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固定流化床老化装置,水热老化温度为800 ℃、100%水蒸气和常压条件下,对催化裂化催化剂进行2~70 h的老化试验,考察老化时间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物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3-TPD、Py-IR和微反活性等表征手段对选取的不同老化时间的11个催化剂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催化裂化催化剂相对结晶度、比表面积呈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弱L酸酸量与弱B酸酸量比、强L酸酸量与强B酸酸量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微反活性宏观上表现出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3.
对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不同苛刻度老化后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分别在微反催化裂化催化剂水热旋转老化装置和CHD-5000催化裂化催化剂水热减活装置上对催化剂进行了不同苛刻度老化,对老化后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中型提升管反应性能评价,同时与平衡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以加氢蜡油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00 ℃、注水量为10%、质量空速为10 h-1、剂油质量比为6的条件下,考察催化裂化催化剂老化时间对反应产物分布、气体和汽油组成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裂化催化剂老化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规律与催化剂酸量、比表面积等性质有良好的相关性;老化时间高于8 h时,干气和焦炭产率相对较低、总液体收率相对较高;老化时间高于25 h时,有利于多产丙烯、控制丙烷含量;汽油的总芳烃中苯占比受老化时间影响不大。但为了降低汽油中苯含量,需降低总芳烃含量,工业装置上可以通过调整催化裂化催化剂补充量来调节催化剂老化时间,以满足不同生产方案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中从FCC催化剂孔结构的表征分析、反应过程中孔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FCC催化剂孔结构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国内外催化剂孔结构分析的各种方法和孔结构对其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对FCC催化剂的分析方法,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孔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开展FCC催化剂孔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催化裂化催化剂旋转水热老化装置的运行状况和样品老化结果的平行性,对LH-6型多样品高温旋转焙烧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催化剂装填量、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对老化效果的影响,还考察了老化结果的重复性及再现性。结果表明,对常规催化裂化催化剂,适宜老化时间为17h,老化温度为800℃;评价结果显示,物料的平衡回收率为97.7% ~98.6%,产物收率的标准偏差均低于1.00%。  相似文献   

7.
采用N2吸附-脱附法、压汞法、SEM和TEM等手段分析了以稀土改性Y型分子筛为主要活性组元的催化裂化催化剂(FCC-1)及其主要组分的孔结构特点,重点考察了铝溶胶、酸化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3种常用黏结剂对催化剂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FCC-1催化剂的微孔主要来自分子筛,黏结剂对分子筛微孔结构的影响包括物理堵孔和化学作用,当铝溶胶、酸化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分别与分子筛按照质量比1/2混合后,分子筛微孔比表面积损失率分别为23.0%、14.2%和7.7%,即铝溶胶影响分子筛微孔的程度最大。FCC-1催化剂的介孔主要来自黏结剂粒子堆积孔,与黏结剂粒子大小、形貌和堆积方式有关,粒径分别为1~2 nm、4~5 nm和10~50 nm的铝溶胶、酸化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经过500℃焙烧后分别以无定型氧化铝致密堆积、γ-Al2O3颗粒状紧密堆积和SiO2球状紧密堆积,所得粒子堆积孔的最可几孔径分别为4.8、5.7和7.3 nm。FCC-1催化剂的大孔主要来自分子筛颗粒和/或高岭土颗粒之间的堆积孔。  相似文献   

8.
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氮气吸附-脱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3种大孔氧化铝(k 1,k 2,k 3)及分别采用3种大孔氧化铝所制备的催化裂化(FCC)催化剂(c 1,c 2,c 3)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在先进催化裂化装置(ACE)上对3种催化剂进行了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3种大孔氧化铝组成无明显差异,主要由Al2O3组成,均具有多级孔道结构,且主要含L酸,不存在B酸,酸量高于拟薄水铝石;与常规FCC催化剂(c 0)相比,催化剂c 1,c 2,c 3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更高的酸量。ACE评价结果表明:与催化剂c 0相比,催化剂c 1,c 2,c 3的汽油收率依次增加了1.05,1.13,0.97个百分点,转化率依次增加了1.67,2.09,1.73个百分点,液体收率依次增加了1.31,1.41,1.04个百分点,表明加入大孔氧化铝后,可提高FCC反应性能及抗铁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调节拟薄水铝石无机酸酸化条件制备了2种孔体积不同的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及裂化反应装置研究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重油裂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Cat-1、Cat-2的孔体积分别为0.46 cm3/g、0.36 cm3/g,Cat-1的孔体积显著高于Cat-2的孔体积;在反应温度为530 ℃、剂油质量比为5的条件下,与使用Cat-2催化剂相比,使用Cat-1催化剂,重油转化率提高6.86百分点,目标产物液化气及汽油收率大幅上升,副产物干气和焦炭选择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ZSM23分子筛在晶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催化碳四烯烃裂解制乙烯、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采用XRD,SEM,TG-DTA,FT-IR等技术对不同晶化时间合成的ZSM23分子筛的结构、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化时间为48h时,分子筛晶体开始出现;晶化72h时,无定形物相基本消失。当晶化时间从72h再延长至120h,ZSM-23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形貌基本保持不变。以晶化时间为72h的ZSM-23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在催化碳四烯烃裂解制乙烯、丙烯的反应中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其乙烯加丙烯的收率达36.97%。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以减压瓦斯油掺炼部分焦化蜡油为进料时催化剂组成及性能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氮含量的焦化蜡油,分子筛的用量及类型、载体的活性等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应根据装置加工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活性组元及载体,避免汽油的过度裂解和高的生焦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上铁的来源、存在形式、沉积方式,分析了铁污染的机理及其对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降低其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降低催化剂上沉积钒的氧化数后,导致催化剂总酸量虽然降低,但催化剂的降硫活性增加、裂化活性提高、产品选择性改善的效果,提出了催化剂“负效酸中心”概念,认为高氧化数沉积钒具有的酸性虽然对催化剂的总酸量有贡献,但效果却是负的,使沉积钒的氧化数降低后,负效酸性中心会减少,其对催化剂的毒性减弱,使催化剂原先的有效酸性中心得以部分恢复,酸强度有所增强;降低钒氧化物的氧化数还造成钒物种熔点的显著提高。上述作用均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裂化活性,改善产品选择性并降低催化剂的生焦量。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特别是不同氧化数钒氧化物在分子筛上的沉积状况,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与高氧化数钒氧化物相比,低氧化数钒氧化物在FAU分子筛孔口及超笼内的沉积位置更为接近孔道及超笼内的晶格氧,其中VO与晶格氧的距离最近,降低钒的氧化数有利于优化钒在分子筛结构内的沉积位置,改善分子在分子筛孔道内的扩散,增加分子筛活性中心可接近性和超笼可利用性(Active Site Accessibility & Supercage Availability),有助于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焦炭产率。  相似文献   

15.
陈化时间对沉淀铁催化剂的费托合成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共沉淀方法制备了Fe-Cu-K-SiO_2催化剂,并考察了陈化时间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织构性质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N_2吸附和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陈化时间的催化剂样品的织构。结果表明,陈化时间在0.5~3.0h时,催化剂的主要物相是α-Fe_2O_3。随着陈化时间的缩短,催化剂的α-Fe_2O_3晶粒减小,比表面积逐渐增加,并且助剂铜趋于表面,使催化剂中α-Fe_2O_3易于还原。催化剂在n(H_2)/n(CO)=1.5、GHSV=3000 h~(-1)、p=1.6MPa、T=240℃下的固定床费托(F-T)合成反应评价结果表明,缩短陈化时间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CO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LC-8裂化催化剂制备工艺,采用XRD、IR、TPD等手段对LC-8中试产品及工业试生产产品的性能进行表征,并经固定流化床及小型提升管反应,评价了LC-8催化剂裂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LC-8催化剂具有高强度、高活性、中等堆积密度、良好的活性稳定性、优良的抗重金属污染性能及较强的重油转化能力,有较高的汽油收率、较好的焦炭选择性,是优良的重油加工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吴巨兵 《广石化科技》2006,(1):13-16,41
为满足新标准汽油对烯烃含量的要求,降低蜡油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的烯烃含量,在蜡催装置试用CC-200D降烯烃催化剂。试用期间,通过采用调整操作条件、改变催化剂注入量和改善产品分布等方法,在催化剂单耗不增加的前提下,使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平均下降了7~9个百分点,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试用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