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对安塞长6特低渗透油层见水后的水驱油机理及特征观察分析认为:贾敏效应对见水后的水驱油效率影响突出,表现形式为注水阻力增大、注入压力升高。随注入压力的增加,注入水形成新的渗流通道后使原已形成的水流通道“锁死”;残留于孔隙喉道处的油滴受毛细管附加阻力影响只发生变形而难以运移。在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影响下,长6油层中流体的渗流仅作用在部分连通较好的大孔隙内,当注入0.5~0.8倍于孔隙体积的注入水后,油井均已见水。残留于水洗通道中的油滴在水动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卡断-聚并-再卡断的过程为见水后驱油效率增加的方式之一。在裂缝发育带水驱油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孔隙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以及驱替压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透多层油藏在注水开发时由于各储层物性和流体特征存在差异,会引起各储层注水推进速度不同.利用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推导了多层油藏考虑油相和水相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前缘计算公式,分析了渗透率级差、注采压差、注采井距、地层原油粘度对注水推进速度的影响.并针对注采井距的影响,首次提出了无因次水驱前缘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越慢;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变缓;随着注采井距的增大,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但无因次水驱前缘却逐渐变小;随着地层原油粘度的降低,渗透率相对较小储层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逐渐变快,且增幅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3.
海上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因高强度注水冲刷导致储层形成优势通道,致使注入水在注采井间低效甚至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解决注入水沿高渗优势通道突进难题,准确识别大孔道发育状况和大孔道参数计算成为一个技术关键。所以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5种静态指标和7种动态指标对储层大孔道进行定性判断;同时在流体渗流理论基础上,推导并建立大孔道渗透率、孔喉尺寸及大孔道体积的数学计算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文中模型的计算结果贴近生产实际,并且为封堵大孔道的调剖调驱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储层渗透率增大,孔喉半径增大,易在储层中形成高渗带及特高渗透带,即大孔道。在大孔道发育的地层中,大孔道成为注入水渗流的优势通道,注入介质的波及范围很难提高。注入水沿大孔道中的低效或无效循环使储层中的其它部位很难受效,严重影响驱油效率,致使平面上剩余油饱和度差异明显。因此,砂岩油藏大孔道对储层渗透率及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油层大孔道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对大孔道的形成机理、识别技术与描述技术等研究作了综述,提出了今后油层大孔道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时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含水期层状水驱油藏普遍发育优势通道,与常规油藏渗流特征不同,注入水在优势通道中的流动可视为高速非达西渗流,但现有的层状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尚未考虑优势通道的影响。为此,基于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理论,考虑注入水在优势通道中的高速非达西渗流,推导并建立了层状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优势通道发育的层状水驱油藏的含水率和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定量反映优势通道渗透率和厚度对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随着优势通道渗透率和厚度的增大,油藏层间矛盾更加突出,小层中正常储层的采出程度降低,优势通道中注水量增大,注水利用率降低,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变差。该方法准确地反映了优势通道发育的层状水驱油藏的生产特征,可用于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6.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水油流度比、注采差异及注入水长期冲刷、剥蚀等影响,产生差异渗流,并产生优势渗流通道,进而形成大孔道,表现为注入水快速突进、高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强水淹、高采出程度、高水油比等特征。大孔道的形成,对流体渗流起重要作用,影响并控制着剩余油分布,注入水大多从大孔道采出,水驱较弱的渗流区剩余油富集。因此,识别和预测优势渗流通道对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水油流度比、注采差异以及注入水长期的冲刷、剥蚀等影响,出现差异渗流现象,逐渐产生优势渗流通道,进而形成大孔道,表现为注入水快速突进、高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强水淹、高采出程度、高水油比等特征.大孔道的形成,对流体运移起重要作用,影响并控制着剩余油分布.注入水大多从大孔道采出,水驱较弱的渗流区剩余油富集,因此,识别和预测优势渗流通道对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冀东油田南堡陆地中浅层油藏优势渗流油层主要以砂岩为主,渗透率高,泥质胶结疏松,易出砂,油层非均质性强,油水黏度比大,经过长期水驱,油藏内部容易形成大孔道,使后续注水或聚合物沿大孔道做无效循环,严重影响了注水或聚驱效果。针对南堡陆地中浅层油藏渗流矛盾较为突出的状况,从影响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几个关健参数的研究入手,利用测井、岩心、油藏描述、室内试验、吸水产液剖面测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优势渗流通道水淹储层的动静态特征,为今后中浅层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和治理,提供了较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认识低渗透储层水驱开发中的贾敏效应,根据注水驱油理论,结合岩心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建立表征贾敏效应动态变化的方法,开展不同渗透率岩心水驱贾敏效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越低,贾敏系数越大,驱油效率越低,等效渗流截面越小;与常规中高渗透储层相比,低渗透储层高贾敏效应导致孔隙中剩余油分布特征和启动机制存在差异。降低贾敏效应是有效改善低渗透储层流体注入能力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之一,CO_2驱能降低低渗透储层的注入压力,并大幅提高驱油效率,是有效提高水驱后低渗透率基质驱油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致密油藏中孔喉狭小,且非均质性很强,油水两相间形成较高的毛管阻力,水驱过程中水相将首先突破毛管压力较小的大孔道。随着大孔道的连续性被突破,一个水窜通道将逐渐形成,之后注入的水将沿着水窜通道流动而失去驱油作用,若储层中存在微裂缝该现象更明显。研究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及水驱过程可能的毛管压力分布,针对气水交替中油气水毛管压力压降特征,提出了注入微量气段塞及大量水段塞调堵致密油藏天然裂缝及较大孔隙的气水交替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微量气注入实验,并且从注入强度、注入周期和注入次数3个方面进行优化,预测采收率的变化。研究表明,采用微量气气水交替法对致密油藏水驱水窜后提高开发效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