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庆、大港、长庆等油田的储集层岩石和流体为模拟对象,探讨了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釆收率的机理和技术途径,通过对比"等黏度"和"等浓度"条件下普通聚合物溶液、甘油、"片-网"结构聚合物溶液和非均相弱凝胶等的驱油效果,论证了聚合物类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胜利油田高浅北区边水存在的特点,利用现有实验装置,研究设计了边水油藏交联聚合物物模实验流程,同时设计了实验方案。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注入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具有成胶良好、强度大。稳定性好、耐冲刷能力强的特点,对边水油藏提高采收率幅度较高,边水油藏进行交联聚合物调剖是可行的。该实验为具有边水的高浅北区进行交联聚合物调驱开发、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均质砾岩油藏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共存时,常规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困难。绒囊流体中囊泡在高渗通道低流动阻力诱导下进入并大量堆积,降低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间流动阻力差,促使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区,提高油藏采收率。选择45 mm×45 mm×300 mm渗透率200~1200 mD人造岩心,模拟多种渗流通道,并联渗透率10~1200 mD的岩心模拟非均质储集体,驱替压力为0.11~0.57 MPa,水驱和聚合物驱后,高渗与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差值为16.69%~37.93%,且随渗透率比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后注入0.6 PV绒囊流体,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较高渗岩心高11.15%~19.97%,驱替压力为33.89~39.12 MPa,高渗与低渗岩心内流体流动阻力差反转,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提高8.17%~11.54%,提高驱油效果显著。在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砾岩油藏TX井和TY井应用,分别累计注入绒囊流体150 m3和123 m3,井口压力升高4.70 MPa和1.28 MPa,对比注入前后90 d,日产油量分别提高64.15%和17.74%,整体含水率下降7.94%和10.91%,说明绒囊流体辅助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可行。  相似文献   

4.
李振泉  祝仰文等 《油田化学》2002,19(1):73-76,67
所用三维非均质物理模型高100mm,平均边长500mm,平面上一条对角线两端设注入井和产出井,沿对角线有渗透率约3.0μm^2的高渗条带,两侧为0.5μm^2的低渗区。在平面内均匀布置77列共49个测压点。驱替液有地层水:1500mg/L聚合的溶液(0.0PV);1500mg/L聚合物+1200mg/L酚醛树脂交联凝胶(0.2PV)。驱替温度70℃。水驱,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的采出程度依次增大;聚合物驱,匀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上出现两个低谷区,曲线振荡明显,交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振荡尤其剧烈。通过紧靠注入和产出井的1点和49点,主流线中间点25点和非主流线上38点,水驱死油区内36点和45点处压力变化曲线的对比,及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驱替液G‘和G”曲线的对比,认为交联聚合物驱采收率高于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原因,是具有更高弹性的交联聚合物驱替液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后续注水冲刷效能,改善驱替效果的能力均更强。  相似文献   

5.
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及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层间和层内的非均质性加剧,影响后期开发效果。可动凝胶能调整地层的非均质性,在纵向非均质模型上进行可动凝胶油藏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布置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了解可动凝胶体系调整非均质地层渗透率和压力场动态分布的能力,对比水驱、聚合物驱和可动凝胶封堵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凝胶封堵比水驱提高采收率8.7%,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6%。由压力场变化分析可知:聚合物驱确实能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提高波及范围,驱替出水驱不能波及到的低渗透油藏内的油:可动凝胶成胶后,封堵高渗区,可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图9表1参5  相似文献   

6.
濮城沙三段属非均质性油藏,开发过程中经多次压裂改造,地层裂缝发育,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应用优化设计技术和PI决策专家系统,进行室内研究,开发了油井堵水、水井调剖系列堵剂。通过现场工艺的相继实施,提高了注入水波及系数,使油藏开发指标和开发效果均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所用三维非均质物理模型高 10 0mm ,平面边长 5 0 0mm ,平面上一条对角线两端设注入井和产出井 ,沿对角线有渗透率约 3.0 μm2 的高渗条带 ,两侧为 0 .5 μm2 的低渗区。在平面内均匀布置 7排 7列共 49个测压点。驱替液有地层水 ;15 0 0mg/L聚合物溶液 (0 .3PV) ;15 0 0mg/L聚合物 +12 0 0mg/L酚醛树脂交联凝胶 (0 .2PV)。驱替温度 70℃。水驱、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的采出程度依次增大 ;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上出现两个低谷区 ,曲线振荡明显 ,交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振荡尤其剧烈。通过紧靠注入和产出井的 1点和 49点 ,主流线中间点 2 5点和非主流线上 38点 ,水驱死油区内 36点和 45点处压力变化曲线的对比 ,及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驱替液G′和G″曲线的对比 ,认为交联聚合物驱采收率高于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原因 ,是具有更高弹性的交联聚合物驱替液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后续注水冲刷效能、改善驱替效果的能力均更强。  相似文献   

8.
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及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层间和层内的非均质性加剧,影响后期开发效果.可动凝胶能调整地层的非均质性,在纵向非均质模型上进行可动凝胶油藏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布置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了解可动凝胶体系调整非均质地层渗透率和压力场动态分布的能力,对比水驱、聚合物驱和可动凝胶封堵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凝胶封堵比水驱提高采收率8.7%,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6%.由压力场变化分析可知聚合物驱确实能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提高波及范围,驱替出水驱不能波及到的低渗透油藏内的油;可动凝胶成胶后,封堵高渗区,可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图9表1参5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内64个油气田(藏),按采收率高低划分三类:选择3个油气田(藏)作了简要介绍:对油水运动机理进行了基本方程的推导并由此推论了地层倾角、砂体韵律性、层系划分对水驱油气田(藏)采收率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储层非均质性吋采收率影响的定量关系;以64个油气田 (藏)为样本,每个油气田 (藏)选20多项参数进行采收率与多变量的回归,确立了回归方程,由此得出水驱控制储量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可动凝胶纵向非均质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及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层间和层内的非均质性加剧,影响后期开发效果。可动凝胶能调整地层的非均质性,在纵向非均质摸型上进行可动凝胶油藏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布置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了解可动凝胶体系调整非均质地层渗透率和压力场动态分布的能力,对比水驱、聚合物驱和可动凝胶封堵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凝胶封堵比水驱提高采收率8.7%,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6%。由压力场变化分析可知:聚合物驱确实能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提高波及范围,驱替出水驱不能波及到的低渗透油藏内的油;可动凝胶成胶后,封堵高渗区,可改变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图9表1参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模型的流动试验方法,研究了二次孔道封堵的最佳用量和最佳工艺。从最佳封堵用量研究得出:堵剂用量越大,高渗带封堵得越彻底,因此波及系数越大,原油采收率越高。考虑到经济效益,最适宜的堵剂用量为高渗带孔隙体积的15%。从最佳封堵工艺研究得到分多次注入堵剂比一次注入同量堵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好,其规律说明分多次注入堵剂对液流方向的改变比一次注入效果更明显,使波及系数有更大的提高,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受油藏条件和完井方式制约,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水平井堵水成为制约油藏开发效果提高的重要难题。自2009年以来硅酸盐化学深部堵水试验取得重要突破,与前期堵水工艺相比,该工艺充分利用地层和堵剂选择性进行笼统堵水,不受完井条件制约,对底水具有深部转向作用。累计施工8井次,堵水有效率66.7%,累计增油7359t,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平井提高英买7凝析气藏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买7带底油的凝析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利用水平井提高英买7凝析气藏底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在建立气藏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ECLPSE 300组分数值模型软件,对水平井水平段的纵向位置、水平段长度和采油速度进行了开发可行性的模拟研究,得出了在不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前提下,要提高底油的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气界面之上1~2 m处,水平段长度为300 m,采油速度控制在2.5%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通过该气藏YM7-H1水平井底油开采实践,上述认识得到了证实并取得了提高底油采收率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堵水工艺技术浅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特点进行了论述,并重点阐述了塔河油田堵水工艺的技术现状和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对已经实施堵水的不同类型油井的现场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采用不同完井方式投产的油井所表现出的地层见水规律和出水原因的不同的分析,归纳出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堵水地质模型,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模型合理选择相应的堵水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用平板模型的流动试验方法,研究了二次孔道封堵的最佳时机、最佳位置、最佳用量和最佳工艺。从最佳封堵时机研究得到油井刚见水时是最佳封堵时机,说明水道一形成,立即进行封堵,可减少注入水的无效循环,也可减少二次孔道的形成;从最佳封堵位置研究得到在靠近注水井的位置是最佳封堵位置,说明封堵越靠近注水井,对流线影响越大,波及系数越大,原油采收率越高;从最佳封堵用量研究得到堵剂用量越大,将高渗透带封堵得越彻底,波及系数越大,原油采收率越高。考虑到经济效益,有一个最适宜的堵剂用量,为高渗透带孔隙体积的15%;从最佳封堵工艺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计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水平井开采过程中临界产量的概念,并对国内外几种常用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进行了评价介绍。特别对石油工程界使用较多的Chaperon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公式中存在的问题,对该公式进行了修正,同时进一步研究导出了适合水平井临界产量计算的广义预测公式。通过现场实例计算,证明了修正后的Chaperon公式和本文导出式均可在油藏工程计算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封堵大孔道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马油田的地质特点、开发历程出发,分析了大孔道的形成因素。针对其渗透率高、孔喉半径大、油水井连通性好的特点,进行了室内堵剂种类、浓度的筛选及堵剂性能的评价,对原有调剖工艺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形成并逐步完善了封堵大孔道工艺技术。1997年以来运用该工艺封堵大孔道井25口,累计增油7303t,降水29922m3,投入产出比达1:3.7,有效地解决了封堵大孔道的难题。该工艺改善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水驱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层不整合油藏水平井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油田位于埕东凸起东北坡,是一个地层不整合油藏.它油层薄、倾角大、含油高度低,在平面上呈窄条带状分布.直井勘探、开发风险性极大.利用水平井的切顶穿越技术,把“黄金轨迹”设计在不整合面下垂直于储层走向,达到最大限度地发现油层,最大限度地降低勘探风险;把“黄金轨迹”设计在不整合面下平行于储层走向,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提高油层采收率.在水平油田先后设计出水平预探井、水平评价井、多底多功能水平井、水平巷道井五口四种类型的水平井,实现了埕东凸起东北坡不整合油藏的整体解剖;井总结出一套不整合油藏水平井井位设计及其在钻井中的应用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弹性开采后期的油井开发特征,提出了大液量注水吞吐技术,该技术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量、增加开采经济效益。首次定义了大液量注水吞吐技术,并从机理、油藏工程、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分别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大液量注水吞吐在开发致密油藏中的优势。利用压力构成图和油藏中注入水残余压力的定义,建立了注水吞吐模型并计算了注水吞吐的临界参数,且将这一结果应用于现场。先导性矿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及经济效益,单井日产油量提高了4.5 t/d,地层压力提高了9.3 MPa,累计产油量增加了1 987 t,投入产出比可达1∶1.74~1∶4.06。研究成果为致密油藏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思路和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环内油井气窜,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气顶油藏过程中的设计方向、水平段的纵向位置和初期合理采油速度,得出了在适应海上油田实际操作前提下,要提高油环油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水界面之上1/3(12m)处,采油速度控制在5.6%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水平井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单井初期产能,有效抑制气顶气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