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薄片、地化分析、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等技术,对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集层经历了准同生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三期溶蚀、三期胶结、充填和压实、压溶等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对储集层孔隙发育起建设性作用的是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根据成岩作用的先后顺序以及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的演化特点,总结了鹰山组的成岩序列及孔隙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古城地区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技术,对研究区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主要的成岩作用有胶结、充填、硅化、压溶、溶蚀和白云石化作用,对于储层孔隙而言,胶结、充填、硅化和压溶作用是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和白云石化作用是建设性成岩作用,它们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特征,总结出古城地区储层发育灰岩溶蚀孔隙型、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及白云岩溶蚀缝洞型3种孔隙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薄片能谱、元素kσ面分布以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雷四上亚段古风化壳储层主要埋藏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区雷四上亚段风化壳储层经历的埋藏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埋藏溶蚀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等。通过对裂缝内充填胶结矿物的分析研究,认为矿物胶结期次有两期:第一期为碱性热液形成碳酸盐岩矿物(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第二期为富含F-、Si4+、Sr-等离子的酸性热液形成石英、萤石、天青石等热液矿物。溶蚀作用有四期,依次为:第一期酸性热液-第二期碱性热液-第三期酸性热液-第四期碱性热液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的脉内晶间孔、脉内晶间溶孔以及溶蚀缝占埋藏次生孔隙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并对成岩序列、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石牛栏组储层在其埋藏过程中经历了相对简单的成岩演化过程,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使研究区内碳酸盐岩成为致密型储层。经过同生期、早成岩期、晚成岩期及构造期4个成岩阶段的演化,石牛栏组储层的储集能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河坝气藏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岩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涛 《石油学报》2013,34(2):263-271
川东北河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发现气藏,显示飞仙关组三段(简称飞三段)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利用岩心样品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观察,并结合部分样品的物性、微量元素分析等测试结果,对该区飞三段鲕粒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坝地区飞三段颗粒滩型沉积储层发育,但物性总体以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主,储集岩岩性主要为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的孔隙空间。飞三段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为泥晶化、溶蚀、胶结、白云石化、压实压溶和破裂作用,其中储层的发育主要与准同生期的大气水选择性溶蚀、深埋条件下的菱锶矿胶结、鞍状白云石充填等相关的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裂缝的发育有关。沉积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是飞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孔隙发育的基础,白云石化、菱锶矿化、埋藏溶蚀等埋藏成岩作用有利于孔隙的改善,微古地貌高地及断裂、裂缝相对发育区可能为储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克拉美丽气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由于受到多期成岩作用的影响,孔隙演化特征复杂。 在岩 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X 射线衍射以及包裹体等分析,对 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冷凝成岩 作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风化淋滤作用以及埋藏成岩作用等阶段。 冷凝成岩作用阶段是原生孔隙和裂缝 的主要形成期。 岩浆期后热液作用阶段的蚀变作用和充填作用使原生孔隙急剧减少,孔隙度值降至最低。 风化淋滤作用阶段的风化剥蚀碎裂作用和溶蚀淋滤作用产生大量次生裂缝和次生溶孔,对岩石的储集性 具有较强的改造作用。 埋藏成岩作用阶段是各种原生孔隙的主要破坏期和次生孔隙的主要形成期:机械 压实作用影响了部分岩石原生孔隙的保存;充填作用导致原有孔隙和裂缝全部或部分消失,对火山岩原 有的储集性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及构造碎裂作用可形成各种次生孔隙和裂缝,对火山岩储层 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划分以及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认为火山岩以基性、中-酸性为主,储集空间多样:6种原生孔、3种原生缝以及7种次生孔和3种次生缝,孔隙结构普遍具有分选较差、孔喉半径较小的特征,物性较差。火山岩储层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且发育早期的熔结作用、冷凝收缩作用和晚期的构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溶蚀作用、沸石化作用以及绿泥石化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在不同成岩演化阶段,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差异性:在同生成岩阶段,形成了原生孔和冷凝收缩缝;在表生成岩阶段,形成了部分次生孔隙和风化缝,次生孔隙被充填;在埋藏成岩阶段,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构造缝和溶蚀缝。  相似文献   

8.
应用鄂西渝东地区利1 井(或剖面)下寒武统石龙洞组301 件碳酸盐岩薄片的观察资料,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埋藏史、热史资料,对其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石龙洞组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胶结、压实-压溶、白云石化、破裂、溶蚀等作用;浅埋藏阶段白云石化以及中-深埋藏阶段溶蚀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性成岩作用;研究区石龙洞组沉积时期潟湖边缘浅滩、浅缓坡浅滩发育区域( 龙山茨岩塘一带及其以西)将是储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溶液法难以实现的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取样和超低U、Pb含量样品测年的难题,通过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连用和对年龄为209.8 Ma实验室工作标样的开发和标定,建立了适用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埋藏成岩过程主要是原生孔隙和表生溶蚀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发生在早加里东、晚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3个阶段,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于早加里东期,未被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明确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说明测年数据的可靠性和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的有效性,为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图5表4参46  相似文献   

10.
普光气田埋藏溶孔特征及识别标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主要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埋藏溶孔是储层主要或重要的储集空间,识别埋藏溶孔是研究埋藏环境溶蚀作用机制及其对储层贡献大小的关键。基于岩心样品的岩矿测试资料,从典型井分析入手,对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成岩作用研究,确定埋藏溶蚀作用在成岩序列中的位置,借助其他成岩作用判断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识别标志。结果表明:这些溶蚀孔隙都形成于埋藏环境,溶孔大致分为两期,早期溶孔中有沥青呈衬边状或球状产出,晚期溶孔中无沥青充填,孔隙中异常干净;两期溶孔中充填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截然不同,分别为111~155℃和超过176℃。这些埋藏溶孔可以根据成岩序列进行识别,进而总结出6条识别标志,用于研究埋藏溶蚀作用对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石油》2011,(3):23-26
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韩张油田长2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低孔-中孔,渗透率属低渗-特低渗。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残余孔及次生溶蚀孔隙,而喉道类别以小孔-小喉及小孔-细喉型为主。储层主要为Ⅲ类差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期A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充填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4.5%。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大量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铸体薄片孔隙特征分析及显微照相,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其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孔隙、原生裂缝、次生孔隙、次生裂缝4 种;其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可分为2 期、4 个阶段,即喷发期和后喷发期,进一步分为岩浆冷凝阶段、热液作用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含二价铁矿物的交代作用、断裂作用、压溶作用、深层溶蚀作用和油气聚集作用等事件影响了储集空间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下段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下段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的砂体,地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该层段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多期次的溶解作用是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始孔隙损失较大。早成岩阶段B期至晚成岩阶段A期及晚成岩阶段C期,因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等生成的酸性地层水介质对碎屑组分及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形成两期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Z2d)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分析技术,对其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常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建设性作用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起破坏性作用的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和硅化作用。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根据成岩作用的先后顺序以及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演化特点,总结了灯影组的成岩序列及孔隙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酸盐岩孔隙演化受各种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方解石胶结作用是破坏孔隙和降低孔隙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成岩类型和成岩期次繁多,关系较为复杂.根据岩心、薄片、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通过对各种成岩产物和成岩组构特征的综舍研究,共识别出3期12种方解石胶结类型.第一期胶结作用发生于海底成岩环境,产物主要有微晶、纤状、放射纤维状、束状、放射轴状方解石和似球文石,充填孔隙为0~30%;第二期胶结作用发生于大气淡水环境中,主要胶结物类型有新月型或悬垂状、渗流粉砂、共轴增生等,充填孔隙为5%~100%;第三期胶结作用发生于埋藏环境中,晶体明亮粗大,以粗粒亮晶、嵌晶方解石为主,充填孔隙为5%~100%.文中系统总结了各期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并建立了孔隙演化史.  相似文献   

16.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铀和铅含量普遍较低、且成岩组构直径小,很难取得足够的粉末样品,常规的溶液法铀铅同位素定年在古老海相碳酸盐岩中难以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昆士兰大学(UQ)地球科学院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两家共同开发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埋藏成岩过程是孔隙和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加里东期,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加里东和印支期断裂作为热液运移的通道,为充填孔洞和孔隙的胶结物提供了物源,未被白云石、方解石和硅质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结合下古生界烃源生烃史,为古老海相胶结物形成时间确定、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利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区成岩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姬塬地区长_2、长_1储层的成岩阶段,建立了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绿泥石胶结、高岭石胶结、石英加大、火山物质溶蚀和长石、岩屑颗粒的溶蚀等;该区储层的成岩演化目前已经达到了晚成岩A期,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成岩作用对本区砂岩储层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地区因砂岩粒度较细,成分成熟度低,因此压实作用较强,是造成孔隙减小最重要的因素。火山物质和长石岩屑颗粒的溶蚀是孔隙发育的关键。同时晚期方解石、铁方解石等碳酸盐胶结物又使砂岩孔隙再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等手段,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而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和破裂作用则对储层起到了保护和改善作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目前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一些地区已经达中成岩B期。储层经历强烈的成岩作用后原生孔隙基本被破坏,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并伴生裂缝。  相似文献   

19.
西昌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证实,储层成岩演化和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每一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是储层孔隙形成环境、发育阶段以及油气演化、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不同世代胶结物和不同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烃源告演化及储层孔隙的发展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7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期深部溶蚀孔洞缝和中晚期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聚烃期储集空间.石油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晚二叠世(再埋藏早期),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三叠纪(再埋藏中期),天然气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侏罗纪及其之后(再埋藏晚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海西期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及岩浆多期侵入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临南洼陷浊积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临南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孔隙演化过程复杂的问题,综合利用铸体薄片、荧光薄片观察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方法,结合埋藏史和油气充注史对研究区浊积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减少孔隙,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埋藏史确定各关键成岩作用发生时间,借助铸体薄片计算各关键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贡献量,最终定量恢复不同成岩特征储集层的实际孔隙度演化史。该研究不仅对有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也为后期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