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爱国 《石油物探》2012,51(3):271-279
为了提高沙漠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品质,从优化野外资料采集的激发方式出发,开展了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组合叠加方法试验。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工区表层结构条件和激发信号的优势频带宽度,通过多种激发因素的野外试验综合确定小药量单井激发的合理药量;针对克服小药量单炮能量不足,同时又利于压制干扰波的要求,对野外主炮点上小药量单井组合参数与井位布设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后续的室内组合叠加处理时优选最佳炮数的小药量资料;通过小药量单井资料的组合叠加处理与分析,获得不同地表条件下一个主炮点上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应布设的最佳井数(激发次数)。方法试验和试生产的应用效果表明,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组合叠加技术较好地提高了沙漠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激发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延江 《石油物探》2006,45(6):646-650
针对黄土塬地区激发岩性疏松,吸收衰减严重以及黄土层下伏高速层,下传能量弱等问题,探讨了激发因素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激发质量的对策。首先,对黄土塬地区的表层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分析激发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井深,激发药量等试验,并通过对比分析试验资料,确定了中深井,小药量,多井组合的激发方式。利用该激发方式获得的地震资料,频率高,有效反射能量强,信噪比高,资料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马爱国 《石油物探》2012,51(3):271-279,210,211
为了提高沙漠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品质,从优化野外资料采集的激发方式出发,开展了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组合叠加方法试验。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工区表层结构条件和激发信号的优势频带宽度,通过多种激发因素的野外试验综合确定小药量单井激发的合理药量;针对克服小药量单炮能量不足,同时又利于压制干扰波的要求,对野外主炮点上小药量单井组合参数与井位布设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后续的室内组合叠加处理时优选最佳炮数的小药量资料;通过小药量单井资料的组合叠加处理与分析,获得不同地表条件下一个主炮点上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应布设的最佳井数(激发次数)。方法试验和试生产的应用效果表明,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组合叠加技术较好地提高了沙漠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大北地区激发药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学强 《石油物探》2007,46(1):81-89
在塔里木盆地以往的地震数据采集中,对激发药量的确定缺乏具有理论指导的科学选择方法,从资料品质这一角度出发,往往会选择较大的药量。为此,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的三维勘探中,从理论和试验上对激发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对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仪器接收系统对信号的可记录性,给出了这些因素对激发子波能量的要求;然后,根据爆破工程理论,讨论了不同围岩和激发药量对激发子波的影响;最后,在野外进行了针对性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激发药量的选择原则,即①衰减后的目的层反射波振幅应满足仪器接收系统对信号的可记录范围;②目的层的反射波能量要远远大于勘探区的环境噪声;③不同的激发岩性采用不同的激发药量,以保证整个勘探区域地震子波振幅相对一致。根据该原则,分别对大北地区的戈壁砾石区、砂泥岩出露区和西域组砾岩出露区的激发药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选择,获得了较好的激发效果,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鄱阳凹陷西区“千层饼”式的复杂表层结构,利用双井微测井的动力学特征,确定野外最佳激发井深,为野外选取激发井深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直观和经济的方法。此外,结合大量的表层结构调查工作,提出了真假潜水面这一概念。通过时频分析和频时分析等量化分析技术,进行低信噪比的试验资料的分析;利用纯波单炮和优势频带滤波,评价单炮记录的资料品质;从而为分析类似地区的资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以低压、低渗透、低丰度为特征,是以河流砂体为主体的岩性气藏,其储层分布面积广,构造平缓(倾角小于1°),断层不发育,适合宽频激发技术应用。苏里格北部地区表层结构横向变化较大,试验证明该区单炮能量、频率、信噪比与是否在潜水面以下激发有直接的联系。近年通过加强对该区表层结构与潜水面关系的研究,在激发井深设计时不再单独依靠高速层顶来确定井深,而是根据潜水面与降速层顶、高速层顶的关系以及表层速度来确定激发井深,获得了能量、频率一致性较强、频带较宽的原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海拉尔盆地野外采集资料的品质,针对具体影响因素,对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及观测系统设计等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表层结构调查以微测井为主,对微测井资料除了进行基于运动学特征的常规解释外,还运用了初至波的振幅、频率等波动力学信息进行岩性细分,提高了表层岩性划分的精度;激发采用小药量多井组合方式,组合基距不大于20m,激发井深根据微测井成果与生产中的井深实验资料逐点设计;采用多检波器组合方式接收,检波器频率为28Hz和35 Hz,组合基距为22.5m;观测系统采用斜交观测系统,20m×20m面元,6×10次覆盖,最大炮检距为2 961 m,1 680道接收。将上述措施应用于实际工区,在野外采集的单炮记录上,从浅层到基底反射齐全,连续性好,信噪比较高;新剖面比以前采集的剖面在信噪比和分辨率上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南方山地地震特点出发,着重分析表层品质因子、介质、波的传播速度等方面对地震波的影响,定性、定量分析激发药型、药量、激发组合与检波组合对地震波能量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改进单炮记录中反射波振幅不均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山地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川东北地区复杂的地表条件进行了大量的采集方法试验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山地地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技术和方法:①采用大排列片、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获得了更多方位的射线资料;②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和药量,做好野外激发的阻抗耦合和几何耦合工作,确保整个工区激发能量和频率的一致性;③根据地层吸收和衰减规律,合理选择检波器埋置耦合方式,提高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④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地图进行地面物理点设计,保证实测点位精度和观测系统属性的一致性。上述方法使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基距组合井激发从相控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了组合个数、组内距、组合基距等参数对激发效果的影响,并且对其在江苏探区多个火成岩发育地区进行的试验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大基距组合井激发可聚焦能量、控制主波束传播方向,单炮能量更强、信噪比更高,最终增强激发能量,提高资料信噪比,有效改善近地表火成岩地区资料品质,提高复杂地表情况下地震资料品质。同时提出在应用该技术时应充分了解工区地表及地质情况,科学合理设计组合参数。  相似文献   

11.
黄桥-如皋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黄桥一如皋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震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因受以下因素的制约:①乡镇企业发达,民居密布,不利于地震施工,造成大段丢炮;②激发岩性为流沙,易塌井,能量衰减快,频率低;③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大,等等,从而影响了剖面的质量。为此,在黄桥一如皋地区开展了地震宽线、小点距超多道、可变线元方法技术及成井方式、炸药类型对比、表层结构调查等野外数据采集方法试验,进行了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一体化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黄桥一如皋地区特点的勘探方法技术,解决了由于上述因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获得了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2.
改变爆炸空洞形状,增强下传激发能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地震勘探向盆地周边复杂地区的不断深入,激发炸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深井、大药量、长药柱激发方式暴露出面波干扰和次生干扰严重、激发下传能量较小等许多弊病,造成勘探地区资料信噪比低的局面。文章根据前人研究的激发空洞形状与前方某点的波动能量关系的理论,定量地研究了激发产生不同形状爆炸空洞对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介质点的能量贡献大小,提出了一种可实施的能增强下传激发能量的激发方式,并在川东方斗山构造南段进行了野外试验。实践证明,此方法技术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取得成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风成沙漠区表层吸收衰减十分严重,造成地震波下传能量很弱,并且各种干扰极为发育,使得所获地震资料品质低。首先分析了风成沙漠区的表层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然后在应用模型正演和精细表层结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井深等试验,找到了较好的激发介质,确定了通过组合激发提高风成沙漠区资料品质的地震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水网区基于小折射资料的激发分区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折射进行表层结构调查,依据解释的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进行激发井深分区设计是常用的方法,在水网区勘探常遇到潜水面以下的低速淤泥夹层,利用现有的小折射资料解释方法不能解释出这种夹层,使得这类地区小折射调查很难达到正确分区的要求,通过对小折射记录和地震记录的定量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小折射资料属性,地震采集资料品质与表层结构的相关性,提出了综合利用小折射续至波资料进行表层结构调查的方法,并依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东濮凹陷开展的地震野外工作方法试验,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最佳激发、接收系统方案:1。最佳激发深度的选择要考虑表层结构中虚反射的滤波特性。试验表明,在该区表层结构条件下,随着激发井深的加大,地震波的频谱变窄,低频成分突出,高频成分相对减弱,一般选在11~20米为宜。2。最佳接收系统要考虑地层和接收系统的滤波特性。试验表明,在井深18米激发地震波,采用SJ-1型检波器为宜;在井深27米激发,采用GSE-201型检波器为宜:在采用4.5米×5的浅井组合条件下,也要使用SJ-1型检波器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激发参数的选取对提高地震采集质量至关重要,周口盆地表层岩性较复杂,有粘土层、沙层、沙泥岩互层,并含有钙质结核,激发井深的选择原则要求在潜水面3~5m以下速度较高的泥岩层中激发。通过试验,提出逐段设计激发井深、逐点控制激发岩性技术,具体井深的确定由潜水面深度及该面以下激发岩性而定。该方法在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 VSP 测量时,为了减少电缆波、保证激发的重复性,我们采用电火花震源在井中潜水面以下5米处以不同的能量激发,井下检波器要保持和井壁紧密接触,深度间隔为20-50米之间,电缆要处于松弛状态。资料处理的关键在于根据地震测井资料建立的速度模型,求出校正量。然后利用 VSP 测量的各道时间减去其对应的校正量,得到一条类似于地面地震观测中的自激自收时间剖面。最后通过二维滤波处理,消除了低视速度的电缆波和套管波。应用 VSP 资料可以测定地震波频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进而求得吸收系数,它还可用于烃类检测,了解井孔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地震勘探多年攻关效果不佳问题,改变攻关思路,采用三维设计理念,利用宽线采集方法,通过灵活多样地选择施工机具、精细表层调查技术、高速层追踪岩性激发技术、因地制宜地选线选点技术、复杂区钻深井工艺技术、检波器埋置工艺接收技术、静校正技术等一系列实用物探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基础工作,严格野外施工,大大提高了单炮资料信噪比,改善了剖面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攻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