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岩心观察和描述、镜下鉴定、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结合研究区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侏罗系—新近系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期次、分布形态、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柴北缘腹部地区中新生界砂岩主要胶结物类型为碳酸盐胶结,胶结物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中期主要是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晚期为含铁白云石。侏罗纪柴北缘腹部地区经历了由封闭咸湖向开放型湖盆的转变过程,δ13C值为-16.77‰~8.01‰和δ18O值为-18.52‰~-8.34‰,古盐度值(Z)和古温度分别为86.50~133.72 ℃和67.81~142.19 ℃,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B期。古近系(E1+2、E31、E32)形成于开放水体环境,δ13C值为-8.71‰~-2.40‰,δ18O值为-16.62‰~-8.77‰,古盐度和古温度分别为102.85~116.16 ℃和63.03~117.28 ℃,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和下油砂山组(N21)也形成于开放水体环境,δ13C值为 -6.81‰~ -3.80‰和δ18O值为-12.73‰~-6.13‰,古盐度和古温度值分别为107.65~114.89 ℃和25.54~88.93 ℃,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不同层位碳、氧同位素含量基本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仍存在个别点呈现相反的趋势,可能与大气淡水有关。其碳酸盐胶结物成因机制既包括有机成因也包括无机成因,早期主要受大气淡水淋滤作用,中期主要是有机质热解脱羧作用提供碳源,晚期主要为生物成因碳酸盐,同时也含有少量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胶结物是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矿物类型是菱铁矿、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其中菱铁矿胶结物主要形成于同生到早成岩早期,具有最高的δ^13和δ^18值,分别为0.75‰和-10.22‰;铁白云石胶结物的δ^13接近同期海水,变化于-2.45‰和-2.98‰之间,δ^18值偏负,最低达-12.39‰,其形成于相对较早的成岩时间。方解石胶结物主要以粒状和连生胶结方式产出,粒状方解石具有复杂的多种成因机制,而连生方解石具有最低的δ^13值(-6.02‰)和δ^18值(-16.94‰),主要形成于成岩晚期,其成因与有机酸溶解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及粘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关。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方面,早期形成的菱铁矿和铁白云石胶结物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的影响是正面的,而晚期形成的连生方解石胶结物普遍占据长石溶解空间,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冷湖五号下侏罗统碳酸盐胶结物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侏罗统碎屑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可达36.5%,具有高含量的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中蒙脱石含量较低的特征。碎屑颗粒以线接触和凹凸接触为主,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镜下常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方解石3种主要的碳酸盐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δ~(13) C)值分布范围为-15.6‰~9.2‰,平均值为-3.2‰,具双峰分布的特征,第一个峰值出现在4‰左右,集中在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上段;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2‰左右,主要集中在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下段,代表有机来源碳的加入。氧同位素(δ~(18) O)值分布范围为-18.5‰~-8.3‰,平均值为-13.31‰。结合镜下鉴定结果可将碳酸盐胶结物划分为2期,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成岩阶段早期,直至早成岩阶段B期结束,主要为无机碳源,但其受生物产甲烷阶段伴生的CO_2影响较大,反映的古盐度偏高;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充填于碎屑颗粒的压裂缝和节理缝中,受到有机质脱羧作用的影响,碳同位素(δ~(13)C)值偏低。结合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以及元素比值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冷湖五号构造带下侏罗统沉积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沉积环境以淡水环境为主;晚期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环境以淡水—微咸水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河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砂岩普遍存在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利用镜下观察、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碳酸盐胶结物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环境、时期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安集海河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含铁方解石,形成于成岩晚期.受有机质演化及其流体运移的影响,δ13 CPDB值大多为-10‰~-3‰,δ18OPDB值多为-15‰~-10‰.古盐度计算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淡水环境;大部分方解石为晚期较高温度下形成的.有机酸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应于δ13 CPDB值负偏移的井段.碳酸盐胶结物充填粒间孔隙,使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的岩心、薄片观察,依据填隙物的种类和含量,将东河1油藏东河砂岩隔夹层分为钙质隔夹层、(含)泥钙质隔夹层和泥质隔夹层3类,以钙质隔夹层和(含)泥钙质隔夹层为主,泥质隔夹层相对不发育。隔夹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早成岩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物类型包括方解石、菱铁矿、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根据岩相学和阴极发光特征的不同,识别出4期碳酸盐胶结物,各期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和流体来源存在一定差异。第Ⅰ期胶结物为连晶或粗大片状的无铁无镁方解石,Fe、Mn元素含量很低,形成于未埋藏或浅埋藏与海水沟通的开放、氧化环境,钙质来源于海水;第Ⅱ、Ⅲ期胶结物沉淀于点-线接触的颗粒间,Mn元素含量显著上升,形成于半封闭-封闭的成岩环境,钙质流体来源于第Ⅰ期胶结物或同沉积期的碳酸盐颗粒的溶解;第Ⅳ期胶结物为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具交代石英、长石矿物的特点,Fe元素含量远高于Mn元素含量,形成于相对深埋的还原环境,其形成与长石的溶解有关。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马海凸起北部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中存在2种方解石胶结物类型,即它形泥晶方解石胶结物和半自形微晶方解石胶结物;其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在-7.1‰~-3.3‰,平均为-4.9‰;氧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在-11.3‰~-9.6‰,平均为-10.3‰;古盐度Z值分布范围为107.0~115.6,平均为112.1.说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与早成岩阶段的有机质脱羧基作用有关,有少量有机碳的加入,成岩流体主要是来自碎屑和大气中的淋滤淡水.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五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为主,颗粒间云母等塑性岩屑被挤压变形,说明经历过较强的压实作用。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达到了22.74%,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及伊/蒙混层为主。碳酸盐胶结物类型主要以方解石为主,仅含有少量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含量测定表明,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范围在-6.88‰~-3.8‰之间,平均为-5.39‰;氧同位素(δ18 O)值分布范围在-12.74‰~-6.98‰之间,平均为-10.18‰;根据碳氧同位素含量推算古盐度Z值分布范围为107.65~114.89,平均值为111.34;碳酸盐沉淀温度分布范围为52.34~88.93℃,平均值为72.08℃。结合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冷湖五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储集岩目前所处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A期,在沉积时期气候稳定且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长6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划分为三期,并对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长6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以铁方解石、铁白云石为主要类型。沉积阶段和早成岩阶段A期方解石胶结物的成因与铝硅酸盐矿物的水化作用有关。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主要与酸性流体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粘土矿物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储层中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理。根据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分、产状和赋存状态,从矿物学和成岩序列的角度区分出3期胶结物类型,即早期方解石(含少量菱铁矿)、中期的铁方解石和晚期的铁白云石。多期胶结物氧碳同位素计算的Z值表明,珠海组早期碳酸盐与干旱陆相湖泊环境有关,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直接从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介质中析出的产物;中期的铁方解石和晚期的铁白云石明显晚于早期方解石,在3 000~3 500m深度段内,珠海组中碳酸盐胶结物的δ13C值明显向负偏移(-6.3‰~-14.1‰),并与自生高岭石含量升高段和次生孔隙发育带呈很好的对应性,表明中晚期碳酸盐的碳主要来自有机酸脱羧产生的CO2。而长石类颗粒溶解提供了Ca2+离子,随着有机酸的消耗,成岩环境逐渐由酸性向碱性转变,还原性增强,孔隙流体中Fe2+和Mg2+很容易和CO2结合进入碳酸盐矿物晶格,形成中晚期含亚铁的碳酸盐胶结物,并充填在残余原生粒间孔和各类次生溶孔中,对储层物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莹莹  黄思静 《岩性油气藏》2012,24(2):48-52,71
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油气储层和产层,方解石胶结物是导致储层致密的重要因素之一。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元素组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方解石胶结物除常见的粒状胶结物和嵌晶式胶结物外,还存在较少泥微晶结构方解石。泥微晶结构方解石是同沉积的湖相内杂基;沉积期后形成的粒状和嵌晶式方解石胶结物具多种成因机制,其中在早成岩阶段A期沉淀的方解石胶结物与铝硅酸盐矿物和变质岩、岩浆岩岩屑的水化作用有关;铁方解石胶结物充填于原生孔隙的同时,还充填于骨架颗粒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中,其形成与有机酸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和黏土矿物的转化作用有关,为早成岩阶段B期沉淀作用的产物。大多数方解石、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方解石是大庆长垣深层砂岩中广泛分布的一种胶结物,同时方解石胶结作用是大庆长垣扶余油层致密储层的控制因素之一。以方解石胶结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包裹体测试和碳、氧同位素分析,查明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砂岩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粘土以I/S(伊/蒙混层)+I(伊利石)+K(高岭石)组合为代表。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C,PDB)分布范围是-20.3‰~-3.2‰,氧同位素(δ18O,PDB)的分布范围是-25.3‰~-20.3‰,平均值为-22.67‰。碳、氧同位素分析数据的计算表明,碳酸盐的相对古盐度值(Z)介于73.92~109.89,表明其形成时的古流体均为矿化度较高的淡水;方解石的形成温度为80~100℃。方解石胶结物的同位素显示,其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暗示其"碳"来源为有机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三水盆地布三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组成特点及成因,开展岩矿鉴定、成岩演化分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布三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普遍含铁,矿物组成主要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范围较集中,在-6.4‰~-4.3‰之间,平均为-5.6‰,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范围为-15.5‰~-11.2‰,平均为-13.1‰,碳源分析表明其形成与有机脱羧作用有关;计算古盐度Z值分布范围为107.5~112.5,平均值为109.3,反映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淡水环境;计算古温度为78.5~108.8℃,平均值为91.8℃,结合成岩演化分析,推测碳酸盐胶结物总体形成于中成岩阶段早期;计算古埋深为1 850~2 800m,对比现今700~1 550m埋深,推测该段砂岩具有"曾经深埋、后期抬升"的特点,平均被抬升约为1 200m。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胶结物是酒西盆地石油沟油田古近系白杨河群间泉子组(N1b1)M油组砂岩储层中最重要的自生矿物,其含量及分布是储层定量评价的主要参数。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认为,该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白云石胶结物,胶结物分布范围为2.11%~56.39%,平均为12.93%。碳酸盐胶结物以基底式、孔隙式结构为主,部分斑点状、环边状。研究表明,不同微相砂体中碳酸盐胶结物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其中沙坝微相含量最高,平均为14.6%,河心滩微相含量最低,平均为8.09%,而滞留沉积微相含量居中,平均为7.73%。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δ18O(PDB)值为-11.14‰~-3.25‰,δ13C(PDB)值为-7.32‰~-0.42‰,显示了该区碳酸盐胶结物来自淡水—微咸水环境,与溶解—沉积作用相关。δ13C、δ18O 值呈现由深部到浅部逐渐变小、变轻的趋势,说明由深到浅大气淡水影响逐渐增强,水体盐度减小,成岩温度逐渐增高。研究还发现,碳酸盐胶结物δ18O、δ13C值的分异与油气富集程度具较好的分区性,油浸—含油级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富集δ13C,油斑—油迹级砂岩缺少δ18O同位素,荧光级砂岩胶结物同时缺少δ18O和δ13C同位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化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碎屑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问题,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区珠海组储层砂岩开展了系统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阶段A期及晚成岩阶段A1期共3期碳酸盐胶结;同生成岩期发育基底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与该时期孔隙流体在弱碱性成岩环境中过饱和析出有关;早成岩阶段A期发育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该期胶结物质来源包括生物化石骨架颗粒溶解、铝硅酸盐矿物水化作用及早期残余孔隙流体等;晚成岩阶段A1期发育少量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该阶段末期成岩环境逐步转变为弱碱性-碱性,在较大埋深、较高温压条件下,强烈的水-岩反应释放出Ca2+,Fe2+及Mg2+等离子并进入孔隙流体,导致末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过饱和析出;碳酸盐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包裹碎屑颗粒,充填粒间孔隙,极大地破坏了储层物性,中期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进一步缩减了孔隙空间,晚期碳酸盐胶结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充填粒间孔隙并交代碎屑颗粒,使砂岩进一步致密化。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有利区带预测及勘探目标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沉积矿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对珠海组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大于5%时,储层物性随其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砂岩薄片鉴定结果显示,珠海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和类型横、纵向呈明显规律分布。胶结物含量珠海组一段和二段高于三段,南断裂带高于凹陷中心。胶结物类型以中期铁方解石和晚期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发育部分菱铁矿和白云石,局部发育早期连晶方解石。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且一定程度受淡水影响明显,其物质来源表现为长石的溶解和粘土矿物的转化为其形成提供丰富的钙来源,钙质有孔虫的溶解也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砂岩储集层中最重要的胶结物,其主要类型有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在不同层位上分布类型有较大差别,总体含量随地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偏光显微镜及SEM研究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呈充填粒间孔隙、交代矿物以及泥微晶环边赋存。碳、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各种类型自生碳酸盐胶结物具有多期次、长时间的沉淀过程,其沉淀温度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该区碳酸盐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海洋碳酸盐岩岩屑的后期溶解、蒙脱石的伊利石化、相邻泥岩的压释流体以及长石和暗色亚稳定矿物的溶解等。由于碳酸盐胶结物较大规模地堵塞了孔隙,在个别部位形成了分割储集层的致密钙质层,且缺乏后期溶解作用,使其成为延长组储集层致密超低渗的一个重要因素。图7表2参36  相似文献   

17.
以川西坳陷中段龙门山前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和下沙溪庙组气藏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地层水化学参数、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组成、Fe–Mn元素含量差异明确了储层流体特征,并结合孔隙类型差异对天然气的运移方式和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下沙溪庙组地层水表现出高矿化度、高Na+/K+、高Ca2+、高HCO3–的特征,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碳氧同位素值,相对较高Fe、Mn元素含量,储层孔隙类型以方解石溶蚀孔为主;上沙溪庙组地层水表现出低矿化度、低Na+/K+、低Ca2+、低HCO3–的特征,方解石具有相对较高碳氧同位素值,相对较低Fe、Mn元素含量,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储层流体特征差异表明,断层是龙门山前上沙溪庙组和下沙溪庙组天然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其中,下沙溪庙组气藏受下部热流影响较大,天然气以水溶相运移为主;上沙溪庙组气藏受下部热流影响较小,天然气以游离相和扩散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18.
川西洛带气田沙溪庙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薄片观察、鉴定可知,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原生粒间孔普遍发育,次生孔隙类型多而复杂,成岩作用以及填隙物成分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经粘土矿物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将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中成岩A期、B期4个期次。早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石英Ⅰ级次生加大使原生孔隙度迅速降低至10%~15%左右;早成岩B期,碳酸盐胶结物和硬石膏胶结物大量出现,孔隙度丧失至不足10%;到中成岩A期,由于强酸性水的存在,开始出现Ⅱ级石英加大边和自生高岭石沉淀;中成岩B期,溶蚀作用不断加强,对孔隙改善作用明显;整个中成岩阶段,孔隙不断的消长演化,孔隙度下降到4%~9%,并最终形成低孔低渗的致密性储层。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8 油层组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胶结物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8 油层组最重要的自生矿物,主要类型为铁方解石,另有 少量的白云石和铁白云石。镜下观察、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分析及铁氰化钾染色实验分析证实,方解 石胶结作用从早成岩阶段持续到晚成岩B 期。早成岩阶段形成少量的无铁方解石,到晚成岩期,因有机 质在热催化作用下脱羧而形成大量铁方解石。这种后期形成的铁方解石以半基底式-基底式胶结充填剩 余粒间孔隙,大大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0.
饶阳凹陷中深层储集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其类型和分布极大影响储层孔隙特征。为明确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利用岩心、薄片、电镜、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对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成因、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少量,存在3期碳酸盐胶结物,不同期次胶结物的类型、成因不同。平面上,不同区域胶结物成分和含量差异性明显,席状砂微相是碳酸盐胶结物有利发育区,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砂泥接触的顶底面附近,距离接触面越近,胶结物含量越高。碳酸盐胶结物影响储层孔隙特征,胶结物含量越高,孔隙结构越差,碳酸盐胶结物控制储层类型,与孔隙度和渗透率负相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早成岩期胶结物对储层物性起建设作用,中成岩期胶结物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