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297-303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生长褶皱的倾斜剪切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褶皱倾斜剪切恢复是褶皱作用的逆过程.利用生长地层可以恢复褶皱不同生长阶段的几何形态,建立一系列的不同时期褶皱的几何形态.分析褶皱翼长、褶皱翼倾角、轴面倾角的变化,可以得出褶皱生长机制,同时也用于判断对于地表地质、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是否正确.生长褶皱恢复过程中必须遵循地质平衡的准则,同时每一步恢复后的剖面在地质上应该是合理的.用倾斜剪切恢复技术对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生长褶皱进行了系统的恢复.恢复结果表明,米斯布拉克背斜是通过翼旋转发育的,发育过程中背斜顶部逐步少量地进入前翼;依奇克里克背斜是通过膝折带迁移的机制发育的,发育过程中翼倾角不变,翼长逐渐增加;大宛其背斜是通过翼旋转的机制生长的,生长过程中翼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前翼与向斜的水平地层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这说明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是通过翼旋转和膝折带迁移两种机制变形的.褶皱的生长时间、生长机制与烃类的聚集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期至今,该造山带一直处于运动速率和强度递增的活动状态,而侏罗纪至早第三纪处于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中;利用生长地层确定断层滑移的时间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反映了由北向南台阶状逆断层的依次扩展和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以及主活动带由山前向盆地不断扩展,沉积、沉降中心随之向南迁移。根据生长三角计算出的各阶段断层滑移速率,吉迪克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0.10~0.71mm/a,康村组沉积期(距今16.9Ma)为0.13~0.40mm/a,库车组沉积期为0.76~2.11mm/a,西域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1.33mm/a。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中生界烃源岩主排烃期受其所在构造带的构造运动开始时间的控制,该逆冲带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都与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相伴随,油气聚集发生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且北部较早、南部较晚,最靠近北缘山前的东风背斜带为吉迪克组沉积期,北部背斜带为康村组沉积期,南部背斜带为西域组沉积期。图2表1参8(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5.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17~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10~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3~1Ma)3期.其中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期—库车早中期则主要是原生油藏和凝析气藏的形成时期,但此阶段形成的油藏和凝析气藏在库车晚期—西域期因受到大量高过成熟气的气侵作用以及构造破坏作用而多形成次生油藏甚至破坏散失.  相似文献   

6.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油气成熟度、有机包裹体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库车前陆逆冲带具有多期油气运移注入的历史,主要运移充注事件有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17~10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10~3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3~1Ma)3期.其中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期-库车早中期则主要是原生油藏和凝析气藏的形成时期,但此阶段形成的油藏和凝析气藏在库车晚期-西域期因受到大量高过成熟气的气侵作用以及构造破坏作用而多形成次生油藏甚至破坏散失.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逆冲带构造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塔里木盆地在叠合复合盆地构造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育了三期、四个逆冲带,即志留泥盆纪的塔里木南部逆冲带,二叠纪的塔里木北部逆冲-走滑带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库车逆冲带和塔西南逆冲带。对上述塔里木盆地逆冲带分布和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各逆冲带构造基本特征,探讨了逆冲带与油气的关系,并认为塔里木盆地目前已发现或探明的油气田(藏)大多数与这三期古今逆冲带(含前缘隆起)有关,塔里木盆地逆冲带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塔西南坳陷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田凹陷前陆逆冲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东部,剖面上由上而下、自南而北是由推覆体、多个冲断席片叠加而成的叠加背斜双重构造体以及弱变形的原地体组成.其中,推覆体厚5000~7000m,东西长205km,南北宽14~43km,向北推覆距离为40~100km,是一与上盘生长断层有关的转折褶皱背斜,受和田大型台阶式滑脱断层的控制;推覆体侧缘发育了与边界断层平行的侧断坡、斜断坡次级断层相关褶皱背斜;而在其前缘,由于沿推覆背斜北翼的轴面发生破裂,产生了一系列的次级断层及相关褶皱;在推覆体内部,沿东西向轴线发生了起伏变化,形成了背斜圈闭.在推覆体之下,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弱变形的东倾斜坡、皮牙曼叠加断坡背斜型的双重构造、桑株三角带构造与叠瓦冲断带.在剖面上,叠瓦冲断带位于三角带构造的前缘下方,平面上呈重叠分布.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的诸多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周缘广泛发育前陆冲断带。在综合研究了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指出这些冲断带可以划分出两大类和四个亚类,它们分别为基底卷入的单凹陷型和多凹陷型;盖层滑脱的多层次滑脱型和简单滑脱型。基底卷入型的构造变形表现为冲面陡倾,断裂长期活动,形成浅层被动构造,变形带狭窄;盖层滑脱型的构造变形则表现为断层倾角缓,冲断前锋类型复杂,活动时间短和变形带宽等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冲断  相似文献   

10.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互嵌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经过露头资料和钻井资料标定的地震剖面解释之后,发现在库车前陆皱冲断带库姆格列木背斜下面存在一种特殊的断层结构,致使新老地层互相嵌入,形成互嵌构造。本文依据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理论及盐岩的流变机制。并运用平衡剖面的观点,对互嵌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给出了与互嵌构造有关的断层平面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充分认识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该区和中国西部相似地区的油气预测和勘探。依据断裂的力学性质,分类探讨了该区的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在强烈活动时期,断裂均具有疏导功能;在相对稳定时期,断裂的控藏作用随断裂力学性质变化。挤压型断裂以封闭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逆断层下盘背斜、逆断层上盘伴生背斜和滑脱层下盘风化壳等;走滑型断裂以垂向疏导和侧向阻隔的双重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花状构造和雁列背斜,其中最利于油气聚集的位置是雁列背斜远离断裂的一端和弧形断裂内侧;伸展型断裂以疏导作用和改善储集性能为主,相关的正牵引背斜和反向抬斜断块是钻探成功率最高(接近100%)的圈闭构造。库车褶皱冲断带“封存箱”的实质是断裂构造封存,挤压型和走滑型断裂作为封存箱的顶底板和侧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是剖析中西部地区盆-山耦合关系、盆地成因及造山带演化的关键地段,又是中国油气工业的摇篮,并将在"西气东输"工程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重要作用.对控制盆地形成及制约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前陆冲断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讨论.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往往经历2~3个形成时期,晚期改造强烈.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多层次冲断推覆,前陆基底卷入型构造和叠加构造样式较为普遍,以叠瓦冲断带和构造楔为基础,形成了10种独特的地质结构类型.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将是我国陆上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库车前陆冲断带高压低渗储层测井评价新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山前逆冲构造带挤压应力异常强烈,强烈的构造应力不仅改变了储层的性质,而且还使得油气的分布异常复杂,加之沉积地层近物源,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针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勘探中测井所面临岩性识别、储层参数的计算以及流体识别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文章通过在库车前陆冲断带高压低渗储层综合应用了阵列感应、偶极横波、元素俘获、微电阻率成像等一系列新的测井方法与评价技术,开展了利用新测井资料定量计算地层饱和度、准确识别气水界面、精确确定地层矿物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致密储层的有效性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在库车冲断带高压低渗储层的测井评价中,建立了塔里木盆地陆相岩屑砂岩高压低渗储层测井评价方法与标准,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为油田探明、控制、预测等各级储量的测井储层参数和地质工程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伸展构造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利于库车地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对该区构造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认识。通常认为,自渐新世晚期至今,南天山库车地区一直处于南北向挤压构造环境。但实地考察发现,新生界地层不仅被推覆构造卷入,而且亦有受到南北向拉张构造的改造,发育有5种伸展构造:挤缩地质体后部的块断伸展构造(块断构造)、挤缩地质体的反向伸展构造(反向正断层)、挤缩地质体的横向伸展构造(横向正断层)、挤缩地质体的反转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挤缩地质体隆起部的裂陷伸展构造(正地堑)。收缩与拉伸构造的关系表现为,在同一地段,早时挤缩褶冲,后时伸展块断,先后复合;在同一时段,前缘挤缩冲断,后缘伸展正断,前后并列。南天山构造地貌景观表明,通常被否定的我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的伸展构造是实在的,且与推覆构造相随相伴,这对于该区推覆构造控气与伸展构造调气的分析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昆仑北缘冲断带和田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和田一带西昆仑北缘前陆冲断系地表地质构造和地震反射剖面的分析表明,和田前陆冲断系沿走向方向构造形态变化很大。在杜瓦河以东,冲断带的前锋主要发育向北的次级逆冲断层,后者向上消失于断层传播褶皱之中,地表出露的几排背斜就是这些褶皱向上传播的结果;杜瓦河以西,冲断带的前锋主要表现为向南的反冲断层,与整体向北逆冲的铁克里克北缘逆冲断裂构成一个三角带构造。滑脱面深度差异是造成东西方向不同构造形态的主要原因,西段主要沿中寒武统底面滑脱,东段主要沿下第三系底面(或二叠系顶面) 滑脱。  相似文献   

16.
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晚古生代以来,准噶尔盆地先后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伸展、挤压、剪切等构造作用交替进行,多旋回构造发展造成多期活动、类型多样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众多不同级次的断裂,发育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特别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受天山造山带及邻区构造演化控制,多期不同类型盆地和构造变形叠加,使得准南前陆冲断带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指出受新近系以来的强烈冲断构造变形作用,准南前陆冲断带具有自南向北扩展的复杂多变的新生代逆冲挤压构造和埋藏式的冲断楔前缘,发育台阶状逆断层及各类断层相关褶皱,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排”的特征;造山带隆升时产生的力源在释放过程中克服的阻挡对象不同,导致冲断带东段、中段、西段不同的构造具有相似的构造变形特征的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对晚工及中生代地层的岩石组合、岩相及构造牲的分析,认为浙西北地区直到早三叠世仍为一倾向东南的被动大陆边缘,中三叠世到白垩纪主要发育前陆磨拉石沉积;板块碰撞始于旱三叠世晚期,逆冲推覆冲席为浙西北地区的主要构造形式,推覆方向自南东向北西。浙西北地区残存的晚古生代地层中油气显示比较普遍,表明该区有一定油气探前景。该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的3套生储盖组合相互配套,其中油源岩在早、中侏罗世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