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文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 ,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 ,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 ,通过对温度、压力 (势 )、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 ,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 ,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由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两部分组成 ,在理论上集成了石油地质学的动力学研究成果 ,整个研究过程是在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的三维格架上进行的。这个研究系统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 ,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 ,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系统。该系统在珠江口盆地的实际应用 ,表明了这一研究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实例 这里介绍2个研究实例:"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实例,主要介绍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控制模型的建立;"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实例,则主要介绍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2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珠三坳陷面积12180km2,由6个凹陷、3个凸起组成,目前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文昌A、B两个主要生烃凹陷(图16).  相似文献   

4.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油气运移模型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油气成藏动力学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下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的含油气系统,也可以是多个相关含油气系统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与某一油气藏形成有关的某些地质单元,三维烃源体与油气输导体系的建立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温度,压力(势),应力等物理,化学场是流体运移的动力,在不同物理,化学场和不同流体输导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核心,有了各种边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就可以在三维流体输导体系构造发育历史模拟的基础上,实现烃类生,排,运聚历史的模拟,从而揭示各种成藏规律,将石油地质研究提高到追踪油气运移路径,估算运聚量的新高度,为油气勘探提供全新的概念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手段,内提出了宏观油气运移的概念模型,并由此导出了重要的油气运移概念。  相似文献   

5.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成藏是包括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在内的复杂过程,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与生烃中心、古今构造、生储盖组合、沉积相带、储层岩性等要素的演化均有关系。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新发展,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学科。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系统。该文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的产生与技术背景、原理模拟系统。最后对成藏动力学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者建议拓广"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概念,使之适合于整个含油气地质单元序列,成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油气系统"实质上就是油气成藏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作者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作者建议拓广"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概念,使之适合于整个含油气地质单元序列,成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油气系统"实质上就是油气成藏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作者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博兴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博兴地区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油气资源丰富,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油气有两个成藏期,即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提出油气成藏系统概念和划分原则,并将博兴地区划分为西部高青断裂带、南部樊家-正理庄-金家斜坡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王四个油气成藏系统,不同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油气成藏动力学中的流体动力场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温度场、压力场、能量场和应力场是流体动力场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今温度场一般根据钻井实测地温及大地热流测试确定,古地温场主要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压力场的研究方法颇多,主要有声波测井、实测地层压力和地震层速度方法,前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已钻探区,后者则重点应用于非钻探区。在进行能量场分析时,应注重在三维烃源岩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恢复古流体势。通常情况下,应力值较大的地域,其流体压力值也较高,对某一具体地区而言,首先应划分单井纵向压实-压力带,然后划分压力系统,最后进行正演模拟,探讨压力形成机制。地下流体动力场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彼此耦合的关系,因此,须用整体的观点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油气运移特征及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详细分析南堡凹陷油气运聚特征 ,划分出下第三系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区油气初次运移的排烃门限较深 ,处于成油门限之下的第一个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值骤减的深度即为本区油气大量初次运移的主排烃门限。对于二次运移 ,油源和正向构造带展布控制了油气侧向运移的区域指向 ;断裂活动和生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和纵向分布 ;供油断层的活动性与烃源层主排烃期的配合 ,是控制油气在各正向构造带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孔隙流体压力分布和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该区纵向上可划分出 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部自源高压原生封闭—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常压半封闭—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上部它源常压次生开放型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地管理油田,更好地评价油田总体开发效果,大庆油田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实践,建立了不同油藏类型、不同驱动方式油田的开发指标和管理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目标、多层次的开发目标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开发目标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气成藏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油气成藏期的研究方法,认为综合分析法是今后油气成藏期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不同研究方法的原理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把油气成藏期的研究方法分为构造演化史法、烃源岩演化史法、油气藏饱和压力法、储集层成岩作用法、储集层有机岩石学法和油藏地球化学法等;各种方法中又有几种或多种分析手段;各种方法均是从不同的侧面阐明油气的成藏期次,各有优缺点;在进行具体成藏期研究时,各种方法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种非常规致密岩石物性测试系统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项研究,是在80年代国外有关非稳态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机电模拟方法,把处于压力容器中的岩样模拟为电阻R,样品上、下流容器模拟为电容器C得到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结果,因此克服了传统测量渗透率的方法和模型对渗透率≤10-5μm2,孔隙度≤3.5%以下致密岩石存在较大测量误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组成变化对原油体系相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气加工、开采和输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体系的组分、组成、压力和温度等热力学条件的改变,从而引起体系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根据气—液相平衡理论,研究了黑油和挥发油体系在组成改变情形时的相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对黑油还是挥发油体系,在体系组分变轻的过程中,其相态的变化趋势均表现出相似之处,在温度—压力图上主要使泡点线抬高,而露点线改变甚微。该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多组分体系的相平衡理论研究和混相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全局优化思想设计自动汽油调合系统各层模型,满足了汽油生产连续性要求;同时,针对调合组分油性质不确定的特点,提出多级规划的方法并应用于在线优化层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用多级规划的方法获取实时调合配方,显著提高了系统鲁棒性,较好地实现了调合利润最大化和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区盆褶山系深部结构的动力学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探、大地热流测量资料整理汇编成有关图表,结合区域地质与岩石学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扬子地区岩石圈物性特征(波速、密度、电阻率、大地热流值)所反映的结构与构造特征,探索该区自中生代以来,在新全球构造体制下的盆褶山系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油田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技术密集、工作地域广、日常办公业务量大、人员分散等特点。本文基于WPF界面开发环境,应用Internet/Intranet、Web Service等技术,针对施工现场网络环境复杂、通讯条件有限,现场环境不能保证网络的稳定性等客观因素,实现了施工现场与油田公司各管理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办公,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办公文件流转的网络自动化、文件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对油田企业实现节能创效、精细管理、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建立节约型企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