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厘清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简称“核三段”)油气成藏期次,基于流体包裹体测试资料,利用包裹体岩相学、荧光观测及显微测温技术,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热史、生烃史模拟,综合分析核三段油气成藏期次及时间。结果表明:①核三段储层发育2期油气包裹体:第Ⅰ期丰度较高,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微裂隙、次生加大边中,以灰褐色、淡黄色液烃包裹体为主,发黄色、黄绿色荧光,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75~100 ℃,反映低成熟—成熟油(0.5%<RO<1%)充注;第Ⅱ期丰度较低,主要赋存于穿石英颗粒微裂隙及长石溶蚀孔隙中,以淡黄色、灰色或无色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发绿色、蓝绿色、蓝色荧光,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值为110~120 ℃,反映高成熟油(RO>1%)充注。②核三段烃源岩存在2个主力生烃期:第一期为核一段沉积早期—廖庄组沉积末期,因地层持续沉降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并不断生烃,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因地层抬升剥蚀,生烃作用减缓;第二期为新近纪抬升剥蚀后地层再度沉降期,烃源岩进入高成熟阶段并再度生烃,第二期生烃量低于第一期。③核三段储层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形成于核一段沉积中期—廖庄组沉积末期(29.1~23 Ma),为低成熟—成熟油充注,该期是核三段储层主成藏期;第二期形成于新近纪中期—现今(10~0 Ma),为高成熟油充注。④应用Basinmod软件对成藏关键时刻(23 Ma)核三段顶界油气运移路径进行模拟,显示南阳凹陷核三段存在6个有利勘探目标区,其中Ⅰ—Ⅲ号为现有勘探区;Ⅳ—Ⅵ号是潜力勘探区。  相似文献   

2.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含油气层系,采用烃源岩生烃史、储层流体包裹体等综合方法,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烃源岩在泉头组沉积中期至嫩江组沉积初期达到高成熟阶段,为主生烃期。烃类包裹体可划分为两期,Ⅰ期烃类包裹体形状不规则,孤立分布,显示黄色—黄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90~100℃,盐度质量分数为1%~2%,与早期油气充注相对应;Ⅱ期烃类包裹体多为较规则的椭圆形,呈串珠状或群体分布,显示黄绿色—蓝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125~135℃,盐度质量分数为4%~6%,与晚期油气充注相对应。综合烃源岩生烃史、埋藏史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析认为,第1油气成藏期为登娄库组中期至末期,第2油气成藏期为泉头组末期至嫩江组初期。  相似文献   

3.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17~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10~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3~1Ma)3期.其中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期—库车早中期则主要是原生油藏和凝析气藏的形成时期,但此阶段形成的油藏和凝析气藏在库车晚期—西域期因受到大量高过成熟气的气侵作用以及构造破坏作用而多形成次生油藏甚至破坏散失.  相似文献   

4.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对迪北气藏的油气充注历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具有2期油气充注特征:第Ⅰ期主要源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排出的油,对应于镜下发浅黄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低,定量颗粒荧光分析表明存在古油藏,也是此期原油充注的证据;第Ⅱ期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排出的天然气,对应于发蓝白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高,且此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使得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气洗脱沥青作用。迪北气藏的2期油气充注使其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以来的致密深盆气藏叠加、西域期以来的致密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5.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储层中共发育2期流体包裹体:Ⅰ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早中期,主要沿颗粒加大边内侧微裂隙呈带状或线状分布;Ⅱ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期后,主要沿切穿多个石英颗粒及其加大边的微裂隙呈线状/带状分布。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区间75~120℃,主要集中在75~85℃,结合热—埋藏史、生排烃史分析,龙潭组烃源岩在白垩纪末期进入主生烃期,流体充注主要为侏罗纪(188~160Ma)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60~43Ma),认为该区龙潭组油藏形成于白垩纪末期。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银额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造成这种分歧的可能原因是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其所引起的盆地内不同凹陷、甚至是同一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前人的研究仅基于有限的样品点,研究结论不能有效指导勘探。以哈日凹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构造部位钻井的主要含油层段(巴音戈壁组)进行针对性取样,对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相关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存在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的类别主要有烃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其中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有淡蓝色和淡黄色两种,其荧光光谱特征也指示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不同成熟度的烃类充注过程。对取样井进行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数值模拟,结合与烃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了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洼漕带YHC1井巴音戈壁组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107—104Ma和99Ma,对应苏红图组沉积中期和银根组沉积早期;斜坡带H3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99Ma和72—71Ma,对应银根组沉积早期和乌兰苏海组沉积晚期;边缘带的H2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85Ma和75—71Ma,对应乌兰苏海组沉积中期和晚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的差异表明研究区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二次运移距离极为有限,油藏以近源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7.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法是近年来引入石油地质领域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根据顺磁中心浓度与成矿年龄及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关系,确定矿物颗粒的结晶年龄,可应用于含原生烃包裹体赋存矿物石英测年。通过塔北地区样品镜下观察,以及取自不同期次含原生烃包裹体的石英脉样品ESR测年分析,结合前人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成果,厘定了塔北地区油气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具多期成藏特点:第一期以发褐色荧光液态烃包裹体为主,成藏时间为376Ma(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第二期以发黄色荧光气液烃包裹体为主,成藏时间为293.49—242.0Ma(海西晚期);第三期以发蓝色荧光的气液烃包裹体为主,成藏时间为49—32.8Ma(喜马拉雅早期);第四期在局部发育黑色气态烃包裹体,成藏时间为24.0—8.5Ma(喜马拉雅晚期)。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是一个大中型的中、新生代沉积凹陷,经过四十余年的油气勘探,至今仍无商业油气发现,仅发现诸城1-2一个含油气构造。北凹的油气勘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是否发育优质烃源岩、烃源岩能否生烃、油气是否运移至储层是关系到北凹油气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在对北凹主要烃源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对北凹油气成藏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北凹存在白垩系泰二段主力烃源岩,为中深湖相,生烃指标较好,分布面积较大,且现今已经成熟并排烃,生烃中心位于ZC-A井区。油气通过断裂发生垂向运移,已充注至始新统戴南组储层。流体包裹体荧光观察结果及显微测温结果均表明戴南组至少存在两期油充注,第一期发生在35 Ma左右,第二期为现今。  相似文献   

9.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17~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10~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3~1Ma)3期.其中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期-库车早中期则主要是原生油藏和凝析气藏的形成时期,但此阶段形成的油藏和凝析气藏在库车晚期-西域期因受到大量高过成熟气的气侵作用以及构造破坏作用而多形成次生油藏甚至破坏散失.  相似文献   

10.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岩成熟度、油藏流体性质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利用生排烃期分析法、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法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法,分别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早期开始生烃,其油藏多在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早期成藏;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2期,东营组沉积中期有少量油气在渤南洼陷中心沙四段储层中运聚成藏,大规模油气聚集发生于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以上新统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为主。不同层系、不同构造单元中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存在差异,以烃源岩中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时间较早;自下而上,由洼陷中心向边缘,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川中北斜坡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性主要为生屑灰岩,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特征,确定了茅口组溶蚀孔洞及裂缝中的矿物充填序列。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期次成岩矿物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川中北斜坡二叠系埋藏热演化史及成岩矿物U—Pb定年数据,明确茅口组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茅口组储层储集空间以残余溶蚀孔洞及裂缝、溶蚀缝为主;孔洞中见粉—细晶方解石→细—中晶方解石→粗—巨晶方解石3期充填。第二期方解石U—Pb年代学定年时间为晚二叠世(244.1±6.3 Ma),流体包裹体特征表现为高成熟度液烃包裹体与盐水包裹体混生,测得均一温度峰值主要集中在120~130℃之间,第三期粗—巨晶方解石发育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及沥青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峰值主要集中在165~170℃之间。川中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经历了3期成藏事件:第一期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生成的原油充注形成古油藏;第二期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油藏裂解形成气藏;第三期为晚白垩世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气藏调整形成现今混合气藏。中二叠统天然气主要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混有少量中二叠统自身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烃类流体包裹体与成藏年代分析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区主要有3期烃类包裹体,分别记录了油、凝析油气和干气的充注历史,对应的地质时间分别为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距今10~17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即今3~10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距今1~3Ma),前2期为轮台凸起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形成三叠系湖相油藏以及侏罗系煤成凝析油气藏,第3期是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主要形成高-过成熟气藏以及少量次生油藏,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主要有2~3期烃类包裹体,分别形成于晚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晚海西期是现存古生界原生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马拉雅期是古油藏调整而形成次生油藏的时期,喜马拉雅期也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油藏已普遍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天然气组分定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生烃动力学实验数据,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均一温度、油气充注时间及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深层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甲烷含量占87.30%~98.33%,重烃(C~(2~+))含量占0~0.66%,干燥系数达0.99%~1.0%;δ~(13)C_1值、δ~(13)C_2值分别为-29.3‰~-26.4‰、-21.4‰~-16.1‰,属于过成熟的煤成气。克深大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发育2期烃类包裹体:第Ⅰ期为发蓝白色荧光的液态烃包裹体,指示早期轻质油充注;第Ⅱ期为无荧光的气态烃包裹体,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5~160℃,为晚期天然气充注。克深大气田主要经历了库车组沉积期末(约2.5Ma)以来的天然气大量充注,气源主要来自克深井区和拜城凹陷生气中心的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深埋快速生烃、强源储压差作用下晚期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塔中26-24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烃包裹体。通过对烃包裹体的赋存位置、生长关系、烃包裹体特征和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认为塔中26-24井区存在Ⅰ,Ⅱ,Ⅲ 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Ⅰ:OL+OLG)以浅褐色、无色液烃包裹体为主, 在紫外光下发中等强度的黄白-黄色荧光。第Ⅱ期烃包裹体(Ⅱ:OLG+OG)多为无色、极浅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发强的蓝白色-蓝色荧光。第Ⅲ期烃包裹体(Ⅲ:OLG+OG+OA)多为浅褐色、褐色、深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发强的黄-黄褐色荧光。其形成温度范围分别集中在80~90,90~100和97~110℃。结合本区地质背景,认为塔中26-24井区油气藏存在3个成藏期,即晚海西期中质油成藏、早喜马拉雅期轻质-凝析油气成藏和晚喜马拉雅期高成熟油。  相似文献   

15.
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唯一发现油流的沉积坳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油气藏形成时间将决定该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油气勘探方向。通过烃源岩的油气生排烃史和油层的砂岩包裹体研究,综合分析推断了东部坳陷油气藏成藏时间。研究表明,东部坳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和排烃期为渐新世,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砂岩储层包裹体的油充注时间为早中新世。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综合分析推断,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油气藏形成时间为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  相似文献   

16.
寒武系底部马店组黑色岩系是南华北盆地最重要的海相烃源岩,油气显示丰富。通过分析具有油气显示岩石中流体包裹体的镜下特征、荧光特征、均一温度以及成分,总结了包裹体的类型与期次,进而反演了马店组烃源岩的油气演化历史。结果表明,马店组原生的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15~300℃和108~220℃,主峰温度值均为185℃;包裹体含有H2S、CO、H2、N2还原性组分,按C_(1-6)/CO_2值关系将包裹体分为CO_2型(C_(1-6)/CO_2=0.08)、高CO_2型(C_(1-6)/CO_2=0.24)、轻烃+CO_2型(C_(1-6)/CO_2=0.43~0.92)和轻烃型(CO_2≈0)。有机包裹体丰度及成分类型变化显示在成岩作用中期、成岩作用晚期和成岩期后构造期先后有3期生排烃过程,其中成岩期后构造期为高成熟生排烃高峰期,时间为早—中三叠世。马店组原生包裹体着重记录了高成熟凝析油—湿气阶段及过成熟干气阶段的油气生成和充注过程,储层的流体包裹体评价结果为工业气层或气显示层;次生包裹体可能记录了抬升剥蚀期间的流体活动过程。盆地内部中新生代沉积区的马店组烃源岩在燕山—喜马拉雅期仍有较好的二次生烃潜力,是值得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吐北1 井区古流体演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吐北地区受膏盐岩和断层的综合影响,其流体的历史演化过程复杂,但过去对此研究较少,制约 了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此, 对吐北1 井区的储集层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和定量颗粒荧光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 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恢复了该区的古流体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认为,该区经历了2 期油气充注:①第一期为中新世-上新世康村组(N1-2k) 早中期(距今16 ~ 9 Ma)原油充注,对应的包裹体荧光呈黄色、黄白色,各层段的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均大于4,表明储层 早期的确存在古油藏;而后期由于膏盐岩被断层切穿使得早期流体逸散,形成储层中的残余沥青,现今的储层表面吸附烃的三维全 息扫描荧光光谱普遍显示单峰,也证明早期原油逸散。②第二期为上新世库车组(N2k)沉积晚期(距今3 Ma)天然气和轻质油充注, 对应的包裹体为赋存于石英颗粒边缘的蓝色荧光包裹体以及黑色气态烃包裹体;该时期膏盐岩盖层埋深加大,强烈的塑性流动恢复 了盖层的封盖能力,同时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圈闭剧烈隆升,聚集了大量的天然气和少量的轻质油。  相似文献   

18.
流体包裹体蕴含的信息可以反演油气成藏期次。对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荧光特征、赋存关系研究,结合烃共生盐水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确定该储层发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形成的发褐色荧光烃包裹体|第Ⅱ期为晚海西期形成的发黄色荧光烃包裹体|第Ⅲ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发蓝白色荧光烃包裹体。对定量颗粒荧光QGF光谱和颗粒吸附烃全扫描荧光TSF定量荧光光谱对比分析,发现包裹烃与吸附烃反映的油气性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烃共生盐水包裹体PT模拟结果,将烃共生盐水包裹体捕获温度与捕获深度组合投点于地热-埋藏史图上,确定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主要经历3期油气充注,分别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早期。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2期油气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或降解作用,3期油气分别以重质油-稠油、中质油和轻质-凝析油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库车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笔者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Ⅱ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7%,Ⅲ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8%。该套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康村组和库车组沉积期,属于晚期排烃,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有3个排烃中心,即克拉苏地区、大北地区及迪那—依南地区。总排烃量和总远景资源量分别为887.06×108t和47.02×108t,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2.96×108t和3.02×1012 m3。综合分析后认为,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以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为主力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红柳泉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中国陆上找油的重要目标,其成藏条件和过程的研究对陆相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西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红柳泉油藏进行原油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定量荧光分析,从流体演化的角度系统分析了红柳泉油藏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红柳泉下干柴沟组下部油藏原油来源于咸化湖盆母质烃源岩,为同源的低成熟度原油,原油特征一致且不存在高成熟度原油;该区发育3类油气包裹体,早期为低成熟度的黄色荧光气-液烃包裹体,晚期为高成熟度的蓝色荧光气-液烃包裹体和伴生的气包裹体.该油藏经历了干柴沟组沉积末期(约26 Ma)低成熟油充注和上油砂组沉积期(5 Ma)至今油气调整与改造成藏过程,蓝色荧光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是早期低成熟度油气沿后期构造产生的断层输导体系向上调整运移至浅层分馏与脱气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