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MTO装置甲醇在高温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产物中有甲酸、乙酸等小分子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对设备都有强烈的腐蚀性。为此在含有乙酸的高温水蒸气容器中进行了腐蚀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分别在乙酸浓度增高或乙酸温度升高时,20G和15Cr Mo腐蚀速率加快,S31603和S32168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几乎不变;在530℃时,20G和15Cr Mo的腐蚀速率可达到0.75 mm/a;S32168或S31603耐腐蚀性能优异,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腐蚀速率均小于0.002 5 mm/a。根据该试验,DMTO装置反应系统高温部位设备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内件选用S32168,设备外壳体选用常用的材料Q245R并适当增加腐蚀裕量,自第一套DMTO装置安全运行近五年来,证明DMTO装置反应系统等高温部位的选材,可完全满足DMTO装置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态挂片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储罐材质、储罐底液、腐蚀时间对特定油品储罐底液腐蚀的影响。研究表明:Q235B钢挂片在浓凝缩油底液、重溶剂油底液、加氢稳定原料油底液中的腐蚀速率相对于柴油底液和加氢改质原料油底液大;Q235B钢随时间的延长而腐蚀速率逐渐变小;Q235B钢的腐蚀速率时大于16 MnR钢的腐蚀速率。将腐蚀后的挂片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腐蚀产物在挂片的表面堆积成点状,形成塞状脱成分腐蚀。腐蚀后的挂片的能谱分析表明,Q235B钢在重溶剂油储罐底液中腐蚀后生成产物的主要是铁氧化合物和CaCO_3,主要发生了氧的去极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SIM—1气举井固体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矿化度的弱酸性采出水中的CO2引起了文东油田高含水气举采油井生产管柱的严重腐蚀,研制了固体状缓释性酰胺咪唑啉缓蚀剂SIM-1(有效成分75%),简要介绍了制备过程。室内评价表明:①直径40mm、长400mm的园柱体60℃时在油田采出水中的溶解时间,在静止水中大于15天,在流动水中大于5天。②在60℃的常压CO2饱和3%NaCl溶液中,50-100mg/L的SIM-1可有效地保护A3、N80和J55钢材。③SIM-1与油基清蜡剂配伍。④电化学测试表明SIM-1为控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蚀 剂。在文东油11口气举井试用,SIM-1缓蚀剂投入井底,使其在采出液中浓度维持在100mg/L左右,投加周期为21-35天。第一周期末,井口采出水含铁平均由193mg/L降到76.9mg/L,对N80钢的腐蚀速度平均由0.7892mm/a降到0.02162mm/a,井筒挂环腐蚀速率(一口井)由0.8944mm/a降到0.07300mm/a。  相似文献   

4.
模拟川东某气田气井封隔器失效后套管面临的腐蚀环境,利用自制高温高压釜进行VM110SS套管钢在总压18MPa、CO2分压0.54MPa、H2S分压0.41MPa、温度30~150℃条件下的腐蚀实验,得出了该气井工况下温度对VM110SS套管钢腐蚀速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方法对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M110SS钢的平均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气液相腐蚀速率最大值出现在90℃。在90℃气相中腐蚀速率为0.838mm/a、液相中腐蚀速率为1.130mm/a,发生极严重腐蚀。所有实验温度条件下,试样均发生均匀腐蚀,且腐蚀产物以硫铁化合物为主。本实验为酸性气田在不同井深及温度条件下套管的腐蚀状况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CMB-4510A缓蚀剂快速评定仪研究腐蚀溶液中曼尼希碱、硅酸钠及钼酸钠的单一配方以及复配对316L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曼尼希碱、硅酸钠和钼酸钠各自的单一配方对316L钢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其中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75%,硅酸钠和钼酸钠质量浓度分别为150 mg/L和200 mg/L时表现出较好的缓蚀效果。当曼尼希碱缓蚀剂为主剂与硅酸钠和钼酸钠复配使用时,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5%,硅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5%和钼酸钠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二元复配缓蚀荆的缓蚀效果更佳,明显高于单组分缓蚀剂。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5%,硅酸钠和钼酸钠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mg/L与50 mg/L时缓蚀效果更好,腐蚀速率为0.04mm/a,复配缓蚀剂具有协同效应,并且对316 L钢的,羔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地质状况复杂,产出液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产出液Cl-含量为3~11×104mg/L、矿化度为(7~22)×104 mg/L、HCO3-为50 ~ 400 mg/L、井底温度高迭130~150℃、pH值低(5.5左右)的特点,腐蚀性较强.通过对采油一厂10口油井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并含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μg/g)后,腐蚀速率由0.0913 mm/a降为0.0223 mm/a,总铁值由36.1 mg/L降为26.6 mg/L;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14井次,防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涠洲12.1海上油田生产污水温度高(85--90℃)、Cl^-浓度高(12.5~17.8g/L)、矿化度高(30--40g/L),因而具有较大腐蚀性,且成垢离子HCO3^-、Ca2^+、Mg^2+等浓度高,SI值为1.96--2.00,结垢性也较强。针对此状况研制了咪唑啉类缓蚀阻垢荆NY-HGA。80℃下在该污水中加入40mg/L的NY-HGA,使A3、N80、K0—95钢的腐蚀速率分别由0.084、0.080、0.068mm/a降至0.059、0.064、0.063mm/a(同时加入20mg/L脱氧荆),使污水结垢率降低96.2%。在涠洲12—1油田生产系统进行NY-HGA应用试验,用美国Corrpro公司的旁通式腐蚀仪在线监测排海污水的腐蚀速率,在原处理工艺条件下(48mg/L缓蚀剂IMC-80-N+56mg/L阻垢剂V402+67mg/L清水剂JPA-Ⅱ)腐蚀速率为0.08806mm/a,只加清水荆时腐蚀速率高达0.8663mm/a,不加阻垢荆而改加37mg/L NY-HGA时腐蚀速率为0.02475mm/a,只加清水剂和NY-HGA时腐蚀速率为0.03162mm/a。因此,在涠洲12.1油田用NY-HGA代替IMC-80-N和V402可满足油田腐蚀控制要求.图5表4参5.  相似文献   

8.
原油动态腐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原油酸值较高,为3.46mgKOH/g,硫质量浓度较低为2928mg/L,氮质量浓度为4624mg/L,因此该原油在加工过程中高温部位主要表现为环烷酸腐蚀,同时低温部位和氮有关的腐蚀会明显加剧。高温动态腐蚀评价结果表明:该海上原油由于酸值较高,腐蚀性能较强,对于Cr5Mo和20g在330℃、液体冲刷速率25m/s条件下,腐蚀速率高达7mm/a以上,因此加工该种类型原油时上述两种材料应避免使用;Ocr13和OCr18NilOTi与Cr5Mo和20g相比耐蚀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但二者在300℃左右存在腐蚀速率拐点,高于此温度点Ocr13和Ocr18NilOTi的腐蚀速率急剧增加;316L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耐蚀性稳定,腐蚀速率在0.1mm/a左右;加工该种类型的原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考虑确定一温度点,高于此温度点,使用00Cr17Ni14Mo2及其以上的材料;低于此温度点可以选择18-8型不锈钢代替316型不锈钢。  相似文献   

9.
受制氮工艺影响,在氮气阻溶过程中,注入的氮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导致井下及井口金属材质出现腐蚀,影响后期储气库的安全平稳运行。通过室内高温高压腐蚀失重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面分析技术,分别测试了氮气阻溶造腔工况下氮气浓度、井下温度和井下压力对N80套管在高矿化度盐水环境中的气液两相腐蚀速率,量化了不同因素对管柱腐蚀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现场工况条件下,氮气浓度从80%增加到99.99%,液相腐蚀速率由1.362 9 mm/a降为0.041 9 mm/a,气相腐蚀速率由0.0176 mm/a变为无腐蚀状态;温度从10 ℃增加到40 ℃,液相腐蚀速率由0.341 4 mm/a升高到0.482 9 mm/a,气相腐蚀速率由0.0051 mm/a升高到0.0089 mm/a;压力从10 MPa升高至14 MPa,液相腐蚀速率由0.544 2 mm/a升高到0.605 9 mm/a,气相腐蚀速率由0.006 6 mm/a升高到0.008 9 mm/a。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氮气阻溶造腔实际工况下,当氮气浓度高于95%时,N80造腔管柱气液两相腐蚀速率可满足3~5年的造腔需求,认为95%氮气浓度作为阻溶剂的使用纯度下限,可为氮气阻溶造腔现场操作及制氮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M油田A油层CO2分压达0.1~0.2MPa,地层温度约80℃,Cl-质量浓度为140000 mg/L,为研究优选M油田A油层油井含CO2环境的油套管钢,设计加工现场腐蚀挂片测量装置,在现场对6种低合金钢和不锈钢进行90天的挂片测试,发现低合金钢和低Cr钢发生严重局部腐蚀且平均腐蚀速率高;不锈钢13Cr和超级13Cr钢平均腐蚀率较低,可满足使用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性、耐蚀性,推荐13Cr作为开发A油层的油套管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