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段油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公山庙构造是目前川中油气勘探的一个重点区块,该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油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九五"期间原油勘探的重大发现.该油藏是构造-岩性复合油藏.通过对沙一段油藏成藏条件的系统深入分析,认为储层及油源通道是成藏的关键.油源主要来自下伏凉高山组烃源层,源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烃源丰富,为沙一段油气富集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储层为低孔渗、致密、非均质性极强的薄层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受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多类型的储集砂体在纵横向相互叠置,从而导致储集砂体的集中发育,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条件.断裂发育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是影响产能的关键,并且为油气运聚提供了重要的通道.综合分析提出了"储集砂层与断裂并重"的勘探指导思想,并且指出勘探中应注意①沙一段底部砂层的稳定性及其品质的差异性;②沙一段中上部河道的多样性、垂向叠加性及侧向迁移性、河道砂发育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古龙凹陷向斜区油气聚集规律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古龙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潜力、勘探中面临的岩性油藏发育部位预测、油气聚集规律和薄储层预测技术等问题,分析了古龙凹陷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在葡萄花油层3个成藏带认识指导下,开展了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的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工业制图、油藏精细解剖研究和薄储层预测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化了向斜区岩性油气分布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通过深化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提交了整装亿吨级储量,从而实现了古龙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岩性油藏区带精细勘探及一体化评价思路和方法,对今后的油气勘探一体化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局部构造、有利沉积相带、断裂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储层物性、盖层厚度、封闭能力、成藏要素及录井资料统计,开展了大巴山—米苍山前缘地区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指出该地区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有利沉积相带、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和构造高部位叠置区是该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进入中国海相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寻找油气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之一。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中北坡深层、四川盆地元坝气田等典型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海相超深层油气成藏主要有4个基本控制因素:(1)不同生物组合、岩性的优质烃源岩在低地温背景下,具有干酪根、古油藏、分散可溶有机质等多元生烃机制,提供了丰富烃源;(2)构造、层序、岩相、流体与时间等因素,联合控制了不同类型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其中断裂活动、白云岩化和热流体活动对超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尤为关键;(3)相对稳定构造背景下,不同岩性的区域盖层、局部盖层和直接盖层的多级封盖有利于油气的封盖与保存;(4)不整合面、断裂和输导层与古隆起、古斜坡背景下各类圈闭的有效组合,决定了油气运聚、成藏的方式和效率。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资源潜力巨大,资源类型有油有气,以气为主。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几大隆起高部位之外的倾没端、斜坡区、凹陷区的寒武系—奥陶系中。四川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除川中地区外的海相下组合和川西、川东北前陆区的海相上组合中。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和冲断带前缘的奥陶系是超深层碳酸盐岩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老油区勘探的有利储层分布规律、成藏模式和油气藏类型等关键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重建。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的有利储层受断裂、裂缝和长时间风化淋滤控制,储层渗流能力主要决定于微裂缝,而微裂缝主要分布于断裂附近2~3km范围内,断裂间距2~5km,提出了有利储层不受岩性控制、整带分布、沿断裂更发育等新认识,改变了有利储层受安山岩控制、局部分布的原认识。通过重建成藏模式和油藏类型,提出油气沿断裂带富集,改变了断裂起封堵作用的原认识;油藏类型由断块—岩性油藏变为断裂富集的大型地层油藏,由局部含油变为整带含油。在新认识指导下重新勘探,扩大了勘探范围,2005—2007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超过以往50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之和。  相似文献   

7.
塔中Ⅲ区是一个以油藏为主的含油气区,是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重要产油区之一。研究区内奥陶系主要发育3套优质碳酸盐岩储层、3套区域或直接盖层,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封盖条件;断裂广泛发育,北西向逆冲断层控制油气藏的形成,北东向走滑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塔中Ⅲ区油气具有多层系富集的特征,各层系主控因素不同,油气分布各异:1受沉积相控制,良里塔格组主要发育台缘相控岩性油气藏,沉积相控制储层分布,储层分布控制油气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礁滩体和礁后滩上,此外,还发育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在台内呈点状零星分布;2受不整合面控制,一间房组发育不整合型油气藏,不整合面控制储层分布,并与走滑断层共同为油气运移提供重要通道;一间房组油气主要分布在平台区、台垒带和斜坡带的Z10井区,是塔中Ⅲ区最主要的产油层系;3受构造和地层控制,鹰山组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气藏;油气主要分布在平台区构造高部位的有利构造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8.
以构造和沉积为背景,从烃源岩、储层、盖层、油气运移通道等方面出发,对车镇凹陷西部沙二段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二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其油气主要来源于沙三中下亚段的烃源岩;储层在全区广泛分布,其中Es2"4"旋回是有效储层发育层段;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盖层,盖层的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保存;三种运移通道,即断层、不整合面和砂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沙二段已发现构造-岩性、构造两种类型的油藏,也可能存在地层超覆油藏。尽管目前沙二段的勘探研究工作存在很大困难,但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曹家庄断阶带和南坡超覆带是寻找构造-岩性油藏和地层超覆油藏的有利区带,也是下一步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东部中古51井区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水分布复杂。为探求鹰山组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通过对现有油、气、水勘探成果、断裂特征及储盖组合进行分析,应用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及地化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研究表明,该井区鹰山组储层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为主,沿不整合面准层状分布。走滑断裂有着明显的控藏作用,油气井多分布在距离主干走滑断裂0.5~4.0 km范围内,产量随着离断裂距离的减少有增加的趋势;油气各地化性质距离走滑断裂也呈规律性的变化,呈现出“近断裂气远断裂油”的平面分布局面。良里塔格组良三—良五段联合鹰山组内部数套高阻层组成多套封隔盖层,垂向上多套储盖组合相互叠置,油气多层聚集。早期油藏受后期气侵影响,使得垂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点。油气在盖层及走滑断裂的联合控制下,在有利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内成藏。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油气藏综合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井区油藏储层主要岩性为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属于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紧邻油藏之上地层中总有裂缝发育,油藏与裂缝段具有很好的下、上近邻组合特征;油藏类型为受边底水控制的不规则块状油气藏;油藏具良好的保存条件,但在大断裂附近封闭保存条件明显变差,油质变重,油气曾受到氧化作用。最后指出,确定地层中裂缝发育的区域对该区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储集层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2套储集层:中上奥陶统灰岩为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受多期断裂活动及断裂相关岩溶作用控制,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下奥陶统白云岩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主要受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溶(有机酸与热液)作用控制,该类型储集层在Q5井三维区、S1井三维区及盆地西部台地区均有分布,地震反射特征为“串珠状”。储集层分布规律表明,下奥陶统白云岩领域是斜坡区奥陶系寻找油气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哈尔加乌组(C2h)及卡拉岗组(C2k)油藏特征,认为有效烃源岩、有利岩相带和断裂带、邻近生油凹陷的古构造以及后期的改造作用,是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储层复杂,油气以纵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距离有限,有效烃源岩对油气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控制作用。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古构造,为多期运聚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火山活动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深部位生成的油气沿断层或裂缝向隆起部位运移聚集成藏。溢流相上部亚相是有利火山岩储集相带,火山角砾岩储集性能和含油性最好,其次为玄武岩和安山岩。构造运动、风化淋滤产生的微裂缝有效地改善了储集空间,油气主要赋存于裂缝沟通的火山溶孔中。指出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条湖凹陷、条山凸起、苇北凸起和南缘冲断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对该区的石炭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及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世界深层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典型油气田的统计和解剖表明,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要的深层含油气盆地类型;烃源岩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泥岩,低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有利于深部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有利的沉积相带、低地温梯度、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成岩作用中胶结物溶解和白云岩化作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裂缝发育等都是形成和保存深部良好储集性能的有利因素,多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成。前陆盆地或被动陆缘盆地的背景、良好储盖配置尤其是膏岩层的发育、异常压力的存在是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深层勘探应围绕具备这些条件的盆地展开。   相似文献   

14.
金文辉  周文  赵安坤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3):310-311,326
分析讨论了几种新的碎屑岩构造低部位成藏新理论,认为孔隙度在5%~20%,渗透率存在变化,就可能在"输导层"中形成"过油区—泄流面"内构造低位油藏。此类油藏在中国东、西部许多盆地低位构造区分布广泛;在勘探中要打破构造控藏与非构造控藏、非构造控藏与局限于岩性或地层油藏2个认识"屏障";成藏输导砂层的确定和砂岩储集层物性变化带从岩性预测到物性预测2个关键,为复杂油气藏勘探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造成油气分布十分复杂,使得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难度加 大。该文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勘探实践,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 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主要来源于古近系和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储集层主要由中 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缝系统;古近系泥质岩、石炭系-二叠系煤系 地层和潜山内幕泥质岩隔层构成了潜山油气藏良好的盖(隔)层,并发育2 类、8 套储盖组合;潜山发育的 断层和不整合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将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油气藏、潜山坡油 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3 种类型。潜山油气近油源分布,具东富西贫、南油北气的特征,并在断裂带附近 的潜山及潜山内幕圈闭中富集,构成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揭示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成 藏规律,对今后潜山圈闭评价、区带优选等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侵入岩-外变质带油藏是渤海湾盆地不容忽视的隐蔽油藏类型。在大量的侵入岩体中,只有侵入岩厚度大于15m,具有有效裂缝带发育、直接嵌置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超)浅成侵入岩,以及分布在同生断层附近的、潜山裂缝发育带中的脉岩具备有利成藏条件。侵入岩裂缝储层的形成可能来自构造断裂作用、晚期岩浆底辟或刺穿,或者构造差异升降;不同的裂缝发育机理决定了不同的油藏分布特征。在侵入岩相邻的碎屑岩地层中可能伴生岩浆底辟(或刺穿),或侵入岩侧向遮挡成因的地层油气藏以及变质热液成因的CO2气藏。这些侵入岩-外变质带油藏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陆上探区的砂三段、海域(包括滩海)的沙一段成熟烃源岩中;具有中生界深断裂背景的第三系控洼断层是寻找脉岩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查干凹陷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干凹陷位于银根盆地东部,勘探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在对该凹陷白垩系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和演化、岩石学类型、储集层空间及储集性能、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等研究表明,储集层岩石学特征表现为近物源、快堆积、岩性多变的特点;孔隙类型具有次生孔隙多、微孔隙多、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的孔隙多等特征;大多数为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但达中孔中渗的储集层也有分布;碳酸盐胶结物的选择性溶蚀、火山岩作为隔挡层对下伏碎屑岩压实作用的减缓能够形成次生溶蚀孔隙较为发育的储集层。在此基础上,对潜在的成藏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指出下白垩统苏红图组在海力素背斜带、巴润断鼻带东部和罕塔庙次凹三个构造带找油更现实,而银根组储集层在海力素构造带上可作为主力储集层对待。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测井等资料, 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区内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白云岩, 其中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发育最好, 分布最广; 储集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 储集层物性中等, 其中洞穴型储集层普遍发育, 但充填严重, 裂缝-孔洞复合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好; 影响缝洞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溶作用及成岩作用; 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于于奇西部YQ2 -YQ3-YQ4 -LN13 井区一带。这为该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设四川大气区亟待寻找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的接替新领域。为此,在系统梳理我国克拉通盆地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烃源、储层、成藏组合等条件和大气田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天然气成藏富集条件,评价了上震旦统灯影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1)源灶保持的有效性与规模性,储集体的有效性与规模性,储盖组合的有效性、规模性与近源性是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古隆起、古斜坡与古断裂带是寻找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有利区;(2)该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发育3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仍处于裂解成气的最佳窗口,成气规模大;(3)该盆地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经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形成有效储集层,大范围分布;(4)灯影组源盖一体,台缘、台内均具备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接替领域,其中川中古隆起及其斜坡带长期处于天然气聚集的有利部位,规模勘探应高度关注灯四段台缘带、灯二段台缘带、川中古隆起斜坡带灯影组台内丘滩体和川东地区灯影组丘滩体4个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20.
针对HX地区长4+5油层组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影响后续勘探及开发有利区筛选的问题,在钻井、试油及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区域构造研究成果,首次对长4+5油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性油藏是研究区长4+5油层组最主要的油藏类型,单个油藏规模较小,纵向上多个单油藏叠合发育,错叠、拼接形成多个分布零散的复合含油有利区。油藏物性区块差异明显,南部油藏物性优于北部,渗透率与试油产量没有相关性。烃源岩分布对长4+5成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基底断裂及附近区带存在石油运移至长4+5成藏的优势通道,决定着油藏的分布,是成藏的主控因素,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应围绕基底断裂及附近区带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