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庆探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质不断提高。松辽盆地北部地震资料T1反射视主频70?80Hz,T2反射视主频60?70Hz,T5反射视主频40Hz左右;海拉尔盆地地震资料T2反射视主频55?60Hz,T5层反射视主频45Hz左右。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大庆油田共实施高分辨率三维地震4730.7km2,在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高产断块油藏、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和铜钵庙岩性油藏勘探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岩性识别是变质基岩储层评价的核心与难点,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浅变质基岩潜山为例,应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资料,通过测井交会和地震相等方法,识别与建立主要岩性的测井-地震响应标准。从风化淋滤和断裂对储层的改造程度上,分析岩性对构造裂缝、溶蚀孔隙等主要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通过岩性、物性、油产量的定量统计方法,建立不同级别储层与岩性序列的对应关系,应用地震频谱聚类、多属性神经网络聚类等物探技术对储层岩性序列进行平面预测。结果表明:布达特群复杂浅变质基岩发育5类9种主要岩性,它们具备不同的测井响应值与地震反射特征。不同岩性的矿物成分、含量、岩石强度、抗风化能力差异性控制储层发育程度及类型。储层岩性序列分为4类,Ⅰ类岩性序列为含火山碎屑沉积岩、正常沉积岩的中-细粒岩,为好储层,日产油大于15 t; Ⅱ类岩性序列为火山碎屑岩,为较好储层,日产油1~15 t; Ⅲ类岩性序列为沉积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中的泥质岩,为中等储层,日产油小于1 t; Ⅳ类岩性序列为中基性火成岩类,为差储层,试油为干层。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于贝15、贝38、贝32井区和塔拉汗构造带东部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裂缝性储层的评价一直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难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储层为古潜山油藏,岩性较复杂,属双孔隙介质储层,利用常规测并资料评价储层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对海拉尔地区布达特层地层研究,总结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变质岩储层裂缝的方法,为古潜山油藏双孔隙介质储层测井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对其它裂缝油气藏的测井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庆探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效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指出三维地震既是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深层和海拉尔盆地勘探成效的基础,也是解决中浅层岩性油藏、深层特殊岩性复合天然气气藏和海拉尔盆地复杂断块复式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手段的基础上,阐明三维地震在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使海拉尔盆地获得了新生、是其他外围盆地获得发现的希望等观点。建议继续加大三维地震勘探工程量,为隐蔽油气藏精细勘探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艳梅 《油气井测试》2007,16(2):25-26,31
海拉尔地区布达特群油层岩芯资料获取困难、低压低渗等原因给压裂选层带来困难。对该类油层测试压力曲线类型及其反映的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结合近几年的压裂效果,总结出海拉尔布达特群油层压裂选层原则:若压力早期恢复速度大于0.05MPa/h,应当进行压裂;否则,不宜进行。该方法对提高压裂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布达特群裂缝储层特征,在应用岩心、热解色谱资料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钻时参数的评价,建立了布达特群裂缝储层流体性质的评价方法,为新井解释和老井复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试油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布达特群裂缝储层特征,在应用岩心、热解色谱资料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钻时参数的评价,建立了布达特群裂缝储层流体性质的评价方法,为新井解释茹老井复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试油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生、储、盖静态成藏条件和油气运移期次动态因素及油藏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储层发育,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良好,形成比较理想的潜山圈闭。贝西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沿不整合面等通道横向运移,交替进行,形成阶梯式运移,最后在潜山内聚集成藏。油气的运移主要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和大磨拐河组沉积末期。油藏的类型、分布与圈闭(储层)的形态、所处的位置、风化剥蚀作用强度、构造作用和地质时期水的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何中卿  李全 《油气井测试》2006,15(1):22-24,27
贝30井是2003年在海拉尔布达特油层发现的历年来超过2000m深自然产能最高的一口预探井,对该井的测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及对比分析,认识到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油层裂缝性油藏其规模及岩性变化等的一些特点,为以后这类油层的试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油田不同区块地应力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拉尔油田兴安岭群含凝灰质沉积岩及布达特群浅变质岩均属于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集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压裂后油井增加的产能与压裂的效果密切相关。认识储集层的地应力特征,有助于压裂设计时确定裂缝的产状、缝长和缝宽等参数,提高压裂效果。综合分析了已有的地应力计算模型,采用考虑构造应力和热应力影响的地应力计算模式,利用海拉尔油田实际测井资料,分贝28、贝16 及苏131 三个区块进行地应力综合解释,计算出沿深度连续的地应力剖面数据、岩石力学参数等,给出了海拉尔油田不同区块适用的地应力计算数学模型,得出了分区块的纵向和平面地应力分布规律。兴安岭群沉积岩储集层地应力水平较低,在不同深度上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分布特征;布达特群浅变质岩储集层地应力差值较大,线性规律性不明显。应用波速各向异性、粘滞剩磁法、井筒崩落法和热应变恢复法,确定了海拉尔油田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99~107°,水平最小主应力为9~17°.  相似文献   

11.
为预测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潜山储层有利发育区,在钻井取心岩性观察、薄片鉴定基础上,结合潜山地震相分析,明确了该区潜山岩性及储层特征——区内存在白云岩、浅变质岩及变质岩3种岩性的潜山,潜山储层以裂缝为主;运用地震振幅属性圈定了潜山岩性分布范围;利用高精度相干体属性对裂缝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在后期钻井中得到证实,获得了良好的油气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华北盆地中南部下古生界的生烃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具有有机质丰度低和成熟度高的特点.有机质丰度低是沉积造成的,岩性、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均证明华北盆地早古生代以浅水陆表海、浅水泻湖环境为主,水体动荡、咸化、蒸发作用强烈,不利于低等生物发育和保存.有机质成熟度高是中新生界的叠加深成变质作用造成的,特别是中下三叠统沉积厚度达2000~2500m,区域性地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使下古生界埋深超过3000m,发生了较充分的早期生烃.对下古生界1500余个有机质丰度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有机碳丰度大多都低于0.5%,平均在0.2%以下;氯仿沥青"A"含量低于120×10-6,S1+S2低于0.2mg/g,达不到生油岩标准.利用TTI—Ro和地层对比恢复了中下三叠统克拉通盆地和上三叠统的沉积面貌,并计算出中三叠世末下古生界热变质程度Ro>1.2%,与现今古生界热变质程度的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火山活动和CO2气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济阳坳陷CO2气藏和火山活动的关系密切,表现在:1火成岩和气藏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直接或间接的相关性;2火山活动可以为气藏直接提供CO2,在火成岩类型上碱性玄武岩浆活动较有利于气藏形成,在时间上馆陶期火山活动对CO2的形成较为有利,在火成岩相带上浅成侵入相、次火山岩相以及火山通道相较有利于气藏的聚集和成藏,而喷发相则较差;3侵入体对碳酸盐岩围岩的烘烤变质也可以间接提供CO2气;4火山通道中充填的火成岩可以形成有效的裂缝系统而成为气体从岩浆房上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在第三纪具有频繁的基性岩浆活动,在这些高温岩浆的冷凝成岩及围岩递进变质过程中,所生成的COH热液将明显地改变地层的流体介质性质和运动学特征。渤海湾盆地的热液流动具有环流和单向流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热液环流主要出现在具有连通孔缝体系的(超)浅成侵入环境,或者同生断层附近的基岩裂缝发育带;热液单向流则见于侵入深度大于2500m的第三系沉积地层、致密的前第三系碎屑岩,以及裂缝不发育的潜山基岩等环境。根据对热液径迹的观察和参数估算,这类热液环流的流速大约为中低温地热系统的5-9倍,并且循环作用可导致成岩环境具有较高水岩比。其结果不仅有助于形成较宽的变质晕和发育的变晶颗粒,同时使侵入岩及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形成发育的溶蚀孔缝。但在单向流环境下,由于侵入岩浆在水岩比极低的条件下成岩,因此基本不具有储集能力。故而在渤海湾盆地,可以将岩浆侵入时的围岩环境作为侵入岩-外变质带储层预测的主要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安五地区长6油层组重矿物组合类型的分布及其变化具有分带性,由北东向南西方向依次分布次稳定重矿物带、次稳定重矿物 稳定矿物带和稳定矿物带。石英阴极发光特征表明物源母岩为中一低级变质岩系,说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东部吕粱山区和大青山区。研究区长。油层组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河道间5个微相,局部发育滨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含油性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总体上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圈-源距离较远、圈闭含油性差异大等特点。圈闭含油性主要受控于断层-砂体(断-砂)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油气运移距离、储-盖物性差等因素。其中,断层、砂体的输导性能分别可用断层启闭指数、砂体输导指数进行表征,油气运移距离可用圈-源平面距离表征,圈闭储集性能可用遮盖层与储集层孔隙度差值进行表征。圈闭是否含油取决于断层-砂体输导指数是否超过临界值,圈闭含油程度与断层-砂体输导指数、圈闭储-盖孔隙度差呈较好正相关关系,而与圈-源平面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在圈闭含油性与单因素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多因素综合,建立了超剥带圈闭含油性多参数拟合关系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拟合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可用来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含油性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发现了较好的氦气资源前景,其中马北、东坪气田、团鱼山、全吉山及尖北等地区发现较高氦含量的富氦天然气(氦气含量为0.013%~1.14%,平均含量为0.33%)。综合前人研究资料系统梳理了柴北缘地区富氦天然气的组分特征、分布特征、成因特征及成藏条件,提出了柴北缘地区的氦气成藏模式。研究该地区富氦天然气的横向及纵向分布特征得出:在横向上,柴北缘地区全吉山煤田平均氦气含量最高(1.074%),其次是团鱼山煤田(0.678%),之后依次是东坪(0.28%)、马北(0.261%)、尖北(0.24%)、牛东(0.015%)气田;在纵向上,古近系路乐河组(E1+2)和侏罗系(J)2套层位平均氦含量最高,分别为0.61%和0.43%,能够作为主要的氦气勘探开发层系。此外,柴北缘地区天然气中的氦气主要富集在埋深3 000 m以内的中浅层。根据同位素研究得到柴北缘地区氦气主要为壳源氦成因,是基底的元古宇—奥陶系花岗岩、变质岩系及铀矿等放射性矿物通过U、Th放射性衰变产生,以断裂为运移通道伴随着地下水和天然气在自生自储型和连续运移型2种成藏模式下聚集成藏,其中自生自储型运移成藏...  相似文献   

18.
民和盆地构造位置处于祁连山褶皱系东部,是一个中新生代发展起来的断、坳山间盆地。盆地中西部中侏罗统窑街组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层气局部富集于窑街、炭山岭煤田。煤岩有机地球化学及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具有油型与煤型混合气特征。煤层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由浅到深分别为CO2—N2带、N2带、N2—CH4带、CH4带。煤层气富集主要受煤的变质程度,顶、底板岩性,出露程度,埋藏深度及构造等因素的控制,且多分布于背斜、断块等构造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19.
阿尔金山山前带东段基岩风化壳储集层以岩浆岩风化壳和变质岩风化壳为主,为了解2种风化壳储集层的差异,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借助常规测井曲线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像识别基岩风化壳结构,对典型井风化壳结构进行划分,绘制连井剖面;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能谱测井、常规测井、常量元素测试、氦孔隙度-空气渗透率测试数据等总结2种风化壳储集层在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响应、常规测井、储集空间特征方面的差异,建立岩浆岩和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基岩风化壳按风化程度由上至下划分为土壤层、完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未风化层4层结构,为了便于研究又将半风化层细分为半风化层溶蚀带和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矿物纵向分布形式差异不大;变质岩由浅到深暗色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整体减少。通过SiO2/Al2O3可知,研究区基岩多处于半风化状态,花岗岩SiO2/Al2O3为5.13~6.50,较稳定;变质岩SiO2/Al2O3为3.01~6.53,变化较大。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为孔洞-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413%~8.509%,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926%~7.152%;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367%~5.211%,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429%~8.572%.岩浆岩和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半风化层溶蚀带好。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是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是稳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是岩浆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其次是半风化层溶蚀带。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优于岩浆岩岩风化壳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吉兰泰油田潜山变质岩储层埋藏浅(400~650 m),非均质性强,发育有高角度天然裂缝和底水系统,压裂改造存在压开难度大、底水易沟通、原有工艺适应性差、甜点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分析变质岩储层特征和前期改造经验,确定最佳避水高度100~120 m可实现控水目的;优选桥射联作压裂工艺和25 ℃低温可溶桥塞,满足大排量、大规模体积压裂需求;优化射孔方位,避射顶部120°,降低出砂风险;优选水溶性暂堵剂,形成层间/层内暂堵工艺,暂堵后压力抬升5~8 MPa;通过远探测声波成像技术明确地质-工程双甜点,形成少段多簇改造模式。在吉华1区块潜山变质岩储层13口井共74段361簇实施压裂作业,较2020年前期试验单井改造段数平均减少2段,压后初期日产油提高48%,截至2022年6月底,累产液超2.66万t,累产油超2.45万t,实现了浅层变质岩储层高效改造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