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中地区从上到下共发育144个沉积单元,断裂系统复杂,整体动用程度高、含水高,在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是挖潜调整的主力区。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首先建立构造框架模型,保证断层与地震解释结果的一致性,再利用井震结合的油层组顶面构造数据,建立油层组构造模型,进而利用井点细分层数据,建立各沉积单元的精细构造模型。然后利用指示克里金算法,模拟储层的空间展布。最后应用井点钻遇的油水界面数据,即油底和水顶数据,依据构造油藏特点建立油水分布的空间模型。利用相控条件下的序贯高斯(SGS)模拟算法,模拟储层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该研究成果为断层区大斜度井设计提供了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XJ油田薄油层厚度小、砂体展布特征不确定、岩性变化快和井眼轨迹出层风险大等问题,开展了薄油层水平井三维地质导向技术研究。通过沉积微相精细描述明确砂体展布特征,深入研究储层岩性特征,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并充分应用地层边界探测仪、结合其他测录井资料,准确判断井眼轨迹在目的层中的位置,预测地层变化情况。研究表明,XJ油田薄油层中浊积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厚度大于前缘席状砂体,是水平井部署的有利相带;沉积微相分布对储层岩性有重要影响,沉积微相约束下建立的岩相模型能准确预测水平井所钻遇地层岩性;地层边界探测仪能获得井眼轨迹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地质特征,可有效指导油层中的水平井钻进。该技术在XJ油田油层厚度小于5.00 m的3口薄油层水平井进行了应用,储层钻遇率均高于90%。研究与应用表明,XJ油田薄油层水平井三维地质导向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对其他地区的薄油层地质导向钻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定量地表征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及物性特征,是反映地质特征三维空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采用地质条件约束下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用地质研究的沉积相图采用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建立储层微相模型;按相控建模的思路,优选球型变差函数模型,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较好,为油田开发调整、后期开发方案编制、挖潜剩余油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薄油层水平井地质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本文优选克拉玛依油田八区530井区克下组油藏油层较薄的区域作为水平井评价区域,以精细构造解释、储层反演、沉积微相研究及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以完钻直井资料为约束,采用相控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主力砂层T2k12-4和T2k12-5层构造模型和有效厚度模型,精细刻画了0.38m-3.15m之间薄油层空间展布特征,并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完成水平评价井HW80466井的地质设计。该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该区克下组油藏扩边区探明储量整体申报及薄油层区域采用水平井开发可行性论证目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对研究区内139口井的长8油层组进行了岩、电性特征分析,对姬塬油田X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将长8油层组由上而下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21和长822四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的厚度不等。其中,长811和长82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为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的主力产层。长8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油田在开发期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等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油田的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钻井解释等资料,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构造模型,明确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的走向和空间展布状况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关键,而马寨油田卫95块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对比特征往往不明显,许多钻井上的断点位置很难准确识别,导致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问题。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精细构造落实、精细地层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对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手段、计算方法等基本理论作了大量的调研。使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利用井点资料,对井点的分层资料和井间地层的对比,通过断层建模(Fault Modeling)、三维网格化(Pillar Gridding)、地层格架建模(Make horizon)、地层结构建模(Make Zone)、层细剖分建模(Layering)等主要操作流程。建立了花土沟油田Ⅳ-Ⅵ油组地质模型。层面模型主要根据井间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基本层面由标准层为基本骨架,细分层的划分精确建到小层,使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控制该区构造形态。以构造模型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数据离散、数据分析等操作过程,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储层沉积相模型、相控条件下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净毛比模型。对各小层地质储量进行了拟合,拟合储量与计算储量相对误差控制在了5%以内,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成为了现代油藏描述成果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油层的构造建模工作中,在地震反射层面的趋势约束下,基于地质分层数据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地质层面模型;利用地质研究的断点数据对地震解释的断面进行归位处理,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断面模型;针对断面之间、地质层面间以及断面和地质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处理,生成地质体三维骨架网格,最终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升油田雷11块莲花油层开发中暴露出的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水关系认识难度大以及储量动用状况差异大等问题,深化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重新落实构造、开展小层划分、沉积微相研究以及测井二次精细解释后进行“水中找油”等工作,并辅以精细注水、细分注水、一对一注水,及配套注水工艺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油藏精细挖潜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在三维区块模拟中获取合适的训练图像较为困难的问题,尝试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马岭油田长821小层的三维岩石相模型。首先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已有的地质认识和相关的文献等资料建立了各岩相的空间接触关系,并对砂岩含量属性图阀值化建立起了研究区长821小层的训练图像;最后以井上解释的岩相数据为硬数据,各岩相比例统计成果为软数据,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中的Snesim算法实现了对长821小层的岩石相建模,并通过一系列模型检验方法对训练图像的维数、各岩相比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岩相比例合适的前提下,采用阀值化方法获取的三维训练图像使多点地质统计学能更好的适应本区的岩石相建模,再现不同岩相砂体的复杂空间分布特征,为马岭油田有效储集砂体的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手段,对马岭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北三区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纯油区内。该区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各层系间含水差异越来越小,注水低效无效循环越来越严重,过渡带开发效果有待提高。虽然厚油层综合含水高,但剩余油储量大,为下一步的重点挖潜目标,厚油层砂体中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所占比重最大。针对高弯曲分流河道,以北三区西部SⅡ1+2b层为例,建立厚油层储层建筑结构(构型)的分布模式,研制储层建筑结构、三维建模及数值模拟的地质解剖、预测和建模数模技术,深化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为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绥中 3 6 1油田油层多、厚度大、渗透率高以及储层反韵律明显等特征 ,通过物理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研究了注水速度、油水粘度比、储层韵律性以及油藏润湿性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揭示了该油田的驱油特征和机理。绥中 3 6 1油田油藏润湿性为中性偏弱亲水性 ,油水粘度比和储层韵律性是影响水驱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 ,其采出程度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结合区域资料,对研究区94口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储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对白于山区长2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将长2油层组划分为3个亚层以及6个小层。通过对长2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后期研究构造特征、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有利区预测及油田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储层发育差,低孔、低渗、低丰度.以钻井、测井、岩心、化验分析、试油、试采等资料为基础,通过油层划分和对比,对研究区沉积模式及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总结,对扶余油层岩性特征、储层物性、展布特征、沉积特征及含油气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基本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沉积特征,为油藏开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朝阳沟油田荧光显微图像资料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属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由于受岩性、沉积微相、微构造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存在多套油水组合,注水开发后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开展低渗透油层模拟注水驱油实验,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制备饱含油及低、中、高含水率的岩样,对岩样进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研究了低渗透油层水洗后荧光显微图像资料的判断依据.结合已投产井资料总结了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层不同水洗程度的荧光显微图像特征,建立了该区微裂隙的识别方法及水洗油层与原始油水同层的区别方法,在朝阳沟油田47口加密调整井应用中,其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3.2%.  相似文献   

16.
三维储集层地质模型的二维表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储集层地质模型不仅能表征储集层已知地质特征,还能对井间储集层展布进行预测。笔者从地质模型三维数据体网格单元纵横向结构分析入手,以地层岩性、油层为计算单元统计分析各岩性的厚度、百分组成和油层储集参数平面展布,并通过多种储集层特征三维网格数据体之间的数据运算,来表征油层储量丰度等参数。探讨三维地质模型的运算与平面图形的表征,不仅有利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检验,更有助于储集层精细地质研究与预测、有利于加密井、扩边井的井位设计,这可以作为对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补充。彩图6参2(王月莲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各老井产层剩余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井资料难以实时反映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在常规产水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2个参数,推导出新的产水率模型.依据新模型建立W油田不同束缚水饱和度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系统阐述利用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水淹模式,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区层内剩余油垂向及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老井的产水率资料,拟合剩余油分布情况具有代表性,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胡尖山地区长7油层组油页岩具有厚度大、含油率高且分布范围广等特点。随着近年胡尖山油田勘探不断深入,长7层新出现出油井点多,油藏规模大的特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是长庆油田在该区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特征对砂体展布和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长7含油砂体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从地质概况、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研究、结合储层特征和油气运移聚集理论等方面对该区的长7油层做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含油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探评价井资料,总结和分析了工区内各油层的储层特点,对该区的产建有利区作了预测分析,为下步建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红岗油田大208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红岗油田大208区扶杨油层有利储层,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进行研究。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大208区扶杨油层的沉积模式,确定该区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因常规建模方法无法精准描述厚层油藏隔夹层展布,从而制约剩余油预测和开发方案制定的问题,利用钻井高分辨率的地质信息,提出了一种厚层油藏隔夹层建模新技术。以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核三段Ⅳ油组2小层为例,通过调整砂泥岩分层层位,以砂岩顶底界面作为新的分层层位,刻画砂体隔夹层分布;采用赋值与序贯指示结合的"相"约束"相"的方法,建立隔夹层展布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参数建模技术建立的物性分布模型,与水下扇沉积的储层物性特征吻合程度较高,能够客观地反映储层隔夹层的空间展布,为后续油藏工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