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喇嘛甸油田葡Ⅰ1-2油层聚合物驱综合挖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喇嘛甸油田葡Ⅰ1-2油层聚合物驱区块已陆续进入水驱阶段。在喇嘛甸油田葡Ⅰ1-2油层聚合物驱挖潜实践中,总结出寻找剩余油富集区、确定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时有针对性采取调整措施、减少油层低效循环场以及控制聚合物驱成本等一套提高聚合物驱整体效果的综合挖潜在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针对性强,易于操作,对同类油田注聚区块的综合挖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在聚合物驱后区块仍然有40%以上的剩余储量,准确预测聚驱后剩余油分布是挖潜这部分储量的关键。根据大量代表水驱后期和聚驱后期开发状况的测井资料,计算对比了单井垂向采出程度;通过绘制不同微相剩余油饱和度概率分布曲线和将井点所属饱和度区间标注在沉积微相图上,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平面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聚驱后,垂向上驱替趋于均匀,但油层上部剩余油比例较高,在垂向上,厚度小、渗透率低的油层部位,聚驱后剩余油基本没有变化,厚度大的油层部位,聚驱后剩余油剖面趋于均匀,但上部剩余油仍较多;在平面上,河道砂微相聚驱效果明显好于非河道砂微相,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相带尖灭、两相分界处以及渗透率变差部位和注采关系不完善的区域。该研究为进一步挖潜这部分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搞清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剩余储量潜力是聚驱后进一步提高挖潜的关键.利用聚驱前后钻取的36口密闭取心井资料,研究了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剩余储量潜力.结果表明,聚驱后水洗厚度比例接近90%,驱油效率为53.2%,剩余油饱和度为40.9%;聚驱后74%的剩余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中强水洗段,是聚驱后挖潜的主要对象.对于厚油...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实施效果,在认识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次聚合物驱后和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聚合物驱后注聚井附近的剩余油更少、含油饱和度更低,但在压力平衡、物性较差、井网不完善或断层遮挡等区域,剩余油较水驱更集中、含油饱和度更高.根据研究结果,在H2Ⅱ油组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潜力区部署3口新井,完善注采井网,新井投产初期产油量为10.5~22 t/d,含水率为20%~70%,使H2Ⅱ油组二次聚合物驱产油高峰期的增油倍比达3.04,表明聚合物驱阶段在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区进一步完善井网,可进一步提高增油幅度,延长聚合物驱见效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采用小段塞多轮次的段塞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大段塞少轮次的段塞;最佳组合的段塞为凝胶(0.02PV)+聚合物(0.03PV),共计注入11轮次,注入总量为0.55PV;经过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左右,说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萨南油田南四区适合聚合物驱油的一类油层剩余油储量逐年减少,聚合物驱产量不断递减,该区二类油层不发育,三类油层大面积发育,因此三类油层注聚是实现产量接替的有效途径.结合萨南油田南四区东部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进行了井壁取心和分析.通过井壁取心资料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为该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前萨南油田南四区适合聚合物驱油的一类油层剩余油储量逐年减少,聚合物驱产量不断递减,该区二类油层不发育,三类油层大面积发育,因此三类油层注聚是实现产量接替的有效途径。结合萨南油田南四区东部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进行了井壁取心和分析。通过井壁取心资料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为该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8.
油层注聚后测井曲线异常及水淹层解释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注聚区块新钻井水淹层解释异常的问题,通过注聚前后的测井曲线资料对比和取心井资料分析,研究了注聚后储层特征和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发现深三侧向等电阻率曲线值没有因水淹影响而降低,反而升高;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值减小.测井曲线异常变化对测井解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淹程度偏低,综合注聚前后储层特征变化和聚驱油层岩石电性特征研究,归结出聚合物在孔隙中的滞留是引起测井响应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建立了测井响应异常的判别公式、测井响应复原图版和水淹层解释校正方法,使注聚后水淹层解释精度达到了85%,较原方法提高了20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在喇嘛甸油田得到推广应用,为聚驱效果评价、聚驱后剩余油研究与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的选择依赖于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为了进一步探索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识别方法,开辟了一个九注十六采试验区,在充分研究油层沉积特点和目前聚驱后剩余油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二类油层新进资料,提出了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新思路,发展储层描技术,由宏观到微观,由二维到三维,由半空量到数字化.  相似文献   

10.
聚驱后采用热采方法提高采收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区块中已有3个进入后续水驱阶段,区块综合含水已达到或接近98%,但区块采出程度只有50%左右,剩余潜力仍然很大.常规的挖潜措施在聚驱后并不能起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因此开展了采用热采方法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状况和岩石、原油热物性的基础上,阐述了聚驱后热采对相对渗透率、原油流度及驱油效率的作用,确定了聚驱后蒸汽驱的合理注采参数,为聚驱后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