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孤岛油田曲流点坝构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详细解剖点坝砂体的内部构型,在层次细分、模式拟合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利用砂顶相对深度法研究点坝的边界废弃河道。通过对现代曲流河沉积规模的统计分析,得到了点砂坝与满岸河道宽度的统计关系式,结合前人对点坝内部单一侧积体宽度与河流满岸宽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及侧积层倾角与河流满岸宽度的研究成果,进而研究了点砂坝的沉积规模以及点坝内部侧积层的产状和分布范围。研究发现,孤岛油田中一区中11-J11井区曲流点坝的长度约为900m,侧积层的倾角约为5°~10°,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约为116m。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布尔模拟的曲流河点坝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勇  李少华  李君 《断块油气田》2010,17(3):274-276,292
曲流河点坝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储集层,其中的泥岩侧积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定量表征曲流河点坝内部侧积层的分布对于剩余油的挖潜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建模方法尚难以较好地对其进行模拟。通过对曲流河点坝砂体的细致研究及各种模拟方法的比较,决定采用布尔模拟方法使其模拟效果更好。布尔模拟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布尔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模拟砂体宽厚比、中心点位置等,使模拟砂体更符合真实的地质体形态,更能够模拟曲流河侧向迁移的过程,进而模拟泥岩侧积层的分布。文中提出的算法从点坝砂体内部泥岩侧积层形成机理出发,较好地模拟了泥岩侧积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进行了分级描述,精细研究了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定量分布模式,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结合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进行了实际区块的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根据层内数值模拟的结果总结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内部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层内挖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萨北油田主力油层曲流河砂体单一河道宽度为200~800m,点坝长度为120~500m,侧积夹层倾角为7°~10°,可延伸至河道砂体的2/3左右。采用完善单一河道内部注采关系及挖潜点坝之间剩余油的方式设计的北X-4-144井取得了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曲流河点坝砂体侧积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建立侧积层构型模型有助于深化对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为此,分析了等效加密正交网格模型与侧积层约束下的倾斜网格模型的优缺点后,确定了点坝砂体侧积层建模的技术关键,针对性地提出了构造界面约束下的点坝砂体侧积层构型网格模型构建方法,在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层系构型解剖成果和井网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均质构型属性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Ng5~(2+3)层系点坝砂体构型模型。取心井含油饱和度测试资料验证,基于该方法建立的构型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侧积层遮挡下的局部富集剩余油,使得剩余油描述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挖掘曲流河点坝砂体顶部剩余油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曲流河点坝砂体中、上部侧积夹层发育,使点坝形成半连通体,油层顶部剩余油较富集.此类剩余油即使应用较密的三次采油井网挖潜难度也较大.大庆杏北油田通过曲流河点坝砂体识别、三维地质建模和层内数值模拟研究,搞清了水平井目的层砂体发育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依据水平井数值模拟结果,通过优化布井方案、井轨迹设计以及钻井跟踪调整,成功地钻了5口点坝砂体顶部水平井,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19 t,综合含水49.1%,其产能是周围直井的6~7倍.其中杏6-1-平35井进行了点坝砂体顶部、中部、底部取心,取心总长339.42 m,顶部连续取心176.39 m,为杏树岗油田及储层性质相类似的其他油田挖掘点坝砂体剩余油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利用砂体内部构型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充分应用密闭取心井资料,探索性地开展了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技术研究。研究表明,由于受侧积层遮挡,点坝砂体内部仍有近20% 的石油地质储量未很好动用,主要位于点坝砂体顸部及侧积层上部。针对剩余油分布特点,对部署水平井、部署直井、脉冲注水、调剖、堵水等一系列挖潜方法的增油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点坝层内剩余油挖潜首推的技术对策为调剖堵水,注水井调剖时采油井需对应实施。  相似文献   

7.
馆陶组馆五段是孤东油田七区西的主力油层,储集层为曲流河沉积的疏松砂岩。油田开发中,新钻井目的层剩余油饱和度与预期不符,无法实现原来的设计目标;老井实施的调整和挖潜效果与地质认识不匹配,加大了油田增产的难度,急需明确曲流河点坝储集层内部构型要素与剩余油的关系。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的研究,总结出点坝内部侧积层的数量和岩石类型,分析不同岩性侧积层渗流及点坝内部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利用密井网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要素进行解剖,明确侧积层厚度、产状及展布特征,进而推算出点坝的长度与宽度,曲流河的深度与满岸宽度;并对研究区的废弃河道进行了识别,得到研究区废弃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解剖对子井点坝内部构型,对紧邻注水井的新钻井高剩余油给出了合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点坝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物性较差侧积层之上的储集层中。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大部分厚油层类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为明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控制建模方法建立点坝精细构型地质模型;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对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整体分散,局部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顶部、侧积层遮挡部位以及井间水驱未波及区域;侧积层倾角、注水方式、侧积面曲率、侧积间距、井网以及侧积层连通性等因素均会对剩余油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侧积层倾角越小,连通性越差,侧积间距越大,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开发效果越好.根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可采取在其上部钻水平井、中部转换注水方式和下部调堵油水井的方式进行挖潜.  相似文献   

9.
以南堡凹陷柳赞南区明化镇组(Nm)曲流河沉积为例,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方法,通过标志识别确定单河道、点坝及其内部构型分布,重点对点坝内部各构型要素进行定量描述,建立点坝内部构型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柳赞南区L25-26井区NmⅢ11-2单层发育的点坝长度为587.7m,由13个侧积体叠加而成,侧积层水平间距约29m,侧积层倾角为8°,倾向指向废弃河道外法线的北东方向。由于泥岩侧积层的影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点坝侧积体的上部,可通过水井卡封无效注水循环层、在油水井之间点坝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柳赞南区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展的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  相似文献   

10.
司丽 《岩性油气藏》2008,20(3):104-108
为实现曲流河点坝砂体水平井轨迹设计的最优化, 在准确识别点坝砂体形态与规模的基础上, 对提高点坝砂体内构造模型精度、夹层预测精度及岩性模型精度做了深入的研究, 形成了一套曲流河点坝砂体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新井钻井中, 构造模型的精度误差在0.45 m 以内, 侧积夹层预测符合率达到85%; 将该模型应用于指导水平井轨迹设计及井轨迹现场跟踪调整中, 水平取心井连续成功取心176.39 m, 砂岩钻遇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形态和规模,对井间砂体连通认识、流体运移路径分析及剩余油高效精准挖潜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源区现代白河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白河卫星影像的31个典型点坝砂体进行矢量化,建立点坝砂体规模参数的基础测量数据表,并通过坡降划分选取典型点坝曲流段进行刻画,在曲率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点坝砂体规模与河道宽...  相似文献   

12.
曲流河储层是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微相级别,叠置点坝的划分对比研究还稍显薄弱。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出现不连续河间砂体、过井地震剖面的波形差异、平面上的砂体厚度差异等四个方面,有效地在复合河道中划分出单一河道。通过对砂体垂向沉积层序、砂体厚度分布及废弃河道位置的分析可以识别出点坝沉积;利用"砂顶泥岩厚度法"可以快速识别地下废弃河道,确定点坝沉积的边界;根据Leeder计算河流满岸宽度经验公式及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相关公式可以确定点坝沉积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总被引:90,自引:3,他引:87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前人关于河流相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原型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点坝识别及精细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方法,确定了地下点坝的识别标志。根据嫩江月亮泡曲流河段的卫星照片资料,推算了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关系式,并将其用于识别研究区点坝。总结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的三类分布模式,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及小井距资料确定了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进而根据侧积层模式、规模及产状进行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解剖,用检查井动态资料进一步验证了解剖结果,最终建立了研究区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并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点坝中上部。该方法在研究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用于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油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4.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 14 井区盒 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 14 井区盒 8 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 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 3 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 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曲流河边滩的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流河是一种常见的河流演化的终极型式,曲流河边滩沉积是曲流河的一种重要沉积单元.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山间曲流河边滩沉积的认识还很不够,严重地妨碍了人们对河流环境和河流沉积的全面认识.柴达木盆地西南角的英雄岭发育了一系列的季节性山间曲流河.在这些曲流河的某些河段发育了一些边滩沉积,这些边滩沉积形态上总体呈弧形、"u"形或"Ω"形,长宽最大可达近100m,高3~4m.有的以砾石为主,有的以砂为主,可以有少量泥质沉积.根据沉积物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沉积构造与一般曲流河边滩沉积相似,但发育有更多的冲刷面和平行层理.其发育演化过程中常伴有风成砂或坡积物发育,有时以垂向加积为主、侧向加积为辅.总之,山间曲流河边滩的沉积学特征有时与一般曲流河边滩相似,有时又与一般曲流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砂质辫状河沉积具有极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和物性特征,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以及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山西大同盆地中侏罗统云冈组砂质辫状河露头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和5种岩相组合。砂质辫状河中发育河道(CH)、心滩(CB)、边滩(PB)、废弃河道(ACH)及漫溢沉积(OF)5种典型构型单元,以河道和心滩构型单元为主,两者的累积分布频率高达78%。河道构型单元的厚度介于2.5~6.5 m,宽厚比约为25~30,平均孔隙度为7.1%。心滩构型单元的厚度介于2.5~7.0 m,宽厚比约为30~35,平均孔隙度为7.8%。同一沉积时期,砂质辫状河中存在4种基本构型单元组合,分别为CH-OF,CH/ACH-PB,CH-CB-CH和CH/ACH-PB-OF。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单元空间分布可表示为4种基本组合类型及河道构型单元在垂向和横向的重复或叠加。河道和心滩构型单元为砂质辫状河的主要储层类型,但心滩构型单元的规模和储层物性优于河道构型单元。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众多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进行了岩相划分、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及测井相分析,进而将研究区下石盒子组盒3段划分为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相,并进一步细分出河床滞留、心滩、边滩等微相。根据研究区700余口井各小层砂体厚度的统计结果及井间沉积微相的对比研究,系统编制了大牛地气田盒3段不同时期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研究认为:受物源和古地貌控制,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微相存在差异,H3-1小层在西南区为辫状河至曲流河过渡带,具辫状河沉积特征;H3-1大部分、H3-2和H3-3为曲流河沉积。此研究成果为地层圈闭评价及进一步的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文安斜坡外带东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三段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河床亚相和河漫亚相,沉积微相类型为河道充填、边滩和河漫滩;河道砂体受河流控制,具有明显的分叉与汇合现象,呈弯曲条带状分布,边滩发育于河道内弯处,河漫滩大面积分布于河床外侧;河流由河道下切、河道侧积向泛滥平原化演化;与斜坡构造背景相配合的河道侧缘和边滩顶部砂体有利于形成岩性和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由于砂体内部泥岩夹层的存在导致以河道砂体为主的储层依然有一定未动用的可动油。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结合剖面分析、水动力条件等研究,应用RECON软件和Petrol软件实现了大庆油田北三区西部砂体内部侧积夹层的三维数字化表征,建立了曲流河砂体倾斜状泥岩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并最终实现了对曲流河点坝侧积夹层的半定量描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喇萨杏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程度,对以后该类储层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