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层序-体系域格架内对库车坳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恢复,建立层序-体系域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和配置体系,对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区进行预测。库姆格列木群三级层序Esq1低位体系域和Esq2低位-水进体系域发育两套粗碎屑砂体,Esq1和Esq2层序的盐岩、膏岩和泥岩广泛分布,封盖能力好,与两套砂岩储集层构成优质储盖组合。从有利储集体分布来看,北部山前带向盆地推进的河流体系、西部温宿凸起东缘的扇三角洲体系及南部英买古低隆起带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体系形成有利储集砂体,坳陷北缘克拉苏大北区带、南部秋里塔格却勒及其以南地区、西部温宿凸起北部及东部地区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图6参12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对塔中地区晚奥陶世沉积层序、体系域及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可以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同时建立了研究区晚奥陶世海平面变化曲线;②层序O3l1和O3l2发育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没有低位体系域的沉积记录,而层序O3l3仅发育海侵体系域,称之为海侵层序;③沉积记录对海平面的响应关系表明,塔中凸起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是一个淹没事件,有利储集相带礁滩复合体主要位于海侵体系域的底部和高位体系域的上部,而烃源岩在层序格架内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分布在海侵体系域内;④钍和钾的移动平均曲线的高值与烃源岩有机碳总量的高值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快捷、完整地指示烃源岩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3.
冀中坳陷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振生  黎英 《石油学报》1997,18(2):26-34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重新解释了冀中坳陷的下第三系地层.四个层序可从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中解释出来,每一层序可进一步划分成三个体系域:低水位期、水进期和高水位期.体系域的沉积或岩相的分布明显受湖水升降及构造沉降的双重作用控制,每一层序构成了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冀中坳陷的水进期体系域可能与“海泛”或“海侵”有关,发育有较厚的暗色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包括生物碎屑灰岩)的沉积,并伴有大量的与“咸水”环境有关的微古生物,这些微古生物是形成油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位于水进期之下的低水位期的盆底扇、斜坡扇、斜坡河道砂、水进三角洲和位于水进期之上的高水位期的水退三角洲、扇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储集层系.圈闭类型明显受砂体的成因类型控制.  相似文献   

4.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层序-体系域格架内对库车坳陷亚肯北三维地震探区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各地层进行体系域分析对比,建立了层序-体系域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和配置体系,对有利储层砂体分布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并研究了体系域沉积与储层分布的相互关系,指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利储集砂体首选为湖侵体系域内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为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平原)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的珠江组下段地层中识别出一个半三级层序,且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等多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储集砂体的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北坡的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及特征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随着海平面升降,研究区发育的储集砂体包括低位时期的低位扇砂体、水道化砂体、斜坡楔状砂体,海侵时期和高位时期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其中,低位体系域砂体上倾方向尖灭于陆坡区,侧向受泥岩封隔,易形成隐蔽油气藏,而高位砂体与海侵砂体由于侧向连通性好,在上倾方向受断层的封堵,可形成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层序单元体系域划分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体系域是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在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勘探家们极为重视低位体系域。但体系域的成因意义、是否有不同级别层序的体系域以及如何划分,在实际工作中认识不一致。结合勃海湾盆地的勘探实例,分析体系域的成因机制、组合特征和勘探规律,认为:体系域是基准面变化等因素作用的产物,不同级别的层序都发育着与其对应的体系域:一般情况下,三级层序对应的体系域单元与含油气层的规模相匹配,但四级层序对应的体系域才是隐蔽油气藏赋存的有利部位。图5参6。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具有类前陆盆地前隆—隆后斜坡带的层序格架特征,其层序形成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向西和向北的幕式逆冲和松弛作用,具二元体系域结构的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对石炭系以上地层的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5个等时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二级层序组和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对层序内部体系域构成、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规律等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砂体预测模型,确定了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8.
辽河西部凹陷齐62井区岩性油气藏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62井区位于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的齐家一欢喜岭下台阶坡洼过渡带,经过多年勘探,目前已发现了太古字、中生界、新生界多套含油气层系,但对研究区的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技术认识不清。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新生界沙三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并在各个层序中识别出了低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同时,以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小时窗范围内采用分频技术、三维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和预测储集层,优选出3个有利岩性圈闭油气藏,部署了齐231井、齐232井、齐233井3口探井,均获良好油气显示。图7参10  相似文献   

9.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晚期(T—J)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提出了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发育晚期(T—J)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及油气勘探预测模型。在同生断裂边缘以湖水与界面断裂的交线为“陆架边角”,克乌断裂带附近为“坡折带”。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Ⅰ型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Ⅱ型层序缺少低位体系域,Ⅱ型界面之上直接覆盖湖进体系域,反映了湖盆基准面升降频度。三叠—株罗系可划分为3个层序和4个准层序,富砂的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浊积扇”等一系列储集层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电关系及变化特征,以便正确判识地层层序,总结生、储、盖组合和盆地演化规律,预测盆地有利储层展布趋势,指明有利勘探沉积相带和目标.由于测井资料对碎屑岩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所以主要根据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的曲线变化幅度、形状、接触关系以及旋回性响应特征分析延长组岩性变化特征,识别沉积相类型、确定层序、层序界面,分析层序演化特征,不仅在延长组中划分出16种不同沉积相类型、4个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旋回,并识别出密集段、高位和低位体系域空间关系.利用测井响应特征能够较好识别延长组层序,层序演化控制了生储盖的空间组合和发育特征,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河道砂体分选性和储集性能好,是最重要的规模储层,最大洪泛期形成的地层往往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层序模拟与沉积相演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控制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湖盆地形、基底沉降、湖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等。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具坡折带的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进行数值模拟。设定一高程点为沉积基准面,高出部位将被截平,低的部位将接受充填;而沉积物的粗细以沉积物距此基准面的距离来确定,距离大则沉积物细,反之则粗。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层序周期中,低位体系域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以下,具填平补齐沉积特征;湖侵体系域随水深的不断加大,上超至坡折带之上的凸起区;因可容空间增速变缓,高位体系域沉积物以粗粒为主并向盆进积,而坡折带之上的凸起部位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准噶尔盆地是一具前陆特征的坳陷盆地,侏罗纪时受挤压应力控制,基底差异升降而在盆地边缘形成坡折带。整个侏罗系是一个Ⅱ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层序A,B,C和D。整个Ⅱ级层序具有粗-细-粗的岩相变化特征,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沉降幕,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的吻合程度很高,Ⅲ级层序虽也比较吻合,但对称性和完整性较差。4个Ⅲ级层序在纵向上构成一个先退积后进积的粗-细-粗变化旋回,在平面上,偏砂相比例也具有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展布与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级别的划分,受西北缘主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主断裂下盘侏罗系地层较厚,而在断裂带上盘较薄,部分地区缺失.根据研究区内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划分出2个构造层序(JTS1,JTS2)、7个层序(I-VII)和10个体系域.煤的发育在层序划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的控制因素包括构造运动、物源供应、湖平面升降、气候条件,其中构造运动和湖平面升降是控制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的几点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断裂活动和湖盆基底下降会造成湖面下降,湖平面变化时,对深陷带和陡坡带的水深及沉积物类型影响不大,因此湖平面相对变化主要表现在缓坡带。由于断陷湖盆往往具多物源特征,同期 4~6级层序单元沉积时不同位置的可容空间的变化类型不同,因而可出现进积、加积和退积 3种垂向序列,这会给钻井小层对比带来困难。并非湖盆边缘处处发育粗粒沉积相,粗粒沉积体系仅仅发育在主河口附近。潮湿气候条件下,粗粒沉积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中;干旱气候条件下,粗粒沉积物较易发育在高位期沉积中。平面上粗粒沉积体系最发育的地区是轴向带。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的大旋回和气候波动的小旋回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下切谷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下切谷的发现及系统研究表明,以车排子凸起为界,可将下切谷分为东缘和南缘两大体系,隆后斜坡带是大型下切谷体系发育的主要部位,下切谷体系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垂向切割和侧向侵蚀以及随后的充填堆积和侧向加积作用,具有独特的沉积构成特征和充填特征。下切谷由白垩纪早期准噶尔盆地南缘强烈的构造幕式挤压冲断作用导致的湖平面快速下降形成。目前,该下切谷体系已成为车排子地区的主要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 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 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 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论证了该区继晚三叠世末期的湖平面大幅度下降, 伴随湖盆的衰亡, 八道湾组进入早期( J1b53) 广泛的沼泽沉积环境, 随着泥沙的带入, 沼泽逐渐消亡, 而河流作用加强, 地层逐渐由东向西超覆, 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 至J1b5 亚期晚时( J1b51) 湖平面开始迅速上升, 发育了大片的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 在J1b4 亚期湖平面又迅速下降, 导致浅湖沉积退出研究区; J1b 2+3亚期再次发生湖侵作用, 以大面积的浅湖沉积为特征; 而J1b1 亚期伴随着湖平面的再次下降, 河流作用逐渐减弱, 泥质沉积日渐增多, 在八道湾组末期重新又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沉积体系,体系域与层序分析等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系统地建立了全盆地侏罗纪沉积相划分方案。采用等时地层单元确字了侏罗纪各期沉积相模式。以缓坡沉积体系模型和陡坡沉积体系模型揭示侏罗纪盆地的充填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平地泉组化石古生物、岩性、特征矿物和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平地泉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为陆缘近海湖。并指出在一套表征古盐度值较高的特殊动物群大量死亡富集的层位附近寻找物性较好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为盆地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并把平地泉组与南缘芦草沟组至红雁池组和西北缘下乌尔禾组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呼探1井是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首口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的超深层异常高压气井,该井在试采时井口压力出现大幅波动,无法有效确定储集层参数及开展合理产能评价。因此,基于颗粒架桥堵塞原理,利用气藏动态分析法,表征了裂缝中颗粒循环堵塞—解堵变化趋势;同时,建立呼探1井双重介质渗流机理模型,开展压力波动特征分析及成因机理研究。研究表明,裂缝中颗粒循环堵塞—解堵是造成压力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裂缝中颗粒不断运移解堵,压力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表皮系数逐渐减小,采气能力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在裂缝循环堵塞—解堵的过程中,裂缝开度越大,压力波动幅度越大,同一裂缝开度下,近端裂缝堵塞—解堵,导致压力波动幅度较大,远端则相反。不仅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储集层特征研究、井位部署、产能评价提供依据,而且为超深层异常高压气井压力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盆山构造耦合与分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海西运动以来, 准噶尔盆地边缘构造带经历了海西运动期强耦合为主阶段、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弱耦合及调整阶段、新近纪南缘单边盆山强耦合阶段; 边缘构造带活动强度自海西运动期以来呈明显下降态势, 至中生代为低平缓弱活动调整态, 新生代造山期强度又呈回升状, 但未达到海西运动期水平, 呈现强-弱-强的三阶段式演化特点。准噶尔盆地的6 边形边缘带划分为6 个边缘构造带分段构造组合: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南缘东段、准东隆起西缘段、乌伦古边缘构造段、加依尔山边缘段和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段。各构造段表现出明显的构造样式差异, 其中,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为推覆前方无约束的舒展逆冲推覆系统;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为指向前陆的强约束逆冲推覆构造;准东隆起西缘段为隆升背景上的东西向水平挤压变形带;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段(乌伦古边缘构造段)为多层滑脱面断坡控制的膝折型断阶和断坪控制的基底凹陷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多期次不同规模的逆冲和推覆叠置系统,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段为隆升背景下侧向挤压的断弯-断展机制的膝折带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