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A气田侏罗系气藏低孔、低渗、低压、小层多、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攻关形成"小层精细刻画、含气性精准预测、液氮增能压裂和多层压裂"开发关键技术,有效增加储量动用程度,延缓气藏产量递减速度,为类似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难采、难注"储量的有效动用,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某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开展了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优选有效厚度大、单井储量控制大、初期产量较高、产量递减快的6口井,采用"隔井错层压裂"方式构建压裂矩形井网。通过提高压裂液量和压裂加砂量,增大压裂波及体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试验表明"定向、定量造长缝"的大规模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全面实现各小层动用,获得较高的初期产能。同时,合理有效注水能够保障大规模压裂后油井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川口油田特低渗透储层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重复压裂技术增油效果差、有效期短、油井储量动用程度低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并验证了采用旧井新开宽短缝技术,压开新的水力裂缝以提高同井同层重复压裂效果的新思路。该成果解决了老井的低产、低能、低采收率和见水时间短等问题。项目效益潜力巨大:一是直接经济效益。二是可有效动用常规压裂技术不能动用的储量,提高采出程度约35%,并将为其他油田有效动用特低渗透储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滩坝砂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埋藏深、层多且薄、物性差、改造难度大、注水难,常规开采难以经济动用的矛盾,以经济动用为出发点,突出压裂技术的改进与优化,通过应用降滤失和控制缝高2项主导技术,实现了压裂规模及产能的突破。通过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的研究、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确定,结合压裂裂缝研究,优化部署了弹性开发井网。2004年以来运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模式在梁112块等6个区块实施了产能建设,动用石油地质储量达1781×10^4t,建成产能达21.8×10^4t,实现了滩坝砂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经济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5.
川西低渗致密气藏难动用储量压裂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川西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有相当一部分储量储层改造效果差,气井产能和压力递减快,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通过对难动用储量压裂难点分析,明确了储量难动用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水锁、高启动压力梯度、强应力敏感性、复杂渗流形态,压裂过程易伤害,提出了相应的压裂对策,并形成了以低伤害为核心,高效返排为手段的大型加砂压裂技术、多层压裂合采技术的川西难动用储量压裂工艺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层复杂、资料缺乏且需整体压裂改造的低渗油藏开发中投入与产出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压裂改造技术,即将井分阶段实施滚动压裂改造,通过压裂来认识地层,逐步完善与提高总体压裂优化设计。该技术在胜利大王北油田大52块的应用结果表明,这种逆向认识地层的方法是有效的,使储量难以动用的低渗边际油藏能得到经济高效的开发,为今后低渗边际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少投入、多产出的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苏14井区储层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开发先导性试验中大规模压裂沟通砂体效果不明显,增产效果不显著,以及80%以上的井钻遇盒8上、盒8下和山1等多层的实际,采用分层压裂沟通多个储层、合层开采提高储层储量纵向的动用程度,达到了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经济有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低渗储层具有低渗、油层物性差和动用程度低的特征,呈现出低产低效井比例大的开发状况。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析是基础,改进措施增油工艺是关键。针对薄差储层难动用特点,通过实施油水井对应压裂,可以有效改善油水井连通状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薄、差储层压裂在工艺优化时,细分单卡压裂层段,增大加砂量并合理确定最佳穿透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以经济动用为出发点,通过经济极限产油量的界定、单井弹性开发数值模拟、开发井实际经济评价3方面论述了弹性开发的可行性,优化布署了弹性开发井网;通过裂缝参数优化,压裂设计突出改进了降滤失、控缝高2项主导工艺,实现了压裂规模的突破;地面集输实用从简匹配,减少了一次性投资。运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新技术,在梁112块实施了新区产能建设,新增动用含油面积5.9km2,地质储量255×104t,成功建成产能3.7×104t,实现了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动用,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剩余储量评价对气田开发效果评价及进一步提高气田储量动用尤为重要,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长宁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储层展布、剩余储量评价、提高储量动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台井控储量采出程度为45%~70%,井均剩余储量为(0.5~1.5)×108 m3,局部区域存在挖潜潜力;长宁页岩气田存在3种未动用储量类型:井网部署空白区、压裂未充分改造区和纵向未动用区;在单井剩余储量>1.0×108 m3的区域内,按照地质—工程—开发耦合选井原则,开展重复压裂井优选;优选网状缝发育区且先期部署井间距大于500 m的区域,结合地面井场条件开展同层加密井的部署和实施;储层、岩石力学及数模分析认为,⑤小层为上部气层最优靶体、与下部气层①小层靶体垂向距离>20 m,优选网状天然裂缝发育区、压力系数>1.2、上部气层I类储层连续厚度>10 m的有利区进行错层立体开发,预期可提高平台储量动用率30%。相关认识可为页岩气区块的井网部...  相似文献   

11.
雷磊  李乾  张海山  黄召 《海洋石油》2021,41(2):93-98
东海中低渗、特低渗油气藏资源占总资源量的90%以上,低渗、特低渗油气田的有效开发是东海目前主要攻关方向,应用水平分支井可有效提高常规低渗油气田单井产能,未来将规模应用水平分支井开发低渗油气田。因此,通过分析东海已实施水平分支井,深入总结研究水平分支井钻井技术既可以提高作业时效,又为东海油气田的大力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此文从侧钻工具、钻头、悬空侧钻工艺、隔墙等方面深入分析水平分支井钻井技术,结合东海XX气田水平分支井现场实钻情况,总结出水平分支井在东海油气田现场应用的关键技术,为以后水平分支井在东海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蒋云鹏  吴琼 《海洋石油》2014,34(2):60-63
东海边际油气田类型主要有低渗透气田、复杂断块气田、微构造气田和高凝原油油气田等.在分析东海边际油气田开发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按照区域整合、统筹兼顾的原则,提出了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建立低渗开发先导试验区,打造区域设施中心、组建区域管网、电网,简化平台功能实现标准化设计,依托已建/拟建平台滚动扩边,论证FPSO方案作为原油外输第二出路的边际油气田开发策略,力求突破边际油气田开发壁垒,实现边际油气田低成本高效开发.其开发经验和策略对其它海域类似边际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五宝场构造加砂压裂工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健  花仁敬 《钻采工艺》2007,30(2):42-45
五宝场构造的主产层沙庙组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产层内含有天然裂缝,微裂缝较为发育,进行加砂压裂施工必须全方位地考虑各种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五宝浅2井沙溪庙组下段和上段的加砂压裂过程,对下段按照常规加砂压裂模式进行,造成了砂堵,仅加进地层9t支撑剂,但仍然获得了一定的产能,说明对于五宝场构造这类含有天然裂缝的产层,向地层中加砂时进入少量支撑剂也可能沟通天然裂缝见到效果。通过对五宝浅2井沙溪庙组同一产层两个层段加砂压裂的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对比和总结,对五宝场构造下一步的加砂压裂施工作业提出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甘振维 《钻采工艺》2012,35(2):41-44,9
川西低渗透气藏存在异常高压、储层品质差、气井控制半径小、产量递减快、气藏整体采收率低等问题,难动用储量占有较大的比例.直井开发效益差,无法实现效益开发.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是低渗透气藏实现提高单井产能的重要手段.文章在水平井分段压裂适应性分析及人工裂缝参数优化的基础上,针对川西低渗透气藏工程地质特征,通过对工具改进和工艺的优化,创造性的将常规水平井分段压裂与限流压裂技术相结合,形成水平井多级多缝加砂压裂工艺.XS21-4H和XS21-11H井等14口井的现场试验对比结果分析表明,多级多缝压裂工艺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加砂压裂改造效果,单井最高增产倍比达到6.7倍,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好的现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东海油气田近几年实施了十余井次的压裂改造,但总体上效果不好,仅少量井压后获得商业产能,分析原因认为与储层的非均质性认识不清有关。针对研究区储层埋藏深、砂体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等难点,提出了一套适合本区地质非均质性评价的方法:首先在AVO岩性敏感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分频滤波技术,预测有利砂体的分布区域,刻画砂体的平面横向展布特征;其次基于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低渗储层渗透率,结合成像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纵向的非均质性,优选出均质性较好的层段。该方法提高了储层的空间分辨率,能更准确预测砂体的展布特征,有效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某井应用效果较好,水平段实现了100%的砂岩钻遇率,为井轨迹优化及压裂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深部气藏CO泡沫压裂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压裂工艺技术是低压、低渗、水敏性地层增产增注以及完井投产的重要保障,国外在泡沫压裂(特别是在CO2泡沫压裂)的室内研究、设计以及施工技术、返排技术和压裂效果的现场评价等方面均已比较成熟。由于CO2的特殊性质,其在压裂改造技术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在深井压裂改造中亦是如此。我国有许多低压、低渗、水敏性地层以及投产多年的老井需要进行压裂改造。为此,系统地介绍了CO2的基本性质、CO2泡沫压裂的增产机理及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并对中原油田深部气藏的现场施工结果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所采用的CO2泡沫压裂较普通的压裂改造效果更好,可作为低渗透气藏开发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川西中浅层气藏低渗低孔,纵向上多层系、多砂体叠置等特点,开发了不动管柱多层分层加砂压裂工艺。确定了适应不同储层温度的低伤害压裂液配方,各配方低伤害压裂液均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能,对岩心伤害率仅4%~12%;不动管柱多层分层加砂压裂工艺可一次性完成三层甚至四层分层压裂,其配套低密度钢球及捕球工艺可大大减少因钢球留在井内对天然气产量和后期作业的影响。该技术现场应用于三层或四层分层13井次,单井平均加砂量92.5m^3,返排率均达62%以上,低密度钢球捕获率72.4%,压裂前平均天然气产量0.3529×10^4m^3/d,压裂后平均天然气产量11.6698×10^4m^3/d,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为同类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针对块状、层状和透镜状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的不同开发特征,国内初步形成了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模式:①块状:底部避射控制底水、长井段压裂改造和中后期加密调整;②层状:双分支水平井、定压生产,单井初期高产、井间接替,或直井压裂、定产生产;③透镜状:加密井网、滚动开发。但现在仍面临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挑战。为实现该类气藏规模有效开发,针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根据气藏地质条件优选相应技术系列;②加强渗流理论研究、深入认识气藏开发机理;③进一步加强压裂技术攻关;④加快小井眼技术的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南部(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勘探开发3年来,完成了参数井施工测试、测井及固井等工程,开展了煤储层研究和压裂改造试验。改造后,DC-1井、DC-2井、DCMT-3井产气量均达到甚至超过了500~1 000 m3/d的工业产能指标,表明该区煤层气地面抽采试验获得了重大突破。这是在我国南方大倾角、低-特低渗透率、薄煤层、高煤阶情况下取得的成功,意义重大!为此,从煤层气试验井网储层特征入手,分析该区煤层气开发的优势与劣势,科学合理地总结了射孔压裂排采方案在川南地区勘探开发煤层气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快勘探试验步伐和扩大试验区、引进先进适用的勘探新技术等建议,以确保四川省煤层气成功进行规模化、商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东海盆地不同区域气藏气井初始产水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于筛选有利的低渗透储层改造目标,应用气水两相毛细管压力及J函数定义式、幂函数型相渗模型、分流量方程,建立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的计算方法,再以东海气区标准毛细管压力、标准相渗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并建立东海区域气藏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评价图版。在此基础上,由东海区域气藏已测试或投产井的数据对所建立的评价图版进行验证,并依据评价图版确定东海区域低渗透气藏适合储层改造的气藏物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评价图版反映出各参数间的相关性与实际生产表现出的规律相似,且与实际数据匹配较好,验证了该图版建立方法及关键参数求取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②以生产水气比小于1 m~3/10~4m~3作为筛选条件,东海盆地西次凹、中央隆起带及裙边的低渗透气藏(气柱高度一般在50 m左右)适合进行储层改造的储层渗透率应大于0.65 mD,中央隆起带中北部大型低渗透气藏(气柱高度一般大于100 m)适合储层改造的储层渗透率应大于0.26 mD;③在原位油气藏成藏条件下,气藏中不存在气水界面,所提出的方法及建立的评价图版则不适用。结论认为,所提出的初始产水评价图版建立及关键参数求取方法可以为国内其他气区的开发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