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南苏门答腊盆地M区块古近系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 该区古近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烃源岩显微组分中以镜质体为主,其次为腐泥组+壳质组,惰质体组分含量较少;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为Ⅱ1型、Ⅱ1/Ⅱ2混合型、Ⅱ2型\,Ⅲ型干酪根,具有生油、生气双重性质;RO值的分布范围为0.44%~0.71%,平均值为0.62%,有机质处于未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成熟度的影响,研究区内普遍存在“上油下气”的油气藏纵向叠合模式。因此,建议在研究区内实施“浅层找油、深层探气、油气并举”的油气勘探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2.
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沙四段烃源岩普遍存在异常高压,泥岩的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异常高压产生的主要因素,异常高压的高值区与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地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现今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2700~3500 m的深度范围,随着深度的增加,异常高压范围增大。应用异常高压研究成藏作用时,要考虑异常高压的时代性。烃源岩中现今异常高压对油藏的保存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未来油源灶;古异常高压对排烃是有效的,油气的主要富集区位于大规模生烃后的古异常低压区。  相似文献   

3.
对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主要烃源岩发育层系、特征、热演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及综合评价;指出了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好(Ⅰ-Ⅱ)、总体为较好-好级烃源岩,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偏高,同时指出Z2ds和∈1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期、O3w和S1l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难题,在油气地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踏勘和岩心观察,利用实验室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残余TOC测定、热解分析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方法,对豫西地区C—P烃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期解决豫西地区煤系地层厚度大但尚无油气藏发现的问题。研究发现:烃源岩类型包括炭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煤岩和暗色泥岩等烃源岩,分别受控于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地层从下向上表现为1个规模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太原组沉积中期为最大海侵时期,对应的烃源岩应为原始条件下最好的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生烃潜量极低,远低于良好烃源岩标准,依据残余有机指标评价为差烃源岩或非烃源岩;烃源岩生烃潜量低且倒挂的现象主要由过高热演化程度、大量断裂发育以及不同岩性的CH4吸附能力差异导致。对于整个豫西地区油气勘探而言,保存条件极好或者受区域热事件影响较低的地区可能为潜在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组合,按二者的接触关系,可分为垂向、侧向和交错接触型3种;按输导体的类型不同,可分为源岩—断层、源岩—连通砂体和源岩—不整合3种。分析了形成各类组合的控制因素,指出了源岩与输导体系配置规律的研究意义。不同的配置组合油气运移方式、运移效率以及形成油气藏的类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最终导致油气空间分布的不同特点。济阳坳陷临南洼陷中央隆起带源岩—断层配置组合决定了油气垂向优势运移,而夏口断裂带源岩—连通砂体配置组合决定了油气横向优势运移。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和规律,采用烃源岩评价、生烃热模拟实验和盆地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历史和强度,并探讨其成藏意义。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显微组成中富氢的壳质组、基质镜质体含量高(>10%),烃源岩具有较高生油潜力,成烃演化过程以多阶段性、生气带宽为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在燕山期埋藏深度小,Ro在0.6%~0.8%,生气量较小,在喜马拉雅期呈差异化的热演化特征,凹陷西部至西斜坡地区生气强度整体较低,为(1~20)×108 m3/km2,东部深洼带烃源岩埋深大、演化程度高、生气量大,生气强度达(60~110)×108 m3/km2。已有勘探成果分析显示,生气强度大于40×108 m3/km2的区域才能形成天然气富集,前梨园洼陷带生气强度在(60~110)×108 m3/km2,具备形成原生煤成气藏和古生新储煤成气藏的有利条件,是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开展了岩心分析、测井研究、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Ro)测试、岩石热解分析、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富县地区长7烃源岩平均厚度为45 m;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平均为5.94%;生烃潜量(S1+S2)平均为13.1mg/g。(2)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烃源岩母质类型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并含部分高等植物,沉积时水体为还原环境。(3)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0.76%,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31藿烷22S(/22R+22S)、20RC29αββ(/αββ+ααα)和αααC2920S(/20S+20R)平均值分别为0.52、0.62和0.49,反映有机质演化进入生油高峰阶段。(4)平面上,富县地区中部和西北部长7烃源岩厚度大、生烃能力更强,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的精细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滨南地区主力生油层中发育规模不等的玄武岩,形成了玄武岩-烃源岩共生组合体。其中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富,而且岩性为钙质泥页岩和油页岩;玄武岩气孔和溶蚀孔洞发育,是良好的储集层。火山物质(包括过渡金属)与有机质在长期的埋藏作用中相互作用,使有机质生烃过程得到催化和加氢作用,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成大量烃类;玄武岩在有机酸作用下发生强烈蚀变作用,产生大量的储集空间。因此,玄武岩-烃源岩共生体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断层输导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将其表征为与油气资源量成线性正相关关系的、单位时间内断层输导的油气资源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烃源岩排烃强度、主要成藏期断层古落差、成熟烃源岩内部断层平面延伸长度和断层停止活动时间。采用断层输导能力定量评价公式对济阳坳陷青西地区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断层输导能力与油气资源量拟合的常数取值为210时,断层输导能力之和与邻区辛镇油田东部和研究区永安镇油田对应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拟合结果表明,永101、永106和永116井区位于油源断层附近,圈闭发育,能量半衰时梯度异常,为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新立村油田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约有1 800×104 t的石油地质储量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10.
四棵树凹陷是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的二级构造单元,明确四棵树凹陷烃源岩潜力及分布特征,以进一步分析油气成藏机理,预测油气分布规律。通过系统分析大量钻井、地化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与古近系安集海组(E2-3a)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地震、沉积相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对各烃源岩的分布进行了客观预测。研究表明,该凹陷烃源岩以湖相暗色泥岩为主,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暗色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为该区主力烃源岩。烃源岩的平面分布明显受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生烃灶主要在凹陷的中部-东南部,自南向北烃源岩质量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1.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火成岩分布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火成岩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的研究,分析了火成岩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三塘湖盆地二叠系主要发育的火成岩有玄武岩、安山岩、辉绿岩和凝灰岩等,作为喷出岩的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对岩石有机质的热演化基本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只有侵入的辉绿岩可以较长时间在地层中保持一定温度,影响其周围有机质的成熟演化程度。辉绿岩厚度越大,分布范围越广,对烃源岩的影响越大,估算的垂向影响范围应小于200 m。搞清辉绿岩的分布,有助于了解一定范围内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和生油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的新发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极高的凹陷之一。该凹陷Es3^4的有效烃源岩厚250m左右,优质烃源岩厚100m左右,其镜质体反射率在0.8%以上,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达5%以上,发育的富含有机质黏土层和细粒方解石纹层结构是湖水季节性分层作用和藻类勃发导致的结果,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其有机质的重要来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点表明,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陆源物质输入较少。资源评价表明,Es3^4烃源岩的生油量约为60亿t,主要为优质烃源岩生成,占南堡凹陷总生油量的40%;形成的资源量在7.5亿t左右。图10表2参48  相似文献   

13.
选取渤海海域渤中地区沙南凹陷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各1个样品,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2个样品,进行封闭金管加水热解实验。烃源岩样品为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为Ⅰ型,且处于低熟阶段。烃源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方解石、石英和长石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热解过程涵盖了主要的生油阶段,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平均生烃活化能集中分布在219~222 kJ/mol,同一凹陷不同层系、不同凹陷同一层系差别不大,但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和方解石含量较高的样品平均活化能略偏高。封闭热解生烃高峰C14+液态烃产物碳同位素相比原岩沥青“A”碳同位素增重幅度可达11.3%,应用低熟源岩沥青“A”碳同位素进行油源对比时须谨慎。残余固体总有机碳损失可达48%,对原本有机质丰度高和类型好、现处于高演化阶段的烃源岩评价时,有必要进行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是否为有效烃源岩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从有机岩石学方法入手,以沥青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低成熟泥灰岩烃源岩生烃、饱和原油白云岩原油裂解的模拟实验,并对各模拟温度点的样品,以及四川盆地寒武系页岩、震旦系_寒武系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沥青鉴定、定量及反射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模拟阶段的泥灰岩中沥青含量呈现出由低至高再降低的趋势,高成熟早期为沥青形成高峰期;泥灰岩烃源岩、寒武系页岩烃源岩中沥青赋存方式受有机质发育程度及非均质性影响,主要呈分散状分布,但在烃源岩的微孔缝发育处,沥青则呈相对富集状或脉状,震旦系_寒武系泥质碳酸盐岩中检测到与烃源岩中赋存状态一致的沥青(原生沥青),是其生烃的有效证据之一;白云岩原油裂解实验中沥青含量由高至低变化,沥青充填在孔隙和粒间缝中,呈粒状、块状或脉状分布,是储层次生运移沥青;烃源岩中镜质体反射率与沥青反射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来反映烃源岩成熟度;同一温度下,储层沥青反射率明显高于烃源岩沥青反射率,利用储层沥青反射率来反映烃源岩成熟度时会出现比实际偏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区前古近系可划分为5个构造层,通过分析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地层分布,认为渤海海域区地层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演化有很大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晚古生代受北部兴蒙洋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的影响(海西运动)以及多次的海侵作用,造成该区烃源岩发育从北向南逐渐变好;晚古生代末—三叠纪,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烃源岩不是很发育;中生代的燕山运动,该区形成了大量的内陆坳陷湖盆沉积,湖盆中心区形成了大量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沾化凹陷和苏北盆地古近系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例,对自然流体压力缝类型、特征及其对烃类初次运移的作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流体超压是自然流体压力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自然流体压力缝有3种类型:早期泄水缝、顺层脉状裂缝和生排烃裂缝。早期泄水缝以其蛇曲形态为典型特征;顺层脉状裂缝中充填纤维状方解石脉,并与有机质共存;干酪根生烃增压形成的生排烃裂缝是富有机质泥页岩幕式排烃的关键。自然流体压力缝、层理缝和构造缝等多种成因的裂缝逐级汇聚形成相互连通的裂缝网络,是烃类重要的初次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在多尺度渗流过程中充当渗流通道,且是实现泥页岩储集层体积压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芳烃成熟度参数被广泛应用于评价烃源岩或原油成熟度,但实际上生源特征、沉积环境等因素对一些参数的影响可能大于成熟度的控制,导致一些参数在某些研究区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且前人基于单一参数建立的计算视镜质体反射率(Rc)的关系式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研究区,因此,探索出了一种芳烃参数定量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研究区一定数量的烃源岩芳烃组分的色谱—质谱(GC-MS)分析数据,通过开展各芳烃成熟度参数与Ro的相关性分析,分别在烷基萘系列、烷基菲系列和烷基二苯并噻吩系列3大类芳烃成熟度参数中找出1个对成熟度最敏感(相关系数最大)的参数,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对这几个参数和Ro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出一个利用多参数定量计算Rc的关系式。该方法在银额盆地哈日凹陷中生界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烃源岩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用该方法拟合出的关系式计算的RcRo的相关系数R2高达0.96,相对于单一芳烃参数,相关系数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富油凹陷不同洼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特征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通常发育多个生烃洼陷,每个洼陷往往为相对独立的生烃中心;由于沉积埋藏史的差异,不同洼陷及其不同构造部位烃源岩的热演化和生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烃源岩系为例,对比分析了两凹陷中主要生烃洼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史特征,并探讨了其对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在发育多个生烃洼陷的富油凹陷,以毗邻陡坡带大断裂的洼陷埋藏最深,烃源岩最发育、热演化程度最高、生烃能力最强、资源量最丰富;由于母质条件和埋藏热史的差异,同一层系不同亚段烃源岩、同一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不同富油凹陷烃源岩埋藏演化生烃也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旋回,伴随了很强的中酸性和中基性岩浆活动。通过系统总结盆地内中、新生界火山岩分布及其油气藏类型,火山岩油气藏发育特征及规律,探讨了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区内中生界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以早白垩世为主;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4期,即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沙二—东营期和馆陶期。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种类型:潜山型、断块型和地层-岩性。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发育潜山型油气藏,孔店—沙四期火山岩多发育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沙三期火山岩所探明的油气储量最多,地层-岩性火山岩油气藏是新生界火山岩中较常见的油气藏类型,溢流相是最有利相带。除沙三期火山岩外,中生代、孔店—沙四期和海域的沙二—东营期火山岩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勘探实践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层段中的砂岩夹层或碳酸盐岩夹层的发育程度是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尚无针对上述夹层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模型和方法,建立页岩相对高渗夹层定量评价模型,完善该地质因素定量评价流程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夹层在地层中发育、分布的位置及分散程度,建立表征夹层发育程度的数学模型。以地层岩性属性的地震反演数据体、三维构造建模数据体、钻井数据为基础,以虚拟/实际钻井岩性数据为计算单元,应用夹层厚度比临界值为约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钻井开展夹层发育强度(DS)、分布位置(DP)及分散系数(DC)计算。再通过归一化处理综合计算夹层发育指数(STI),结合沉积相研究结果确定的主要物源方向,采用克里金插值计算目的层STI的平面分布。应用上述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STI进行计算,通过与现有钻井试油成果对比,高产井STI主要在0.4~0.8之间,显示STI分布范围对页岩油勘探井的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