天然气成藏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已发现典型气田的成藏剖析,认为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为:第一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第二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隆起背景上的古圈闭;第三运移通道。并以此3个条件相互匹配的区域成藏最有利。综合考虑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和运聚规律,提出了下部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ľ�����Ȼ��ϵ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系统实质上特指那些富气的含油气系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既富油也富气的盆地,划分天然气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天然气富集区,并从中发现大中型气田。通过对盆地中油气系统的评价,划分出库车、叶城两个天然气系统及塔中、塔北、巴楚油气系统中的一些富气区。其中前陆盆地中的库车天然气系统属过充注、高阻抗、网状运移的整体富气的天然气系统,是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克拉通盆地中富气区受寒武系—下奥陶统生气中心控制;塔中油气系统中东部富气区气藏形成具多期、多阶连续聚集的特点,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保存条件好,是台盆区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塔北隆起东部及巴楚隆起玛扎塔格富气区区域盖层受构造运动和断裂的破坏,保存条件不如塔中地区,主要聚集了晚期高—过成熟干气,天然气聚集期短,属阶段聚气区;逼近寒武系—下奥陶统生气中心,特别是寒武系膏盐层下有可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原生干气藏。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富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是我国西北主要的侏罗系含煤盆地,近年来不仅在天然气勘探上迟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发现的天然气田数量及储量规模均远小于油田的数量及储量规模,明显有悖于“含煤盆地贫油富气”的地质规律。为此通过对吐哈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的解剖分析和探讨,认为煤系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天然气转化率较小且明显滞后于液态烃的生成,是造成吐哈盆地“油气共生、油多气少”的主要原因;煤系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藏后期的保存条件是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富集的关键因素;台北凹陷中部的胜北、丘东和小草湖等地区,煤系源岩发育、热演化程度较高、且后期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应是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的发展与勘探发现相辅相成。“十一五”以来,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具体包括基础地质理论研究进展2项:①高演化煤系源岩、原油裂解气、生物气3类天然气生成机理得到深化,分别形成煤系源岩裂解生气模式、腐泥型有机质全过程生烃模式、生物气接力生气模式;②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聚集型原油裂解气与分散型原油裂解气、有机成因气与无机成因气、煤型气与油型气等多种类型天然气成因鉴别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进展5项:①创新提出了古老碳酸盐岩“五古控藏”成藏理论;②发展深化了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及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③建立了超深弱变形区“三微输导、近源富集、持续保存”成藏模式;④发展完善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断陷盆地火山岩气藏成藏理论;⑤系统深化了海域高温超压和深水天然气成藏理论。天然气地质理论的进展推动了多项勘探新发现,古老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引领了中国单体储量规模最大的气田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勘探;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气成藏新认识在库车形成中国首个超深层万亿立方米大气田;超深层礁滩气藏成藏理论指导了中国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元坝气田的勘探;海域成藏理论指导了中国南海海域自营区最大气田东方13-2气田以及深水勘探领域陵水17-2千亿立方米大气田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油型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占比较小,气源岩主要为中—深湖相的Ⅱ2—Ⅱ1型干酪根,晚期构造活跃导致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差,油型湖盆大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研究一直是业界难题。基于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成果,结合国内外大型气田类比剖析,从成藏动力、构造和沉积3个方面开展大型天然气藏形成条件研究,提出渤海湾盆地常规大型天然气藏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一个核心要素和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核心要素即古近系区域超压泥岩"被子"强封盖,两个关键要素包括烃源岩晚期快速熟化高强度生气和大规模储集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渤海湾盆地大型天然气成藏与富集贫化模式,进一步划分为区域超压泥岩发育富集型、局部超压泥岩发育贫化型、富砂沉积洼陷贫化型和晚期断裂强发育贫化型4种常规大型天然气富集贫化模式,指出环渤中凹陷、辽中凹陷北部、板桥凹陷等地区具备大型天然气富集的有利条件、值得勘探探索,对渤海湾盆地大型天然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图8表2参52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与石油成藏条件差异及中国气田成藏模式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由于天然气与石油在成藏条件上的差异和中国主要含气盆地多旋回的发展演化历史、晚近时期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质环境 ,中国气田形成条件较世界上许多盆地复杂和成藏类型较多。总结中国大中型气田的成藏历程 ,可以新近纪、古近纪和中生代为界将气田的形成归为 4类 :1超晚期 (新近纪―第四纪 )生烃成藏型 ;2晚期 (古近纪 -新近纪 )生烃成藏型 ;3早期 (中生代为主 )生烃聚集和晚期 (古近纪 -第四纪 )定型成藏型 ;4早期 (中生代为主 )生烃成藏型。在这 4类中 ,以晚期和超晚期成藏和定型为主且分布最广、天然气前景最好、是中国天然气最主要富集领域。早期生烃成藏型在保存良好的盆地也有较好的前景。目前中国天然气勘探的主要领域是 :1中部、西部地区前陆盆地 ;2三大克拉通复合盆地 (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 ) ;3近海的裂谷盆地和陆缘盆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莺—琼盆地和东海盆地。分析认为,生气中心、成气区古隆起、大面积孔隙型储层及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等是形成中国大中型气田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此为根据,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主要成气盆地的有利地质条件,从不同层位、不同区域的角度指出了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莺—琼盆地和东海盆地以及准噶尔盆地的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藏边界类型、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区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如何定义煤层气藏、如何界定气藏边界是认识煤层气藏的关键,要评价煤层气富集区首先要找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为此,结合我国含煤盆地的典型煤层气藏特征,围绕煤层气藏边界类型、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预测了沁水、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的煤层气富集区。结论认为:①煤层气藏的边界是煤层气藏划分的前提,煤层气藏主要有5种地质边界类型:水动力边界、风氧化带边界、物性边界、断层边界和岩性边界;②煤层气藏的形成经历了煤层气的生成和吸附、煤层的吸附能力增加和煤层气的解吸-扩散和保存阶段;③保存阶段是成藏的关键,区域构造演化、水动力条件和封闭条件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进而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优选出9个煤层气有利富集区:晋城、阳城、安泽、阳泉、大宁-吉县、韩城、吴堡、准南、阜康。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藏主要形成、定型于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47,自引:22,他引:25  
中国大多数气田最终形成、定型于新近纪-第四纪,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各类含气(油)盆地。因此,晚期、超晚期生烃成藏、定型以及气藏受制于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历史是中国天然气带有普遍性的重要特征。中国气藏形成与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历史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1)在西部,形成的中国式前陆盆地是中国最主要天然气聚集区之一,为形成众多气田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这些盆地本部气藏主要的形成、定型时期。(2)在中部,是四川盆地所有气田主要的形成、定型时期;在鄂尔多斯盆地促进了靖边至乌审旗地区天然气的进一步富集。(3)在东部,为渤海海域晚期成藏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也促进了其他盆地(坳陷)一些气藏的形成。(4)在近海海域,既促进了有机成因气藏的快速形成,也促进了无机成因非烃气藏以及无机与有机成因天然气的混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工业性勘探开发,发现了27个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超100×108m3产能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勘探及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二叠系和三叠系,以孔隙型、裂缝—孔隙型气藏为主,并已形成了几个大型气田群。认识创新、思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四川盆地勘探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盆地勘探发展的方向,指出川东及川西的深层超深层、川东及川中陆相中浅层、山前带、嘉陵江组鲕滩和大型区域不整合等是下步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进(近)源找油”:油气地质理论创新与重点领域勘探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重点领域是石油地质学科发展与工业探索发现的永恒主题,"进(近)源找油"正成为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地质理论创新引领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立足中国特色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历程,取得4项研究认识。(1)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大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潜力仍很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将指导"共生富集"大盆地实现两种油气资源类型的整体发现、极限开发与协同发展。(2)石油地质理论在大油气田的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烃源岩认识可以不断开辟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新领域,挖潜"共生富集"大盆地可以不断推动常规-非常规油气大发现。(3)重点领域是油气规模增储和战略发现的主力军,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烃源岩层系是未来陆上重点发现和发展领域,中西部突出深层-超深层优质油气资源,中东部突出中-深层非常规规模油气资源。(4)立足6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基础研究,突出烃源岩附近及其内部油气资源的规模快速利用,常规油气聚焦"富油气层系"战略发现,非常规油气聚焦"人造油气藏"规模开发,攻关"共生富集"盆地资源序列、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万米超深层科学探索、非常规油气人工改造、煤炭一体化地下气化、页岩油及煤岩油原位转化6大战略领域,努力实现深层-超深层油气发现成规模、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动用。面向未来10~15年,新一轮地质理论创新和重点领域优选,将带动中国油气工业继续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7.
�й���Ȼ����Դ�ֲ������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近年来快速增长。纵观我国天然气储量发展状况,具有增长速度快,储采比高,煤成气比例逐渐增高,探明率低的特点。目前已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和莺-琼盆地五大气区,五大气区天然气地质特征的共性是:(1)大面积分布的高丰度,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气源岩。(2)大面积分布的多套叠置的孔隙性储集层。(3)构造相对稳定区或具有区域塑性盖层的构造活动区。(4)规模较大的圈闭。我国中西部地区普遍发育的前陆盆地具备上述大气区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是今后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分析了有关我国天然气评价、勘探的四个问题: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基本方针,在东部陆相油区内找气,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复杂区的评价选区,低孔渗致密层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