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3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中国中西部发育3种不同的前陆盆地系统组合类型.即叠加型前陆盆地(冲断带)、早期型前陆盆地和晚期型前陆盆地(冲断带),它们的生储盖组合、成藏时期、成藏后的改造作用以及油气有利勘探部位均有不同。叠加型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早期前陆盆地和两期前陆盆地之间的拗(断)陷湖盆两大套烃源岩.多期成藏,以晚期成藏为主;早期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发育与前陆同期,油气成藏时期相对较早;晚期型前陆盆地只发育再生前陆期之前的拗(断)陷湖相和湖沼相烃源岩,以晚期成藏为特征。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潜力取决于冲断带与烃源灶的匹配关系和冲断带上覆盖层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阜新凹陷油气钻探程度低、储层变化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等地质问题,通过解剖已钻探的东梁、小胡家和清河门3个典型构造,提出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除烃源条件作为油气成藏的基本控制因素之外,具有良好储集性能的沙海组下段和九佛堂组上段的扇三角洲砂体是阜新凹陷最重要的储集层;早白垩世末期的燕山运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背斜、断背斜或断鼻构造圈闭发育带决定油气藏的分布。从勘探潜力、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分析,预测出伊吗图北断鼻圈闭和艾友东断背斜圈闭2个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物理模拟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成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油气成藏的条件和结果,从而再现地下油气生成和运聚的过程。选取天然气运聚成藏这个重要过程,就川西平落坝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进行实验模拟,针对逆冲推覆断层对气藏形成的作用,对冲构造的成藏过程,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分别形成的过程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得出很多认识,在平落坝原生气藏形成过程中,对冲构造起了重要作用,平落2逆冲断层对侏罗系次生气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这些认识对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藏的下一步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震资料识别的反转构造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模拟手段,结合天然气气样的碳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综合研究了构造反转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中央背斜带经历了3期构造反转运动,分别发生在始新世末、渐新世末和中新统末,形成一系列如“花状”型、“Y”字型、“人”字型和“火”字型等典型反转构造样式,且在逆断层上盘发育不同规模的挤压背斜。第1期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影响甚微,第2、3期构造反转为后期油气运聚提供了背斜或断背斜圈闭。另外,第3期构造反转还为第2期原油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动力,且对第3期油气充注成藏则起到较好的封堵遮挡作用。研究对东海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目标的优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系统分析巴喀地区的构造演化及构造样式特征,认为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对巴喀地区构造演化起关键决定作用,主要发育断褶-背斜构造和背冲式构造。针对研究区气藏存在2种不同性质的气源进行研究,认为下侏罗统地层的构造运动控制着该2种气源聚集成藏,从而建立了巴喀地区下侏罗统的油气成藏模式,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目标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的最有利区带,背斜构造油气藏是该区主要的勘探类型,但未钻探的圈闭中,背斜圈闭落实程度较低,难以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对克拉苏构造带东西构造变形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的特征,在已有的断背斜、断鼻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揉皱(断)背斜、压力不均衡2种新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探明率仅为9.3%,有必要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以指导勘探。在综合分析和对比库车、准南、柴北缘和川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以煤系为主的多套源岩,发育非均质储集层,多套多封闭性的盖层,以背斜为主要圈闭;断裂、不整合和高渗透砂体组成良好输导体系,保存条件较差等特点。依据理论分析及勘探实践,优选出4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它们是:①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膏泥岩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②准南前陆冲断带第二、第三排构造带;③川西北部及南部燕山运动期古隆起、川中平缓褶皱构造带以及深坳陷内部的非常规天然气;④柴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亚肯构造具备较优越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从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看,易于形成大型油气藏,勘探亦初步证实此构造富含天然气。其源岩为坳陷内的侏罗系、三叠系;古近系至白垩系发育多套储层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背斜型和断背斜型;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构造形成与生排烃期能够匹配。因此,亚肯构造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地区油气分布零星。油气成藏受主干断裂、烃源岩类型、生烃期次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3种成藏模式:深层地垒带以石炭~二叠系为烃源岩,聚集早期(早第三纪)煤系生成的气形成古生新储煤成气藏;复杂断阶带发育反向正断、屋脊状圈闭,形成多期反向断阶油藏,具有反向断块成藏、高点富集的“一把刷子”的成藏特点;近洼斜坡带构造简单,临近油气源,但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差,聚集晚期(晚第三纪)葛岗集洼陷生成的气形成斜坡带深层湿气藏。  相似文献   

10.
库车油气系统成藏作用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41,自引:9,他引:32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属于超强充注类型的油气系统。该系统的源、盖条件非常优越,加之区域盖层之下分布着第三系底部和白垩系的良好砂岩储集层,使系统内油气不仅在油源区内以垂向充注为主的近端聚集形成大型气藏,而且在距离油源区20~30km的远端形成以侧向运聚为主的中型凝析油气田。依据成藏作用的差异可将该系统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亚系统,两个亚系统中的成藏机制和主控因素是不同的,可建立3种成藏模式,即北部亚系统的克拉苏模式和大宛齐模式,南部亚系统的牙哈模式。北部亚系统临近烃源区,第三系膏盐质盖层非常发育,白垩系储集层厚度巨大、物性良好,背斜圈闭众多,是库车油气系统气藏勘探的最有利地带,克拉苏模式是当前寻找大中型气藏勘探目标的主要类型。图4表2参3(周兴熙摘)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已有近6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目前已发现了柯克亚、巴什托普、亚松迪、和田河、阿克莫木5个油气田和山1井、柯东1井2个油气藏。对于该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地区,如何深入认识其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获得更多的油气发现,始终是石油地质学家与油气勘探家努力追求的目标。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天然气勘探近10年来取得重大突破。进行2个坳陷的石油地质类比研究是解剖与揭示西南坳陷油气地质条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立足于库车与西南坳陷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从比较大地构造学与石油地质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二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二者虽然在盆-山边界具有逆冲、走滑-逆冲性质,具有现今陆内前陆盆地结构,为不同性质的盆地转换、叠加形成,坳陷内部具有“分块、分带、分层”的特点,油气聚集受断裂带控制明显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更多地体现出彼此的差异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大地构造背景,深部地质结构,基底性质,构造演化,地质结构,构造变形,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油气分布规律等12个方面。其中,大地构造背景差异(库车坳陷与古亚洲洋相关,西南坳陷与特提斯体系相关)及地质结构特点的不同(库车坳陷主体为新生界与中生界叠加,西南坳陷主体为新生界与古生界叠加)是决定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的根本因素。石油地质类比表明,西南坳陷的油气勘探需要新的石油地质学理论与新的勘探思维。新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要明确阐述“古老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后期强烈构造活动中保存的部位、状态、类型与可能机制”;新的勘探思维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三维地质结构概念,整体、动态的勘探观与立体勘探思维,既重视山前带的复杂构造圈闭,也要重视斜坡带的隐蔽圈闭如奥陶系潜山、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岩性圈闭,同时要密切关注逼近寒武系烃源岩的白云岩圈闭。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地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油气勘探难度大。为寻求油气勘探新突破,利用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校正构造解释,建立更合理和准确的构造模型,系统分析该地区构造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研究成果表明,北部山前带发育侏罗系煤层和二叠系泥岩双滑脱层,形成了以叠瓦状构造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垂向上为“入”字型冲断层、突起构造、叠瓦扇构造;滑脱层下面是堆垛状双重构造或叠瓦状双重构造;平面上受2组断层控制,呈南北成排、东西成段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冲断带、逆掩带、逆掩带外缘构造带。研究区中东段推覆体下盘断背斜、断块构造群发育,形态完整,利于油气保存,是侏罗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逆掩带外缘构造带形态较为完整,是下侏罗统及之下层系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3.
刘春  陈世加  赵继龙  陈戈  苏洲  高乔 《石油学报》2021,42(3):307-318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发育中生界-新生界陆相含油气系统,油气资源丰富,是远源油气藏的重点勘探领域,在空间上具有“西富东贫、纵向集中、下油上气、油气并存、以气为主”的分布格局。基于岩心、钻井、孔隙度和渗透率、流体包裹体、油气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通过对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中生界—新生界远源油气的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毗邻拜城富油气凹陷、成烃期的稳定斜坡构造、高效的油气输导体系、优越的储-盖组合和持续的油气充注是南部斜坡带形成远源油气藏的关键条件,油气藏总体上呈现“持续供烃、早油晚气、分段捕获、晚期成藏”的成藏特征。油气富集表现为“三元主控”,即岩性的上倾尖灭带、构造高部位和断层遮挡带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或湖相滩坝砂体的上倾尖灭带、倾向朝南的构造高部位和调节断层的遮挡带。研究认识既可以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地质条件相似的构造带开展远源油气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段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段构造解释模型并对该段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深构造段具有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变形特征,垂向上可分为盐上构造层、盐岩层、盐下构造层与基底构造层4层结构。该区域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盐收缩构造及走滑构造3种构造样式,其中盐下构造层构造样式自北向南逐渐由高角度基底卷入构造样式转变为盖层滑脱构造样式。克深构造段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二叠纪晚期—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及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带具有好盖层、厚储层、大构造、强冲注、晚成藏等有利条件,是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理论技术和油气勘探的突破——以塔里木盆地勘探为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满加尔油气系统和库车油气系统.满加尔油气系统中油气勘探的关键是了解储层的发育、风化壳和裂缝的分布规律.库车油气系统中下第三系盐的塑性流动、地层的强烈变形和高陡的构造形态给勘探带来巨大的困难.轮南是满加尔油气系统中油气富集区之一,勘探实践证明地震、测井储层评价、裂缝分布数值模拟、产能测试、综合地质分析等多学科联合应用,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勘探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轮南中部和西部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地区.在库车油气系统中,对于具有地表山地、巨大地应力、厚层盐分布的高陡构造带,通过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先进的地震采集、处理、成像和解释,快速钻过巨厚盐层钻井技术,建立符合实际的地质构造模型,实现了油气勘探的突破,发现了克拉2大型气田.上述两个地区的实践表明,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能带来油气勘探的重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环青藏高原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相继发现了克拉玛依、克拉2、英东、中坝、白马庙等大型油气田。深入对比分析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总结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领域:沿走向,前陆冲断带一般划分为3个大的构造段,中段位于生烃中心,油气富集;从山前到盆内,前陆冲断带划分为山前推覆带、下盘掩伏带、盆内晚期构造带3个油气富集区带,山前推覆带稳定区继承性古构造油气富集,下盘掩伏带和盆内晚期构造带油气近源、近断裂成藏,深层油气富集;前陆冲断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除此之外,山前推覆带发育基岩风化壳、不整合遮挡等地层油气藏,盆内晚期构造带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根据前陆冲断带中段和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对三大勘探领域的认识,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勘探现状,明确下一步勘探领域为南缘中段齐古断褶带及乌奎背斜带下部组合。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的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华北沉降区。第三纪以来,在区域性南北直扭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形成了统一应力场控制下的似反"S"形断陷盆地及其各类扭动构造形迹。其基本的构造特征为北东、北西两组断裂交织。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落实中—深层构造圈闭,寻找大型油气田,通过构建二维构造剖面,开展构造变形定量分析,建立了复杂构造模型,厘定了构造活动时间和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南缘经历晚侏罗世和中新世2期变形,晚侏罗世发育走滑断层,形成高泉断隆带、艾卡构造带和齐古—南安集海走滑断裂带,属于准噶尔盆地周缘中生代走滑断裂体系。中新世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南缘西段新生代背斜叠加在高泉断隆带、艾卡构造带之上,高探 1 井钻探证实古构造上覆发育的背斜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南缘中段发育3排逆冲断层和叠加褶皱,中、下组合是油气勘探重要目标。南缘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扩展,齐古断褶带和盆地深层褶皱形成于中新世初期(23 Ma),霍玛吐断层发生在中新世末期(7 Ma),呼图壁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形成于第四纪。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北东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南东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南东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且向南东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阿瓦提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油气聚集区带:沙井子断裂油气聚集带、阿恰断裂油气聚集带、阿瓦提前缘隆起(乌鲁桥—阿拉尔)构造油气聚集带。其中沙井子断裂带是阿瓦提前陆盆地中含油气远景最好的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