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油藏描述采用了静态研究(取心、录井、测井解释、地震资料模拟、化验分析)和动态研究(试油、试井)两种基本手段.本文应用现代试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高精度电子压力计所取资料,采用高水平的解释软件(WTS/FC和Interpret/2软件)对彩南油田三工河组储层和西山窑组储层的渗流特征、产能、储集类型、水动力特征以及边界形态和封闭性进行了研究.试井研究表明,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和西山窑组油藏属均质储层;三工河组油藏属底水油藏,而西山窑组油藏为边界水油藏;三工河组油藏底水活跃,能量强,渗透率高,驱油效率好,油水界面倾斜;并指出三工河组油藏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原因;西山窑组油藏储层渗透率低,泄油半径小,压裂是开采的必要措施;彩南油田的几条大的断裂均具封闭性,并指出油源的可能运移方向和运移动力.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相对优质储集层的成因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中,三工河组与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特别是在莫索湾地区,三工河组埋深虽已达4500m,但仍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因此三工河组是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的主力含油层段和勘探目的层,已发现多个油气藏。研究三工河组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可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储集层依据。  相似文献   

3.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多种分析方法,对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中、下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三工河组(Jts)和八道湾组(JIb)煤系烃源岩进行评价.分析表明,其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都比较高,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评价为中等生油岩,八道湾组评价为好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辅以少量的Ⅱ2型;大多数有机质都处于生油门限内,其中西山窑组处于低熟阶段,三工河组烃源岩部分达到成熟阶段,八道湾组烃源岩基本都处于成熟阶段、为油气生成高峰期.通过对三大生烃次凹及三个层组生烃能力的对比研究,确立了八道湾组是焉耆盆地区域性主力烃源岩的地位;同时指出,七里铺次凹的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稍好、熟演化程度适中,和八道湾组类似也具备较大的生烃能力,是七里铺次凹油气源的有力补充.结合近年勘探成果,指出七里铺次凹两侧的构造高部位及斜坡带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焉耆盆地有西山窑组,三工河组、八道湾组,小泉沟群4套烃源岩层。4套烃源岩层中,八道湾 组烃源岩层质量最优,所占体积最大,又处于成熟阶段,同时盆地模拟反映该层生烃量最大,而且原油 运移路径为从八道湾组向上到三工河组,因此综合判定八道湾组烃源岩层为主力烃源岩层。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永1井侏罗系地层中存在几套地化特征完全不同的原油,油源分析认为其侏罗系西山窑组原油主要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三工河组下部原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而上部油砂的抽提物则具有上下2套原油的混合特征。侏罗系和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最主要的烃源岩,下二叠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在二叠纪末至侏罗纪早期,中二叠统烃源岩主要生烃期在三叠纪末期至早白垩纪,而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在第三纪以后。根据分析昌吉凹陷的构造演化后认为,西山窑组中的降解原油为侏罗纪末抬升剥蚀前形成的油藏,其正常原油油藏则在白垩系沉积后形成,而三工河组侏罗系原油则相对更晚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叙述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作用序列,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及其特征。研究表明,具有经济效益的孔隙保留时期是浅埋藏阶段及深埋次生孔隙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叙述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作用序列,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及其特征。研究表明,具有经济效益的孔隙保留时期是浅埋藏阶段及深埋次生孔隙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13口探井151块样品的古生物分析,由下而上建立了2个侏罗纪大孢子组合,其中八道湾组至三工河组下段大孢子组合以光面和棒刺状纹饰的类型为主,Kuqaia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其时代为早侏罗世;三工河组上段至西山窑组组合中网状和网脊明显突起的类型占主体地位,其时代属于中侏罗世.依据大孢子化石的分布规律和时代讨论结果,结合双壳、植物等门类的划分意见,认为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界线应划在三工河组上、下段之间.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侏罗系油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上的株罗系原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三组,第I组原油分布地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上部,第Ⅱ组原油分布于三工河组下部和八道湾组;第Ⅲ组原油为盆4井八道湾组5220.05M处的油砂抽提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马桥凸起株罗系原同与盆地西北缘第二、三类原油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推测主要油源为二叠系和石炭系,部分原油有少量中生界烃源辊入。马桥凸起至少存在两次成藏期,第一次在株罗纪,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