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原油田第一口超薄油藏深层水平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92-平1井是中原油田第1口超薄油藏深层水平井,地层硬、井深、压力系数高、二开裸眼段长、油层薄、地层不确定程度高等因素,使该井的难度在中原油田历年来的水平井中处于首位。同时,施工过程中多次修改地质设计,不断调整垂深追踪油层,给井眼轨迹控制增加了极大困难。通过导向钻具组合及MWD监测的应用,保证了井身质量;通过采用聚合醇正电胶钻井液体系,保证了井下的措施安全,选用高效PDC定向钻头,精心设计钻具结构和钻井参数,使该井全井安全无事故。该井初期投产只射开1/2的水平段,日产油41.1t,产量是邻井的8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原油田第一口深层超薄油藏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92-平1井是中原油田第一口深层超薄油藏水平井,根据文110东块的地层特点,以及水平井安全钻进要求,在导眼阶段采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大斜度井段和水平井段采用聚合醇-正电胶钻井液体系进行及时雏护,能够满足井下安全钻进要求。钻井液悬浮携砂能力强,护壁性能好,井壁稳定,达到了水平段油气层保护要求,全井安全无事故。  相似文献   

3.
濮 2-平1调整水平井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濮城背斜南部濮53区块。该井完钻斜深为2879.80,垂深为2370.71 m,水平段长为380 m,总位移为629 m,最大井斜为92.7°。该井在长期注采连通性好的砂层中钻进,极易发生漏失、返水、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濮2-平1井采用了聚合醇正电胶欠饱和盐水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聚合醇正电胶欠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具有抑制盐溶解能力和稳定井壁能力,悬浮携砂和抗污染能力强,泥饼质量好。井下摩阻低,钻井液性能稳定,油气层渗透率恢复性好等特点。配合使用随钻堵漏材料和实施工程技术措施,克服了盐水侵、泵排量小等不利因素,成功地防止了地层的漏失。聚合醇正电胶盐水钻井液可满足盐层区块的调整水平井、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的钻井施工。  相似文献   

4.
文92-平2井是部署在中原油田文东地区的一口超薄油藏深层水平井,因中原断块油气藏的地质特性,钻井面临超薄油藏(厚度1m,靶窗上下浮动0.5m)水平井准确确定其深度和精确穿行其间的工艺难点,通过在文92-平2井上综合应用导眼轨迹控制技术、侧钻工艺、增斜段(2770~3140m)轨迹控制技术、水平段轨迹控制技术、井眼净化工艺技术和完井固井技术,探索出了超薄油藏深层水平井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建27侧平1井是江汉油田实施的第一口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应用了段铣套管、定向侧钻、水平井、储层屏蔽保护等多项钻井新技术,在2720m~2740.3m段铣套管20.3m,从中侧出新眼后,完钻井深4506.33m,水平位移1017.55m,水平段横穿712.83m,天然气显示良好,取得了显的经济效益。该井的钻探成功,具有利用老井挖潜增效,整治安全隐患,扩大勘探成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锦2-平1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了锦2平1井钻井过程中应用的井眼轨迹控制、轨迹测量、待钻井眼设计、邻井防碰、钻井液及安全钻进等技术措施。该井准确命中A靶,使A靶处的垂深、井斜、方位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软着陆”.运用钻时和全烃值参数,结合邻井技术资料,控制井眼轨迹始终位于油层中,提高了油层穿遇率。  相似文献   

7.
孤平1井超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孤平1井是胜利油田第一口水平段超千米的预探水平井,通过优化工程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克服了超长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中靶要求高、地层易漏失、扭矩和摩阻大、大井斜段及水平段取心困难等技术难题,顺利钻至设计井深,并圆满完成了地质任务。孤平1井实钻水平段长1054.15m,创全国陆上水平井水平段最长的纪录。在分析该井施工难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井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及钻井液技术,并总结分析了钻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成功作法,例如防卡技术、井眼净化技术、合理使用PDC钻头、大井斜段及水平段取心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冷66-平1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66-平1井是冷66区块部署的第一口探井水平井,参考井少且远,油藏埋深不准确性较大,钻井施工和地质跟踪有一定难度,其目的层为S33Ⅱ油层组(超稠油油藏).通过精心设计钻具结构和钻井参数,采取适当轨迹控制技术,以及良好的钻井液体系和得力的井下安全措施,并加强现场地质跟踪能力,使该井完全满足了甲方要求,全井安全无事故.该井用φ311.1 mm大钻头在造斜段水平钻进80 m左右,电测、下套管正常顺利,为辽河油田首创.  相似文献   

9.
桩147-平1井是胜利油田在桩西滩海地区部署的一口重点海油陆采井,同时也是该地区第一口开采沙2段储层的深层水平井。该井井眼尺寸大、水平段长、摩阻大,上部地层泥岩造浆严重,中部砾岩层不稳定,下部地层泥岩易剥蚀坍塌。采用拟悬链线剖面、选用“PDC钻头+单弯螺杆+FEWD”导向钻具组合,控制和监测摩阻与扭矩,降低了摩阻,保证了实际井眼轨迹与设计井眼轨道重合,确保了水平段始终在油层最佳位置穿行;采用短起下钻、分段循环等手段有效清除了岩屑床,保障了井眼清洁和井下安全;采用高效润滑防塌钻井液,根据地层特点合理调整钻井液性能,满足了全井井壁稳定、携岩和润滑的要求;采用在水平段不同位置下入两段筛管而中间可疑层段加管外封隔器的完井方法,提高了水平井的产能。系统介绍了桩147-平1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摩阻与扭矩控制与监测技术、井壁稳定与井眼净化技术、钻井液维护处理措施、完井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陆丰13-1油田发现于1987年初,位于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1995年3月至12月,JHN石油作业公司在该油田了三口水平井。本文从井身结构、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地质评价系统,泥浆和作业中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三口水平井的钻井完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卫68-FP1 井水平段井眼尺寸小、井下摩阻大、井眼轨迹不易控制等问题,在计算不同井眼曲率下摩阻、扭矩的基础上,结合邻井实钻资料,优化了井眼轨道设计,以降低摩阻和扭矩;根据非常规水平井的实钻经验,选用"小角度螺杆+欠尺寸双稳定器"钻具组合,并对螺杆钻具的弯角和稳定器外径进行了优化,以提高井眼轨迹控制精度;选用合理密度的油基钻井液,以保证水平段的井壁稳定性;采用C1+伽马地质导向技术,以提高油层钻遇率;制定了安全钻进技术措施,以确保钻井安全。实钻结果表明:合理的井眼轨道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钻进摩阻;"小角度螺杆+欠尺寸双稳定器"钻具组合能精确控制井眼轨迹,并能提高旋转钻进比例;C1+伽马地质导向技术能确保水平段始终在油层穿行。卫 68-FP1 井的顺利完成,可为泥页岩油藏水平井的钻井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原油田第一口薄产层侧钻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1-侧平239井是中原油田第一口筛管完井的φ139.7 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结合该井的地质情况和井身质量要求,分析了井眼轨迹控制的难点,提出了控制方案,介绍了井眼轨迹控制的全过程.总结了薄产层侧钻水平井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连通水平井钻井技术在芒硝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胜利定向井公司为江苏省洪泽县芒硝矿钻进连通水平井的情况,总结分析了钻进连通水平井的前期准备工作、井眼剖面设计和井眼轨迹控制等技术问题。该钻井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芒硝、石油开采,而且为其它流体矿藏的开采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五段制剖面定向井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介绍了田5—斜19井的井眼轨迹控制、相关安全钻井及钻井液技术,并对施工中发生的复杂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五段制剖面类型定向井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TK908DH井是塔河油田第一口双分支水平井,同时也是国内最深的一口双分支水平井.该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钻井液工艺技术,使该井井眼轨迹达到了设计要求,成功地解决了双分支水平井的润滑、携砂、井眼清洁问题,从而为今后我国深井分支水平井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深部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介绍了HDl—27H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该井合理地利用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小角度单弯马达配合MWD导向钻井技术控制井眼轨迹,水平段油层实钻井眼轨迹所有测点与设计井眼轨迹的垂深差都控制在0.5m以内,且测井解释油层穿透率100%,创造了利用常规MWD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精度的记录。该井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以后深部薄油层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鱼骨状水平分支井建35-支平1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建南气田的采气量和改善开发效果,在建南区块部署了鱼骨状水平分支井——建35-支平1井。在介绍建35-支平1井储层地质情况、井身结构和井身轨迹剖面的基础上,对定向钻进阶段的技术难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钻具组合、螺杆钻具、钻井参数和钻进方式优选,及套管防磨、分支井眼扭方位、裸眼悬空侧钻和预防再进入分支井眼方面,对该井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和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井的成功,证明采用鱼骨状水平分支井开采海相碳酸盐岩低渗低压裂缝性气藏是可行的,也为今后该技术在海相碳酸盐岩低渗低压裂缝性气藏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