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河油田6区特稠油举升方式适应性分析及配套工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结合塔河油田6区原油的特点,分析了采用螺杆泵、电潜泵、抽稠泵开采该区稠油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提出应针对不同井况采用不同的人工举升开采方式,并采取与之配套的降粘工艺措施,提高人工举升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三种人工举升方式最新的15项新技术,包括:游梁式抽油机(7项)、螺杆泵(4项)、气举活塞泵(4项).游梁式抽油机显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举升技术,它是由地面电机驱动系统提升油管柱中的抽油杆来驱动井下的往复泵工作的.螺杆泵系统是由地面驱动系统旋转抽油杆柱来驱动井下泵转子在弹性定子内举升液体.而在柱塞升举中,一自由移动的柱塞随流体进入油管中,然后通过地层气或从套管环空中注入的气体将段塞(主要是液体段)举升至地面.  相似文献   

3.
优快测试技术是针对渤海地区海上一些稠油层原油粘度高、地层出砂严重等特点设计出的一项新工艺 ,它将常规 DST工具与螺杆泵稍作改动后组成多功能测试管柱 ,一次下井完成DST测试和螺杆泵机采两项作业 ,既能取得完整的井下压力资料 ,又能了解地层的产能和液性。现场应用证明 ,该测试技术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美国Echometer等公司近年来开发的14项新技术,包括抽油机减速器净峰值扭矩的平衡技术、杆式泵智能控制器、防气锁游动阀、人工举升控制器、提高阀球和阀座与壳体寿命的设计、降低应力与扭矩的工具、泵筒和柱塞抗磨处理工艺、载荷传感器保护装置、新型Ultra-Guard密封系统、中型和轻型载荷螺杆泵驱动系统、新型复合材料的螺杆泵转子和定子、两体塞柱、柱塞举升控制器以及可降低地面回压的新型多相Ram泵。  相似文献   

5.
人工举升装置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举升装置的新进展。即:有杆泵采油装置,螺杆泵采油装置和气举采油装置。在人工举升装置中,有杆采油装置处于主导地位。本文介绍的九种有杆采油新技术包括:新型固定凡尔罩。三种经改进的盘根盒;泵入口气体分离器。计算机油井监控器,经改进的清蜡装置,聚乙烯油管衬管;处理气井产出水的新方法。三种螺杆泵新技术包括:新型金属定子;防止泵故障的流量控制器和防止倒扣的油管接箍锁定装置。两种气举采油新技术为:连续油管的钢丝绳可回收阀和在美国西得克萨斯油田应用的CO_2气举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常用的井筒举升降黏工艺的的缺点,在空心双管热流体密闭循环降黏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在空心杆与泵上油套环空密闭循环掺水的井筒举升降黏工艺。该工艺具有掺水量充足、热交换充分、循环系统独立等特点,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井筒降黏效果,为稠油井井筒的高效举升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 4种人工举升工艺中的14项近期成果。其中 ,游梁式抽油机 7项 ,柱塞举升 3项 ,气举 2项和螺杆泵 2项。游梁式抽油机仍然是应用最普遍的人工举升方式 ,它由一套电机驱动的地面系统举升油管中的抽油杆 ,以实现井下泵的循环往复工作 ;螺杆泵系统是靠地面的驱动头转动抽油杆 ,从而驱动井下的转子在弹性定子中工作 ;在柱塞举升中 ,自由移动的柱塞下落通过油管或套管中的流体 ,然后在高压机构或注入气作用下携带流体段塞返回到地面 ;气举系统从油套环空注入高压气体 ,通过气举阀进入油管 ,降低油管内液体密度并将其举升至地面。  相似文献   

8.
人工举升工艺新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 4种人工举升工艺上的 2 2项近期成果。其中 ,游梁式抽油机 10项 ,螺杆泵 5项 ,水力活塞泵 4项 ,气动举升 2项和柱塞举升 1项。游梁式抽油机仍然是应用最普遍的人工举升方式 ,它由一套电机驱动的地面系统举升油管中的抽油杆 ,以实现井下泵的循环往复工作。螺杆泵系统是靠地面的驱动头转动抽油杆 ,从而驱动井下的转子在弹性定子中工作 ;水力活塞抽油系统由采用液压驱动活塞的往复地面抽油杆举升系统和由加压流体驱动的井下水力泵组成。气动抽油机涉及到由高压天然气驱动的地面活塞 /汽缸的工作 ,天然气来自油井环空或外来压缩气。柱塞举升是一套使用油管 /抽油杆较少的系统 ,它靠来自地层的地层气压力来驱动套管管柱中的柱塞 ,从而实现举升井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稠油井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鲁克沁油田稠油生产井井筒流体流动困难、举升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稠油、稀油及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温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度计算相关式和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参数设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掺稀油对鲁克沁油田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所建立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及举升参数设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优化设计,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4.53%,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1.905t/d,累计增油3780t,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Echometer等公司近年来开发的 14项新技术 ,包括抽油机减速器净峰值扭矩的平衡技术、杆式泵智能控制器、防气锁游动阀、人工举升控制器、提高阀球和阀座与壳体寿命的设计、降低应力与扭矩的工具、泵筒和柱塞抗磨处理工艺、载荷传感器保护装置、新型Ultra -Guard密封系统、中型和轻型载荷螺杆泵驱动系统、新型复合材料的螺杆泵转子和定子、两体塞柱、柱塞举升控制器以及可降低地面回压的新型多相Ram泵。  相似文献   

11.
海上稠油开采面临井筒降黏技术优选及举升工艺配套的问题。围绕渤海L油田明化镇组高黏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结合井筒降黏方式室内实验结果,推荐采用稠油掺稀油的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同时,对稀油动力液的地面处理流程及注入参数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表明,稠油掺稀油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效果明显,单井平均产量比ODP配产方案增加了80%,为该油田及类似油田稠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油田建设实现了电流数据实时回传,电流平衡度实时计算,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通过数采电流与人工实测电流问题对比,原因分析并逐项治理,总体平衡率上升了约13个百分点,取得较好效果。可见,数字化采集设备、模块型号、上下死点的确定,以及rtu箱连接线等因素都是影响机采井数字化平衡度准确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西非A油田平均作业水深1 500~1 700 m。油田分6套层系开发,生产井共采用了压裂充填、膨胀筛管、优质筛管3种防砂方式。通过分析油田储层物性及开发井实际生产数据,从防砂效果、表皮因数及单井产能3个方面对3种防砂方式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生产制度下,3种防砂方式均能有效防砂;从降低表皮因数、提高油井产能方面分析,优质筛管防砂在该地区更具优势;压裂充填方式可承受更大的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吐哈油田鲁克沁深层稠油井的井下原油密度高,粘度大,致使常规流量测试方法不能使用。文章总结出的一套应用环空示踪流量测井仪的稠油井产液剖面测井技术,在鲁克沁深层稠油井产液剖面测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释成果正确反应井下各射孔段的稠油性质和产出状况。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针对复杂井对仪器进行双探头改造,通过性不够的缺陷也需要在今后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5.
稠油蒸汽吞吐化学封堵底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泉 《特种油气藏》2005,12(3):69-71,110
冷41块油藏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边底水锥进造成油井高含水。根据油藏地质特点,研制出一种高温水玻璃/粘土/酚醛树脂高强度复合堵剂,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平均降水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曙一区超稠油封窜调剖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 通过室内实验对体膨型调剖剂的理化性能及其对超稠油油水分离的影响进行评价 ;应用高温流动物理模拟方法对该种封窜调剖剂的矿场应用进行测定评价 ;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 ,采取注汽前调剖方式进行 12井次的矿场试验。目的 寻求一种降低高渗层渗透率、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程度、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封窜调剖技术。结果 矿场试验证明 :该项技术可有效降低汽窜影响 ,在改善蒸汽波及状况 ,提高周期产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利用该种封窜调剖技术 ,能够降低高渗层的渗透率 ,大幅度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方法 根据杜 84块的地质条件、油品性质和实际生产情况 ,应用干扰剔除和归纳统计方法 ,进行超稠油单井蒸汽吞吐生产特征研究。目的 通过对超稠油单井蒸汽吞吐生产特征研究 ,认识该区块生产规律 ,进一步指导油田下一步开发。结果 超稠油井生产具有周期生产时间短、产油量低、油汽比低、产量递减快等特点 ,开发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影响生产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条件、注汽参数等。结论 超稠油油井生产对温度敏感性强 ,后续开采方式不适合转为蒸汽驱 ,应从提高油藏平面和纵向动用程度的角度 ,开展分注、选注、井组蒸汽吞吐、调剖、层间调整、层系调整和层系互换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赵宏 《油气井测试》2006,15(5):14-16
经对国内外稠油热采试井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5种以Satman等人提出的双区复合油藏模型为基础的稠油热采试井分析方法,并对典型的双区热采模型压降试井分析进行应用,得到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高246块厚层块状稠油油藏二次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兆勋 《特种油气藏》2007,14(6):58-60,64
高246块莲花油层属于厚层块状砂砾岩底水稠油油藏。受油水粘度比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及出砂出底水等因素制约,采用直井注水开发水窜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采油速度低,达不到标定采收率。在深入开展精细油藏地质、剩余油分布规律、压力水平及水平井优化设计研究基础上,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研究部署,现场实施效果显著,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