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河庄油田河43断块经过近40年勘探开发,产量逐年递减。为提高采收率,以断块内主要储集层沙一段、沙二段为目的层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通过分析本区构造特征,新发现断块内多条控油小断层,对分析剩余油藏潜力有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断层与砂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沉积相对油层厚度的影响,确定本区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断层与沉积相;通过分析各段油藏的控制因素,在油藏类型方面形成新认识;通过对储集层沉积特征与分布特征的研究确定了本区油气分布特征。以上研究成果对河43断块的挖潜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构造、沉积相、储层影响,南八仙油气藏属于复杂断块油气藏。构造十分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导致对油田油气水关系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油田增储上产、注水开发、扩边挖潜均十分困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对南八仙油气藏开展油藏评价综合研究,重点解决油气藏断裂特征、油砂分布规律和油气水规律等关键问题,为下一步油田滚动扩边和油田的稳产上产、高效开发、储量接替作出贡献。提高南八仙油气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3.
油藏建模技术在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红星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星地区属于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效果较差。运用油藏建模技术对该地区油藏进行了重新认识,解决了以前影响认识油藏的关键问题。构造模型清晰地展示了控藏断层驾掌寺大断裂时正时逆的特点,解决了深浅层构造圈闭差别大的问题。相模型和属性模型精细地反映了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有效挖潜与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油藏建模,为油藏综合调整指明了方向,区块生产能力快速提高,表明了油藏建模技术在老区挖潜中的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存在大量断层和复杂局部构造.断层作为圈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形成断鼻、断块圈闭油藏.按圈闭中油水分布特点,该区可归结为2大类6种油藏类型;研究了层状砂岩油藏的4种油水分布样式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层状砂岩油藏4种不同样式的油水分布,主要是由圈闭生储盖组合性质、断层侧向遮挡质量和封通双重作用、油气运移路径、充注方式和断层调节油气等因素决定的.明确上述认识,有助于加深该区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以及勘探挖潜和开发部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5.
孔东地区经过了3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已进入油田发展的晚期阶段。近两年,由于在该区注重构造分析,在老油田周缘又发现大量有利区块,配方结合勘探实践,从宏观构造展布研究入手,了解地形及断裂的分布规律,同时由油气分布现状及大量钻探资料来确定小断层位置,在了解小目标与宏观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优选井位。在勘探实践中不断总结复杂断块油气田分布规律,指导老区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胜利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断块油藏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征,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剩余油动用难度差异较大。为探究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微观不均衡动用规律,利用三维胶结物理模型,结合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断块油藏不同构造部位微观孔隙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构造部位大中孔隙驱替程度高,动用程度差异较小,小孔隙中驱替程度较低且分布差异性大;在同一构造部位大、中、小孔隙的原油动用程度差别较大,顶部的差别最大,从微观孔隙的角度来看,顶部的动用不均衡程度最明显。从不同构造部位以及不同孔隙级别2个角度,综合评价断块油藏的开发潜力,为断块油藏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朝鲜湾盆地属于朝中地台,与中国东部海域盆地的发展历史相连,油气勘探程度及研究程度极低。西朝鲜湾盆地构造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表现为:①在地质剖面上显示非对称箕状断陷构造;②存在3个不整合面,并根据这3个不整合面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③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且以正断层为主;④根据构造特征,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中央断块、大同江下流断块、北西断块与北东断块4个区块。分析了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并对盆地演化进行了模拟。认为西朝鲜湾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研究区内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的活动特征、构造演化历史以及与油气运移历史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于中国东部广泛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田,从断裂与断层的研究入手,结合渤海湾盆地的东营凹陷,探讨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油气富集规律。重点论述了断层封闭性、断裂活动特征、构造样式及其导致的油气富集模式,并结合复杂断块油气藏的运移、聚集等成藏控制因素,揭示此类油田油气成藏规律和油气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葡萄花油田构造特征与圈闭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小断块、小圈闭对油田勘探开发的影响愈来愈大.葡萄花油田构造发育,幅度为5~10m的小幅度构造、断距约5m的小断层在薄层砂体背景下都有可能对油气富集起重要作用.因此,以变换带、调节带及传递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断层的尾端变化成因将圈闭发育成因模式分为4种类型,同时结合精细构造解释成果,在葡萄花油层发现30个由2~3条断层相互交叉遮挡形成、闭合幅度约为30m的小圈闭,钻井试油均见到很好的油气显示,表明小断块、小圈闭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也能形成较好的油气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0.
精细构造研究是完善注采井网的基础。对断块油藏而言,构造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各项资料的积累,构造认识得以不断深化,注采井网得以不断完善,开发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研究内容主要分三个过程:首先是精细油藏描述,进行地层及小层对比与划分研究、构造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研究和建立三维可视化油藏模型;然后,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油藏开发状况分析、剩余油定性研究、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剩余油潜力分析,结合油田开发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效果,明确下步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复杂断块的多期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断块多期成藏是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的一大特点,不同烃源岩与不同的地质构造发育阶段匹配,形成多期成烃,多次充性,导致多期成藏,渤海湾盆地复杂断块的油藏可分为三个成藏期,沙四段-孔店组,沙三段-沙二段原生油藏为早期成藏,沙一段-东营组为中期成藏,而晚第三纪末期后形成的油气藏则为晚期成藏,包括原生与次生的油气藏二种类型,复杂断块油藏蕴育在各种局部构造之中,同沉积构造背景是断块聚集油气的基础,断块是气富集的单元,构造断裂活动是断块多次成藏驱动力,成藏后的构造断层裂活动是油气进行块间平衡,垂向散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断块油气藏特征与控油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70%,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16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纵向上发育44个油藏,单个油藏规模小,以低丰度油藏为主。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控制了油藏的形成与演化,正向构造的周全程度影响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断层封闭的相对性和易变性导致油气分布贫富差异更趋明显、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化,对这一典型油藏进行分析,明确控油因素,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该区滚动勘探的方向,开拓新的找油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油气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北部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一系列呈雁行排列的走滑拉分裂陷盆地,具有以下油气成藏特征:①继承性深断陷及多期叠加型断陷烃源岩厚度大、品质优、热演化充分,油气保存条件好,油气资源丰度较高;②走滑拉分断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烃源条件由深断槽向两侧迅速变差,因此,高生烃丰度的深断槽控制油气富集;③发育控凹走滑断裂带、深洼槽周边、斜坡区坡折带、断陷周边隆起带等四类复式油气聚集带;④由于构造分割性强,沉积体系规模小,油气资源丰度中等—较低,使其发育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油气田;⑤由于热演化程度差异大,母岩类型多样,加之多期多次成藏,油藏、油气藏、气藏常共存;⑥由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后,又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从而发生了多期多次成藏,由于各区块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使各区块原生、次生油气藏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据此认为,今后只要根据该区走滑拉分裂陷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开展区块和目的层优选和针对性勘探,还将有较大的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刘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北构造的转换结合部,由2个构造特征截然不同的局部构造组成,具有典型的复杂断块群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油气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圈闭成藏模式多样,分布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且具有如下特征:主要发育断块油气藏,油气藏数量多而规模小;不同断块油气富集程度相差较大,各断块自成独立的油水系统;不同层位不同区块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藏有各自的油水系统和压力系统;油、气井产能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有利油气区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系统地划分和对比泌阳凹陷上白垩统至古近系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建立了凹陷内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对比框架,指出凹陷北部斜坡带为高位进积三角洲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北部斜坡枢纽带内带为低位扇断层-岩性油气藏、深凹区湖扩展期和高位期为滑塌浊积体及湖底扇透镜体圈闭,南部陡坡带为岩性油气藏发育区。以此为指导,针对凹陷北部斜坡、深凹区、南部陡坡等3个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圈闭的特点,开展了圈闭的地震识别和预测技术研究,发现了一批复杂油气藏,钻探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在现河油田潜力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云桐 《测井技术》2002,26(1):78-81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管理的油田,由于断块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发育和地层水矿化度低等原因,只开发了30多年含水率就上升很快。采用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监测油层含水饱和工,并结合其它资料综合分析,提高了识别潜力层的准确性,找到潜力层,增加了油产量,降低了含水率。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潜力层识别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17.
油藏水淹机理与测井响应实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于注水开发20多年的老油区,地下情况和剩余油分布已经变得十分复杂。提出分层、分区块进行水淹层评价,以A油田B区主力油藏M9砂体为例,对油藏水淹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为油藏水淹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发现宝浪、本布图油田后,种马场构造带以其两凹一隆的构造背景成为焉耆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 1996~ 1997年部署钻探了马 1、马 2、马 3井,录井见到丰富的油气显示,但未获工业油气流。研究认为钻探失利是所钻圈闭构造位置较高、剥蚀强烈、油气保存条件差所致。种马场构造带储层岩石结构及成分成熟度低,成岩作用强烈,储层物性较差,但西部好于东部。目的层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均处于晚成岩A期、次生孔隙较发育;种马场构造带处于燕山期南北两凹陷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亦可捕获四十里城次凹喜山期二次生成的油气,油源丰富;地层剥蚀程度和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保存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种马场构造带低断阶、中生界保存较全的断鼻、断块圈闭及八道湾组内部的背斜、岩性圈闭具有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纵向上合采合注,层间干扰严重,砂体动用程度不均,又因井况及地面原因,主力砂体大多已停采,断块处于低速低效开发阶段。2012年以来,结合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对构造精细研究,并通过储层建模对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利用井网重建及精细注采调控措施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日产油量由29.40 t上升至126.40 t,年产油量由1.19×10~4 t上升至4.53×10~4 t,提高采收率12%,增加可采储量82.00×104 t。  相似文献   

20.
确定地层原油粘度的经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辽河油区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新增储量和新建产能区块,需要进行储量评价和开发前期方案的编制,进行油藏工程计算和油藏研究。但辽河油区的断块油气田具有含油层系多、断块多、油品多和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的特点,使得获取各油藏地层条件下的高压物性资料难度很大,有些单元往往缺少实测的地层条件下的高压物性资料。因而在确定地层原油粘度时没有足够的实测地层条件下高压物性资料,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依据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结合地层原油粘度与地面原油物性之间的联系,对辽河油区稀油、稠油两种油品54 个已开发单元的原油物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地层原油粘度与地面原油物性间的相关经验公式。新增储量单元只要获得易取的地面原油物性分析资料,就可利用本区( 油田) 公式很方便地求出地层原油粘度值。文章还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误差分析,指出了实际应用过程中以不同油田为单元建立相关经验公式效果会更好,相对误差基本在0.6% ~20% 。图1 表1 参4( 苏继红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