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HART(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是美国ROSEMOUNT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一种用于现场智能仪表和控制室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HART装置提供具有相对低的宽带,适度响应时间的通信,经过30年的发展,HART技术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并已成为全球智能仪表的工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符合HARP协议的智能仪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合HART协议的仪表生产厂遍及国内外,在石油化工企业,使用符合HART协议的产品已成为一种趋势。介绍了符合HART协议的智能仪表的生产厂及其产品,并介绍了这种仪表在新疆独山子石化总厂炼油厂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Wireless HART无线智能仪表安装方式灵活,解决了传统的现场布线难题,具有组态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并具有远程诊断和维护功能。介绍了Wireless HART无线仪表的使用方式和详细配置方法,总结了无线通信技术与DCS完美契合、缩短工程周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HART协议基本概念、475手操器的基础知识、手操器与智能仪表的连接方式以及475手操器在智能仪表中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方法,能够了解和掌握基于HART协议的475手操器在智能仪表中的实际应用技能,以便有效维护和检修智能仪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如何将横河AMS站与安全栅进行连接,AMS站安装PRM软件,使用HART协议获取现场智能仪表的数据信息,便于仪表人员的维护,方便数据的存储,减少现场维护的工作量,实现装置的平稳运行,提高生产操作控制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的Wireless HART无线网络是由每一个基础的Wireless HART无线网络组合而成,所以基础的Wireless HART无线网络是完成Wireless HART无线网络设计的关键。通过网络的覆盖区域、网络的设备选型、与控制系统集成、无线现场设备供电和图形符号等五方面,介绍了Wireless HART无线网络工程设计中的特点和应用。根据现场无线设备的类型、刷新率等要求,从而指导无线网关数量的选择和智能无线设备刷新率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HART手操器在变送器检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HART手操器的结构原理和主要使用功能,通过HART手操器与变送器之间的信号通讯,来解决现场检定变送器(支持HART协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HART协议的提出、原理和HART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类举例并分析了HART协议从企业网络架构到具体测量回路等工业生产中的多个应用案例,介绍了HART协议在化工自动化中仪表设备数据管理和测量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应用。HART协议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服务于多种工业环境的数据通讯方案将对化工自动化中企业信息化框架搭构、现场设备信息管理和复杂环境生产对象监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过程控制系统迅速从分散型控制系统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发展,智能仪表将取代模拟代表。介绍了现场总线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基于现场总线的数字式电液执行机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AMS在HART通讯中的便利性,从HART概念和AMS的工作原理引开,简述其在Delta V和TPS两种不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应用,从最初的HART信号采集、信号串接、地址分配,到后期的故障排除,都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对化工厂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简要论述了AMS今后在现场总线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高性能压力控制器为核心硬件,结合多通道数据采样器和工控机等设备,针对智能压力仪表校准和检定的特点,研制并开发了压力仪表全自动检定及校准系统,实现了单套系统在满足精确度要求和计量检定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完成多台不同量程范围的智能压力表单程同步校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智能流体作为一种物理性能“可控”的智能材料,在航天、生物、医疗以及微电子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智能流体响应条件,将智能流体分为了外场可控智能流体(以磁流变流体和电流变流体为代表)和刺激响应可控智能流体(以智能水凝胶为代表),系统总结了智能流体的流变机理、研究现状,指出将纳米材料引入智能流体是目前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可应用于钻井液中的智能流体室内研究进展,分析了智能流体应用于钻井液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智慧油田发展需求,提出了开发智能钻井液、研发智能钻井设备以及智能钻井液操控系统是未来智能钻井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场总线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现场总线的应用领域,即过程自动化、工厂自动化与运动控制,着重分析现场总线在过程自动化方面的应用。适用于过程自动化的现场总线有FF,Profibus,Profinet与EPA,从应用的情况来看都不理想,重点就上述总线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化现场仪表与计算相结合的云控制系统CCS(Cloud Control System)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现场采用的天然气标准孔板为一次检测装置的流量测量系统,其主要为机械式和电动单元组合式仪表流量测量系统两种类型。前者系由感测元件因变形产生位移,通过机械杠杆放大驱动记录笔运动,记录纸则采用钟表机构驱动;后者的流量计量系统则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组合,通常仪表为差压、压力、温度变送器和记录仪表,或采用计算机进行压力、温度自动补偿和进行压力、温度、密度全补偿的智能流量仪,以及由此派生的其他测量系统。同时还介绍了这些系统的仪表流程图、主要构成和优缺点。最后指出了计量仪表需要认可和定期送检。  相似文献   

15.
浅层超稠油斜直水平井副管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浅层超稠油水平井的副管生产测井新技术。该技术采用特殊的井下测试仪器串和井口密封装置,通过泵送仪器输送法在副管内将测试仪器输送到水平井段的预定位置,经过一定时间的热交换平衡后,可通过测井钢丝或测井电缆逐点测试水平井段的温度变化,达到生产测井的目的。通过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及不停抽即可测试等优点,适用于斜直水平井的生产测井要求,解决了浅层斜直水平井段生产测井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智能化油气田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建设要点及国内外智能化油气田技术差异。智能化油气田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模型建立、决策与实施3个环节,其主要特征为"时效+协同+持续"。智能化油气田的核心是基于模型系统的最优化,包括4个层次:单井优化、生产优化、油气藏优化以及整体资产优化,最终追求的是系统的整体优化。智能化是智能化油气田建设的手段,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是其目的;数据是智能化油气田的基础与关键;智能化油气田决策的本质是基于模型的决策;建设智能化油气田需要高科技行业技术的配套支撑。中国与国外智能化油气田技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运作模式和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和研究团队、决策的时效性、不同专业人员的职责及开发对象等方面。图1参11  相似文献   

17.
李国昌  赵晓东  周乐挺 《焊管》2004,27(4):9-10
先进制造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敏捷、虚拟制造是先进制造的主要内容。如何实现多协同自治的敏捷和虚拟制造,其系统怎样构成,怎样进行智能化虚拟修改,以及怎样从虚拟制造过渡到实际制造,是当前虚拟制造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宏观地讨论了上述问题的基本实施策略。在敏捷、虚拟修改方面提出了专家系统修改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智能油井管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指出了钻井液脉冲无线随钻传输以及在井下用电池或涡轮发电机供电所存在的问题.先进的钻井、完井、采油技术需要既能由地面向井下输送足够的电能以电控井下仪表、传感器等钻井硬件,同时又能建立104~106bps的超高速率传输多类参数的有线实时双向闭环钻采信息"高速公路".介绍了智能钻柱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了智能油井管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功能、优点及发展前景,提出了智能钻杆的设计、研制方案及与智能钻柱配用的多种电控井下硬件等创新点,认为智能油井管是实现智能钻井、完井和建设智能油井以及智能化油田的技术关键和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19.
总结煤层气井排采控制工艺的发展历程,在现阶段自动化排采技术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智慧排采工艺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排采设备控制精度高,维护方便,综合运营成本低,目前在煤层气开发领域已大量推广,但是排采控制制度及设备参数的设定,全部依靠人工凭借经验手动设置,存在较为严重的不确定性。将机器学习算法与煤层气井自动化排采技术跨领域结合,进行智慧排采决策系统的开发,为煤层气井智慧排采提供准确的产能预测和排采制度设置,是该领域未来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帆  陈巍  宋玉 《物探装备》2010,20(1):48-50
使用地震勘探仪器施工时,Solaris系统的备份技术为地震仪器系统及地震数据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本文首先对Ghost软件进行了全面介绍,接着详细分析了利用Ghost软件备份、恢复408UL仪器中Solaris操作系统的两种方法——利用Ghost备份硬盘分区来恢复系统和利用Ghost镜像恢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