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指导安塞油田化子坪井区长2油藏的开发生产,针对该区的储层特征,采用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日产原油量三项参数作为长2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把长2储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对四类流动单元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沉积微相特征以及生产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流动单元渗透能力和储存能力较强,日产油量也较高。该研究方法对相似地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勤华  李军  张超谟  刘晓梅 《测井技术》2005,29(2):121-124,163
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组或单砂层为解释单元,忽视砂层内部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差异,因此储集层解释模型可靠性不高.尤其当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储层参数发生了变化.用传统的解释方法计算渗透率很难达到理想的精度.提出利用流动单元、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和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高含水油田渗透率模型,并应用于丘陵油田高含水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复杂油藏高含水期流动单元研究及剩余油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泽  胡望水 《特种油气藏》2015,22(3):121-124,157
为了更准确预测复杂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扶余油田 X25-20 区块为例,分析 FZI 法的不足,优选主控渗流参数协同约束,运用灰色理论划分方法,将流动单元划分成4 类。 结合生产数据,分析认为 I 类流动单元采出程度高,但原始含油基数大,仍是下一步开发的重点;Ⅱ、Ⅲ类流动单元分布范围大,含油饱和度降幅低,局部富集,是剩余油主要挖潜区;而IV 类流动单元储存和流动特性差,不具备深度开发潜质。 因此,开发中应注意封、采结合,合理开发优势流动单元,重点完善中间类型流动单元注采结构,同时兼顾劣势流动单元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通常情况下 ,油藏储量的计算均以平均含油饱和度为基础进行。然而这种平均含油饱和度数据并不能满足详细分析油藏的需要。为了评价井网动态及用计算机油藏模拟进行油田生产预测 ,需要了解油藏中含油和含水饱和度的水平和垂向变化及岩石孔隙类型、矿物成分和毛管压力特征的空间变化。科研人员研究了采用计算机立体储层建模技术 ,从宏观和微观上确定油藏原始含油含水饱和度的三维变化和非均质性的影响。1995年 ,Amaefule的研究表明 ,根据流动层指示数 (FZI)计算得到的流动单元数量和分布影响着流体饱和度及油藏的波及系数和采收…  相似文献   

5.
多油层弱非均质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港油田官195断块枣V油组扇三角洲相储层开展了流动单元划分参数筛选研究,通过动静态资料分析认为,对多油层弱非均质砂岩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应考虑有效厚度的影响,最终选取渗流系数和存储系数,采用模糊聚类将研究区分为4类流动单元.通过对流动单元平面、剖面分布规律研究,从地质和开发工程角度对流动单元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受断层、裂缝、沉积微相、隔层、成因单元边界、夹层、渗透率韵律、孔隙结构和开发工程等9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6.
按流动单元建立测井储集层解释模型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组或单砂层为解释单元,忽视砂层内部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差异,因此储层解释模型可靠性不高。考虑影响流体流动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从修正的Kozeny-Carman方程和平均流动半径入手,利用4个储集物性参数,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定量划分和表征大庆油田某油层的流动单元;然后通过确定流动单元内部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建立各流动单元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进而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确定岩电关系,来确定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将流动单元模型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准确度高。图2表3参3(王月莲摘)。  相似文献   

7.
小集油田小8-4-3井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渤海湾盆地大港油田小集油田小8-4-3井区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单砂体储层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渗流系数和存储系数等参数的分布特点,从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基本原理入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技术,对比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优选出渗流系数和存储系数作为该类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参数,划分出了4种流动单元类型,为研究区剩余油潜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昌C油田ZJ2I油组储层钙质、泥质隔夹层分布广泛、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对储层钙质、泥质夹层纵向、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用Petrel确定性建模技术建立隔夹层三维模型,以测井解释小层为单元,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渗流系数、储存系数、有效厚度、饱和度、流动带指标等参数做聚类分析,将储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研究认为,中、底钙质隔夹层和上部泥岩夹层对开发井含水上升有控制作用,结合流动单元划分,能较好解释开发井含水上升特点。  相似文献   

9.
马岭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西南部,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强。选取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砂厚、流动带指数五个参数,借助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马岭长81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分为E、G、M、P四类。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的划分精度在92.87%以上。E类流动单元,其物性好,渗透能力和储存能力强,开采程度较高;G类流动单元其性质好,分布面积大,是油田开发的主力产层,有助于大面积的注水开发;M类流动单元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强,开采程度较低,剩余油的分布面积大,可以采用合理手段进一步开发和挖潜;P类流动单元物性很差,且分布在砂体的边缘部位,难以开采。  相似文献   

10.
绥靖油田杨19区延91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多数的流动单元划分只考虑了岩性、物性等静态参数,划分结果与生产实际有偏差,并且流动单元验证方法较单一。为了提出更加合理的流动单元划分,针对绥靖油田杨19区延安组延91油藏的开发现状和所收集的相关数据,本次延91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选取5组静态参数和3组动态参数,以期对其进行更加精准的流动单元划分。通过运用Q型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A,B,C,D四类流动单元。本次合理性验证主要运用判别分析得出了其结果的正判率为99.3%,并从渗流特征、非均质性、空间位置相关性3个方面进行了验证,改进了流动单元的验证方法。划分结果表明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和生产动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流动单元的划分是合理的。研究表明延91小层的流动单元类型以B类流动单元为主,A和B类流动单元应是未来剩余油挖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指示剂灵敏度对柴油酸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柴油酸度产生的原因及对使用柴油车辆的影响,且分别采用甲酚红及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碱性蓝6B等几种指示剂对三种不同颜色、不同酸度、不同厂家生产的0号轻柴油进行了酸度测定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灵敏度高的指示剂可提高柴油酸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热交换器的污垢问题是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和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传热学界未彻底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分析热交换器污垢的主要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污垢成分配制了相应的清洗配方,设计了清洗流程及装置,得到了完整可行的热交换器在线清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公司在成立后才为落实建设费用而进行签约,使得投资者在公司成立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高达25%,从而使得项目可行性研究失去现实意义。本文试图提出投资者在公司成立前为得到准确的投资估算所可能采用的法律方案,并通过优劣比较,选择出其中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车用内燃机油牌号的构成和含义,从车用内燃机油的粘度级别划分、质量级别划分,简要叙述了各牌号车用内燃机油的性能及使用范围和发展方向,以及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四冲程和二冲程摩托车发动机油的相互代用,以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作燃料的汽车发动机油的选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著名企业中,壳牌公司以其先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实践,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道德感的领跑者,对我国企业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先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结合壳牌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内容,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应确保会计地位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必须从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角度进行改革。要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相关人员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也应当区分为主要会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同时,结合各单位情况进行委派。  相似文献   

18.
气体脱硫再生塔底重沸器腐蚀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气体脱硫再生塔底重沸器腐蚀状况、探讨了腐蚀的原因和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2019,48(2):222
分析了稠油的黏温性质及流变特性,讨论了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稠油胶体体系中由胶质、沥青质缔合形成的大分子聚集体是造成稠油高黏的根本原因,而过渡金属元素(Ni,V等)及杂原子(S,N,O等)在胶质、沥青质中的富集是缔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奥氏体不锈钢封头旋压成型后,部分奥氏体组织因冷变形转化为马氏体,与材料中残留的部分α组织共同导致封头呈磁性,采用热处理等方法可以消除磁性。对于非磁性条件要求严格的场合,可选用Ni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如0Cr25Ni20,0Cr23Ni13或310,31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