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用LDCT法对丝网填料的液固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丝网片数、目数对液固传质的影响,建立了计算丝网液固传质系数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单网的液固传质系数要比多网的液固传质系数大。实验结果可用下式表示: j_d=0.85Re_d~(-0.708) 6相似文献   

2.
对双层桨自吸式搅拌釜的功率准数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搅拌条件对功率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搅拌转速的增加,功率准数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又减小。功率准数随介质黏度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适宜的桨叶组合为抛物线型桨+六叶上斜叶桨,该组合的搅拌混合效果最好,功率准数较小。随桨叶间距的增大,功率准数增大;当下层桨叶角度为30°,桨叶系数为0.125时,泵送效率最高,气含率最大,功率准数最小。当气体实现自吸分散后,功率准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为N_p∝Re~(-0.84),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功率准数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
自吸式气-液-液反应器的相分散和传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空气 水 煤油三相体系在自吸式搅拌槽反应器中的相分散和传质特性 ,比较了四种不同搅拌桨的油相分散临界转速、气体吸入临界转速、气体的吸入量、搅拌功率和气液传质系数 ,得到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桨型为双层六叶涡轮桨 1,并系统研究了液相体积分数对搅拌操作性能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 ,油相分散临界转速降低 ,气体吸入临界转速不变 ,气体的吸入量减小 ,气液传质系数先降低 ,随后又升高 ,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三层组合式气液搅拌桨的功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率消耗是气液搅拌操作的基本参数之一。对6种不同组合的三层搅拌桨的功率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通气时,三层六直叶圆盘涡轮桨的功率准数最大,二层轴流式和一层径向流组合桨叶的功率准数最小。在通气条件下,三层六直叶圆盘涡轮桨的功率下降最大达到60%,而二层混合流式和一层径向流组合桨叶的功率下降最小约为40%。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 Workbench分析平台,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六弯叶桨(6BT)和错位六弯叶桨(6PBT)搅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桨叶与流体之间相互耦合运动特性,考察了桨叶的等效应力和变形量的分布,探讨了流场结构对混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矢量的计算值与PIV实验值吻合较好,基于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的数据结果可靠;同6BT桨相比,6PBT桨叶端部应力提高了51%,根部应力降低了22.2%,应力分布更趋均匀化,可有效提高桨叶强度,增强能量传递,而总变形量与6BT桨基本相同;6PBT桨能够产生不对称流场结构,混合时间明显降低,混合效率显著提高,其中6PBT桨的单位体积混合能只有6BT桨48%,体现出错位桨的优越性,这可为搅拌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自旋导流表面曝气反应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层桨自旋导流技术 ,设计了一种新型自旋导流表面曝气反应器。在内径为 15 4mm、液位高度 2 35mm的搅拌槽中 ,测定了自旋导流表面曝气系统的混合时间、搅拌功率和气液传质性能 ,并与Rushton桨与 4 5°上推斜叶透平桨组成的Rushton桨表面曝气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自旋导流装置能有效改善上层桨和下层桨间流场的耦合 ,提高搅拌桨的操作效率 ,促进反应器内的分散和循环。与Rushton桨表面曝气系统相比较 ,在相同搅拌转速条件下 ,自旋导流表面曝气系统的混合时间更短 ,搅拌功率小 ;在相同功耗条件下 ,自旋导流表面曝气系统的气液传质性能优于Rushton桨表面曝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14节流装置计算图(液体)(D=50~1500) 液体在管道内流经节流装置之重量流量实用方程式为: G=0.01252mαD~2(△pγ)~(1|2)(1)式中 G-液体的重量流量[公斤/小时] D-管道内径[毫米] △P-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差[毫米水柱] γ-工作状态下液体的重度[公斤力/米~3] m-节流装置开孔截面比α-流量系数本图系依据(1)式绘成。用途与用法(1)从已知的液体最大流量和初定的压差值,算出m值,以便选定节流装置。  相似文献   

8.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双层CBY桨搅拌槽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雷诺数(Re)为38~228的范围内,考察了Re和桨叶层间距对槽内流型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扭矩传感器研究了Re对功率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准数随Re增大逐渐降低,桨叶层间距改变对功率准数影响较小;随Re增大,轴向速度较高的区域向槽壁偏移,无因次化速度数增大,下层桨端部上方出现漩涡,且漩涡宽度变窄;桨叶层间距/桨叶直径为0.4是临界层间距,小于该值可实现槽内物料的整体循环,否则两层桨问的流动出现分离。这对低Re下搅拌设备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实验以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EO/APEO)为起始剂,经过卤代、磺化反应得到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以不同结构中心碳原子的反应规律分析确定了磺化反应为S_N2过程,以L_(27)(3~(13))正交实验得到较佳合成条件为:AEO为起始剂,磺化反应2 h,反应温度70℃,最终产物收率89.67%。界面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单剂质量浓度0.2%,矿化度80 g/L时,Ca~(2+)/Mg~(2-)总量在0.4~1.1 g/L范围内变化,2 h油水界面张力稳定值达到10~(-3)mN/m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模态分析是指运动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为避免发生共振现象而运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文章采用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运算方法,对错位六弯叶桨(6PBT)在静模态和预应力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图进行对比分析。预应力模态分析在流变指数分别为n=0.9、0.7和0.5的黄原胶溶液(一种比较典型的假塑性流体)中进行。结果表明:流体流变性对桨叶的振型分布和模态频率基本没有影响,在静模态和预应力模态下6PBT桨的振型分布相同,均表现为1~6阶为扭转振型,7~10阶为弯曲振型,桨叶的模态频率并未发生较大变化,说明搅拌介质与桨叶的相互耦合作用并没有对6PBT桨的模态造成很大影响。因此6PBT桨在搅拌不同流变指数的假塑性流体时,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搅拌桨在搅拌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