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决定了砾岩油藏总体开发效果较差,尤其是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常常出现"两快"、"两低"现象,即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注水利用率低,剖面动用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剩余储量难以调动,油藏开发后期挖潜调整难度较大。根据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特点,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量化了剩余油分布,并对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提出油藏合理开发方式及开采技术界限。根据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成果实施二次开发调整,新井初期产能及剩余油与数模剩余油研究及预测结果符合率达90%,表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制定高效科学合理开发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33个砾岩油藏的开发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法,提出了一个适于预测砾岩油藏注水采收率的相关经验公式。该公式与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一些经验公式相比,预测精度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3.
与国内东部砂岩油田比较,克拉玛依砾岩油田具有沉积、构造复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很强。注水开发效果差的先天不足。多年来,通过油藏精细跟踪描述和三雏地震精细解释,逐步细化了油田内各油藏的精细地质模型和水驱模式,明确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在采取调整、完善开发井网,多方式优化注水以及油水井配套措施后,建立了一套符合油藏实际,满足开发要求的油藏注入水驱压力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蒸汽热采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采机理分析,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无论从其储层结构,还是从埋藏深度来看,都是适合热采的。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实践表明,注水开发的Ⅲ类砾岩油藏,在油层上部具有可观的剩余油,适时转入注蒸汽开采可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六东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六东区克下组油藏是克拉玛依油田早期注水开发的Ⅲ类砾岩油藏,经历了冷采、注水、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不同开采阶段,为新疆油田重要的热采生产区块。 本次从该油藏静态研究入手,结合动态开采特征,对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分布等进行描述,精细刻画油层非均质性以及油、汽、水分布特征,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为全面认识评价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调整跟踪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根据热采机理分析,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无论从其储层结构,还是从埋藏深度来看,都是适合热采的。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实践表明,注水开发的Ⅲ类砾岩油藏,在油层上部具有可观的剩余油,适时转入注蒸汽开采可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砾岩油藏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解决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动用程度差异较大等问题,基于砾岩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在综合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剩余储量和油相流动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砾岩油藏水驱开发潜力评价指标集,进而根据油田的开发动态变化特点,以不同面积单元为研究对象,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不同单元的开发潜力进行无监督分级,建立了一种客观、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新疆BH油田的开发潜力分级评价,所得的评价结果与油田地质和开发状况(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相符。其结果有助于分区实施开发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红山嘴砾岩油藏开采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山嘴油田属克拉玛依Ⅱ类砾岩油藏,已有20多年的注水开发历史,虽然采出程度较低,但综合含水率较高,注采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该油田主力区红48断块克下组油藏,在室内和矿场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油藏后期水驱、聚合物驱和深部调驱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条件下,水驱开发油藏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标定采收率;聚合物驱能够实现稳油控水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但措施成本高和需要改善配液水质;深部调驱技术虽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略次于聚合物驱开发,但能较好地克服聚合物驱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分析认为,深部调驱技术是目前条件下改善该油藏开发效果较好的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9.
江厚顺  叶翠  才程 《特种油气藏》2012,19(3):132-135,158
新疆油田六中东区砾岩油藏非均质性极强,部分层系存在明显水流优势通道,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利用生产动态数据识别了水流优势通道,结合剩余油分布研究,优选了18注28采s37层系开展深部调驱先导试验,设计了高强度缓膨颗粒、常规体膨颗粒、凝胶等段塞式组合,优化了配方,现场应用增油效果明显,达到了调驱目的,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砾岩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极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较差.为此,针对相变快、储集层连续性较差的浅层砾岩油藏,提出了采用弓形井多级水平缝压裂改造的方式,以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基于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西北区块的地质模型,对高含水砾岩油藏进行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在此数值模型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长春弱挥发油油藏的开发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春油田是1988年发现的弱挥发油油藏,油田属于断块油气藏,油田开发采取边外注水,高速开发的政策。1990年达历史最高年产油量63.4×104t,1994年降为7×104t,1999年已降到2.85×104t,综合含水从初期的不含水增大到86.3%,油田处于晚期开发。油田开发表现的特征与溶解气驱开发类似。预测采收率仅为27%左右,较数值模拟理想方案低23%。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了该油藏的地质特点和烃类流体类型,总结了油田开发的历程、开发特征和开发经验。提出了开发挥发油及弱挥发油油藏,保持饱和压力以上是开发好此类油藏的关键,应列为此类油藏开发的最重要原则。强调了数值模拟技术在油气藏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5)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测井资料、油层平百非均质分布、小层沉积相分析和数值模拟法,研究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5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出,开采剩余油应采用完善注采井网,卡堵特高含水层,高渗透层注水,中低渗透层采油,平面小范围非均质变差部位综合调整挖潜,大范围变差部位钻加密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环内油井气窜,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气顶油藏过程中的设计方向、水平段的纵向位置和初期合理采油速度,得出了在适应海上油田实际操作前提下,要提高油环油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水界面之上1/3(12m)处,采油速度控制在5.6%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水平井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单井初期产能,有效抑制气顶气窜。  相似文献   

14.
平湖油气田是东海油气区第一个投入开发的油气田 ,H2油藏是平湖油气田的主力油藏。该油藏是底水油藏 ,储层和原油性质均很好 ,其原油地质储量占全油气田原油地质储量的 38.97%。在对 H2油藏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 ODP设计作适当调整的建议及油藏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继注水后向轻质油油藏注空气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许多处于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阶段的轻质油油藏,注入空气具有多种提高采收率机理和作用,尤其是深部油藏,可获得独特的经济技术效果。本文介绍有关注空气的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与先导试验设计,同时探讨这种工艺方法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13西块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原油田文13西块纵向和平面非均质严重,油水分布规律性不强。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田开采历史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了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同时还设计了4个开发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推荐出最优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王端平  柳强 《石油学报》2000,21(6):111-116
通过对胜利油区多个复杂断块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实践,紧密围绕复杂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运用现代油藏描述技术,针对复杂断块油田开发中后期进人高含水产量递减这一突出矛盾,为了提高采收率、挖潜剩余油,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单元的细分对比、自然断块的划分、徽型构造、与地层单元和断块划分紧密结合的沉积微相分析、储层非均质、储层空间封闭单元、精细油藏类型、流体模型、储量复算、油藏地质模型等及其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采用的技术路线,提出了自然断块、储层空间封闭单元、精细油藏类型等关健概念,并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五号桩油田桩75块特高含水期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开发调整方案,采取钻补充完善井、改变液流方向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为了验证CO2混相驱在此类油藏的适用性,掌握其提高采收率的程度,以大庆榆树林油田为依托,进行了原油的细管试验与微观试验、天然岩心的驱油试验以及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CO2与榆树林油田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试验与数值模拟测试了不同驱替方式在天然岩心上的采收率,二者非常吻合。试验表明:CO2混相驱可以应用于榆树林油田;天然岩心试验无水混相驱可以提高采收率19个百分点以上,水气交替可以提高采收率10~19个百分点;注入1个气体的合适段塞可以减少水对混相的影响,更大程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表明CO2混相驱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高高含水期裂缝性碳酸盐潜山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是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在分析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作了预测。剩余油的形成与储层层的储集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可分成微观和宏观两种,预测该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岩块油水界面以上,远离主断层井区,井间油水界面低凹区,流动屏蔽层完整分布部位以下以及水淹带Ⅲ类储集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