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波 《石油实验地质》2022,44(6):981-988
为明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运聚特征,指出下步油气勘探方向,利用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油气来源、输导体系及油气运聚方式进行了研究。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来自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断层与下古生界风化壳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其中北东向断层与东西向盆倾断层活动时期与渤南洼陷生烃期一致,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之一;下古生界潜山顶面风化壳厚度大,物性好,渗流能力强,可以作为油气远距离横向运移的良好输导层。原油主要充注方向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西排山与渤南洼陷通过孤西1号断层对接,渤南洼陷生成的油气可直接运移到西排山中聚集成藏;而对于中排山和东排山,油气首先沿埕东断层和孤北断层向东运移至潜山低部位,然后沿下古生界风化壳向高部位运聚成藏;同时中排山油气也可以沿东西向盆倾断层F1或F2走向运移进入东排山。西排山中部、中排山北部埕东断层上升盘及整个东排山是研究区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孤北潜山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孤北潜山带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轻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孤北潜山带天然气主要有3种成因类型,即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气。其中,义155、孤北古1井天然气为煤型气,渤601、渤深6井天然气为油型气,孤北古2、渤古4、义132等井天然气为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气。结合该区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孤北潜山带天然气碳同位素和轻烃呈规律性变化,自西向东从第一排山至第四排山碳同位素逐渐变重,甲基环己烷指数和苯指数逐渐增大,天然气成因类型从油型气过渡到煤型气。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的分布明显受气源岩和断层的控制,其中油型气主要分布在第一排山,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气分布在第二、第三排山南部靠近孤北断层地区,煤型气主要分布于第二、第三排山北部远离孤北断层地区及第四排山。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孤北-渤南地区深层天然气来源多,成因复杂,混源现象普遍。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轻烃组成和伴生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多种指标,并与邻区天然气进行对比,判识了该区渤古4潜山奥陶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认为该区天然气主要为高成熟油型气,混有部分煤成气。 依据天然气与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成藏地质条件,明确了天然气的来源,认为渤古4潜山天然气主要源自渤南洼陷Es产气源岩,混有孤北C—P煤成气,伴生油具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气源岩热演化生烃史、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天然气轻烃及构造活动综合分析,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时间和期次.研究表明,孤北潜山带存在2期不同成因天然气的充注过程:煤成气于新近纪馆陶沉积晚期充注、油型气于新近纪明化镇中期充注;渤南洼陷油型气藏存在沙一末至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期至现今的2次充注过程,以第二期充注为主.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系的成藏期有明显差异,构造低部位气藏形成时间早于高部位.  相似文献   

5.
孤北地区孤北斜坡带是一个总体倾向北和北西的洼陷缓斜坡构造单元,主要供油洼陷为渤南一孤北洼陷。在中生代末,燕山运动晚期,以孤西断裂带为代表的北北西向断裂系统和以孤北断裂带为代表的北北东向断裂系统发生了以升降运动为主的强烈活动,该断裂活动一直持续到馆陶末期。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孤北斜坡带主要发育了孤北21、孤北34、孤北35等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断层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密切相关,通过对研究区断层活动、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运移路径等的研究,探讨了该区断层输导与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埕南断层是研究区唯一的油源断层,其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停止活动时间逐渐变晚;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为埕东地区主要供烃层系,与洼陷相比,洼陷东部热演化程度更高、供烃能力更强。埕南断层活动性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匹配关系控制其输导油气的能力,二者匹配性越好,断层输导能力越强、输导量越大,油气运移距离就越长。油气具有从洼陷区到埕南断阶区再到埕东凸起运移的趋势,并沿埕南断层存在埕古12井、埕古13井、埕92井等多个注入点,且注入点一般都分布在构造脊上,断层和构造脊共同控制了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和指向。  相似文献   

7.
渤中A区位于渤海海域的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前期勘探重点为潜山与古近系,而新近系的含油气性日益引起重视。从油气输导体系研究入手,明确了断层垂向输导油气是新近系成藏的关键,通过断层样式、断层活动性的分析,认为背形负花状构造及断层活动差异共同控制新近系差异成藏,并指示构造脊部位是油气优势的运移方向。另外,利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对研究区断层分形特征进行研究,构造脊部位断层分形分维数值较高,表明构造脊部位油气运移效率较高,佐证了常规方法的论断且对断层输导体系进行半定量-定量的评价。近期钻井在构造脊部位的新近系有良好发现,证实了断层输导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潜山油气成藏的特色在于“源-径-藏”三者中“径”的相对独立性和复杂性。车西地区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油气并非呈“面”状而是呈收敛“线”状沿阻力最小方向运移,油气沿此优势方向可做长距离运移。不同油气运移通道的优势路径各有不同:连通砂体输导层的输导能力主要取决于砂体的孔渗性能,物性好、排替压力低的主力相带沉积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断裂输导体的输导能力是由于断裂活动开启而形成的,断层活动的强度和时间控制了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形成;而地层不整合面输导体,因其分布范围广,输导能力强,油气在其中运移时将逐渐向潜山构造脊汇聚,并通过控山断层两侧灰岩的接触,形成阶梯状向高部位运移的优势路径。由于输导体系优势运移路径的不同,使得车西地区陡坡带和缓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孤北斜坡带隐蔽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孤北断层持续不均衡发育形成孤北斜坡带沟粱相间、陡缓变化的古地貌,古地貌控制了隐蔽圈闭的平面分布。由多旋回性构造运动造成沉积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隐蔽圈闭在斜坡带同一位置的垂向变化。斜坡带断层与砂岩发育带配置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它的走向决定着隐蔽圈闭的成藏。在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下,孤北斜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了平面上围绕孤岛凸起呈环带状分布,纵向上从孤北洼陷到孤岛凸起地层逐渐变新的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孤北东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欠压实带和孔隙流体压力特征,孤北东地区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孤北洼陷主要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烃源岩,通过单井成藏演化史图确定了各层的成藏期。连络体系在研究区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连络体系有断层、不整合面、盆地边缘岩性岩相变化带。孤北洼陷运移来的油气直指几个山梁,特别是渤3井山梁。东北部油气源相对较少,局部地区油气难以到达。沙河街组中、下部的自源高压成藏动力学系统有利于隐蔽圈闭的成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埕岛潜山油气成藏规律,以指导该区潜山油气勘探有利目标优选,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原油物性等资料,系统进行了埕岛潜山精细油源对比、油气藏特征和油气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埕岛潜山明显受埕北20断层和埕北30北断层控制,分割为西、中、东排山,受源储配置、输导方式等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西、中、东排山油气来源、运聚过程和富集规律各异。西排山以埕北凹陷控盆的埕北断层为油源断层,油气垂向运聚为主,在埕北断层上升盘的断鼻和断块圈闭成藏,表现为含油面积小且独立、顶部风化壳油藏富集的特点;中排山以埕北20断层和一系列北北东向走滑断层为油源输导断层,渤中凹陷生成的油气沿走滑断层走向运聚,再侧向分配至邻侧圈闭中聚集成藏,表现为油气沿大型走滑断裂带分布的特征;东排山的油气来源于黄河口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油气通过多套不整合和断裂复合输导体系在多层系富集。不同潜山油气差异性运聚的特点,决定了不同潜山勘探方向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进行叠合分析,认为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南屯组烃源岩供烃窗口、烃源岩断裂和破坏断裂、裂缝发育区、油气运移汇聚区、中期变形形成的断阶和断垒型潜山的共同控制。油气成藏具2种模式:油气沿断裂或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潜山顶部风化壳聚集成藏;油气沿断裂或裂缝垂向运移至潜山内部裂缝或破碎带聚集成藏。根据对各种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的分析,预测: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中部的贝17井区周围和敖瑙海洼槽中部的贝36井周围;较有利勘探区主要为霍多莫尔背斜带南部和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北部的贝5井周围。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13.
张多文 《录井工程》2005,16(3):69-72,80
该文从研究孤西低潜山地质构造特征入手,通过分析下古生界低潜山成藏条件及南北高点油气藏含油气差异性对比,指出低潜山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油源距离、运移通道,距油源越近,油气越富集、成藏规模越大,油性越好、成藏条件越有利,境易于成藏。为孤西地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深埋藏溶蚀特征及储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大部分孔隙是早期大气淡水成因,晚期埋藏溶蚀对孔隙形成来说一般只具有破坏性,因此其深埋藏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直到目前仍是被忽略的。本文通过对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的岩心描述和镜下观察,探讨并总结了埋藏溶蚀作用的特征。对桩古10井下古生界储集空间发育特征进行的分析表明,其残留马家沟组受后期埋藏溶蚀作用显著,各种次生溶蚀孔洞和扩容缝为主要孔隙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为复合型。复合型孔隙的形成主要是孤北洼陷巨厚的第三系沉积物压释水沿边界断层向高部位的桩西潜山运移并在埋藏条件下产生溶蚀而成。  相似文献   

15.
下古生界潜山作为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目标,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相继发现了以桩西潜山、埕岛潜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目前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通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深化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发现,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突破。通过对断层性质、活动时间等与圈闭有效性的分析,认为北东走向、古近纪之后不活动、压扭性质的走滑断层具有一定的封堵性能,为负向构造型、斜坡型潜山勘探指明了方向。基于沟通油源断层走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超压环境下油气可以沿着断层进行横向输导,激活了没有直接油气来源的潜山块体的勘探局面。通过对烃源灶压力系统和断层纵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在超压环境、向上输导不利的条件下油气可以沿断层向下倒灌运移,使源下潜山勘探看到了希望。在新认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钻探,在埕北313、埕北古斜14、桩古65和车古27等潜山先后获得成功,新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打开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辽河齐家潜山油气藏特征研究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齐家潜山储层岩性和物性等进行综合研究,并从构造运动、运移通道、生储盖配置等方面分析了潜山成藏条件:剧烈的构造运动控制了潜山的演化形成,为油气藏提供了良好场所;断层和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条件;圈闭与油气运移的时空配置关系,决定了能否聚集油气;良好的盖层使潜山圈闭聚集成藏。研究认为齐家潜山是倒装式成藏模式,并预测了潜山油气圈闭有利区为齐古6井区和齐2-12-14井区,对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海平湖气田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油气的物性和低分子正构、异构皖烃、芳烃、非烃及碳同位素资料均是较好的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它们的垂向变化规律显示天然气垂向运移的特征。根据这些指标的垂向变化规律,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气田八角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B井指向PHF井;放鹤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A井到PHD井、从PHD井再到PHE井。平湖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