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析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洪香  沈清 《高桥石化》2003,18(5):46-48
介绍纳米粒子的结构特性,描述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润滑机理,分析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摩擦性、极压性、抗磨性、分散性、稳定性、行车试验等,提出纳米粒子应用在润滑油中还所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重力技术,开展了制备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中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法制备纳米铜添加剂工艺路线稳定可行,所得纳米铜添加剂产品质量合格,产品粒径小于20nm,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作用,可以用作润滑油的纳米抗磨节能添加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润滑油研究的深入,超重力法生产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技术将具有重大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以纳米铜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为工艺最优目标,利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分散润滑油中纳米铜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吸光光度法及透射电镜检测纳米铜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将纳米铜粉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润滑油中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剪切速率6000r/min,剪切时间3h,分散剂含量6%(占机械油的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在7.0~8.5。由最优工艺分散的润滑油中的纳米铜粉粒径均匀,基本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4.
罗金琼  林博  梁浩  韦海 《润滑油》2017,(5):7-11
纳米润滑油是目前润滑油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分析纳米润滑油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查阅综述了纳米金属类、纳米金属氧化物及盐类、C衍生物类润滑油研究现状。纳米润滑油评价方法有纳米颗粒表征、摩擦磨损实验、稳定性实验、发动机台架和整车试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用摩擦磨损实验评价不同纳米粒子的摩擦学性能,其中,改性纳米Cu、纳米Al_2O_3、石墨烯等润滑油在实验室条件都表现出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然而若要推进纳米润滑油的标准化应用,不仅需要考察抗磨减摩指标,还需要考察油品黏度、油品对金属的腐蚀、油品高低温稳定性等指标并联合OEM进行实际工况验证。文章还进行了装载机整车测试和变速箱台架测试,从试验结果可以推断出纳米润滑油在延长零部件寿命和润滑降噪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子作为添加剂在润滑油中表现出特殊而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和今后润滑油研究工作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纳米粒子作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并对未来纳米添加剂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及摩擦学特性。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是纳米添加剂面临的主要问题。环保纳米添加剂和复合纳米添加剂是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开发成功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该添加剂以其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大规模应用的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目前我国纳米润滑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解决纳米材料在润滑油和润滑脂中的稳定分散问题,因为常规的纳米材料如单纯的无机物或金属在润滑脂中勉强可用,但很难稳定分散到润滑油中。研发人员对纳米材料进行了化学改良,制成了内部由1个纳米铜构成的有机物修饰的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表面的有机物与润滑油相溶,因此可以把整个材料非常稳定地分散在润滑油中。这种纳米铜添加剂在润滑油中 1…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油酸修饰的纳米Cu润滑油添加剂,并用改装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纳米Cu的润滑油在不同磁场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含纳米Cu添加剂润滑油中钢球的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均小于无磁场环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磨斑表面,并探讨了磁场条件下纳米Cu添加剂的摩擦学机理。分析认为:一方面,外加磁场引起的感应电流促进了Cu的软化涂抹;另一方面,外加磁场可能促进了Cu参与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CuO。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的发展为研制先进的润滑防护材料和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润滑油在加入纳米材料添加剂足改善润滑油品质和质量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添加剂按其功能可分为润滑、抗磨,抗氧化、清新,粘度调节等种类,其中润滑油抗磨添加剂是最重要的组分,在摩擦学领域,纳米润滑材料也倍受重视,由于纳米粒子(〈100rm)是介于宏观物质与微观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过渡亚稳态物质。  相似文献   

10.
纳米SiO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研究结果看出,它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文章总结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其发展趋势,即纳米SiO2粒子的制备和表面修饰“一体化”,研究高聚物一纳米SiO2杂化粒子以及纳米SiO2在环境友好型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及其摩擦学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徐波 《金山油化纤》2006,25(1):44-47
介绍了固体润滑材料的结构,固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润滑机理以及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应用情况,认为纳米固体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纳米润滑添加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粒子在摩擦学领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从纳米润滑添加剂的结构、特性、制备、摩擦学性能及润滑机理等几方面,介绍了纳米润滑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子设计和纳米技术方面介绍了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建议加强对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润滑脂性能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纳米金属添加剂对润滑脂进行改性,不同的纳米金属添加剂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不一样。同样,不同的润滑脂对纳米金属添加剂的感受性也不一样,分析了纳米金属添加剂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润滑油自修复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设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总结了润滑油自修复添加剂的研究现状,软金属微粒、金属化合物以及纳米润滑材料在润滑油中借助机械摩擦作用可以实现磨损部件的自修复,并提出向润滑油中添加几种软金属微粒通过摩擦作用实现合金化达到自修复效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无机纳米壳核型复合纳米微球润滑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介绍了3种壳材料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简单地阐述了其摩擦学机理.  相似文献   

17.
新型纳米乳液润滑剂NMR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的油类润滑剂环境污染和水基润滑剂持效性差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液润滑剂NMR。评价其各项性能指标结果为:润滑剂密度为0.94 g/cm3,表观黏度为15.5 mPa·s,放置40 d不分层。在膨润土基浆中加量为1%时,润滑系数降低率为85%;在常用的聚合物钻井液和磺化钻井液中加量为1%时,润滑系数降低率为78%以上,且对钻井液流变性无影响,略有降滤失作用;160 ℃下热滚动40 h后钻井液润滑性略有下降;NaCl加量增加,润滑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特殊工艺井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中原油田地层高温(140~180 ℃)、高压(1.5~1.9 g/cm3)、高矿化度(14×104~25×104 mg/L)和低渗透率的实际特点,开展了特殊工艺井水基钻井液在流变性、润滑防卡、井壁防塌、储层保护以及现场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通过钻井液弱凝胶聚合物流型调节剂、纳米润滑乳化剂、油膜形成剂以及油气层保护暂堵方法的优选,研制开发出了一套性能优良的特殊工艺井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携岩、润滑和防塌性能及好的储层保护效果,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特殊工艺井钻井液.中原油田10多口井的应用表明,平均钻井周期为50 d,比对比井降低了10%,日进尺为84.6 m/d,比对比井提高了12.6%,钻井综合成本明显降低.其中桥69-平1井是中原油田第一口以开发天然气为目的的三靶水平井,该井水平段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均大于85%,全井施工顺利,井径规则,生产时效达97.28%,纯钻时效为38.32%,电测均1次成功,产量是对比井的8倍.  相似文献   

19.
滑动速度对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组不同的滑动速度下,用XP摩擦磨损试验杌的环—环接触方式研究了钢/钢摩擦副在添加了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NT—1润滑介质作用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摩擦副的滑动速度对添加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NT—1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不同于其对常规润滑油,对于常规润滑油,摩擦看惭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随滑动速度的增大分别为减小和增大;对于含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NT—1,滑动速度增大,摩擦系数减小,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最后达到一个较小的平衡值,而磨损量均出现了负磨损,但负磨损均不大,几乎可以忽略。N68NT—1表现出了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和优异的自修复效应。  相似文献   

20.
润滑油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简介了润滑油使用过程中导致其氧化的影响因素和所形成氧化物对使用性能的影响,以及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机理,叙述了酚类、胺类、有机铜盐、有机硫、烷基硫代氨基甲酸盐、有机磷、硫代苯并三氮唑、硒化物抗氧剂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